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血管瘤治疗方法
脑动脉血管瘤指的是颅内动脉瘤,病程隐匿,起病突然,一旦发病,死、残率极高,对此,在治疗上有什么方法吗?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脑动脉血管瘤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脑动脉血管瘤病因:
颅内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动脉瘤形成的病因,概括有以下几种:先天:脑动脉管壁的厚度为身体其他部位同管径动脉的2/3,周围缺乏组织支持,但承受的血流量大,尤其在动脉分叉部。后天:①动脉硬化;②感染;③创伤;④其他。如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动脉瘤。
脑动脉血管瘤的检查:
1.CT
CT被认为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且能确定出血范围、血肿大小、脑梗死等,有助于动脉瘤的定位。CT检查中密度不同的同心环图像“靶环征”是巨大动脉瘤的特征性表现。目前CTA主要用于动脉瘤的诊断和夹闭术后的复查。
2.磁共振扫描(MRI)
MRI能很好地显示动脉瘤的全部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动脉瘤内血块及血流部分皆能分别显示出来,连续扫描还能显示瘤内的涡流,可用于诊断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以显示整个脑血管系统,不仅可以显示动脉瘤内的血流情况,还可清晰地显示瘤蒂。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DSA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凡患者有SAH、自发的Ⅲ~Ⅳ颅神经麻痹或后组颅神经障碍等,均应行DSA检查。造影能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动脉硬化及动脉痉挛的范围、程度,瘤蒂大小及是否适合夹闭等。此外还可了解血管的正常与变异、侧支循环。
4.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主要用于对术前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情况,从而对结扎这些动脉后或颈内外动脉吻合后血流方向和血流量作出估计。而在动脉瘤栓塞或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中,TCD检查还可以帮助预测治疗后患者是否存在脑缺血的风险。而术后,TCD检查则可用于脑血管痉挛的检测。
脑动脉血管瘤治疗方法:
1.颅内动脉瘤的非手术治疗
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再出血和脑动脉痉挛等。主要适用于下述情况:①患者病情不适合手术;②诊断不明确需进一步检查;③患者拒绝手术或手术失败;④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手段。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镇痛、抗癫痫、控制血压等。用经颅TCD检测颅内动脉压,维持正常的脑灌注压,积极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痉挛。
2.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1)目前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主要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方法主要有:动脉瘤颈夹闭或结扎术、动脉瘤电凝固术、动脉瘤铜丝导入术、立体定向磁性栓塞术、动脉瘤射毛术、动脉瘤包裹加固术、激光凝固术等,但动脉瘤颈夹闭术是仍是首选方法。①动脉瘤颈夹闭或结扎:手术目的在于阻断动脉瘤的血液供应,避免发生再出血;保持载瘤及供血动脉继续通畅,维持脑组织正常血运。②动脉瘤孤立术:动脉瘤孤立术则是把载瘤动脉在瘤的远端及近端同时夹闭,使动脉瘤孤立于血循环之外。③动脉瘤包裹术:采用不同的材料加固动脉瘤壁,虽瘤腔内仍充血,但可减少破裂的机会。目前临床应用的有筋膜和棉丝等。
(2)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目前临床运用的血管内栓塞技术主要有:球囊技术、弹簧圈技术、球囊再塑型技术、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的目的:利用股动脉穿刺,将纤细的微导管放置于动脉瘤囊内或瘤颈部位,再经过微导管将柔软的钛合金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囊内并将其充满,使得动脉瘤囊内血流消失,从而消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