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资本主义的本质论文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资本主义的本质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资本主义的本质论文范文一:揭开资本主义的面纱
[摘要]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力是什么?资本主义的性质是否已经改变?资本主义将走向何方?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对我们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的内在特征,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费尔南·布罗代尔的《资本主义的动力》在资本主义生活世界的范围之内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独到的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为我们这些外部读者深入了解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资本主义;解读;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
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力是什么?资本主义的性质是否已经改变?资本主义将走向何方?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对我们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的内在特征,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费尔南·布罗代尔(Feranand Braudel)是法国年鉴历史学派的杰出代表。《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和《法兰西特征》是他的三部代表作。其“长时段理论”连同年鉴学派一起,对20世纪末的中国学术界有较大影响。本文主要是对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一书进行解读。该书是1976年布罗代尔应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邀请所作的三次学术报告演讲,并附录了布罗代尔在生前最后一次研讨会上的言谈。布罗代尔在他的这本小册子中既给读者提供了一些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动因的新解释,对资本主义的一些基本范畴作了不同于其他学者的新界说,例如对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竞争与垄断、中心与外围之间的关系等都提出了其独特的见解。布罗代尔重视从生活世界人手进行观察和研究,他的这些见解本身就是在资本主义生活世界的范围之内对资本主义所作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的结果,从而为我们这些外部读者深入了解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些全新的视角。作为20世纪西方史学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布罗代尔是一位追求真实历史并对于人类前途有着热忱企盼的学者。他对资本主义的剥削特质持有一种批判的态度并期盼实现人类的自由、平等与博爱。然而,布罗代尔在阐述资本主义的动力、本质与特征时有不少观点是经不起推敲或存在自相矛盾之处的,对这些观点的批判与反思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与困惑。
在该书中,布罗代尔首先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源泉进行了探索。布罗代尔关注的是日常生活,在他看来,“积年累世的,非常古老的并依然存活的往昔注入了当今的时代,就像亚马逊河将其浑浊的洪流泻入大西洋一样”。“对于人来说,过去获得的经验和受到的毒害都变成了日常生活的需要,变成了平庸之物。而对于这些东西,没有人去细心观察”。布罗代尔坚持认为,正是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力量,这些力量包括人口、技术与市场。在对资本主义发展动力的分析方面,布罗代尔与马克斯·舍勒以及马克斯·韦伯存在着根本的歧异。布罗代尔把资本主义的动力归因于物质生活中的人口、技术与市场等客观因素,而马克斯·舍勒与马克斯·韦伯均把资本主义的动力在本质上归因于一种资本主义精神。其中马克斯·舍勒把资本主义精神归结为一种“怨恨”,而马克斯·韦伯则认为资本主义动力根源于新教伦理精神。
布罗代尔对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的联系给出了自己独特的判断,并对资本主义的特征与本质进行了分析。布罗代尔认为,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使用这两种叫法表明我们意欲将这两个领域区别开来,在我们眼中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市场经济是由商品交换引发的,是资本主义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他坚持对市场经济作出某种区分,“至少有两种形式的所谓市场经济(甲与乙),只要稍加注意,哪怕只从它们建立的人际、经济和社会关系来看,这两种形式即可识别”。在他看来,第一种形式的交换包括市场的每日交换、当地的或者近距离的贸易。这种形式的交换没有出其不意的因素,是“透明”的。第二种形式的交换主要是远程贸易。这种形式的交换容易避开规则和惯常的控制。布罗代尔总结道,两种形式的交换,“一种是普通的、竞争性的、几乎是透明的;另一种是高级的、复杂周密的、具有支配性的。两类活动的机理不同,约束的因素也不同,资本主义的领域所包含的不是第一类活动,而是第二类活动”。在物质生活、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发展历程方面,布罗代尔正确地指出物质生活是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共同基础,他以一种唯物主义的方式认为,“其实,一切都驼在物质生活的巨大脊背上。物质生活充盈了,一切也就前进了,市场经济也就籍此迅速地充盈起来,扩张其关系网。资本主义一贯是这种扩充的受益者”。这种观点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是相符合的,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也有着很好的吻合。
二
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研究将资本主义的形成定位在封建主义末期的传统不同,布罗代尔把资本主义看作一个长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的出现与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结构,资本主义也不是在推翻旧的封建土地贵族阶级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社会财产关系,而是寄生在封建等级制内,利用它的奢侈、闲散和缺乏远见,攫取它的财产。在论述资本主义的发展时,他指出:“资本主义的推进与成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它要求社会秩序有某种安定,要求国家政权的某种中立,或某种宽容,或某种殷勤。”并且,他以欧洲、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的不同社会条件令人信服地说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命运迥异的原因。与我们传统认为东方社会的高度封闭性与稳定性不同,布罗代尔认为中国与伊斯兰社会的构成远远不如欧洲封闭与稳定。在布罗代尔眼中,中国的科举是敞开的大门、开放的等级;晋升至顶峰的官位从来都是暂时的,弄得好,最多也不过是终生受用。布罗代尔对传统中国的社会关系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洞察,觉察到了那些过分富有、势力过大的家族将受到国家的怀疑,而在法律上国家是土地的唯一拥有者,只有国家有权向农民征税,对于矿、工、商、企业看得很紧。这就使得在中国,“每当资本主义在有利的条件下成长之时,它最终被可以称为极权的国家所制服”。在广阔的伊斯兰国家,尤其在18世纪之前,土地的拥有是临时的,领主权由国家分配。因此,社会的顶峰经常更新,大家族不可能牢嵌不动。而大家族正是布罗代尔所相信的初始资本主义铺展、显示力量并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地方。通过比较,布罗代尔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古代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的社会等级是开放的、流动的,而欧洲的社会构成显得远为封闭与稳定。这样,他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他的论证。不是在世界其他地方,而是在欧洲,“财富得以积累,家系得以成长与维持。在货币经济的帮助下,资本主义最终得以浮现,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平静的或相对平静的社会之水”。资本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旧的财产关系:“财产和社会特权相对地受到保护,名门世家还能相对平静地坐享其成。由于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各人基本上仍留在原来的位置上,……必须确立这种平静或相对平静的局面,才能使资本得以积累,使名门世家得以绵延长存,使资本主义在货币经济的帮助下降临人间。”过去流传下来的财产继承制度、封建地产、世袭家族的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出现与发展提供了基础。 尽管布罗代尔是在全面考察资本主义长时段历史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概念,其论述包含了深刻的理论探索意义。但对他的某些观点还是应该作具体的分析、辩证的对待。例如,布罗代尔此处论证的符合逻辑并不能消除与文中其他地方的矛盾,尤其是与他对垄断与资本主义关系看法之间的矛盾。他认为,资本主义从来都是垄断的,一切垄断皆具有政治性。“不用说,在伊斯兰国家也好,在基督教国家也好,这些资本家都是君王的朋友,是国家的同盟者或者是不择手段利用国家的人。”沃勒斯坦在总结布罗代尔的思想时也指出:“如果没有一种政治保证你就永远不能支配经济,永远不能扼杀或限制住市场的力量,要想设立非经济性的壁垒,不让人家涉足经济交易,要想将非分的价格强加于人,要想保证非优先性的采购,不依靠某个政治当局的力量是做不到的。认为没有国家的支持、甚至在反对国家的情况下也能成为一个(布罗代尔定义下的)资本家,那简直是一个荒诞的想法。”但是,即使我们承认上述说法,也不能消除布罗代尔的一个悖论。因为,如果国家对资本家是支持的话,那么显然国家就不是处于中立的状态之中,这与布罗代尔关于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条件的判断是矛盾的。
另外,在阐述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时,布罗代尔指出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层面,竞争不是资本主义而是市场经济的特征,垄断才是资本主义的本质。诚然,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垄断的程度越来越高,由私人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再发展到跨国垄断,但是,竞争始终是资本主义的核心特征。否认了竞争,也就等于取消了资本主义。
最后,在关于专业化即劳动分工问题的阐述上,布罗代尔的观点也容易引起争论。布罗代尔认为:“劳动分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迅速增强,波及整个商业社会,但处于顶层的批发商——资本家却是例外。”对此,布罗代尔作出了三项判断:(1)商人不实行专业化,因为在他所能触及的范围内没有一个行当有足够的油水可以将全部的活动拢固;(2)大商人经常要更换经营活动,因为高利润不断地从一部门向另一部门转移;(3)大商人的经营活动只有一种有时具有专业化的倾向,那就是金钱交易。但是,对他的三项判断都不难予以驳斥:第一,他所谓的商人即资本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由于竞争的存在以及市场规律的作用确实没有一个行当有足够的油水可以将其完全吸引住,而是倾向于将各行当的利润平均化,然而,由于竞争与市场规律的作用,资本家要在部门利润趋向平均化的市场中生存或取胜,就必须实行专业化,取得竞争优势。第二,高利润确实不断地从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转移,直至竞争使得其利润向社会平均利润靠近。然而,如果布罗代尔承认垄断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的话,则大资本家并不能随心所欲地进入已为别的资本家所垄断的高利润部门;如果垄断并非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而竞争是资本主义的核心的话,那么大资本家还是会选择自己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则专业化乃是其必然的结果。布罗代尔的第三个判断,事实上是对其关于专业化问题的自我反驳。金钱交易即金融产业本身也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部门,其走向专业化与其他资本主义部门的专业化一样,具有必然性。因此,上述质疑不仅推翻了布罗代尔关于资本家专业化的命题,并且又一次对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竞争与垄断关系的观点作出了有力的反驳。
三
布罗代尔对资本主义及其进程的认识是与世界总体历史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区分世界经济与经济世界两个概念,布罗代尔详细地阐述了经济世界、经济世界的中心与外围的关系以及经济世界中心转移的规律。布罗代尔将世界经济界定为整个世界的经济,即西第蒙斯所说的“全球市场”,经济世界则指的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极,一个中心,并且分解为中心地区、中间地区和外围地区。与沃勒斯坦提出的在从16世纪才建立起来的欧洲经济世界之外不存在其他的经济世界的观点不同,布罗代尔认为远在欧洲认识整个世界之前,自中世纪,甚至自古代起,世界就已经分成几个经济世界。这种观点现在基本上得到学界的认同。在阐述各经济世界中心变换即中心偏移规律的时候,布罗代尔也不自觉地流露出了一种“霸权稳定论”的观点倾向。他认为,每当出现一个中心失落的情况时,一个新中心的重组过程就开始了。一个经济世界若没有一个重心,若没有一个极,就不能生存下去。这种倾向随着他将欧洲的经济世界归结为世界的资本主义的模子,就自然而然地显示了一种“欧洲中心主义”的特征。这也是西方学者惯常流露出来的一种神态。然而,布罗代尔毕竟是一位具有唯物主义倾向,追求历史真实,关心人类前途的学者,在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中心变换规律之后,布罗代尔认为资本主义性质并未发生改变,资本主义仍然建立在剥削国际资源、利用国际机遇的基础之上;并且,它一贯地、顽固地依靠法理上的和事实上的垄断,不顾在这方面反对它的激励行动。这实际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中心国家对外围国家的剥削以及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制度的不公正。从布罗代尔把这两方面看作是资本主义性质并未改变的证据可以认为,布罗代尔正是把剥削当作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沃勒斯坦在总结布罗代尔的思想时强调说:“在我看来,参与布罗代尔所理解的市场世界就是意味着为世界的平等化而斗争,即为人类的自由与博爱而斗争,因为,这样一场斗争的逻辑不允许世界上存在着人下人。这是一个(对于传统观念的)扭曲:布罗代尔定义下的市场所取得的胜利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表征,反而是世界社会主义的表征。”布罗代尔的上述观点不仅说明了其作为一名史学家治学的科学性,也说明了他对人类前途的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而自由的解放”观相呼应。
尽管布罗代尔关于竞争与垄断关系的看法存在着自相矛盾之处,是笔者所不能认同的。然而,在阐述市场与垄断的关系时,布罗代尔的某些观点也能够为我们打破传统认识的窠臼,走出传统思维模式的困境,深入理解资本主义内部各种关系提供有益的启示。过去,人们常常将资本主义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类型,而布罗代尔则认为物质生活、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及其附属物)是同时并存于不同层面的,资本主义经济并不能将另外两者包含进一个系统。竞争存在于中层的市场经济,垄断存在于高层的资本主义经济,底层的物质生活存在许多游离于国家财务制度之外的自身消费与服务产业,实际上类似于我们所说的自然经济。布罗代尔关于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于不同层面,尽管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式的观点以及竞争与垄断分属于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观点,是对传统看法的一次根本颠覆,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布罗代尔认为资本主义并不涵盖全部经济,并不涵盖进行劳动的全社会,物质生活、市场经济(及其附属物)是同时并存于不同层面的,主张对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作出区分。这种区分在客观上也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认识具有某种一致性。布罗代尔指出:“至于我,不是作为历史学家,而是作为当代之人,我所抱憾的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如同在社会主义世界一样,人们拒不区分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透过这段话,他实际上是要指出市场竞争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与我们认为计划和市场并不是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的观点是一致的,从而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找到了一个来自资本主义内部的证据和支持者。
有关资本主义的本质论文范文二:谈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对立统一 辩证否定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论文摘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从目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存现状看,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从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看,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过程。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作为当今社会主要存在着的两种社会形态,存在着两大方面的关系。从纵向发展看,存在着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关系,表现为辩证否定的关系;从横向发展看,两者表现为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正确认识与把握两者的关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统一性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问的统一关系,是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具体表现为相互依存关系、借鉴合作关系、相互转化关系。社会主义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斗争。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将长期并存共处。二者之间既有合作竞争又有对立斗争。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在当代社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着统一性的一面,这种统一性表现为历史继承关系、互补合作关系。首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种历史继承关系。人类社会历史是各种社会形态辨证发展演进的过程,后一种社会形态对前一种社会形态都是既否定有继承的关系,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更是如此。资本主义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社会主义不能脱离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自己。其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种互补合作的关系。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己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1]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在和平中谋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增强,各国间的经济和科技交流与联系更为密切,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协作迅速发展,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发展。邓小平指出:西方国家“资本要找出路,贸易要找出路,市场要找出路”,[2]而社会主义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同时,社会主义要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双方有很强的依赖性、互补性。
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性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两种社会经济形态,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研究既要看到两者的共性,更要重视使两者相区别的特殊性,不能偏废。要警惕只看到共性而忽视特殊性的“趋同论”。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性和特殊性,不能把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混为一谈。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矛盾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形成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对矛盾,它们既统一又斗争,构成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除了具有统一的一面,还具有对立的一面,二者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两种社会制度。首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对抗的。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上都是对抗的,二者在本质上是根本对立的两种社会制度,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抗关系。只要这两种制度同时存在,二者之间的对抗就不会停止。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又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企图通过内部瓦解的办法消灭社会主义。其次,社会主义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曾早就指出过,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取代那些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必然产物。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本身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这样,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生产关系、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而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过最大限度的调整再也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时,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敲响了。至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国有经济、合作经济的发展,股份制的空前普及等。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表明资本主义还有自我调节、改良的能力,资本主义不会很快灭亡。但这不过是在为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准备越来越充分的客观物质条件。
总之,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根本制度没有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及其固有的基本矛盾没有变,因而也就不能最终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当代资本主义对早期资本主义的“扬弃”呈现了历史的巨轮向着杜会主义方向运行的轨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历史上,对两制相处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历史表明,两制相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的动力;是多种形式交织的共处。因此,我们应确立和平竞争的新理念;加强共处中的合作关系;在共处中坚持必要的斗争。最终在共处中加深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并利用资本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有关资本主义的本质论文相关文章:
1.论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论文
2.资本主义论文
3.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4.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生命的终结论文
5.关于和谐社会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