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优秀范文
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对于这三严三实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呢?下面小编带大家了解三严三实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优秀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语重心长,寓意深刻,既是对领导干部的谆谆告诫,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准则,又是对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要求,为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对严以修身的理解和认识: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在“三严三实”当中将严以修身放在了第一位,说明修身是前提、是基础,说明修身的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讲:“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可以说修身为做人之本、立世之基。《礼记·大学》中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修齐治平中,修是前提、是基础,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做事,外王之道需要内圣的品格。正如曾国藩所讲:“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
一、修身修什么.
修身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就是要从大的目标去观察,从小的地方去动手。所谓从大的目标去观察,就是要立志高远,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要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谓从小的地方去动手,就是要从生活、工作中的小事做起,从具体的工作做起。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质变是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所以修身只有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达到质的飞跃,才能达到修身的目的。
修身,一是要修德,二是要修智,做到德才兼备。修德,就是修思想、修主观世界。古人云:“先莫先于修德。”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世、立业,修德永远是第一位的,厚德才能载物。道是德之基,修德的基础在于建立起对宇宙、对人生的认识与思考。修德包括修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理想信念,修心正(向上、向善、包容、为公),修意城(诚实、老实、求实、务实)。德是先导,德正才能行正。因此,党员干部要陶治身心,涵养德性,修养身性,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修智,就是修做事的本领,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领。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国家建设格局的要求,需要修相关的知识与能力,特别是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知识与能力、为人民服务的知识与能力。在国家的建设中,要更加注重能力建设,避免能力恐慌。
二、修身如何修.
修身是一种自度,而非教化。修身关键在于自修,在于自我的修炼,在于自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修炼。
慎独:“慎独”之说出自《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是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慎独是指人在无人监督独自活动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能够按照道德规范行事,不做有违道德理念和做人原则之事。慎独是一种情操、是一种自律、是一种坦荡、是一种自我修炼。曾国藩讲到:“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慎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苦难的磨练。
清心:“清心”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清静的心、不受世俗所沾染的心、充满爱的菩提心、自由自在没有烦恼的心、无拘无束不被束缚的心、追求清静无为的心、不追求名利的心、无欲无求的心。清心就要保持本心、减少欲望。本心就是要心正,就是要向上、向善、包容、为公。要保持本心,必须减少欲望,清心需要寡欲,正如孟子所讲:“养心莫善于寡欲。”特别是当今社会充满着各种诱惑,更需要保持定力、减少欲望,抵挡住诱惑,远离低级趣味。清心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修正错误的思想、观点、认识等。清心还要避免功利心、计较心,要有满足心、平常心。
读书:书籍是望远镜、是明灯,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读书可以使人更充实、丰富,有知识,使思想得到训练,境界得到提升。高尔基讲:“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生与追求因读书而有根据,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读书要读好书,好书才能让人行的端、走的正。要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读懂学透,真正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在各种思潮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指导我国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要研读专业书籍,掌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专业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仁义:仁义属儒家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后经发展,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原则,并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修身中所讲的仁义就是要行仁义之举,仁义之举并不是要求做什么惊天动地之事,而需要从身边的点滴之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行仁义之举要慎初、慎微。
思齐:在《论语·里仁》中孔子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这是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在修身中,注意向他人学习,特别是向先进人物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吐故纳新”,兼收并蓄,是一种自我修炼的好方法。
自觉:自觉是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是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修身是一种自我修炼,是发挥内因的作用。能否修炼完全靠自己的自觉,而非他人的强迫。自觉修身不是盲目的,需要在明确修什么的前提下的自觉。唐太宗关于“三鉴”的论述对整个唐代及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他不断地反省自己,主动自我修炼,认真倾听和采纳大臣的良谏,以尽量避免自己的过失给国家带来祸患,才有了唐朝的兴旺和繁荣。
总之,修身是个过程,没有终点,修身永远在路上。
三严三实
对严以用权的理解和认识:权力的知与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如何做到严以用权,笔者认为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认识的问题,一个是实践的问题,也就是“知”和“行”的问题。“知”与“行”是相辅相成的,“知”是解决价值取向问题,是指导“行”的;“行”是实践价值的,是认证“知”的。既以“知”引“行”,又以“行”促“知”,只有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说明严以用权得到了真正的贯彻落实。
一、权力的“知”.
权力是一种支配公共价值资源份额的资格,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赋予的。对权力的知,就是要识道权力是怎么来的、权力的性质是什么、权力是如何确定的、权力有什么作用、权力带来哪些责任等等。
一知权力的来源。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即权为民所赋。掌权者是受人民群众的委托掌管权力,是代人民群众行使权力。
二知权力的性质。权力是一种支配属于集体或其他成员价值资源份额的资格,实质是指一个人实际控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实力。权力属于一种公权力,顾名思义公权力姓公,是为人民群众谋取公共利益的权力,而不是用来谋取私利和谋取特权的权力,即权要为民所用,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三知权力的确定。权力是根据管理国家事务的需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确定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权力,就是说权力是由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不管涉及人财物哪一方面的权力,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都不可为,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人民对掌权者的授权还要经过法定的公正的过程和程序,否则就不能监督和约束掌权者群体,掌权人在行使权力时就难免滥用权力,授权就会被虚置,最后出现权力所有者反被权力奴役的情况。
四知权力的作用。权力的本质就是主体以威胁或惩罚的方式强制影响和制约自己或其他主体价值和资源的能力。可以说权力是把双刃剑,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用好了可以造福百姓、造福一方,用不好就是自伤之剑,甚至是自刎之剑。权力的行使,就像火车沿轨道行使一样,不能脱轨,否则将酿成祸端。
五知权力的责任。习近平指出:“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联,有权必有责。”敢于掌权就应敢于担责,有什么权力就相应承担什么责任。不管涉及人财物哪方面的权力,责任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民解困、为民释忧。掌权者必须要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不能只掌权而不尽责。
二、权力的“行.”
对权力有了正确的认知只是严于用权的前提与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的正确行权,真正把权力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来。
一行正确看待权力。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所谓权力观,是指人们对权力的总的看法,包括对权力的来源、掌握权力的目的、行使权力的方式、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政党,对权力观有着不同的认识。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现在,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忘记了自己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忘记了曾经承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为权力天然地属于自己,或者是上级给予自己的,从而在权力的行使过程中,出现种种滥用权力行为,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人民群众负责,导致党和政府的威信在人民群众中受损,削弱了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正如十六届四中全会所警告的,“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二行规范使用权力。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按照这一要求,规范使用权力应该一要将人民群众利益作为行使权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将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三要按照法律法规对权力的规定行使,包括权力的实体内容,也包括行使权力的程序,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四要权力的行使需取得合法的结果。
三行高效运行权力。权力是用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掌权人仅仅不违法用权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到与权力相匹配的责任。这就要求掌权人积极作为、有效作为,真正做到用权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因此要科学划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把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行使通过法律和规章确定下来,确保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各种权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种权力运行规范、有序,使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高效、监督更加有力。以权谋私、搞特权是腐败,掌握权力不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就是不作为,不作为就是在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是腐败。
四行严格约束权力。习近平讲:“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权力要在监督下运行,权力失去监督就会产生腐败。掌权者必须要有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将权力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监督下运行。同时,掌权者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权、不谋私利,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内。党和政府的权力运行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并且利用执政地位,在全社会维护并确保宪法法律的绝对权威,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五行提高使用权力的能力。不同的掌权人行使权力的效果差别很大,根本原因在于掌权者自身素质的不同。所以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力,掌权者应加强修养,提高使用权力的能力。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二要加强党性修养,做到行权为民,不搞特权,不谋私利;三要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使用权力的能力。
总之,严于用权,要做到“知”、“行”合一, 既以“知”引“行”,又以“行”促“知”,最终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要求。
对严以律己的理解和认识:固本培元 谨言慎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律己是一种自律,就是自己要管好自己。严以律己根本在于正确的思想认识,基础在于自身的道德修养,修行在于平时的言行。
严以律己,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有意识律己,才能自觉律己,只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有正确的律己行为,思想认识是律己的根本。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一方面要认识到严以律己,是立世之本、执政之基。只有做到严以律己,才能将执政的制度要求上升到价值要求,要熟知党纪条规的各项规定,熟知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并将这些外在规则要求内化为内在的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引导律己的言行;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放纵自己,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敬畏之心,视规则而不顾,就会胡作非为,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严以律己要用敬畏之心,对信仰的敬畏、对党纪国法的敬畏、对人民群众的敬畏、对组织的敬畏。始终牢记“头上三尺有神明”,这样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
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德是自律,是律己的基础、律己的元。所以在严以律己中要注重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操、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在道德素质培养中,要注重健康人格的培养。人格是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只有在健康向上的人格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道德人格体现了自律意识和自律精神,如果缺乏自律的意识与精神,任何外在的道德规范不能内化为人的道德认识与道德信念。人格是评价人们道德行为的尺度。“完美的人格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人们道德品质修养的最高境界和要求。”[于立新,《人格与道德、修养》,《信息导刊》,2004年第四期]在道德素质培养中,还要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美国德育专家指出:“人的思想乃至行为所出现的许多问题,是由于心理出现了障碍,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甚至发生疾病的表现。”[邓寿群,《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结合点》]“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各种心理机能的协调和完善,以及以最佳组合发挥作用;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胡鹏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全民道德素质》,论文天下网]健康心理有助于克服人的消极心理状态,促进人际交往,增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心理还有助于解决心理失衡的问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严以律己要谨言慎行。《礼记·缁衣》写道:“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之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蔽,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谨言慎行就是指言语行动小心谨慎。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要意识到自己的言行的影响力,认识到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谨言慎行体现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
学习上要勤学善思。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分析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做到明辨是非,懂得事理,不人云亦云。要学习现代经济、政治、科技、法律、文化、历史、社会建设与管理等科学文化知识,用最新的和前沿的知识去了解和分析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才能把握世界的未来走向,做到遇事不糊涂,保持战略定力,不妄自菲薄。能够做到勤学善思,就能够做到临言而择,避免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工作上要三思而后行。世上的事情并不都是好事情,有些事情做好了就是好事,做不好就是坏事;有些事情本身就是坏事,所以做事要先想后果,要保持理智,不可感情用事。遇事一定要临行而思,思事情是好是坏、思事情可做不可做、思如何做才是好事。必须做的事情,要尽最大努力趋利避害。
生活上耐得住寂寞。现今社会上,各种诱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要想抵挡住这些诱惑,首先要清心寡欲,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其次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经得起考验。生活上要做到耐得住寂寞,需要能够做到慎独、慎初、慎微。
谨言慎行并不是畏首畏尾、消极处事,不敢担当。而是为了把话说对、把事情做对、把事情做得更好,不伤害他人、不伤天害理,是为了更好地担当。
严以律己还要做到经常照镜子,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要反省自己,看头脑是否清楚、看认识是否模糊、看心理是否健康、看情趣是否高雅、看言是否未择、看行是否未思,及时总结自己的思想与言行,拾遗补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永葆共产党人的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对谋事要实的理解和认识.:把握规律 了解实际 科学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谋事是干事创业的前提,只有谋事实了才会有干事的实、创业的实。谋事要实需要解决好前提、把握好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好标准三个方面的问题。
谋事要实要解决好前提。一是加强学习,认识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所以我们首先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人的认识也应该随之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使知识储备先于客观实际。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需要我们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解放思想、认识真理、创新理论。二是深入调研,了解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毛泽东讲:“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08页。]我们要了解的实际与客观存在是不同的,客观存在只是一种物质现象,而实际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了解实际需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了解事物的内容、把握事物的全局、主流、必然和事物的趋势。要了解实际需要提升自己的主体能动性,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和认识实际,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我们进行决策、制定方案和规划等,绝不是靠拍脑袋拍出来的,而是需要通过深入实践、调查研究来形成的。结合实际,最主要的是结合实际的特殊性,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世界观和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了解实际除了找事物的发展规律外,还应了解群众的需求。只有既找到事物发展规律,又了解了群众需求,才是真正的了解了实际。三是提高能力,科学决策。只有观念更新了,理念正确了,才会有正确的决策、正确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推进实践。做出科学决策需要很多种能力,按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发展的哲学观点,笔者认为,科学决策更需要提高系统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并将系统思维与创新思维统一起来形成战略思维,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总之,“只有从客观规律和人的需要两种‘事实’出发,才可能全面地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12月第一版,第10页。]用战略思维谋事,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决策。
谋事要实要把握好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上,第13页]人本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最高形态。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种执政理念,说明了为谁执政和怎样执政的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种衡量标准,我们任何工作的得与失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标准,看是否维护了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否提高了人民生活,是否促进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种价值取向,确立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存在价值、需求价值和发展价值,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分析、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时,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把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结合起来。谋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将谋事要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人民的利益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上。
谋事要实要坚持标准。谋事是否实,需要到实践中检验。一看是否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它要求在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共商改革发展大计时要实实在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志存高远,心系全局,务实求真,敢为人先,在工作中坚持知行合一,避免取小义而失大道。二看是否满足人民的利益需求。要懂得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期盼什么,把群众的诉求当做谋事的核心内容,把群众的所盼当做谋事的要义关键,思民之所想,想民之所需,急民之所忧,解民之所困。要善于把谋实事、谋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体现到群众的笑脸上以及群众幸福指数的提高上。三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把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作为基本前提,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前进动力,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终目标,秉承科学精神,全面协调,统筹兼顾,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才能谋实事、办好事。要坚决杜绝那种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错误行为,更要坚决制止只为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而既不符合实际又不符合客观规律的错误做法。
对创业要实的理解和认识:做对事 真干事 干成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创业”一词源于企业范畴,是指发起、维持和发展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的有目的性的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将创业一词用于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应指创人民的事业、国家的事业和党的事业。这一创业应以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党的利益为导向,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做好各项工作。
创业要实首先要干对事。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所以我们做的事要有利于人民的幸福安康、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富强、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方向不对是创业最大的不实。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不仅要干当下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又要多干利长远、打基础、增后劲的实事,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放在重要位置;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如果一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这样的业绩,纵然得一时美名,也难逃一世骂名。
创业要实其次要真干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真干事就要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坚持实践观点、群众观点和历史观点,把近期目标与最高理想结合起来,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党和人民作出突出贡献、建立突出政绩,这才是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的应有追求。如果只食俸禄,不理政事;只坐位子,不担责任,就永远不可能为党为人民建功立业。例如湖南衡阳原市委书记童名谦,明哲保身、绝不多事,无论是对湘西泛滥成灾的民间集资,还是对邵阳的官场乱象,作为主政者的童名谦,都选择了回避甚至放纵。虽守住“为人之德”,却丧失“为官之德”,这是“童名谦式悲剧”的最大教训。如果不坚持科学发展,即使一时搞得轰轰烈烈,最终也干不出党和人民需要的事业来。真正给人民带来实惠的创业工程,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需要一任接着一任持续不断地奋斗,脚踏实地、敢于担当,任何急功近利、短期行为,都不是真正的创业。
创业要实还要干成事。肩负一方发展重任,仅仅有干事的激情和愿望远远不够,还要有干事的能力和魄力。改革攻坚期,必然会遇到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作为改革事业的引领者,广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秉持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不逃避、不回避,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奋发争先的热情去勤奋工作,把实干精神与科学态度紧密结合起来,敢于承担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对于一些难啃的“硬骨头”,一定要有迎难而上不退缩、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大无畏勇气,化挑战为机遇,变困难为利好,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来。否则只能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状态,甚至沦为“空谈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对做人要实的理解和认识:心术正 态度诚 行为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做人要实,就要心术正、态度诚、行为真。
做人要实首先指心术要正。这是做人要实的基础。心术即心眼、思维方向。正,即正道、正派,符合道德行为价值观等标准。心术正就要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而不是居心叵测、为了私利不择手段。人生有“三碗面”不好吃,一是撑的门面,二是摆的场面,三是给的情面,但往往不少人热衷去吃。这“三碗面”背后其实都是虚伪、缺乏真实做人的表现。欺骗虚伪要不得,别有用心要不得,更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耍聪明、玩阴谋,甚至不择手段、居心叵测。心术正要求我们说话办事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不一样;工作生活不结“小圈子”,不打“小算盘”,不耍“小聪明”,不搞“小动作”;履行职责不踏纪律红线、不越道德底线、不破人格防线。
做人要实其次指态度要诚。这是做人要实的前提。诚是一个形声字,从言、从成,意谓对待人们要真心实在、诚实讲信用,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忠诚,对同事坦诚,对下属真诚。“火不空心不旺,人无忠心不兴”,要常修为政之德,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对党的使命忠诚,对人民的利益负责,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做一个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力,对得起党、让组织放心、让人民爱戴的党员干部。要对同事坦诚,对下属真诚,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清清白白做事、坦坦荡荡做人,对同事、对下属、对朋友付出真心、真情,对同事、对下属、对朋友坦荡无私,敢言慎言、敢为慎为,敢于批评“歪风邪气”,也敢于接受“逆耳忠言”,才能赢得他们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才能获得事业上进步的不竭动力。
做人要实还要求行为要真。这是做人要实的关键,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老实人不是庸人,必须是能干事、会干事,并且可以干成事的人。要始终坚持把诚实务实作为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做一个善于团结同志、懂得工作方法的老实人,做一个工作能力过硬、敢闯敢干的老实人,做一个作风正派、勤勉敬业的老实人。当前,各领域全方位深化改革特别需要这样的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障。实践证明,党的事业是老老实实闯出来的,为人民服务也是老老实实奉献出来的,老实人永远“唱主角”,老实人永远“吃得开”,老实人永远经得起实践、时间和人民检验。因此,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带好头,教育引导干部做人要实、行为要真,尊敬老实人、使用老实人,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在全党全社会营造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的良好氛围。
看了三严三实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优秀范文还看了:
1.三严三实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优秀范文
2.三严三实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材料范文
3.三严三实的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材料
4.深刻认识“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的党课讲稿
5.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心得体会
6.三严三实学习心得体会(7篇)
7.三严三实个人心得3篇
8.三严三实的心得总结范文最新版
9.三严三实的总结精选范文3篇
10.学习三严三实自我对照检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