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大学生成功的故事

2017-03-19

在这个豆蔻年华,谁不会犯错。如果犯了错,就要坚强的去面对你的错误,正是花季最美的时刻。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大学生成功的故事,欢迎阅读!

大学生成功的故事一

创业达人:忽然 学历:沈阳大学证券投资专业专科毕业

女大学生大二开始创业 500元开网店5年赚30万创业经历 2005年大学二年级开始开网店自主创业,经营沈阳特色食品、韩日皮包、内衣服饰等,5年时间,当初的500元启动资金已经迅速增长到30多万元。

200多万个网络店铺里,大多数人还在为多冲几个钻石而奋斗。而忽然的店铺,已经从一颗红心发展到目前的双皇冠,实属奇迹。一个26岁的女孩,没有请人刷钻,没有在淘宝上做广告,几乎全靠一己之力,把一个小店铺一点点做起来,目前已经成为淘宝网上小有名气的特色店。她是如何成功的?有哪些经验可以和读者分享?昨天,本报记者来到忽然的小店,面对面采访了她。

大二开始自主创业

忽然的小店在沈阳房地产大厦附近的一个居民小区里一楼60多平的套间。屋里摆着许多塑料模特,身上的羽绒服是新进的货。

大学二年级时,忽然在网上注册了这家名为“忽然间的特搜店”。

“当时就是随便起了个名字,也没什么特别含义。刚开始,店铺就代卖沈阳特产不老林糖等沈阳特色食品,自己买来样品,拍照片,挂到网店里,有外地的网友订货,我就从家乐福买货,7.8元/袋进货,8.8元/袋销售,然后给他们邮寄过去。第一个月,居然赚了100多元,特别兴奋。后来在店铺里增加了品种,外贸包、服装等,客户也越来越多,半年后每月就可以赚到1000多元,我那时候沈阳本地都是免费送货,自己坐公交车给人家送过去,虽然忙碌但是心里美滋滋的。”忽然说。

节省生活费开网店

自己在上大学间隙,只投入了20%的精力,就可以月收入上千元。如果毕业后100%投入,肯定会赚的更多。临近毕业,许多大学同学都忙着找工作,而忽然下定决心,毕业后专心开网店。没想到,这个想法首先被父母否决了。

“父母都认为开网店不长远,尤其是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更不容易。找个稳定工作,上班多好。但是我属于那种很固执的人,一旦决定下来的事,不会轻易改变。”忽然说。父母不给资金,自己从生活费里节省。把网店赚的钱再投进去,2006年忽然大学毕业时,网店的级别已经达到3颗钻石,月营业额已经超过万元,月收入也已经达到2000元。

月薪过万的“宅女”

忽然说,开网店费用低,目前暂时不用缴税,不用去繁华商业街租店铺,在普通居民区找个一楼的房子就可以了,可以买台电脑上网开店,还可以当库房。自己进货,拍照片,编辑上传发帖子,与客户聊天交流,自己发包送货,一天都要忙10多个小时,目前一天一般要发送50多单商品。

她经营的都是特色商品,有时她亲自去青岛、杭州上货,质量和品质有保证。去年11月月销售额甚至超过6万元。

付出就有回报,目前忽然生意蒸蒸日上,月薪过万。当初投入的500元已经滚雪球,超过30万。她刚刚成为山东一家服饰公司的沈阳代理商,进了一批冬装货,准备在秋冬天好好干一场.

大学生成功的故事二

在杭州市江城路六部桥街一个小巷子里,有一家大学生携职旅社,入住者必须是来找工作的毕业生,凭学生证和身份证登记入住。从早到晚,这里生意兴隆……

工作难找了,

先到这里免费住下吧

2009年初,刚大学毕业几年的王安乐在杭州的一家新酒店找到了新工作,他拎着简单的行李来到携职旅社,成为这里的新租客。在这里,王安乐住的是六人间,三张高低铺。不过里面还有一个六人间,出去的话要经过他住的房间。每个高低铺下两个上锁的抽屉,可以放一些贵重物品。其实除了手机,也没什么贵重的东西。与其他大部分大学生一样,王安乐拎着一个箱子就住进来了。“大家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年纪都差不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王安乐说,本来他打算只是在这里暂住,找好工作就离开。但住了一段时间后,他决定不走了。喜欢交朋友的王安乐,在携职旅社里像是回到了单纯的大学时代,每天下班回来,和室友聊聊天,看看书或电视,很早就上床休息了。王安乐说,虽然这里是个旅社,房客的流动性大,像他这样的长住者并不多,但房客都是大学生,因此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相反,每一天,都会有新人住进来,带来新鲜的气息。

正如温少波设想的那样,“携职”旅社里的大学生房客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求职技巧和面试经验,一起参加活动,实实在在地成为了大学生毕业到求职的中转站。

打开“携职”网站,一张颇有怀旧风格的海报上大大地写着有力的标语:“在携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公告栏里贴着各种关于求职经验和误区的“技术帖”,实景照片展示了屋内木质的上下铺和书桌。在这里,经过简单的注册,你不仅可以快速预定20-30元不等的宿舍床位,还能通过投递自己的简历找到相关的求职信息和介绍,并得到“携职人才红娘”的热心指导和推荐。

走进携职旅社,店门上贴着豪迈的广告语:“工作难找了,先到这里免费住下吧!”四幢两层楼的房子,简单而温馨的上下铺,有热水供应的卫生间,完备的监控摄像头和消防应急设施,就是旅社的全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院子里有一块花花绿绿的“携职贴吧”,上面有入住学生的意见和感想。“找工作,很囧很累人;等应聘,很傻很天真;快没钱,很省很拮据……”“同是天涯大学生,相逢何必曾相识。”楼梯过道里的张贴画上写着:“包揣两块钱,心怀五百万”。另外,还贴上了近期的天气预报,提示大家天冷注意保暖,以及携职旅社篮球联赛的通知,号召入住旅社的学生组队参赛。旅社还提供洗衣和自行车出租服务。所有的工作人员从店长到员工都是刚毕业或没毕业的大学生,忙起来的时候,旅社里全是满员。

在逆境中发现新的商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温少波发现如家、汉庭等快捷酒店正在国内悄然产生,他们以价格低廉、服务规范、性价比高的现代酒店业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而他们的消费群体则主要针对大众观光旅游者和中小商务旅行者。另一方面,全国每年有600多万的应届毕业生,其中50万应届毕业生半年内找不到工作,加上往届毕业生共有1000多万毕业生在寻找工作。而大学生找工作所消耗的成本也正在逐年升高,一个大学生刚走出校园,来到另一个城市,连住宿都无法解决,更别提轻松地获得准确的求职信息了。在一个城市找工作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短期租房不好找,最便宜的酒店也要一百多,这让本就囊中羞涩的求职大学生更加无奈。能否专门成立一家为求职大学生提供服务的机构呢,解决他们在外生活的后顾之忧,减轻他们的求职负担,帮助他们找到好工作,使这里成为他们身在异乡真正可以信赖托付的生活求职社区呢?为什么不把人才招聘服务和快捷酒店业务结合起来,从中发挥自己独有的优势呢?

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商业头脑的温少波从中嗅到了商机,他计划开办一个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大学生旅社,采用宿舍式管理方式,收取低价的住宿费,同时为大学生免费提供求职、培训方面的指导。

当温少波把他的想法告诉身边的人时,却并没有得到大家的支持。有人说这个想法太新,当时国内并没有人有过成功的先例;也有人觉得要想将大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必须以更低的价格与快捷酒店竞争,其中获利太少。温少波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大学生从大学毕业到结婚买房至少要5-6年时间,这期间的生活住宿、就业创业、培训提升等都存在巨大的商机,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蓝海商机。而能够帮助一名大学生找到好工作,不仅关系到其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全局。刚刚离开学校的大学生最需要的是一个可以交流、类似于校园的环境,对于住房位置和硬件设施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如果选择比较安静的位置、宿舍一样的环境反而更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还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每人收取一定数额的床位费,一间宿舍6-8个人,总的费用与普通快捷酒店相比也并没有很大的差距。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大学生住的是氛围。

2008年7月,携职旅社正式成立。

刚开始的时候,携职旅社并不为很多人所知。为了得到企业的支持与合作,为住宿的大学生提供真正便利的求职机会,温少波主动给各个企业打电话,推荐人才,联系培训。因为在杭州没有事业基础,他已不记得碰壁过多少次。

2008年12月,携职旅社推出“为求职大学生免费提供一万个床位”大型活动,第一天来住宿的大学生全部免费,就是来住一天的也是免费的。很快,杭州各个人才网站上都出现了活动的宣传语,旅社外面还挂起了巨大的活动横幅,一时间,杭州各个求职BBS上都布满了对这个大学生求职旅社的热烈讨论。

温少波很清楚,对于大学生来说,提供一个落脚的地方并不能改善他们的现状,找到工作才是最重要的。携职旅社有几名特殊的工作人员,他们被称作“人才红娘”。每天,温少波和这些辛勤的“红娘们”从各个企业方获取最新的招聘信息,然后针对企业的需求对大学生进行一些应聘方面的指导。在人才红娘的眼里,需要指导的不单单是求职者。“随便打开一个企业的招聘简章,你会发现很多信息都不规范。”温少波表示:“没有明确讲清楚工作时间、工资待遇、合同签订、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方式、对岗位描述不准确、待遇低于平均水平,这些问题会让他们的招聘变得不容易。”

此外,他还大胆地想到更多新的点子,例如替大学生管理档案、举办免费的求职讲座和培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携职”,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与“携职”合作。

在商业利润与公益事业中

获得双赢

几年间,“携职”模式得到了杭州市政府、浙江省商务厅、团中央等多方面的认可和支持。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温少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获益模式。

“携职”的意思是携手大学生,共创求职路。它创造了一个求职住宿+求职培训+求职服务的新模式。企业的社会构架主要分为两部分——携职和携创。携职即是为大学生提供廉价的住宿服务,携创则分为“人才红娘”、“职前培训”、“大学生人才市场”、“应届生人才网”四个部分。其中住宿部分收入来源于应届大学生,而人才服务和职前培训部分则主要来源于企业费用和政府补助。后来,温少波又将人才档案、户口管理融入到服务板块中,为找工作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其实,“携职”的社会价值已经远远大于了商业价值。开办几年的时间里,携职住宿服务人次已达到16000余名大学生,入住率为83%左右、人平均居住时间8-10天。开办至今,携职已经为6000多名大学生推荐工作,并帮助3100多名大学生找到工作,成功率为52%左右。他们将减轻大学生求职负担作为愿景,将“帮大学生找到好工作”作为肩负的使命,把“人才事业,利国利民,功德无量”作为企业的价值理念。求职住宿+人才服务的携职模式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会化解决方法。

下一步,温少波计划将“携职”模式推广出去。在杭州地区,他计划深化住宿-职前培训-求职推荐-档案管理-人事代理一系列的服务;在全国其他省市,以“求职旅社+人才红娘”作为社企的基本模式进行复制,根据每个城市具体资源状况确定后续服务拓展计划,目标是将“携职模式”推广到各个省会城市(如南京、重庆等)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争取在每个城市建立2-3个旅社,而前期复制速度控制在每年新开3-5家旅社。“携职”的创新性聚焦于大学生就业这一焦点社会问题,避免国家和家庭投入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几年的实践证明,携职“住宿+人才服务”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

2011年1月,携职获得南都社会企业自我突破奖提名,评委评语说:“很好的商业项目,完全可以用商业的方式来运作。也完全能够靠自身的力量来发展,只是需要更多的宣传和推广。”3月,英国上海总领事馆戴伟绅总领事来到杭州,双方共同探讨社会企业发展。9月,携职获英国大使馆文教处“帝亚吉欧梦想助力计划”。2012年2月,携职获得社会企业家技能项目新湖社会企业创新奖。

“目前我们跟工商银行正在洽谈合作,要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贷款进行求职培训,他们成功就业以后可以用工资偿还。我们也希望这些携职旅社的受益者在未来能为后来者提供更多的岗位。”温少波满怀激情地说着携职旅社的未来,那也是一批又一批对未来充满美好梦想的年轻租客们的未来,在携职这个小小驿站,温少波要和他们携手编织。

大学生成功的故事三

在四川师范大学,王博豪是个名人。他18岁就拥有一项国家专利,19岁投资办厂,当别的同学在为毕业后找工作头疼的时候,他的led灯泡已经成功卖进上海世博会。到目前为止,他已累计卖出超过100万只灯泡。

专利在手,不如自主创业

把灯泡卖进世博会的大学生王博豪,个子不高,稚气的脸上挂副眼镜,初次见面很难把他和“成都市锦江区登峰节能环保灯厂董事长”这样一个头衔联系在一起。他的专利是led节能环保灯。说起发明的过程,颇有些误打误撞的味道。“高二那年,家里灯泡坏了,妈妈换灯泡的时候烫到了手,灯泡掉下来伤到了我。”当时他就想:灯泡为什么这么热?如果不发烫,能不能节约很多能量呢?爱琢磨的王博豪并没有停留在想的层面,而是着手研究起来。

王博豪从小就是个科学迷,从小到大,家里的玩具就没有齐整的,全部被他拆卸过,甚至连电视机、小霸王学习机等都逃不过他的“魔掌”。现在,为了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王博豪查阅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次试验,最后终于成功研制出他想要的一种特别的led节能环保灯。

led,就是“发光二极管”。王博豪介绍说,一盏led节能灯由不同数量的led组成后,能产生不同的亮度。更独特的是,只要一盏灯的led数量在100根以内,它的功耗都是1。7瓦。至于led的节能功效,王博豪以自己公司的办公室为例算了一笔账:荧光灯管的功率是40瓦,24根灯管的总功率是960瓦;更换为功率只有1。7瓦的led节能灯后,办公室40个led节能灯的总功率只有68瓦,节电率高达93%。如果在家里正常使用,一年电费不会超过两度。王博豪利用led的发光特点,将电能完全转化成光能,一是避免了传统灯泡在热能方面的浪费;二是采用led后灯管中不添加有毒气体;三是采用防爆工程塑料制作灯泡,也克服了传统玻璃灯泡易碎的缺点。

在王博豪高三那年,他的发明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随后,北京一家研究所给他寄来专利合作转化通知,对方出手大方,欲出5000万收购他的专利技术。那几天,王博豪倍感煎熬。5000万啊,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说不动心那是假的。只要同意,他马上就能进入富人圈。但是,这之后的几十年他做什么呢?

在反复思量数天后,小小年纪的王博豪作出决定:拒绝收购。专利在手,他要自己创业。

销路不畅,险些血本无归

王博豪爱动手、善思考,但他一直清楚自己并不适合学术研究。高中的时候,他就是个“练摊族”,一直瞒着家人在外面摆地摊,卖耳环、戒指,甚至冰箱、电视机,什么赚钱卖什么。靠摆摊,王博豪在高中时就是个小富翁了。

不过,再怎么瞒,王博豪不务正业的事还是传到了家人耳中。王博豪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教师,可以说是一个书香世家。他被火速召回,在家里接受了几天的思想教育,可都动摇不了他的决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我不是搞学术研究的料,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与人打交道。”他态度强硬,高中三年的空闲时间还是坚持摆地摊。

但是,在他拒绝了5000万的收购决定自己创业后,家人一直坚定地支持他。王博豪上网查阅了很多灯泡厂的资料后发现,义乌一家企业一年就生产上亿个灯泡,一个灯泡如果赚1元钱,一年就是1个亿,为什么不自己干?这也是他拒绝收购的另一个原因。

2007年,王博豪人生中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他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外事学院;二是他从亲朋好友那里筹集到了第一笔创业资金30万,他租了个小房子,开始拥有自己的灯泡装配工厂,也就是“成都登峰节能环保灯厂”。王博豪和几个同学亲自动手装配灯泡,当时头脑发热,也没做任何市场调研就装了10万只。几个月过去了,10万只灯泡只卖出了1000只。面对白茫茫的一堆灯泡,王博豪欲哭无泪,这时他才意识到,创业原来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

幸运的是,一个做外贸的朋友听说他有这种灯,一口气以成本价全买下了,销往越南、老挝等地。成本算是收回来了,但是这次失败也给了他一个宝贵的启示:不树立品牌,不打开销路,那就不可能成功。

为了推销,他用了最省钱的办法:发传单。那段时间,他至少请了1000名大学生来发传单,他的手机号码也“光荣”地进入了城管的黑名单。他还利用网络推广,到各帖吧、论坛发帖,鼓动大家讨论节能问题,并适时介绍自己的产品。此外,他还开始与建材工程商合作,向客户推荐他的产品。

但是,因为led灯几乎颠覆了消费者对传统灯的认识,因此推广起来异常艰难。他自己也常上门推销,然而许多人都不把他的产品当回事。听说成都有家三星级酒店灯泡需求量很大,王博豪马上上门推销。跑了不下几十次,最后对方实在不好意思,勉强买了两个回家自己用。

这样数管齐下,销路终于渐渐打开了。

参加比赛,创业路上借东风

上大学期间,王博豪所在的学校组织“挑战杯科技竞赛”,王博豪凭借自己的发明获得了金奖,学校评委对他的发明颇有兴趣。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原行长助理、现任学院教授谢晋对他相当赞赏,一直鼓励着他。之后他被推荐参加一系列比赛,屡获嘉奖。2009年11月,他的创业团队参加了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一举夺得了一等奖,并获得了10万元奖金。

创业大赛让更多人知道了王博豪和他的led灯,有了媒体的宣传,不少客户都不请自来。同时,成都市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针对市民创业、特别是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受益于这些优惠政策,王博豪的公司不仅入驻了锦江区大学生创业园,享受了相关优惠政策,还在成都团市委的帮助下,得到了银行100万元的信贷额度支持。在这些常规的优惠政策之外,高新区还聘请了担保律师,这能帮助入驻企业把担保费用降低至6%。园区还指定一家成功企业辅导新入驻企业,实行一对一的指导。

前来视察创业园工作的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看到led节能灯后十分感兴趣,指示相关部门采购一批,用于更换党政办公楼的传统照明灯具。

“现在我公司的灯泡月销售量都在10万只左右。”王博豪眉飞色舞,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低碳包装,灯泡卖进世博会

虽然他做的是“低碳”生意,但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他还不知道“低碳”为何物。在了解“低碳”的发展前景之后,他决定主打环保牌,对产品进行品牌包装。今年5月份王博豪参加了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的第十届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期间还受到国务委员刘延东的接见。

不久前,上海世博会也采购了他的产品。现在,王博豪的led灯正在接受欧洲节能基金est(energy saving trust)的3万小时监测,如果顺利通过测试,不但能得到50万英镑的资助,英国政府采购也将伸出橄榄枝,采购量将高达千万只。

公司业务好转起来,许多风投都来找他,希望注资,他都一一拒绝了。他说:“现在公司刚走上正轨,我希望先把公司的架构搭建好。”目前,王博豪的公司有管理人员10多人,工厂员工30多人,月纯利润数万元,并计划在每年推出1——3款新产品,建立以成都为中心、以山东和江浙为重要据点的国内销售网络。王博豪希望,以后能在新希望集团旁边建立登峰集团总部,因为他的奋斗目标就是像刘永好那样,把登峰打造成一个享誉国际的民族品牌。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