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关系探讨的论文
有研究表明人格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人格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其人格的关系有多密切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关系探讨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关系探讨的论文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一般健康问卷对来自湖南省9所高校的1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心理健康各因子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责任性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各因子均显著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外向性、责任性呈显著正相关。②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和神经质、外向性以及责任性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人格与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关键词】领悟社会支持;人格;心理健康;调节作用
作为一种主要的弹性资源,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有显著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不良的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1]。领悟社会支持是主观体验到的社会支持,它指的是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它往往与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效果相一致[2]。
有研究表明人格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3,4],人格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另有研究表明,不同的人格特征可影响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感知[5]。但由于单独考察每个因素,并不能揭示因素水平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将三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察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点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以及领悟社会支持三者的关系,以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格特点和社会支持资源并将之充分加以利用,为高校开展针对性地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了湖南省9所高校,其中,重点本科院校、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各3所。因为高职院校三年级学生毕业实习,无法取样,所以未选取三年级学生。本次研究采取方便抽样法对重点本科、一般本科院校的4个年级的被试以及高职院校两个年级的被试进行调查,共发放19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00份,回收率为91.84%。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健康问卷(GHQ-20)
李虹、梅锦荣等修订的GHQ-20包括GHQ-自我肯定,GHQ-忧郁和GHQ-焦虑3个子量表。要求被试用“是”或“否”指出近几周的感觉。GHQ-20内部一致性满意,其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或满意或可接受[6]。在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全量表0.83;自我肯定0.76;忧郁0.78;焦虑0.74。
1.2.2 大五人格问卷(NEO-FFI)
Costa和MoCrae编制的NEO-FFI测量N(神经质)、E(外向性)、O(开放性)、A(宜人性)、C(责任性)5项特质[7]。该量表已被我国学者证明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8,9]。我们在进行数据初步分析时发现,O、A两个分量表的信效度没有预期理想,出于保证研究结果准确性的考虑,本研究只选用了原量表中的N、E、C 3个分量表进行具体分析。N、E、C 3个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80,0.70,0.78。
1.2.3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10]
由姜乾金根据Blumenthal等人(1987)介绍的Zimet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修订的。本研究参照了严标宾、郑雪[11]的做法,将原量表中“领导、亲戚、同事”改为“老师、同学、亲戚”。该量表为7点量表,包括12个项目,由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老师、同学、亲戚)3个分量表组成。在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全量表0.89;家庭支持0.79;朋友支持0.84;其他支持0.77。
1.3 数据处理
数据由EXCEL进行录入,通过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包括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各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
各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和相关矩阵见表1。
从表1相关矩阵来看,各研究变量之间均有显著相关:心理健康各维度除与神经质是正相关外,与其他变量均是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外向性、责任性显著正相关,而与神经质显著负相关。
2.2 心理健康对人格、领悟社会支持的多元回归结果
为了检验人格、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解释能力上是否存在不同,分别以心理健康、自我肯定、忧郁和焦虑得分为因变量,以人格的神经质(N)、外向性(E)、责任性(C)和领悟社会支持及各因子得分为自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stepwise)法分别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2。
在自我肯定因变量上有4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这4个变量共可解释自我肯定水平37.4%的变异量,它们分别是神经质(25.9%)、责任性(8.2%)、外向性(3.1%)和朋友支持(0.2%)。在忧郁因变量上也有4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这4个变量共可解释忧郁水平17.9%的变异量,它们分别是神经质(13.2%)、责任性(0.8%)家庭支持(3.6%)和其他支持(0.3%)。在焦虑因变量上有3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这3个变量共可解释焦虑水平21.1%的变异量,它们分别是神经质(18.4%)、责任性(1.2%)和朋友支持(1.5%)。在心理健康因变量上有4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这4个变量共可解释心理健康水平44.5%的变异量。按照它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大小排列,分别是神经质可以解释38.4%的变异量;领悟社会支持可以解释3.8%的变异量;责任性可以解释1.6%的变异量;外向性可以解释0.7%的变异量。
据调查:神经质对自我肯定、忧郁、焦虑及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责任性、外向性和朋友支持对自我肯定有负向预测作用,家庭支持、其他支持和责任性对忧郁有负向预测作用,责任性对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朋友支持对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责任性和外向性对心理健康均有负向预测作用。
3 讨论
3.1 各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
本研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大学生的NEO-N维度与GHQ-20各因子是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这批大学生N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可能越差;NEO-E、NEO-C两个维度与GHQ-20各因子均有显著负相关,这说明高E分和高C分可能更有利于心理健康;领悟社会支持及其3个维度与GHQ-20的各因子之间成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状况可能越好,这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维护有普遍增益作用的观点一致,证实了“主观体验到的被支持感越强烈,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的观点。此外,我们注意到,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与NEO-N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NEO-E、NEO-C两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领悟社会支持程度高的大学生可能越情绪稳定、越有责任感。
3.2 心理健康对人格、领悟社会支持的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从本研究多元回归结果中可知:NEO-N对GHQ-自我肯定、GHQ-忧郁、GHQ-焦虑及总体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NEO-N、NEO-E和朋友支持对GHQ-自我肯定均有负向预测作用,家庭支持、其他支持和NEO-C对忧郁有负向预测作用,NEO-C对GHQ-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朋友支持对GHQ-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NEO-N和NEO-E对总体心理健康均有负向预测作用。这也说明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这一结果与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是相一致的 [12,13]。
虽然感受到的支持并不是客观现实,但是“被感知到的现实却是心理的现实,而正是心理的现实作为实际的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 [14],并且感知到的社会支持比实际所获得的支持更能有效预测个体身心状况 [15]。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因此,为大学生构筑以家庭和学校为核心的社会支持网络以及以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为核心的学校支持系统对大学生的人格乃至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努力创造条件,建设优雅舒适的家庭、校园与社会环境,给大学生以心灵上的熏陶,这样有利于他们情绪稳定、心情舒畅、身心健康。
4 参考文献
[1]程虹娟,方晓义,蔺秀云.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1(3):304
[2]Norris FH, Kaniasty K. Received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times of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71:498-511
[3]程琳杰,刘广珠.大学生个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4):401-402
[4]王渭玲,汪勇.276名医科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2):118-119
[5]宫宇轩.社会支持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概述.心理学动态,1994,2:37
[6]李虹,梅锦荣.测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GHQ-20的结构及其信度和效度.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75-79
[7]Costa PT Jr, McCrae RR.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PI-R) and NEO Five-Fca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1992:1-15
[8]Xu SL, Wu ZP, Wu ZY, et al. Age Differences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Chinese Adults. 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Health,2003,17(3):147-151
[9]许淑莲,吴志平,吴振云,孙长华.成年人某些个性特征的年龄差异研究.心理科学,1996,1:1-5,63
[1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3
[11]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60-64
[12]钟杰,李波,钱铭怡.大学生羞耻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的初步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31-35
[13]林初锐,李永鑫,胡瑜.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心理科学,2004,27(5):1116-1119
[14]Thoits PA. Dimensions of life events that influenc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 evaluation and synthesis of the literature. In: Kapplan H.et: Psychological Stress, 1st ed.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3:33-103
[15]Wethington E, Kessler RC. Perceived support, received support, and adjustment to stressful life events.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1986,27: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