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工程硕士论文
计算机工程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力,但计算机工程给我们带来快速、便捷、舒适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工程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工程硕士论文范文一:计算机工程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1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学会(联合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的,针对高等教育本科工程类专业开展的一种合格评价川。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始于1992年土建类专业评估,截止2012年底,己有15个专业领域,总计295个专业点接受认证。随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认证协会将逐步扩大认证专业领域。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口的是构建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认证,必将加强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关系,促进专业教育与企业的有效接轨,对保障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就业市场的“通行证”,高等学校应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对照认证标准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域劣势,从人才培养口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产学研合作等力一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川。对于计算机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给出了详细的专业分类,并对每个细分专业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规定,旨在要求相应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有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现阶段,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并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校的工程教育与企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川,高校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而是更偏重与理论教学。这就要求高校进行教学体系改革,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川,提高培养学生工程实践技能的实践课程的比重。《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内容贯穿于整个计算机专业理论与实践系统,以工程教育为口标重新建立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满足工程认证标准要求的《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也是从事《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教学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承待解决的问题。
2我校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课程建设现状与问题
我校《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课程是计算机学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与改进,现阶段己经形成了相应的课程建设体系。口前,《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优势,这需要继续保持并发扬,当然也存在着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与改进。《训一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课程建设中需要我们继续保持并发扬的优势有:
2.1教学团队基本稳定
口前,该课程的师资配备从数量与质量上都达到一定的要求,形成了一支良好的教学团队。该团队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高级实验员1名,初级实验员1名,共同建设《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的理论课和实践课。
2.2注重教材改革
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上课经验,撰写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材。首先我们将“计算机组成原理”与“计算机体系结构”两门课合并,编写了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接着,面向工程类院校,由安徽省几所高校教师联合编写《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二五”省级规划教材。
2.3实践教学比重加大
最近几年,该课程的理论课时不断减少,实验课时不断加大。表1详细说明了该课程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数的变化,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口前该课程的实验课时增加了一倍,而且新增加了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即课程设计,其课时数也在不断增加。根据《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课程实际的教学工作,从以下几点总结该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这些不足需要我们在该课程建设研究中去克服。(1)现代工程教育认识上的差距授课教师本身缺乏工程意识,或工程实践经验,搞不清科学、技术与工程三者关系。口前的一般性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不能代替工程实践。理论的系统概念与工程系统实践脱节。(2)课程体系与现代工程教育口标的差距由于现代工程教育并未全面性的普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工程素质平均水平较低,导致原有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与现代工程教育脱节;工程教育相关教材匾乏;实践环节设置不尽合理,缺乏工程实践;工程实践案例教学缺乏等。(3)实践力一法和平台的缺乏口前,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大多都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平台也受技术限制,实验室无法提供工程实训的平台,从而缺少工程实践实验项口,缺少系统设计、开发的实践环节。而且,实验平台使用的硬件设备容易损坏,维修不力一便。先理论课后实验课的教学力一法,也导致理论与实践不能紧密的联系。(4)教师工程能力普遍较低和不全面。从教师本身的角度来说,教师普遍缺乏工程意识,基本没有工程经历,更不用说工程实践经验了;从教学团队来说,工程教学团队意识、精神和能力都不强。
3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建设
针对口前《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课程建设现状,发扬优势,克服不足,从以下几个力一面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3.1课程组的建设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决定课程的教学质量。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必要基础。工程教育认证的提出,对教师队伍的素质又有新的要求。口前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经历,这就严重影响工程教育质量,进而影响高校工程教育认证的进度。高校需要高度重视工程教育认证,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增强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课程组的教师应抓住学校提供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增强自身的工程意识和工程技能,也应主动创造机会到相关产业和领域的生产第一线参与工程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积极与产业界合作,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在原有教师团队基础上建立一支具有较强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的稳定的教师团队。
3.2教学内容的建设
明确的改革和建设口标是搞好课程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教学内容是一门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有特色的丰富的教学内容能体现出一门课程的特色,因此,教学内容建设是整个课程建设的重点。《训一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理论教学内容,还包括实验教学内容,两者缺一不可,而且要紧密的有机结合。所以,在进行教学内容建设时,不仅要优化教学内容,还要将理论与实验有}JL结合起来。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建设上将更加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允分了解国内外同类课程及课程所反映的学科背景的发展动向,将课程建设的口标瞄准国内先进水平。教学内容建设的预期成果是经过教学内容的优化形成先进的、完善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规范,包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辅助资料及授课、作业、实验、设计、考核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全面优化。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重视实验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改革,将理论与实验彻底结合,理论指导实验,实验带动理论。最终形成先理论后实验,由实验验证理论;先实验后理论,由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3.3教学力一法的建设
基于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构思-设计实现书L行)理念的工程教育模式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有机联系的力一式学习工程。《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有其自身特点,由于开发工艺的限制和硬件平台的限制,生产实际产品在教学中有很大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基于CDIO理念,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实施工程教育模式,让学生边做边学,培养学生在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的有效发展。虚拟仿真平台的应用可以缓解第一课堂的压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第二课堂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探讨问题的能力。
3.4人才培养的建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以下8项基本要求:具有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等专业知识与能力,文献与资料获取能力,懂得专业g()相关法律法规、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组织管理、交往能力以及团队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根据这8项基本要求,我们总结出面向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口标是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工程实践技能过硬的综合型人才。《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面向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口标,结合我校《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的课程实际特点,我们应该在制定该课程培养计划时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加,以便更好地满足产业界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在该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允分体现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特征,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主动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力一法要面向工程实际,更多地采用案例分析、综合设计、小组学习、项口训练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提供学生工程意识和技能;完善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总结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作为计算机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与改进,该课程建设己经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工程教育认证的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对人才培养口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产学研合作等力一面的新要求,我们迫切地需要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工程教育认证的需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建立,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必将加强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关系,促进专业教育与企业的有效接轨,是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就业市场的“通行证”,对保障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先分析了我校现阶段《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课程建设的优势以及不足,其优势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并发扬,并通过改革克服不足之处,然后针对工程教学认证的新要求,从课程组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力一法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四个力一面分别详细阐述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策略。
计算机工程硕士论文范文二: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分析
近年来,计算机相对应的软件技术及硬件技术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工程技术在各个不同领域中的程序化应用也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由于计算机工程技术本身是一种较为固定的程序模式,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缺少对其创新设计的理念,而是直接按照计算机工程技术中的程序进行应用,因此,才会使得计算机工程技术在应用中没有真正地发挥出他的价值及意义。
一、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弊端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高科技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等,但仍然会存在相应的弊端,如:计算机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缺点需要工程师进行合理化的调整,我们认为,计算机工程技术想要得到合理、深刻的运用必须要将其弊端充分地展示出来,让所有使用者对其有更加清楚的了解,进行针对性的合理应用。与不少工程师交谈过程中发现,他们对于工程的设计还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意识和责任感,但总的来说,他们还是比较热衷于使用计算机工程技术。我们必须要将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弊端展示出来,让工程师了解实际工程设计中不能完全依赖于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要将计算机工程技术与实践经验和知识结合起来应用。例如:专业的工程师在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上会了解该工程的每一项细节,如设计模型、设计原则及原理等,再者,利用计算机工程技术来进行准确性计算和设计,最后再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出最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判断计算结果的真实有效性。以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弊端展示出来,还能够让使用者了解到它的真实性能[2]。
二、计算机工程技术和传统工程技术的融合应用
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出现无疑是帮助工程师解决各种设计及计算问题,使得工程师和相关工程审核人员的观念及思维都处在了一个高科技水平的阶段之中,有的人会认为,不使用计算机工程技术是与现今时代脱离的现象。正是由于这样的想法,致使部分工程师自身对于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缺乏了应有的创新能力。首先,我们以建筑工程为例子,大部分的工程师都会借助计算机工程技术来对建筑面积范围进行计算,然后再对建筑工程进行规划,其中就包括了所需要使用的原材料等等,整个建筑工程的设计都依赖于计算机工程技术来实行,手工的操作逐渐减少,这样的发展趋势使得建筑工程的安全得到保障。完全地依赖于计算机工程技术而不参与手工预算,对于建筑的安全会形成一定的威胁性。因此,我们认为,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操作过程中,建筑工程师应该将计算机工程技术和传统技术相结合在一起应用,在实践中找出差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整合和修改,最大程度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如:站在计算机工程技术的角度上来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设计出建筑工程的相关内容,然后进行传统的手工分析,提出多样化工程设计方案,最后,将计算机工程技术和传统工程技术相结合在一起,再将设计好的思路整合,运用计算机工程技术来设计出最终的程序[1]。
三、合理使用计算机工程技术
计算机工程技术虽然存在弊端,但其实用性极强,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工程师在使用计算机工程技术时也应该扬长避短,合理地运用它来开展工作。计算机工程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以一些适合的自动化工作内容经过高科技转化来进行,对于工程安全性及威胁性问题则要求工程师手工进行预算,控制工程整体设计方案中的偏差,确保工程具备足够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如:在实际的计算机工程技术使用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规范、数学的原理等知识,假设工程师因为缺乏这类知识将使得其难以判断工程技术是否适用于工程,为此,工程师在使用计算机工程技术时要有选择性,才能够将计算机工程技术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四、结语
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在实际中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使用者探索出解决途径,以最大的限度来推动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合理应用。透过全方面的了解,有意识地选择使用计算机工程技术,确保自身的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尤其是建筑工程等领域,要确保其设计的安全性,真正地将计算机工程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促进科技进步与科技发展。
计算机工程硕士论文相关文章:
1.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大全参考
2.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大全参考
3.计算机专科论文范文
4.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浅析网络安全技术
6.关于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毕业论文
7.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