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点赞十个全覆盖家乡新变化的作文推荐
十个全覆盖是一项重要的双赢民生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是解决和改善农村住房问题、调节社会分化、缩小贫富差距、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带动农村发展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让老百姓享受改革开放发展成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点赞十个全覆盖家乡新变化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点赞十个全覆盖家乡新变化的作文一
秋日的陶尔庙嘎查,在阳光的映照下,透着一股宁静、安逸的气氛。走在嘎查的村道上,映入眼帘的是家家户户金灿灿的玉米堆与白色的墙壁、蓝色的屋顶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和花纹相互映衬着,让人看着就感觉特别的干净、整洁。一条条新修的、平整的、宽敞的水泥路成为了陶尔庙嘎查里一道别致风景线,而此时此刻农牧民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人们一下就能感受到“十个全覆盖”工程带来的一股和谐文明的新风气。
来到嘎查牧民齐俊芳家时,她正在忙活着农活,她告诉记者,平时由于家里种的地比较多,养的羊也多,家里农活特别多,老两口每天都从早忙到晚,加之自己家住的离嘎查两委比较远,只有下雨天才有空出去办点事,可是每逢下雨天,路就变的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根本出不去,非常不方便。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我们农牧民可是没少得好处,比如说,今年嘎查里给我们家粉刷了墙面,打了井,通了广播电视,还在嘎查里新修了多条水泥路,听说明年还会给我们家家户户都通砖路等等。尤其是在做饭时,拧开自来水龙头,哗哗流淌的自来水就让我们打心底里感觉到高兴,现在我们就想,有这么好的政策,就算是辛苦一点儿也心情好,越干越有劲,总之就是有了致富的奔头。”齐俊芳乐呵呵地说。
其实像陶尔庙嘎查这样的幸福生活每天都在我旗各个苏木镇和嘎查村不断的上演着。相信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继续推进,我旗的农牧民不仅可以住的更舒心,而且可以生活更富裕。
关于点赞十个全覆盖家乡新变化的作文二
对家住乌兰陶勒盖镇红旗村的苗铁锁来说,6月29日是他永远无法忘记的好日子,那天他的心情可谓是异常激动,因为他搬进了梦寐以求的新房子里。
苗铁锁兄弟四人,父母都过世得早,目前兄弟四人中有三人还都是单身,大哥二哥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苗铁锁和四弟留守在家。过去家中没有稳定经济来源,苗铁锁兄弟几个的日子过得格外艰苦,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他和四弟几乎成了村里的“流浪汉”。“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犹如一夜春风,给他送来了“春天”,因为他家情况在村里比较特殊,是村里仅有的三家“兜底户”之一,享受到了“兜底户”搬迁照顾政策,自己不出一分钱就拎包住进了新房子。
“我连做梦都没敢想过,现在有了这样好的房子住,我们也总算有个安稳的家了,我相信我们的日子会慢慢变好的。”苗铁锁满怀希望地说。
自“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我旗对于情况特别困难的“兜底户”采取照顾政策,免费为他们修建新房,解决他们最基本的住房问题。同时还为其发放扶贫助困资金,逢年过节还会给兜底帮扶户送去温暖。
关于点赞十个全覆盖家乡新变化的作文三
家住鑫世泰小区附近,一向爱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下棋、打牌、唠嗑的邻居王大叔最近老是不见踪影,平日好友们都问他的老伴:“老王去哪儿了?”老王的老伴儿就一句话:“回老家盖房子了。”
这天,老王终于露面儿了,看见他黑了、瘦了,但精神好的不得了,大伙儿都忍不住问他去了哪里?干了什么?“回老家河南村盖房子了,我们家把旧房子拆了,‘出灿灿’的新盖了套120平米的楼板房。今年‘十个全覆盖’让乡下大变样了。”老王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
“现在我们河南村可再也不是你们印象中的河南村了,以前的旧公社有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原来的那些破旧房子现在都拆的拆,新建的新建,拾掇的拾掇,完全大变样。还有那儿周围的路,以前破破烂烂,一走一身泥,现在都硬化好了。特别是每当集会过后满地的垃圾,都快连落脚的地方也没有了,现在你去看看,干干净净的。”说起“十个全覆盖”工程给村里带来的大变化,老王美美地夸赞了一番。
老王还告诉大家,这段时间村里的村民们忙坏了。房子都新建、粉刷好了,各家各户都把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以前没地方倒的垃圾现在每隔不远处就有一个新建的垃圾池,村民们垃圾自然就不乱倒了,村子里整体都干净整洁了,大家伙儿还自发地组织起来和驻村干部们在道路两侧搞起了绿化。好工程让家乡焕然一新,村民们纷纷表示自己也要为家乡出份力。
老王现在的心情何止一个“美”字能形容,村里同样可以喝上自来水、看好多个电视频道,大姑娘小媳妇们都能穿着高跟鞋逛街了;村里的卫生室标准化了,村民们看病就医变得更加安全、便捷、放心了,文化活动室里的歌声、锣鼓声将老百姓心里的幸福传遍十里八村。“十个全覆盖”覆盖了村庄,也覆盖了民心,更让老王的家乡在“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的甘露下变得更加美丽。
关于点赞十个全覆盖家乡新变化的作文四
一段时间以来,“十个全覆盖”工程为我区农村牧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路硬化了、街道宽敞了,农村环境整洁了,村民生活便利了、舒心了。眼下,村民们谈论的话题都是“十个全覆盖”,村民们的脸上都绽放着幸福的笑颜。
上高中之前,我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怀抱。老实说我对家乡的发展或是变化向来不是很关心。上高中以前没有这种意识,上了高中之后没时间关心。连两年多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上大学,又懒得去关心了。
因为家乡经济的发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来实在太令人失望,提起来就伤心。不过要说家乡的变化,我想或许可以这样做个简单的、表面的概括吧:钱多了,人“懒”了;楼高了,水脏了。改革的春风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似有若无地吹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里刨食。只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回报却并不多。村里除了种地再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许多人有手艺、能吃苦,但是没个施展手艺的去处。八十年带末几年,村里人不再指望那块地了。
听说大山外面的城市里有金子捡,纷纷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回来。他们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回来时虽然不是满身金银,总比土里刨出来的多。于是在家里歇上十几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许多都挤南下打工的列车。农村劳动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开荒开出来的地没几年又长满了野草。近几年水田也荒了许多,种地太辛苦,家里有了钱,谁还愿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头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没过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丢脸的事了。
留在家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隔三差五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三层四层,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层的,算不上楼房,看起来毕竟比那些泥砖瓦房要顺眼得多。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啦,华丽的墙纸……简直是拿钱往墙上贴,拿钱往地上铺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砖瓦房那样阴暗、压抑。但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来越脏了。
以前用不起自来水,村里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条横穿村庄的小溪。村里人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里的大水缸挑满水,以备一日之用。我们小的时候还经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时口渴了就着溪水猛喝一气。现在别说挑溪水做饭,就是洗菜拿回家还要用自来水再洗上一两遍。夏天看到这些脏水,我们不再有跳下去的冲动。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边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变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习惯将所有的垃圾随手倒入溪中,他们相信溪水会带走这些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或是堆在门前的空地上,积多了便点上一把火,于是谈笑间,垃圾灰飞烟灭了。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