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论文
生命安全教育是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自古就有安全重于泰山之箴言警训。可见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责任之重大,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背景下,体育教育应承担起生命安全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论文篇一
《高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探析》
摘 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背景下,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归纳法等方法,通过对当前高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存有的问题是:当前高校的体育安全教育缺乏实践性、系统性、全面性、实效性与系统性。为敬畏生命、构建安全校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的对策思考为:授课过程中引入安全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生命课堂情境;体育教师用发展的眼光与包容的态度关注生命;构建体育生命安全课程体系;优化体育教学安全管理过程,以期为当前体育安全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生命安全 中学体育 安全教育 思考
诺贝尔曾说过“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生命是人类鲜活个性的载体,失去了生命,一切都将成为空谈。生命安全教育是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自古就有安全重于泰山之箴言警训。可见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责任之重大,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背景下,体育教育应承担起生命安全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这不仅是为了保障人类生命的安全,也是为了自身的发展。体育教育在生命安全教育中有着先天优势,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培养具有强健体格、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是体育教育的基本任务,而这些素质恰恰又是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要素。体育教育应敬畏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应主动探索生命安全教育的规律,唯有如此,才能找到自身的归属和价值。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笔者利用节假日走访调查了附近的几所普通高校,围绕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对部分大学生和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后进行了统计、归纳与分析,发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缺失原因如下:
(一)体育安全教育缺乏实践性
多年以来,由于传统体育教育的影响,部分高校体育教育只重视大学生体育课的技术水平与理论成绩,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大学生在意外伤害事故中缺乏与安全相关的生存技能、生活经验、心理知识以及基本的医学尝试,导致大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能力很差,部分高校体育教育受传统教学和竞技体育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运动技能,过分强调大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阻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部门早已明文规定要在学校开展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但部分学校只是流于形式,照本宣科,大学生缺乏相关的实践活动,当真正发生危险时,大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自我保护。
(二)生命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
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系统的内容体系,这样才能保障安全教育的长效性。生命安全教育是生命安全知识、生命安全情感、生命安全意识、生命安全行为的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最终使学生具有生命安全素质与意识。当前部分高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注重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防诈骗、防盗窃、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方面,主要针对学生个人安全知识培训,忽视了生命安全理念、情感、责任和文化方面的教育,主要侧重于保障大学生自身的安全。由于体育教师对生命安全知识的储备不够,许多体育教师没有参加过系统的生命安全教育培训,不能保证生命安全教育的收效。
(三)生命安全教育缺乏全面性
调查走访发现,目前部分高校所进行的安全教育的主要手段有:第一,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强调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二是对体育器材的安全使用与注意事项;第三,大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老师在准备环节带领大让学生做热身活动,目的是防止大学生在运动中受伤。综上看出,高校对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只是停留在理论宣贯上或是对运动项目本身的安全讲解,并没有涉及到对发生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情景的安全保护教育,缺乏全面性。
(四)生命安全教育缺乏实效性
生命安全教育没有受到教育者足够重视,在认识水平和实践程度上均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理论化、概念化、教条化等特点,当前的应试化功利化教育影响,片面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可有可无,甚至认为不是教育内容,只强化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灌输,对生命安全教育忽视和淡化,造成大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认识淡漠。多数高校平时只注重校园外在的安全防范管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缺乏伤害防范技能的实际操作和演练,例如制定一条条禁令,组织一两场生命安全宣讲就算是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孰不知,这种枯燥、呆板的教育方式即便是入了学生的耳也很难以入其心.当灾难来临时,学生没有足够的安全常识和基本技能来应对灾难,造成悲剧的重演。尽管职能部门在大灾或重大事故之后总结了不少应急避险的内容与方法,但在实践途径上还是摇摆不定,难以找到一种奏效的根本途径。
(五)生命安全教育缺乏科学性
马卫平教授说过:当前学校体育目标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学校体育与人的成长、发展的关系,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关注生命活动的释放、生命情趣的体验和生命的价值取向。然而,大多数普通高校在制定体育课程目标时,往往注重的是知识系统的整体性和学科结构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科学性,从而导致了课程目标没有从学生的整体发展出发,课程目标过分偏重于学生的自然生命――体质的增强,轻视学生的精神生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学生的社会生命――人际交往、组织协作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明显缺乏科学性。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在高校体的授课过程中引入安全教育理念
大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往往没有很好地理解和重视,他们会因为学业不顺利、感情生活的失败、与同学关系不融洽便产生轻生甚至危害他人生命健康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所以高校的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教育他们用一个乐观的、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教师要充分地向大学生展现生命的活力与精彩,在教学内容上既要让大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同时也激发大学生自身对运动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做到自主运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充分地享受生命的精彩和运动的乐趣。体育教学要利用自然资源,适当地实施户外运动,让大学生在自然中锻炼自己的运动能力并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二)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生命课堂情境
体育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情感教学法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正是强调了往往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大学生的情绪领域。体育教师应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创意地去创设一些相关生命的、生活的情境,这些情境当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使大学生能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运用情境教学,根据体育课程目标,生命教育的需要,从中引出体育问题中的生命问题,并以此让大学生感悟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求知欲和对生命的反思,从而使大学生积极意愿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由于这一情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贴近,大学生比较容易接纳,从而使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基础上,促进了大学生知识的汲取,体育课程中相关生命教育的实践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体育教师用发展的眼光与包容的态度关注生命
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包容的态度关注生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发展学生的长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摒弃对“差生”与“优生”的差别对待方式及态度。在体育教学中的技术与技能没有绝对的准则规范,技能的评价对普通大学生来说意义不大,体育教师应认识到技能的学习是为了生命发展而服务。同时,在同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以同样的教学方法训练、同样的时间,对不同运动基础、不同领悟能力的大学生来说结果都是不同的。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发展的眼光、包容的态度关注生命,重视学生的感受。教师应使大学生体会生命的愉悦,使大学生懂得欣赏运动的内涵,应避免言语过激的批评,尽可能地营造赞美、欣赏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构建体育生命安全课程体系
敬畏生命,就要提高安全意识。可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后,构建体育生命安全课程体系。因为体育课已经不单单是只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培养终身体育为目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更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一方面教育大学生要珍爱生命、注意保护个人及他人的安全,无论是在体育课堂,还是在课外参加体育活动,都要以人为本,首先考虑安全因素,多观察与思考有无意外险情发生。例如在练习推铅球时,要严格按体育教师所教的方法进行,要远离他人,因为高校运动场存在多班级同时上体育课的情况,若有其他同学从投掷区附近经过,要等他人远离投掷区后再练习,或者用实心球代替铅球练习,但仍旧要注意安全。另一方面,可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对大学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指导大学生要学会自我保护,例如在体操课教学中,可以把引体向上和攀爬有机结合起来,把跳高和跳远跟急性跳跃结合起来;在武术课教学中可以学习一些自身防卫和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只有把不同情景进行模拟教学,才能更加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将所大学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加以巩固和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更能在实践中提高生命安全保护和防卫的技能。
(五)优化体育教学安全管理过程
在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必须突破原有教学思路和教学体系,通过教学制度、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丰富,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优化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确保各环节有效衔接。相对与以往体育教学来说,融入这一理念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不仅仅要向学生讲述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让教师适应教学新内容,完善整个教学体系,还要确保教学质量,这一过程中要对教学管理环节进行优化,重点关注学生的掌握状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大学生能形成清晰理论体系、完善健全生命安全知识体系,养成安全运动、维护生命的意识。
生命是最美的花朵,开放的体育课堂则更应重视安全工作。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结合校情,构建安全健康的体育课程体系,删减那些有潜在危险性质的教学内容,同时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时刻警示大学生在学习和锻炼时,要安全第一,警防危险事故发生。此外,还要教育大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与一定的急救与护常识,以确保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总之,要多措同举,共同搞好普通高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童锦等.“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6:115-117
[2] 益盏芝.生命视野下的中学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大硕文.2009,5.
[3]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4] 许智勇.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问题初探[J].运动.2014,9:86-87.
[5] 郭玉江等.生命安全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的改革[J].运动.2015,4:30-32.
[6] 郑庆乐.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