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名人轶事,名人励志故事精选
在我们学习工作之余,不妨找一些励志名人轶事来看看,那么励志名人轶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名人轶事:好戏在30岁才刚刚开场
高圆圆怎么也不会想到,一次偶然的逛街经历,让一个特烦演戏的女孩子的生活轨迹从此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假如没有这一次经历,她现在肯定在做着一份非常非常简单的工作,那种不需要动脑子的工作,比如说在普通公司做一名文员。因为她是个很懒的人,包括做演员也是。
那是在高一寒假,高圆圆和同学兜到王府井附近玩。结果纯情女学生被年轻的广告导演周京宇一眼相中,然后就拍了一支冰淇淋广告。
因为本身并无朝广告圈发展的想法,高圆圆拍完广告就把这事放下了,不爱出风头的她甚至没有告诉班上任何一个同学。不过这个迟了很久才播出的广告却给她带来了大把的演出机会,那时候在北京的广告圈里,只要有广告需要学生形象,总会想到去找高圆圆。最忙的时候,她一个礼拜要拍两三条广告,那时候只要一下课,她就直奔拍片现场。高圆圆甚至还带着大学寝室的同学一起去拍广告,每个担任群众演员的同学都可以领100元报酬,“把大家都乐坏了”。
那个在网民中造成轰动的《清嘴》广告也正是在那个时期拍的,“你知道清嘴的味道吗?”一夜之间,咬着嘴唇的俏皮圆圆成了无数男学生的梦中情人。
因为在广告片中的出色表演,高圆圆获得了第六代导演张杨、王小帅的注意,参演了电影《爱情麻辣烫》和《十七岁的单车》。不过在圆圆看来,这两部电影中的她根本就是玩儿,因为导演们对她的要求就是做自己。直到现在,她还记得1997年暑假拍《爱情麻辣烫》的经历,有史以来第一次,她同时和一大群对电影很有激情的“大人”混在一起,跟他们一起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被张杨带着蹲在北京的百盛门口体验生活,猜测迎面走来的路人是什么关系,他们在交谈些什么。这些都让高圆圆觉得挺有趣。
虽然觉得拍电影的过程很好玩,但高圆圆对演戏本身并没有兴趣。于是,她按照自己的意愿考了大专,后来居然又花3个月时间自学微积分和高数,专升本考上经济管理专业。没想到在上学的第一天,她就对这个专业失去兴趣,抱着逆反的心理,高圆圆几乎是混着读完了大学,因为懒散惯了,她清楚自己过不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于是她决定再次进入演艺圈,过一种比较自在的生活。
在2002年毕业前夕,她又抱着玩儿的态度接拍了电视剧《倚天屠龙记》周芷若的角色,原因是她终于可以不用再重复乖乖女的固定模式。
第一次拍电视就遇到古装片,对于从来没有认真演过戏的圆圆来说无疑是个当头棒喝,因为表现不好,导演赖水清掩不住的失望之意深深地刺痛了她。更具挑战的还在于打戏,她既不懂得如何准确走位,也不清楚武术指导口中那句“你走过去把他们杀死”应该如何演绎。好在有不服输的劲头,圆圆暗暗地拜武术指导的年轻徒弟“为师”,1个多月后,她终于找到了状态。看着赖导越来越满意的眼神,高圆圆有史以来第一次因为演戏有了成就感。
3个月的《倚天屠龙记》拍完后,高圆圆突然有了怅然所失的感觉,直到那时候她才认定自己可以向演员发展。之后的两年,高圆圆的生活都被拍片塞得满满的,也正是在那段时期,她接拍了电影《青红》,影片获得第5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随后参加了孟京辉的话剧《艳遇》,之后就拍了很有挑战性的《南京!南京!》。她终于从一个特烦演戏的女孩变成一个特会演戏的熟女。
前一阵口碑与票房齐飞的《单身男女》,让高圆圆跻身成为香港导演最看好的内地女星之一,这也更证明高圆圆已经不再是那个20岁出头的“清嘴女孩”。这十几年都玩玩耍耍,不怎么认真演戏的高圆圆开始正视自己的未来。对她而言,真正的好戏才刚刚开场。
励志名人轶事:我的人生不需要婚姻来暖场
王朔曾说过:“在我们北京这儿,50年代的杰出代表是刘索拉,又能写字儿又能写曲儿;60年代的杰出代表是王菲;70年代我希望是徐静蕾。80年代我还没看出来谁有价值。”
王朔也说过,我就怕别人对我好。你对我不好,我一点都不怕,但是你对我好,我立刻就怕。谁要是对我好,想让我对不起他都不行。谁要治我,你就对我好,我一下就傻了。所以我为什么不喜欢听人家夸我?我接不住。我青春期写那么点东西,大家这么待见我,我臊。
徐静蕾就是那个以好为武器的女侠,永远对你好,把青春给你,把美貌给你,把性感给你,把智慧给你,把自尊给你,把自由给你,把选择给你,把崇拜给你,把信任给你,把担当给你,把房子给你,好到无底线,征服天王老子都敢骂的朔爷的吧。朔爷面对遮遮掩掩没完没了的提问回答:你以为我们分得那么清呢?她还总提醒我别总在公众场合提这个(给王朔买别墅的事),我说怎么了,买了就是买了。她还能看着我没地儿住?!北京的女人就是这样,仗义,让男人养的不叫女人。
徐静蕾就是这样仗义的女人。关于徐静蕾的感情生活坊间一直有各种传闻,甚至网上一度流传她已注册的“证据”。不过,对于“婚还是未婚”,徐静蕾此前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而2014年8月2日,老徐发布了一条令人遐想的微博,她写道:“五年没红过脸更没吵过架,也算是不得了了吧。对的人,就是让你变得更好的人。”微博发出后,引发了网友的各种猜想。此次,问到关于微博“秀恩爱”的话题,老徐出人意料地回答得十分坦然:“有人说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就是一辈子没吵过架,我想了想我自己也没吵过架,虽然人家那是一辈子,但我们这个也还行吧。”言谈之间,看得出她对自己目前的感情状况非常满意。
对于婚姻的话题,老徐心中也有专属于她的幸福的含义,“我并不觉得人一定要结婚,因为婚姻过去来说就是个保障,我觉得我的人生不需要这样的保障。我从情感上很有安全感,我从经济上更不需要谁来保障我。”
在娱乐圈中,徐静蕾以知性为人喜爱,善于独立思考的她如今已是一位即将拥有第六部电影的女性导演。每一次采访,老徐总能让人感受到她身上真实的力量,虽然很善于将自己的梦想付诸行动,但她仍觉得女性的自我束缚太多,“每个人心中的想法都不一样,我觉得女性的自我束缚太多,有人25岁就觉得自己嫁不出去,就天天焦虑,这样就不快乐太不值得了。”老徐透露,自己甚至想过通过电影来反映这种现实:“其实我想过写部电影,几百年以后,婚姻制度就取消了,其实这个现在已经在写,也是老王(王朔)在写,就是两个人结婚,全世界哗然,什么叫结婚,结婚是什么意思,然后一个特别老的老头说好像几百年前是有这么个制度。”
出道多年,面对世俗看法,老徐的心态也一直保持豁达。“我觉得人很多时候是被自己的观念还有别人的观念给束缚了,但是想要冲破这些东西,就可能会被认为是怪胎或者肯定是非常的不幸才会有这种想法。但是我无所谓,所以我并不在乎他们怎么说我,而且谁反对我,我还会觉得:你有我高兴吗?”
励志名人轶事:老讲绯闻没什么价值
作者:余秋雨
曾有人问我,你怎么能写那么多书?我说我节约时间的办法是拒绝,譬如我不参加协会、不进入圈子、不参与研讨、不申报评奖、不申请资金、不反击诽谤、不澄清谣言。好处是时间全是你的,麻烦与你无关。中国社会太热闹了,能不能安静一点,这是中国现实遇到的一个问题。
我很喜欢《中国好声音》,这是我和马兰的日常享受。我很惊讶这些出身普通、可能还在打工的歌手,一开口让我非常震撼,非常佩服。只能证明一点,茫茫大地隐藏了很多年轻的艺术家,我们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发现他们。这个节目比我参加点评的“青歌赛”的水平、方式高多了,那个太规制化了。我在“青歌赛”的时候反复讲,有没有可能出点好歌、出一点特殊的唱法。我当时不是评歌,是在讲文史知识。现在的“好声音”回到了歌唱的本位,讲评也不错,节目做得很讲究。“青歌赛”是比较固定的歌曲,比较固定的唱法,太沉闷了。我当时评的时候,歌我也是不听的。
艺术家和文学家的心理环境往往不是那么顺遂,好的作家、艺术家都不用作品来回答自己的环境。安徒生过得非常艰难,但看《安徒生童话》却感觉不到作者的困难和心头的愤怒。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处境不好,才要寻找彼岸美好的东西,日子过得太好反而不好。我和我妻子的经历还可以,但也不顺。我们从来不回答媒体对我们的说三道四,就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如果遇到不顺的事情,第一不要有太大的愤怒,第二埋头做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专业。我给北大讲文化史,北大学生问我,年轻人毕业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我说要认真做的事就是花很大精力找一个可以终生相处的伴侣,这样你一生会变得非常轻松。网上有时候出现很好玩的东西,连对我新婚妻子的构想都出现了。有人说,你和马兰这么多年执手至今,为什么不离婚?因为感情很好,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这些不会损害我们的感情。对婚姻应该保持乐观,在互相欣赏的过程中塑造对方。如果你朝他丢垃圾,他成为一堆垃圾,你也会成为一堆垃圾。
中国文人可怜,有时候又有点可恨,因为他们长久以来考试的目的是做官,所以他们有好多毛病。他们从小读书,受家庭惯养,遇到灾难逃避,骂人的时候总是声音很大。汶川地震时,我第一时间到了那儿,我发现很多经常发言的著名文人那时候都不见了。我在书里体现了一个最好的文人——用尽生命的最后能量来救助自己不认识的人,救助误会了自己的人,救助指责自己怀疑自己的人。
我认真考察过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那么长的历史,能够有比较稳定的发展,科举制度起了很大作用。为什么罗马帝国会灭亡?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太大,找不到地方干部。中国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三年一次,通过考试,大量的地方官员源源不断地出来,而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最大的问题是让所有的文化和学问都为做官而存在,这就麻烦了,文化不独立,学术不独立,都是为了做官,直到现在都有这个毛病。
舆论环境无所谓好还是不好,完全看创作者本人怎么面对。很长时间,我们的文化传播层次比较低,使得我们的舆论环境不太懂得艺术。我们热闹的是外面的东西,艺术已经寂寞了。艺术家最关键的问题是艺术创造,老讲绯闻没什么价值。我有时候开玩笑,我被引起轰动的完全不是我在联合国发表了哪几个重大观点,而是我和太太有没有离婚的传闻。幸好我们婚姻一直很稳定。
也有人说你的文字很温情,但过时了。我要说的是文学没有新旧,文学不会过时,只有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