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政治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特别是在政治考试之前,认真的去做一系列的政治试题卷也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对于这种学习方法,你认可吗?让我们来做一做这套试卷吧!现在请欣赏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初一下册政治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人教版初一下册政治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单选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是否大方得体,行为举止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份,言谈话语也开始有所顾忌和选择。这些都是( )
A.自负的表现 B.自尊的表现 C.虚荣的表现 D.自卑的表现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扬帆,曾被诊断出患有脑肿瘤,在经历了开颅手术、放化疗之后,她没有悲观失望,反而更加热爱生活,以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坚持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杨帆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人生当自强 ②自强对个人成长有巨大作用
③自强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④这是不珍爱生命的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列对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错误的是( )
A.是成就学业的唯一因素 B.有助于个人健康成长
C.是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D.是个人应该具备品质
在父母不在家,缺少父母关爱的情况下,孩子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用自己一双幼小的手包揽着家务和农活,自己照顾自己。留守儿童的生活情景告诉我们中学生应该( )
A.自尊自傲 B.培养自尊、自信,克服自负和自卑
C.独自生活 D.学会自立,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
①自尊要尊重他人 ②自信不要自负 ③自立不拒绝帮助 ④自强战胜困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张虹在1000米速滑中横空出世,击败众多高手勇夺索契冬奥会冠军,这是中国代表团参加冬奥会以来在速度滑冰项目上获得的首枚金牌。张虹获得成功靠的是( )
①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②坚定的信念 ③顽强拼搏的精神 ④坚强的意志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少年时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农村,"文革"又终止了他的学习生活,但他坚持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读书,自学了全部的中学课程。材料体现了莫言有( )
A.爱国主义精神 B.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C.勤劳勇敢的品质 D.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
"不和别人比父母,只和别人比明天。"这句话说明( )
A.个人的成才与父母的培养没有关系 B.家庭条件优越往往不利于个人成才
C.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应自立自强 D.对父母没有信心,只能寄希望于明天
下面几种行为依次对应的心理品质是( )
①在公共场所,不高声喧哗,注意礼节 ②有条理地摆放自己的学习用具,保持整洁
③孙杨奥运会夺冠后,喊出:"我能行!" ④不须扬鞭自奋蹄
①自信 ②自强 ③自立 ④自尊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没有iPhone?你out了!"近来,中学生中出现了一股"炫手机"的风潮,如果自己的手机样式旧、价格低、功能少,就觉得"没脸见人"。这体现出一些中学生存在着( )
A.自尊心理 B.虚荣心理 C.自信心理 D.自卑心理
生活中,当我们和别人针锋相对时,别人也是针尖对麦芒。这时,往往尴尬的是自己。这说明( )
A.应该拒绝和别人交往 B.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C.凡事都要忍气吞声 D.以上说法都对
以下属于自信表现的是( )
A.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B.嫉妒比自己强的人
C.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 D.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
60年来,已有约5000人次登顶珠峰。登山者怀着必胜的信念,征服了懦弱和犹豫,战胜了重重困难,代表人类一次次站在世界之巅。我们应学习登山者( )
A.自负,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B.自信,使可能成为现实
C.自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 D.自尊,使成功成为必然
曾经受助于人,在暂时渡过难关后,这家人婉言谢绝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对今后的生活,这家人就是连云港海州实验中学七年级学生崔云瑞一家。这告诉我们青少年( )
A.要有竞争的意识 B.要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
C.要有良好的体魄 D.要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简答题
(12分)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排6.54亿元对家庭经济困难大中专学生给予补助,其中,3.59亿元将针对14.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高校学生给予补助;1.84亿元针对15.7万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给予补助;1.11亿元针对9.2万名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给予补助。
(1)作为贫困生应该怎么办?(6分)
(2)你能为同班的贫困生做点什么?(6分)
论述题
(16分)课堂上,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只有小薇低着头一言不发,她觉得自己普通话太差,更害怕发言出错误。
(1)小薇的表现对其自身发展会有什么影响?(4分)
(2)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薇?(12分)
探究题
(9分)在七年级⑵班思想品德课上,老师提出一个讨论题"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发言。
甲同学认为:找爸爸、妈妈、奶奶或者老师,他们能处理的圆满。
乙同学认为: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