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问题时如何与同事沟通

2017-01-03

要解决互有矛盾的同事之间的沟通问题,沟通双方的细节问题也很重要。下面小编整理了遇到问题时与同事沟通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遇到问题时与同事沟通的方法01

1.办公室里最好不要辩论。有些工作人员比较喜欢争论,必须胜过别人才肯罢休。假如你实在爱好并擅长辩论,那么建议你最好把此项才华留在办公室外去发挥。不然即使你口头上胜过对方,但其实是你损害了他的尊严,对方可能从此记恨在心,说不定有一天他就会用某种方式还以颜色。

2.办公室不是互诉心事的场所。有许多爱说话、性子直的人,喜欢向同事倾诉苦水。尽管这样的交谈富有人情味,能使你们之间变得友善。但研究调查指出,只有不到1%的人能够严守秘密。所以当你的个人危机和失恋、婚外情等发生时,你最好不要到处诉苦,不要把同事的“友善”和“友谊”混为一谈,以免成为办公室的注目焦点。

3.不要成为“耳语”的传播者。耳语,就是在别人背后说的话,只要人多的地方,就会有闲言碎语。有时,你可能不小心成为“放话”的人;有时,你也可以是别人“攻击”的对象。这些耳语,比如领导喜欢谁,谁最吃得开,谁又有绯闻等等,就像噪音一样,影响人的工作情绪。聪明的你,要懂得,该说的就勇敢地说,不该说的话绝对不要乱说一通。

4.当众炫耀只会招来嫉恨。有些人喜欢与人共享快乐,但涉及到你工作上的信息,譬如,即将争取到一位重要的客户,老板暗地里给你发了奖金等,最好不要拿出来向别人炫耀。

现代社会,人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随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日益趋于阶段性。一个人一生中只在有限的一两个单位、集体中工作的状态早已被打破,而身边的同事也定然是走掉了一批旧的,又结识了一批新的。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样在流动中进退、沉浮的人们要想在同一个集体中、某一个阶段内相对稳定地做事,相互了解、相互理解,从而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是必不可少的。因而,通过各种方法与其它同事进行巧妙的交流、沟通、增进感情,消除彼此之间的生疏与隔膜,能有助于你的事业发展,可以使自己在众多同事面前脱颖而出。

俗话说:“最会说话的不是嘴,而是眼睛。”因为它是心灵的窗口,许多微妙的感情,都可以从眼睛里得到明确的答案。这话显然不是没有道理。

有些人眼睛并不大,但却十分动人,是由于它富有表情。

表情就是人的感情形象。它像谜团一样微妙、复杂、极有魅力。由于表情不像语言那样有固定的概念内涵,它是有动感的,瞬息可变的,通常十分含蓄,富有暗示性,因而给人一种揣思回味的美。一张没有表情的脸就是一种缺陷。恰恰相反,一个生动的表情也许马上会使一副平庸的面孔顿时变得光彩照人。

小平与小丹是同事,在几天前由于工作上的一点小事互不相让,斗起嘴来,最终搞得双方都不愉快。彼此视若异己,互不往来。某日不巧相遇在一家大商场的楼梯上,两边人来人往,各自奔忙,可不知为什么,那一瞬间两人都感到似乎旁人正在注视着自己,而且已经俨然清楚了她们之间的恩恩怨怨。所以为了表现自己的风度,也为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免得尴尬现眼,两人都不约而同地冲对方灿然一笑,而后再点点头彼此擦肩而过,谁也没有开口说一句话,但双方都已意识到,两人以前的是是非非都在这一笑间烟消云散了,次日将是个阳光灿烂的大晴天!

确实,人的脸会说话,喜怒哀乐都会从脸上表现出来。难怪古人说:“情在脸上现,怒从脸上生。”

研究表明,即使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身体本身仍可用不同的方式说话。有人指出,人体大约可以做出1000种平稳的说话姿势。站、坐、蹲或倚的姿势摆布便属这种方式;另一种方式则是以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来表示的。

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种无声的体态语与空间语,对于文明人来讲,特别是在同事间的相处交流中显得相当重要。

一个人坐着的时候总比站着的时候多。不管是男是女,坐着的时候不宜将双腿叉开,这是不文明、不礼貌的体态;不要随便架二郎腿,更不要架二郎腿的时候抖动自己的脚尖;去同事家做客或去其它单位办事,落座的时候,不要将身体深深地陷在沙发里而仰面朝天与人谈话,免得引起别人的反感。

站着的时候千万不要叉开腿,也不要放松四肢。人们所说的:“站如松,行如风”,说的就是在站着的时候,重心一定要稳定,是一个人性格坚定的体现。

另外,尤其需要值得指出的是,还是通常在非语言交流的各种语态中,人们格外看重眼、手和腿,但是却忽略了脚,由于人们通常认为,脚只是走路的工具,而不是说话的工具。其实脚也会说话,也同样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与同事说话的时候,不要把脚抬得过高,并不断地摇晃。不然这样就容易地给人以轻浮,缺乏教养的印象。如果不断地用脚轻轻拍打地面,则有可能让对方认为你对他的话感到满不在乎和漫不经心,甚至有一点蔑视的意味。

总而言之,得体地应用自己的目光、表情、手势、姿态等体态语言与同事进行非语言的交流,必然能增强自己对他人的感染力,使自己在与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更能让动作添彩。在同事面前作个会说话的人可以使自己在和同事交往时一顺百顺。

遇到问题时与同事沟通的方法02

同事间交流与合作离不开语言,而这种语言又不同于妻子儿女、兄弟姐妹间所使用的语言。后者带有更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而前者大体来看却总能归于这样三类:和势语言,用于同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的谈话情况;攻势语言,用于想通过谈话达到一定目的的情况;守势语言,用于对方想通过谈话取利于己方的谈话情况。

1.和势语言: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格外地强调人和的因素,诸如和气生财、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之类的古训,至今仍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不管你在你所处的公司、单位或任何一个利益共同体中处于怎样的位置,都应该与你的同事团结一致。内讧只能使每个人的利益都受到损失。在与同事交往时说一些和势语言便显得相当重要。

不管同任何一位同事谈话时,都该记住这样一句话:“人人都非同寻常!”即使再烦、再累、情绪再不佳,也要把对方作为一个重要人物来看待。凡有可能要对对方讲几句恭维话时,哪怕仅仅是一句简短的评价,比如你看上去特别有精神。这个发型最适合你、你的孩子可真争气,将来肯定有出息之类的话时,一定要双眼正视对方、全神贯注,切不可因任何其他的事情而走神,不然这样比较容易地让对方认为你是在小瞧他,说了还不如不说。

如果有一天,一位平时与你关系并不怎么密切的同事对你说:最近日子不好过,妻子下岗了,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小孩,并提出请你帮忙,而这个忙又是你认为不便帮或者帮不了的,千万不可立即生硬地推托或拒绝,而应首先富有同精心地悉心倾听对方的想法,然后和对方一起共同分析问题,让他知道,你确实听明白了他的处境,然后再明白地做出适当的解释,让他知道你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接下来,就该直截了当地说个“不”字了,绝不要含糊其词或拐弯抹角。这一点对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尊重的关系极为重要。因为让同事去揣度猜测你心中的真实用意,对他来说是件倍感不快的事情。

到了最后,也许你应该这样说:“老王,我真为你妻子的遭遇感到难过,可是你也应该换个角度想,这样不是正好可以通过她趁这个机会开始干一份全新的事业,你也可以趁此机会帮助她发现她自己的特长,人只有被逼无奈时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你不如今天晚上就坐下来与你妻子好好聊聊,看她下一步喜欢干点什么?不知我是否能帮上什么忙。”

这样,通过一番巧妙的言谈,不仅使同事心头一松,豁然开朗,冲淡了被自己拒绝的尴尬和不快,同时也为自己以最好的方式解了围,这位同事不仅不会埋怨你,相反还会更加信任、赞美你。

最后,还要值得提醒的一点是,使用和势语言的时候,最忌过多的使用“我”字。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从来不说“我想”,而说“你看呢”。要知道,一个独霸谈话,张口闭口都是“我”的人是多么令人讨厌。

2.攻势语言:日常工作中,尽管同事之间总的愿望和动机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工作搞得尽善尽美,但大至思想、观念、为人行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与评判,在一些地方总会有所不同的,而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会发展成为同事间的争执与论辩。而将其极有可能引起不愉快的争执,转变成一种愉快、平和的思想交换,显然离不开巧妙的攻势语言。

万一你不得不与同事进行言辞交锋,需要注意运用这样一些攻势语言的方法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1)要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话,感情攻势在同事间的交流中是决定性的。居高临下的不屑眼神,尖刻申斥的口气,嘲讽甚至侮辱的词句,这些貌似汹汹,其实正反映了说话人的毫无修养。这时即便你再有理,却也争不回哪怕一点点心悦诚服。反而还会引起在场的其它同事的反感。于是乎,“胜者犹败,败者犹胜。”

(2)既然大家都是同事,同事之间应该进行平和的思想沟通和交流,要抑扬有节,不要急于求成。对方滔滔不绝或多有冲撞冒犯之时,尽管任其发泄,自己在旁心平气和,处之泰然,尽量以柔和礼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所谓不打不相识,同事与同事间通常正是在这种貌似攻势的激烈争执中达到了心灵的沟通和思想观念的交流,反倒越吵越了解,越争越感觉痛快,与以前的和平共处阶段相比起来还要互相尊重和信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机智灵活地运用攻势语言与同事在争执中进行交流,在辩论中得以沟通,实在不失为办公室中一种树立威信、结交知己的好办法。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与保持友善信任的说话氛围都会有易于交流思想,对事物的看法就易于达成一致,行为也容易协调。例如:通过先抑后扬,先肯定优点,再谈出现问题的说话顺序,就有助于减少对方的抵触与反感。使其感受到你的善意,气氛和谐,这样对方就会很容易、冷静地接受自己的建议。

遇到问题时如何与同事沟通相关文章:

1.如何工作时与同事上级沟通

2.如何和同事沟通

3.如何与同事沟通交流

4.如何与同事沟通

5.职场沟通常见的五大问题

6.与同事沟通有哪些技巧

7.和客户沟通绝不能问的问题有哪些

8.与同事沟通的技巧

9.销售员如何处理沟通难的问题

10.职场交际口才技巧同事之间最容易形成利益关系,如...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