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测试试题

2017-05-11

到了接近语文考试的时候,加强对语文的练习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其中试题卷的练习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你准备好了吗?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测试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鲱鱼 斐然 柴扉 诽谤

B.梗节 鲠直 哽咽 田埂

C.模型 摸索 摩崖 磨房

D.蹩脚 隐蔽 憋闷 鳖裙

【解析】 A项,fēi/fěi/fēi/fěi;B项,ɡěnɡ/ɡěnɡ/ɡěnɡ/ɡěnɡ;C项,mó/mō/mó/mò;D项,bié/bì/biē/biē。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窠臼 迷惑 岛屿 清天白日

B.骚动 穹顶 木屑 讫今为止

C.毗邻 筹划 阈值 富丽堂黄

D.格调 蚁冢 书籍 苦口婆心

【解析】 A项,清—青;B项,讫—迄;C项,黄—皇。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拿着最低工资的“临时工”,带领状态低迷的纽约尼克斯队连创佳绩,成为风靡一时的明星,而他的华裔身份更让他在海峡两岸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B.韩寒不妨放松心态,姑且当作是在网上挨了块板砖,对于麦田,希望能有所反思,今后对人下论断要谨慎,毕竟从质疑到诋毁只有一步之遥。

C.李教授是这所知名大学的顶梁柱,每年都要接受几项重要科研课题,为了按时结题,他深居简出、宵衣旰食,拖着疲惫的身躯与时间赛跑。

D.近年来,我们很少在媒体上见到杨丽萍的身影,关于她的报道可谓凤毛麟角,这次在《雀之恋》中重见她的舞姿,很多人不禁问道:你都在忙什么?

【解析】 A项,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句中强调的是人气很旺。B项,一步之遥:比喻二者相隔很近。符合语境。C项,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使用对象不对。D项,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不适合用于媒体报道的多少。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各地方政府须继续“给力”限购政策,切实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

B.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C.近日,北京市消协对商场出售的服装进行随机抽检。众多知名的外国品牌被检出甲醛含量超标、易褪色等问题,不合格率超四成以上。

D.“低碳”——这个原本有些陌生与拗口的词开始走进公众生活,“我为全球减斤碳”的号召得到大众的积极响应,“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

【解析】 A项,“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否定不当,应删掉“不”;B项,“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句式杂糅,删掉“同样不可小视”;C项,“超四成以上”语意赘余,改为“超过四成”。

【答案】 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大江东去。红色题材的艺术创作,却始终是代表一个时代艺术成就的最强音。因为它不只是艺术家风格形态的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又能期许到美好的未来。

①能看到一个伟大民族的历史记忆

②我们能看到一个民族艰苦奋斗的历程

③而从这些辉煌的历史记忆之中

④通过一幅幅杰出的红色题材作品

⑤而且是与过往历史神思遥接的时空媒介

⑥能看到一个民族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A.④②⑥①⑤③ B.⑤④②⑥①③

C.⑤②⑥①③④ D.④①②⑥③⑤

【解析】 这是一个议论性的语段,议论的中心是“红色题材的艺术创作,却始终是代表一个时代艺术成就的最强音”。从“它不只是艺术家风格形态的呈现”句的陈述主体、句式和关联词“不止”可见下一句是⑤,以下是具体论述,第④句领起②⑥①句,第③句的“这些辉煌的历史记忆”承接第①句。

【答案】 B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像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6.第1段先说一只蚂蚁,再说四只或十只,数千蚂蚁,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来说明蚂蚁能思考、筹划、谋算,它们有智慧,有心智,群体力量无穷。蚂蚁数量越多智慧就越大。

7.说一只蚂蚁“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的幽默效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轻蔑”的口气评价一只“独行的蚂蚁”,强调蚂蚁个体的智慧是微不足道的。

8.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手法。用对比的手法可以更好地说明蚂蚁集体智慧之大和个体智慧的微不足道;用拟人的手法可以使语言风趣幽默,吸引读者。

9.结合选文,分析作者通过蚂蚁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蚂蚁的确太像人了,但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个体的蚂蚁,简单又简单;当蚂蚁聚集到相当的数量时,它们突然就会很有智慧,而且具有超乎想象的心智。这就是集体的、共同的力量。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爬上墙头的猫

清晨,谁会去在意一只爬上墙头的猫?它本应该在灶边睡觉,守着初燃的灶火,听着火焰欢笑的噼啪声,在早餐的淡淡香气里沉醉。可是这个早晨,它却弓起身体,悄悄地溜到院子里。

猫儿攀着藤蔓爬上高高的石墙,踮起脚翘起尾巴,在窄窄的墙头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惬意地伏下来,遥望。

没有人去关心一只猫的真实念头,人们总是喜欢以纯粹的生存活动来看待身边的动物。好在猫儿并不介意这些,毕竟人是语言与文字的绝对拥有者,他们一直自以为万物的主宰。

猫在人的世界里生活,猫在猫的世界里思索。

人垒起石墙挡住风、阳光和窥探的视线;猫爬上墙头,寻找最早抵达的温暖,张望更远处的风景。

灰色的枯藤死乞白赖地紧贴着墙体。失去了水分与生命,它们已无法攀爬到猫儿的高度。却依旧打算坚持这样姿势,直到雪花纷落的冬天。清晨的湿露沿着藤的轨迹交错散落,在初生阳光下升起的透明水汽钻进猫儿的鼻孔。它满意地打了个喷嚏。

初秋的早晨,空气微凉,阳光照在脊背上,尚且感觉不到更多的暖意。猫儿微微眯起眼,看着一个农妇走上田间的小路,渐渐远离。她的脚步匆忙而沉重,猫儿倾听着,不屑地翘了翘胡子。这样的脚步声对于田鼠们是再清晰不过的警报,那些在秋天里肥硕起来的家伙们,会警惕地避开农人,钻进更深的洞穴。

对于这样的事情,猫儿不会做出任何评论,甚至懒得“喵”一声。对于同伴的错误,不要轻易开口——如果那错误不会影响到自己。聪明的人们都会这样做,聪明的猫儿亦同。田鼠对于猫儿的诱惑,远不如灶台下那只破碗里泡了鱼汤的剩饭,它们在猫儿的概念中是另一种生物,与食物已毫不相干。

猫儿或许已经意识不到,它与凶猛的虎豹一同划归为猫科,它的祖先曾经生活在野外,以勇猛、机敏、血腥的捕杀为生。即便它了解这一切,对它又能有什么影响?除非失了主人的庇护,它才会投身于野猫的队伍,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找回自己凶猛的本性。

作为一只养尊处优的家猫,且足够智慧,就应该思索一些更重要的哲学问题。

哲学的猫儿目光不会只停留于近处,它不会像墙上的那只大大的葫芦般一声不吭地等着更热烈的秋阳晒透它的内部,一直晒成空空的壳。

朝霞在树枝间碎裂,红色的光落在枯草上,闪动着铁锈的色彩。浅浅的溪水如透明的小蛇,快乐地从树林边蜿蜒而过。厚厚的落叶一层层腐烂,贴近泥土,努力地化作泥土的一部分。叶子稀疏的树木把根扎得更深,吸吮着大地深处的养分。

仍有开放着的野花争相在秋色的舞台里显示着最后的艳色。鸟鸣声在林间回转,风在山间飘来荡去,为秋天的色彩划分层次。

无论植物、虫豸、鸟类还是其他什么动物,一切生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毫不关心这样的生存是否成为被某一类关注的风景。

猫儿眼中的世界永远不会空寂。趴在墙上的猫儿仰起头,目送着铅色的云在阳光下慢慢变淡,结伴游走,去往更加蔚蓝的天际。

秋天的早晨雾一般微缩在一双琥珀色的眼睛里,在那清澈的目光深处,隐藏着一个奇特的世界,与人们所见的世界相似,与人们所认识的世界不同。

10.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的含意。

(1)猫在人的世界里生活,猫在猫的世界里思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人们所见的世界相似,与人们所认识的世界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应从生活上、思想上两个角度来考虑答案。(2)世界万物所居环境大同小异,但是每一物种的生存方式是不同的,思考是不同的。

【答案】 (1)生活中,猫只是被人看做是动物,似乎被人主宰;其实猫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有自己的思想。

(2)世界万物皆为客观存在,所居环境大同小异;但是每一物种的生存方式是不同的,思考是不同的。

11.猫儿对田鼠是什么样的态度?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抓住“田鼠对于猫儿的诱惑,远不如灶台下那只破碗里泡了鱼汤的剩饭,它们在猫儿的概念中是另一种生物,与食物已毫不相干”来理解猫的功能的丧失。

【答案】 猫儿对原本是自己食物的田鼠已经完全失去了兴趣,没有了捕捉的欲望。这说明猫儿在人类的干预下,已经丧失了勇猛、机敏、血腥的本性。

12.文中描写的景物呈现出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抓住景物形象的灵性、思想性,作者想表现的是万物的灵性和其独立的一面。

【答案】 特征:都是有灵性的、有坚持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如枯藤,尽管失去了水分与生命,呈现灰色,却依然死乞白赖地紧贴着墙体,依旧打算坚持这种向上的姿势。

13.文中不少所见所为是从“猫”的角度而来的,从这个视点来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利于打破传统思维方法,从动物的视角形象地表现了动物的生存方式,表现动物有自己的生命特色,有自己的思想。

【答案】 打破了人的传统思维方法,从动物的视角形象地表现了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有自己的生命特色,有自己的思想,告诉人们不要以世界的主宰自居;拓宽了审视问题的视野,深化文章的主旨。

四、语言表达

14.《作为生物的社会》从另一个方面启示我们要珍爱生命。请任意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拟一条以“珍爱生命(健康)”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语言简明。(限20字以内)

示例:(1)生命诚可贵,健康价更高(仿拟)

(2)留得健康在,才会有柴烧(仿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公益广告要注意有明确的主题,语言要简明,朗朗上口,利于传播。同时要注明修辞手法。

【答案】 (1)生命只有一次,机会却有无数(对比)

(2)用健康之水,浇灌生命之树(比拟)

(3)品尝一口烟之“香”,您就不会有健康(夸张)

(4)用健康延伸生命,让创造辉煌人生(对偶)

15.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人与人之间应具备的关系,请你仿用这种方式再写一组句子,写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具有的联系。

示例:理解、信任是填平鸿沟的基石;怀疑、疏远是割开感情的利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答题时,观察句子的形式,前后两个分句构成对比,每个分句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题干要求,内容上要写人与自然(环境)应具有的关系。组织答案时,修辞手法、句式都应与示例相同。

【答案】 示例:(1)热爱、保护是播种绿色的种子;践踏、破坏是制造沙尘的机器。

(2)亲近、敬畏是浇灌花卉的清泉;远离、亵渎是摧残草木的风霜。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