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名人励志小故事_关于成功名人的励志小故事

2017-03-28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对那些关于成功名人的励志小故事感兴趣,那么成功名人励志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成功名人励志小故事:打破常规“唱反调”

澳大利亚哈密尔顿岛上的Qualia酒店,是澳大利亚十大度假酒店之一。2005年,这家酒店曾创造了营业额10亿澳元的销售神话。这一不俗的业绩离不开酒店老板理查德·芒罗“唱反调”的经营策略。

Qualia创建之初只是一家小旅馆,在营业初期,业绩惨淡。芒罗为此忧心忡忡。一天,他正在想着酒店的事情。儿子博格特带着满身的泥土,手里提着鞋子回来了,芒罗的妻子生气地对儿子说:“妈妈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上学就要像个学生的样子,瞧瞧你现在的样子哪里还像个学生,为什么老是跟妈妈唱反调呢?”

“唱反调?”芒罗听到这个词,眼前一亮:我跟在别人的后面开旅店,走着和别人一样的路子,自然吸引不了客源,如果与常规经营“唱反调”,说不定有不一样的效果呢。想到这里,芒罗的心里就有谱了。经过长达半年的市场调查之后,芒罗推出了两条令人耳目一新的举措。

第一是尽可能地延长游客每天的住宿时间。一般酒店都是通过缩短游客的住房时间来提高客房入住率,但芒罗却不这样认为,凡是入住Qualia的游客,每天住房时间按26小时计算,这条新规,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第二条举措更令人瞠目结舌。Qualia基本上不接待团体游客,对家庭游客则实行6折优惠。芒罗认为,旅店老板都希望自己的旅店每天都能住满人,所以他们都将注意力定格在人数较多的团体游客身上,而忽略了家庭游客。其实,团体游客人数多,虽然表面上看会增加酒店的收入,但他们会破坏酒店宁静、祥和的气氛,进而影响游客的兴致。而芒罗优待家庭游客的决策,为Qualia酒店保持了一种优雅、静谧的氛围,并吸引了更多的家庭游客前来投宿,因而旅客不断增多。

芒罗不但打破了常规,还将这套与常规“唱反调”的经营手段一直坚持下来。从2005年到现在,芒罗每年都要推出几条与众不同的超常规经营策略。也正是因为他在经营策略上采用了独特的招数,才使得Qualia的经营收入近10年来一直稳居澳大利亚度假酒店的前三甲。

在一个既定的思维模式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习惯了盲从和跟随。

只有不循规矩,敢唱反调,才能走出困境,突破束缚,从而赢得最后的成功。

成功名人励志小故事:名士消怒法

生活中,动辄发怒者,即使不殃及他人,亦会祸害自身。为此,古代的许多名士,都有自己的抑怒解愁之术。

悬联警怒。林则徐性情刚烈,后来知道发怒不仅无用,且常给小人制造借口,于是在书房挂一条幅,书“警怒”二字以自制,并于厅堂悬一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自我警示应宽宏大量,下联自我告诫要无畏无私。

写字散气。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说,草书大家张旭,写字不为练技,仅以此抒发情感,或“不平有动于心,必以草书发之”。韩愈赞曰,此法简单有效,如握笔草书尤其是狂草,写字前所发之怒气,皆移向笔端,流向书面而消散。

佩韦缓气。《韩非子》载,春秋时,魏国邺令西门豹为克服性情急躁的毛病,便“佩韦以缓气”。“韦”是熟牛皮,取其质地柔软的特性以自戒。每当脾气发作,即用手抚之良久,怒则消除。

弈棋息怒。明代郑王宣在《昨非庵日撰》中记载,监察御史李纲性急,但酷嗜弈棋。逢下棋,性情即趋于安详、宽缓。其家人每见其躁怒,遂将棋盘置于其前,其面颜立刻改观,取子布局,怒气烟消云散。

赏花破怒。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坎坷,却活到耄耋之年。他平时爱种花、赏花。每身处逆境,为排解心中愁怒,就去赏花,“放翁年来百事惰,惟见梅花愁欲破”。

画竹忘怒。清代的郑板桥,任范县、潍县知县时,郁郁不得志。当受上司讽压,怒气来时,他便铺好宣纸,提笔画竹,以忘所怒。尤其在他因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后,画竹更成为他晚年排怒解愁的主要方式。

著书释怒。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清代戏曲家李渔说:“予无他癖,唯有著书。忧藉以消,怒藉以释,牢骚不平之气藉以铲除。喜怒哀乐,皆成文章。”

成功名人励志小故事:凡·高与毕加索

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因为富人会讲故事,而穷人不会。凡·高与毕加索都是天才画家,但毕加索生前就是故事大王,而凡·高只会默默作画,他们人生的境遇有着天壤之别:凡·高是穷死的,而毕加索是富死的。

穷死的凡·高

凡·高生前穷愁潦倒,虽然一生画了900多幅油画,但有生之年只卖出过一幅画,收入是400法郎……37岁的凡·高最终选择开枪自杀了。凡·高是穷死的。

相比于凡·高,毕加索的人生灿烂辉煌。在其91岁辞世时,毕加索留下了7万多幅画作、数幢豪宅和巨额现金。据测算,毕加索的遗产总值达到395亿元人民币。

同样是画家,为什么毕加索会如此之富有?原来,毕加索不仅是个绘画天才,也是位营销天才,更是个会讲故事的金钱达人。

故事比画值钱

每当毕加索要出售他的画之前,都会先办画展,然后召集大批熟识的画商来听他讲故事。讲作品的创作背景,讲作品的创作意图,讲作品相关的故事。一幅画想要卖得好,先要画得好。可如果只是一幅画,恐怕没人愿意为它付出高价。人们更感兴趣的是这幅画背后的故事。有了这个兴趣,故事就值钱了,故事里的画也就值钱了。这是一种产品“货币化”的过程,很多人不明就里,而天才的毕加索却深谙此道。

毕加索也“刷脸”

据说,毕加索出名之后,即使购买很小件的生活用品也喜欢用支票付款。为什么?毕加索认为,店主与其拿着支票去银行兑换那么小额的一点现金,倒不如将这张有着毕加索亲笔签名的支票当成艺术品,赶紧装裱收藏起来,至少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纪念品,说不定以后还能升值卖出去。于是,为了不花钱也能购物,毕加索就用支票去结账,这就相当于现在的名人“刷脸”。

深谙品牌溢价原理

法国波尔多有座木桐·罗斯查尔德酒庄,出产的高级葡萄酒享誉世界。自1945年以来,庄主每年都会邀请众多绘画大师来为其设计酒标,其中就包括毕加索。但是毕加索并没要酒庄付他钱,而是接受一批葡萄酒作为稿酬。毕加索认为,这批酒因为贴上了自己设计的酒标,其价值必然会飙升。除了可以留下来自己喝,将来拿出去卖,也一定会有更高的溢价。由此可见,毕加索真是一个深谋远虑的理财高手。

毕加索玩转社交商业

毕加索的全名,长得恐怕连自己也未必记得住,却显示出毕加索家族本身就蕴含着的现代商业基因。据说,毕加索家乡的人在起名时,除了会把祖先的名字加进去,还喜欢把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亲友的名字加进去,其真实目的是拉近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在他们看来,构建诚实可靠的人际关系无比重要。我们现在说,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是社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是社交商业,而社交商业的基础就是互信。可见,毕加索天生具备社交商业的基因。

凡·高是穷死的,毕加索是富死的。凡·高穷的原因在于有生之年无法实现与他人的价值共享,而毕加索生前就实现了品牌溢价。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