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毛泽东传读有感

2017-05-22

我读《毛泽东传》,读后感到有很多思绪。想到山的精神,想到安静的心绪。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精选毛泽东传读有感,欢迎阅读!

精选毛泽东传读有感篇一

我读《毛泽东传》,想到山的精神,想到安静的心绪。于是,我想,在烦躁时,应该去看山去看水,而不是在无人的地方高喊。正看侧看左看右看大山,我要攀于顶峰站在高岗,最近距离地感受大山河流带来的有着生机与乐趣的安静。享受安静,才不会大步地退却。而毛主席以前,都是依山傍水生活着,超越着自我。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的老房有一块块墙体剥落的印记,上面有毛主席的这首诗。当时我们一边跳着山羊,一边念着这首诗。当时我还有过这样的念头:毛主席为什么写苍蝇呢?他要关心的事情很多的啊!

读过传记,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记得爸爸的书柜中曾有一本《毛泽东诗词选》,我曾读过。在黄色的叶面下是一行行黑色的铅字,最熟悉的还是这些诗词《为女民兵题照》《答友人》《咏梅》……儿时的记忆最珍贵,也许,让小孩在小的时候多积累多背诵,真是有点道理。

每一部传记的结语,都值得自己反复品读。我认为那是作品的精华。句号,并不意味着结束。传统意识、大写的自我、人际竞争、健康状况等,都影响着我们的毛主席的人生,同样反作用于我们大中国。《论持久战》:对手都折服的时代鸿篇。毛泽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超人,更是丰碑。这几天虽然秋高气爽,但我或多或少地走近了这一历史伟人,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感慨,心中的那团火在无尽的荒原……

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很流行,对照不同的《毛泽东传》,感受可能别有洞天。历史是什么?蜗居在城市,文学是生命的空气与养分。有人提出从心理学、病理学的角度探究毛主席晚年的错误。想起刘兴雨的《追问历史》,在历史记忆与民间记忆的走廊里穿行,把思想的灵光敲打成一个个的黑字。我们触摸到的,除了自己还是自己,另外添加的是一点历史的皮毛。

历史就是历史。不问质量,但,我们,有写下的勇气。

精选毛泽东传读有感篇二

最畅销的作品之一。自1980年出版后,被翻译成至少8国文字,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中国曾畅销120万册。读完之后,确实受益非浅。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顶天立地.盖世无双.撼动宇宙的英雄。他改变了中国和世界,他使中华民族永远的屹立在世界之林,他使世代欺辱我们的西方列强再也不敢小视我们。他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毛泽东是属于人民的,他为中国人民奋斗了一生,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毛泽东的一生,特别是前半生,是不断战斗并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岁月,后半生,则是不断斗争,逐渐地偏离历史规律并逐渐从错误走向错误的黯淡时光。他的前半生尽管有着几起几浮的挫折,但总体是辉煌的;他的后半生尽管有着亿万人景仰的无上威仪,像神那样被人崇拜,但实际是孤独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自己在临终前断断续续地说:我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是和蒋介石斗争并把他赶到台湾,二是发动文化大革命,但结果还不知道。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位伟大的领袖者一生经历坎坷,碰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挫败,他在痛苦中挣扎过,萎缩过,但他的信念告诉他:成功就在下一次!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终成为一代伟人。我想,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有不一般的性格,有更加坚强的信念。

就此书而论“毛泽东有着多姿多彩和复杂多变的个性,注定他将成为一个非凡的人。”感悟最深的是毛主席前半生为理想、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在前进途中,他探究、思考、实践,终于超越很多人的预言,使中国更快摆脱了三座大山和苦难的生活,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他几起几落,无论多么的艰难,可是他,都不曾退出这支救国救民的队伍,在延安,他与蓝苹结合,中央委员会讨论是反对的。但他决意一定,就威胁说要回到老家当农民。就拿此事来说,说明主席是一位立场坚定的,信念始终的人物。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

书中对理论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由于紧扣住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显得既深刻又生动,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可以说,共产党能够取得的所有光辉成就,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正应了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一点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用辛勤汗水养活我们的农民,没有他们,就没有你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当然,“团结”不是盲目的,毛泽东在强调统一战线重要性的同时,没有忘记点出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出国留学网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胡锦涛主席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曾指出: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

伟业的生动局面。”“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对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其他领域,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万众一心共创伟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共产党人无”论何时何地个人利益都应服从于人民的利益,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热忱的态度,精益求精地去工作,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可以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替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比鸿毛还轻,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检验党和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对与错、成与败、得与失的最高标准。

说到底,毛泽东毕竟功大于过,“没有他,我们将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没有他,我们就不会那么快脱离苦海,没有他,我们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历史地认识他,认识伟人,我们这个民族就会多一些理智,多一些克制,少一些激情,少一些狂热。

精选毛泽东传读有感篇三

最近拜读了张玉斌先生的《毛泽东传》,该书文笔流畅,读后给人以史诗般的震撼。

在人生开始阶段默默无闻的毛泽东,却有着特殊的性格和坚强的信念,上下求索找到拯救国家的道路。许多年以后,他成为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统治者,还领导着地球上人数最大的政党,他的一句话,一道命令,思想上的一次变动,都会在这个国家内掀起惊涛骇浪。

和大多数那个时代的先知先觉者不同,毛泽东的出生并不高贵,是位普通的农民的儿子。他也不像蒋介石、周恩来和邓小平那般出国留过学。这使他的世界观更贴近古代儒家的世界观;同时也奇妙地证明了一点:传统的中国固然要现代化、西化,然而达成目标的手段却依旧是传统的——依靠占中国总人口近90%的农民。这是西化的先进者想不出的,也是麻木的守旧者没本事做的,能够完成这一目标的只有他--这位诞生于韶山冲东方之子。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人,他的思想和哲学观变化万千,让人琢磨不透。他既接受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又受到俄国革命的启发,骨子里还浸着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再加上他强悍的意志力,使之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领袖。就像古代帝王可以终结乱世,一统天下,毛泽东也有能力将处于现代化夹缝中苦苦挣扎的,贫穷而落后的中国解救出来,他融合了各方的资源,创设新的秩序,带来新的希望,建立新的中国。

一个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一场特殊的革命,一场特殊的革命产生了一位特殊的领袖。毛泽东是一位“哲学王”,或是“圣王”。在柏拉图的口中,这位“哲学王”负有教化大众,带领民众走向至善境界的职责;而在古代儒家眼里,“圣王”则是体察天地之道的人物。

这位圣人在完成了革命事业后,开始着手将人民带入他理想中的乌托邦。是人类自身有所局限吗?不符合常理的希望,对奇迹的向往,总是会孕育出某些歪曲,最终蜕变为绝望。事实证明,把国家交给一位“圣王”统治十分危险。历史上对乌托邦的追求,几乎全是以完全相反的结局收尾:法国大革命追求的是纯净的民主,最后“民主”却变成了一只多头怪兽,需要每日用鲜血去祭祀;俄国革命追求没有剥削的平等 ,可最后为了革命需要而存在的高度集权的政党体制,

异化为斯大林式的极权。 悲剧总是一次次反复,这个曾将几万万中国人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的人,也可以因为自己的奇思异想或是维持权力让几千万人饿死,让几百万人互相争斗,让几万人的人生失去价值,或是让几百人从权力的最高处重重跌落„„ 或许毛泽东天生适合当一位革命领袖,而不是一位温和的治国者。

在革命年代他的思想是为了应对当时的需要,然而在执政党时期还对革命纯洁性念念不忘就显得有些怪异。此外,这些错误源流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思想,列宁创立的政党以及斯大林在外交上的政策„„邓小平曾经说过,坏的政治制度能让毛泽东这样伟大的人也犯错。

读罢《毛泽东传》,让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史为鉴,我们明白治理国家不能仅仅依靠少数几位伟人,而是应当凭借良好的普遍参与的政治制度,完善的保护自由的法律,以及理性、有思想的公民。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