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药剂学课程改革

2016-11-1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来源于德国,近年来才引入我国。基于这一教育理论建立的课程,必须紧紧围绕和依据职业活动中具体的工作过程展开教学,以职业岗位的要求为出发点,很好的体现了高职高专的教育特点,更加注重学生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笔者在他人的经验基础上,对药剂学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主体,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人才培养模式更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常态的需求。

1.课程设置

1.1课程定位与目标。药剂学作为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药物制剂工业化生产基本理论、生产工艺与技术、处方设计、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学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成为药品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工作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根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学习任务为引领,创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统一。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调研,分析药物制剂生产、药品调剂、市场营销、社会药房等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校内专职教师与来自河北省地区的制药企业的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合作开发课程,同时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设计6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包括若干个学习项目,学习项目对应药品不同剂型的生产,共14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都是一个完成的工作过程,按照制药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展开,通过具体项目教学来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构建。

2.教学内容

2.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在实用、易学、够用的前提下,教学内容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安排选取的。本课程设计共82学时,针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分为六个学习情境:①制剂生产相关知识;②液体制剂的生产技术;③无菌和灭菌制剂的生产技术;④固体制剂的生产技术;⑤其他制剂的生产技术;⑥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每个学习情境又划分为若干个学习项目。举例说明,在“固体制剂的生产技术”这一学习情境中,又分为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与丸剂、片剂6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都按照药品生产流程展开教学,通过具体的项目教学来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如此,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更好的融合。

2.2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从职业需要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融为一体,逐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3.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实物演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例如,在讲到泡腾片时,向学生展示维生素C泡腾片,让学生观察泡腾现象,便于学生理解其剂型特点和制备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记忆深刻,不容易忘却;在讲到注射剂制备的时候,例举震惊全国的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的“欣弗事件”,灭菌时间的缩短导致了及其严重的后果,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既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

教学手段多样化,常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工艺流程图、PPT、动画视频等方式将制剂生产过程直观的展现出来,便于学生记忆理解。

4.教学实施

课程开发实施非常重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工作任务的设计,整个教学内容都应该隐含在工作任务中。教学实施时,教师下达工作任务,学生带着真实的工作任务进入学习情境,教学过程突出6个环节:布置任务、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成果检查和作品评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建立药物制剂实训基地,仪器和设备与制药企业同步,并在实训教室引进多媒体教学设施,集讲授、信息收集、讨论、实施于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好的结合,理论服务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学生既学习到相关知识,又发展了综合职业能力。

5. 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以学习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是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取的,并遵循“实用、易学、够用”的原则,很好的实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达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的目的。该教学体系能够满足高职高专办学需要,其人才培养目标更能体现时代特色,更能适应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常态的要求。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