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与艺术论文

2017-03-02

摄影是科学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结合的产物,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门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摄影技术与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摄影技术与艺术论文范文一:大学摄影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摘 要】摄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十分复杂高深的技术,因而学习摄影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本文在分析大学摄影教学中技术与艺术融合作用的基础上,对如何实现二者的融合进行了深入且具体的探讨,希望为摄影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摄影技术;艺术;融合

摄影是与科学技术紧密联系的一种文化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形象化反映社会现实的手段之一,也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的重要形式。摄影技术是摄影不可或缺的手段,而摄影艺术是摄影最为重要的灵魂,摄影技术与艺术不可能单独存在,只有二种完美融合方能相互促进,真正实现摄影的目的。在大学摄影教学中,也要注意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以提高学生的摄影技术功底,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大学摄影技术与艺术融合的作用

(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摄影教学中包含了很多摄影知识,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操作要求,学生需要掌握摄影技术才能学好这门课程,然而只重视摄影技术的学习并不能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在大学摄影教学中将摄影技术与艺术融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出摄影艺术的吸引力,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容易的让学生掌握摄影的技巧。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每个成功的摄影作品都能够充分表现出作者的艺术内涵以及思想感情等,通过学习大学摄影技术知识,利用现代摄影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作品中的美,并挖掘其审美价值,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摄影教学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知美、创造美的课程,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提高创造美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创造性思维能够让学生打开思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将自己的思维空间打开,将摄影技术与艺术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能够增强学生对摄影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大学摄影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方法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学摄影课程不应该是单调的,如果学生只是一味的掌握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很难学好这门课程的。大学摄影是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学科,为了将摄影技术能够与艺术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需要教师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课堂时间,把课堂分为两个部分来完成:第一个部分就是教师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二部分就是带领学生去校园外参与摄影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课上所讲的内容,来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巩固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用相机拍一些照片,然后让他们讲讲拍照的技巧,以及考察他们掌握的摄影技术知识情况。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二)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摄影作品

培养学生的艺术内涵,是摄影技术与艺术融合非常关键的环节。摄影作品,在通常情况下也可称为照片,它能够保留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或者是形象的影子,人们通过欣赏摄影作品,能够感受到摄影作品中含有的艺术形式。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摄影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多欣赏一些摄影作品,并且欣赏摄影作品应该是积极主动的,不管摄影作品是否生动、具体,都需要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来丰富并且充实摄影作品内涵。因此,在大学摄影课堂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摄影作品来提升他们的审美价值。

(三)鼓励学生参加摄影比赛

大学摄影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学生不能局限于只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摄影比赛。摄影比赛是体现学生掌握摄影技术的有效方法,学生在比赛中通过拍摄摄影作品,能够增加自身的艺术情感,并能够提高摄影技术水平。

(四)举办摄影作品展

摄影实践是大学摄影中最关键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在日常的生活中还要不断的寻找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摄影的实践能力和摄影水平。在课程结束以后,可以举办摄影作品展,让学生感受到摄影的喜悦和成就感,同时与其他同学的摄影作品进行相互间的比较,从中发现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学生才能掌握好摄影技术,进而更好的将摄影技术与艺术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五)充分了解摄影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大学生要想拍摄出非常好的摄影作品,那么就要掌握摄影技术,一幅照片要有清晰的影像、进行准确的曝光,良好的色彩还原,掌握这些技能是衡量大学生是否学好摄影的基本要求,但是很多大学只是过分的强调摄影技术而忽略了艺术创作。因此,一幅摄影作品不仅仅要停留在曝光和冲洗上面,同时应该将艺术融入到作品中,应该将摄影作品的艺术形式完整的表现出来。

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在艺术创造上面应该有较高的意识,要有极强的艺术风格,如果不能将艺术与摄影技术融合,那么整个摄影作品就会缺少欣赏价值。因此,只有全面的掌握摄影技术,在自己创作的摄影作品中增添一些个性化的艺术色彩,让摄影作品更加生动,在学生学习基本摄影技术的同时,加深自身的艺术修养。

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摄影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然而如何将摄影与艺术更好的结合起来,如何才能在摄影作品中体现出摄影艺术内涵,是非常关键的。通过此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摄影技术与艺术融合的作用和基本的策略手段,掌握好大学摄影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方法,对大学生的摄影学习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柳素芬.明确主题,永葆活力―以网络课程“数字摄影技术与艺术”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4).

[2]傅义新.摄影技术与艺术的关系[J].轻松学电脑(电子乐园),2011(9).

[3]王明娇,赵苗苗.“摄影技术与艺术”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电化教育研究,2012(7).

[4]李科.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中的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1(6).

[5]王天平.应用摄影基础教程[M].文汇出版社,2010(8).

摄影技术与艺术论文范文二:高校学术会议摄影技术与艺术的初探寻

摘要:如何拍摄出具有丰富的学术信息和视觉效果美观的学术会议照片是摄影者的重要任务。本文中,笔者对学术会议摄影中的技术要素、艺术要素及摄影师的素养等进行了初步总结与阐述,以期能为学术会议摄影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摄影;技术;艺术; 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是高校学术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为高等院校师生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1]学术会议的摄影工作一般由高校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每次学术会议的内容、议程都不相同,摄影者只有提高自身的素养,并充分把握学术会议摄影的技术与艺术各要素,才能拍摄出具有较高技术质量和视觉效果美观的学术会议照片。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高校学术会议的摄影技术与艺术做一简单总结。

会前的摄影准备工作

1.掌握会议流程

会议开始前,摄影师必须提前到会议现场察看会场布置情况,了解会议议程安排、会议主题、参加会议人数等信息。对出席会议的全部专家、领导和嘉宾的位置安排;会议主持人以及上台发言人的席位等,用数码相机尝试以不同的快门和光圈组合拍摄。根据会场灯光的色温,掌握准确的白平衡。如条件允许的话,找工作人员坐在主席台的不同位置试拍几次,获取准确的拍摄参数,确保会议摄影的成功。

2.摄影器材配备及应用

拍摄学术会议,1000万像素以上的专业单反数码机身基本够用,最好使用自己熟悉的专业数码相机作拍摄主机,同时再带上一台备用数码机身,并带上常用焦距段的镜头。例如,佳能EF镜头三剑客,16~35mm广角变焦镜头,24~70mm变焦镜头,70~200mm变焦镜头等。用16~35mm广角变焦镜头拍摄会场全景纵深感特别强,可以让整个会场看起来恢宏宽阔、气势磅礴;24~70mm变焦镜头视角从广角到中焦段,基本上适用于拍摄会场的各种情况;70~200mm长焦镜头则是拍摄会场主席台上发言人和近景特写的专用。配带一只指数较高、回电快的大功率闪光灯,并设置为TTL测光。在拍摄以白色和黑色为主的物体时,可按照“白加黑减”的定律设置闪光曝光补偿,应把电池存储卡准备充分,并准备好集体合影时需用的三脚架。

学术会议摄影的技术要素

拍摄技巧可直接影响画面的艺术表现,要想拍摄出精美的学术会议照片,掌握其基本的技术方法是在对其作审美认识之前必须具备的因素。

1.会场全景拍摄

学术会议会场主席台上方会挂有会议全称的会标或者有显示会议全称的LED电子显示屏,背景还可能会有会议LOGO,摄影师可以站在会议大厅最后面,从左中右三个不同角度拍摄,要把会议标题、主席台上专家领导、参会全体代表乃至会议LOGO纳入镜头。如果有条件,可从高处俯拍几张会议全景的场面,这样的视觉画面会更有立体感。参加会议全体人员的场景,可用广角镜头从主席台正侧面等不同位置拍摄。在非常明亮的室内灯光下可以采用光圈优先与相应的快门配合拍摄。如果室内灯光比较暗时可以采用高指数闪光灯加室内现场光混合拍摄。为了取得前后都清晰的大景深效果,一定要用F8以上的小光圈,适当延长快门时间。

2.主持人、领导、专家讲话拍摄

学术会议主持人、上台发言的领导、专家必须要有正面或侧面的上半身特写,一般取人物的正面角度,以平摄为主;构图要饱满,人物头顶留空不要太多;背景中避开比较抢眼的色彩及其他影响人物突出的东西;按快门时要注意发言人的气质特点、眼神、口型,以眼睛向前看、口微张为最佳。当前面的麦克风、鲜花遮挡发言人或眼镜反光时,可适当调整拍摄角度。主席台位置较高时,应避免正面拍摄,而以选择正侧方45度拍摄为佳。力争把每个发言人讲话时的近景、中景、全景都拍摄到。发言人特写镜头一般在其一开始讲话就拍摄(此时发言人都要和与会代表致意),以避免发言人一直低头读稿而使摄影者难以捕捉到满意镜头。选用F4以下大光圈,可取得画面简洁、背景虚化的良好效果。为了后期使用、编辑、整理归档便利,可将每个发言人的姓名台签一并摄入镜头。

3.主席台上人员拍摄

拍摄主席台上就座人员全景照片,在会议刚开始时拍摄效果比较好,因为这时候台上领导专家精神饱满、坐姿比较齐整。要从正面或侧面抓拍坐姿趋于一致的场景,并应避开台上有人离席走开、相互说话、举杯喝水的时候按下快门。学术会议中专家讲座,一般都安排在主席台上、借助多媒体讲授,拍摄时最好以中景画面把专家、多媒体屏幕、前几排听众都拍出来,还要拍出带有全部听众的大场景以体现会议的气氛。在多媒体屏幕展示和视频播放时,要禁用闪光灯拍摄,以避免多媒体屏幕发白现象出现。

4.会场拍摄

参加学术会议的代表,都是来自与会议主题学科相关学术界的专家或专业人员,所以听会代表的画面拍摄必不可少。同时,为了突出作报告者演讲的精彩程度,会场中一定要抓拍一些会议代表聚精会神听讲、做笔记、热烈鼓掌等体现生动表情的近景画面。学术会议提问环节中代表提问、会议主办方领导为获奖的集体或个人颁奖、双方主要法人代表签订有关合作协议、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举手表决与投票、分组讨论等画面也应拍摄到。

5.会议花絮拍摄

会前领导和宾客相互之间的握手寒暄、交谈;会议休息时一些嘉宾之间的交流、打招呼,老朋友重逢时谈笑风生;会场中排列有序的各类奖品,摆放整齐的证书、奖牌、奖杯和锦旗,会场外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物外景,以及来参加会议的各学科专家代表井然有序的签到、进场、离场等都可以作为“花絮”拍摄。

6.集体合影拍摄

因为广角镜头透视变形的现象,所以集体合影不能使用广角镜头。只能使用与人眼视角一致的标准镜头,为获得较大的景深,一般使用小光圈和较慢的快门速度。拍照中使用三脚架稳定照相机,以防拍摄中出现“手震”,影响画面的清晰度。集体合影应尽量避免直射阳光和逆光,以柔和的自然光为好。阴天拍摄合影效果最佳。要有效地利用前景深和后景深,拍摄时在整个队列纵深的前三分之一处聚焦,拍出前后均清晰的合影照片。构图采用上宽下窄的布局留出天地,左右尽量充满画面少留空间。队形前后要有层次,细长队形容易使得画面人物头像很小,构图难看。在按动快门前仔细观察队列中有无前后遮挡情况。开始拍摄时,举手示意以免出现闭眼或晃动。 7.照片的挑选和整理归档

高校学术会议照片首先用作校报、校园网新闻发布及校园宣传栏展示,拍摄完毕后摄影师要选出用作新闻发布的照片送交宣传部门,常规情况下要有:带会议主题会标的全景照片、参会人员全景照片;主要领导人致词特写照片、专家作报告特写照片;主席台人员、带多媒体屏幕的专家讲座和听会代表的中景照片。最后要将所拍图片进行整理归档,这是高校摄影工作人员必须要认真做好的一项工作。首先把所拍的全部会议照片在电脑中进行精选分类,再以“会议时间”为文件夹命名,按时间下设四层文件夹,如一层为“2012年”、二层为“1月”、三层为“会议时间”四层为“会议全称”,把所有会议照片对号存入,以便日后检查档案时调用方便。同时把整理好的全部会议归档照片分类刻成光盘,并且把副本存入大容量的专用移动硬盘中。认真做好后期整理归档工作,有利于图片资料的保存和后期使用。

学术会议摄影的艺术要素

摄影艺术有着自身的基本规律,摄影师要拍摄出视觉表现力强、画面简约生动、应用性强的学术会议照片,[2]就必须遵循摄影艺术的一些基本要素。

1.拍摄范围的变化

镜头距离拍摄对像越近越能够消除掉让人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更加突出主题,拍摄出来的照片会越好。但有时受现场条件限制只能够远距离拍摄,就让构图范围内的背景颜色和结构相对简单,同样也能够突出画面的主题。构图中突出主题的正确方法,无疑是把主体对象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但适度的让主体偏离图像的中心,有时却能增加画面的动感,吸引观者的目光。

2.拍出有纵深感的立体空间

摄影师要利用人们对物体近大远小、近浓远淡、近疏远密的感知上的特点,打破照片平面造型的局限,发挥摄影的艺术性,拍摄出符合真实的立体艺术空间。

3.改变拍摄角度

通常情况下,拍摄时以主体人物的眼睛为聚焦点,注意从正面反映人物活动和场景,选择不同角度取景,尽可能将主要人物拍全,避免造成视觉上的残缺感。[3]拍摄一张有新鲜感和视觉冲击力的照片,难度确实不小,但这不一定是拍摄技术的问题,有时只需简单地改变一下拍摄角度。恰当地改变司空见惯的正常视角,俯拍、仰拍反而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4.熟练应用闪光灯模式

在复杂光线的会议场所,闪光灯可以让会场的光线和色彩平衡得更好,能够极大地提升照片的成像效果。还可巧妙使用闪光灯的不同闪光模式营造不同的艺术效果。闪光灯都有其作用的范围,拍摄的时候被拍对象一定要在闪光灯有效距离范围之内。

学术会议摄影师的素养要求

1.学术会议摄影师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会议摄影师,首先,要掌握摄影构图知识。当你站在会场中举起照相机时,考虑的是在现场空间内,如何把人、景、物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把个别或局部被摄体的形象与场景组成一个整体,拍成一幅符合审美要求的理想画面;从而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其次,要熟练应对不同会场内不同灯光的变化。充分了解各种室内灯光的色温、光照强度及光源的方向,准确选择白平衡,以防照片偏色。再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抓拍技巧。例如,在拍摄个人发言的特写画面时,当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时,必须瞬间内抓拍到对象的最佳形象。同样,为了拍到参加会议代表们生动自然的神态,摄影者必须勤于观察、反应敏捷、眼疾手快。[4]

2.摄影师的艺术直觉和灵感

摄影艺术有着独特的造型艺术特征——纪实性和现场性。多数拍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因为许多现场画面转瞬即逝,容不得摄影师有丝毫迟疑,更不可能进行思考,这也正是摄影师在创作方面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艺术直觉和灵感。这种能力是建立在摄影师长期的创作生活累积与艺术修养基础之上的。优秀的摄影师,一定具备敏锐的艺术直觉、灵感、审美能力。需要摄影师在实践中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积累。要想把自己的审美意识以一定的艺术手段物化出来,丰富的生活阅历是不可或缺的条件。[5]

3.创新意识

作为高等院校的摄影工作人员,应时常改变传统的拍摄方式,这样才能让拍出来的照片更具视觉冲击力和创新能力,在拍摄中不断寻找全新的拍摄思路、新的方法,让自身综合素质得以最大提升。以期能够拍摄出质量优秀的学术会议摄影图片。

总之,在学术会议摄影中技术是手段和载体,艺术是灵魂和精神。在实际工作中,摄影工作者不但要了解手中照相机的技术指标,同时还要掌握摄影艺术。[6]依照不同的学术会议主题,采用不同的拍摄手法,让观众既了解了学术会议信息,同时还能欣赏到精美的画面。

摄影技术与艺术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电视摄影技术和艺术的要素论文

2.浅谈摄影相关论文范文

3.荒木经惟摄影艺术风格探究论文

4.浅谈新闻摄影相关论文

5.摄影新闻毕业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