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记事散文_以春节记事为题的散文

2017-05-08

春节里发生的事,大家应该都会记得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春节记事散文,供大家参阅!

春节记事散文篇1

“当、当、当”,十二点的钟声已响起,意味着一天又将过去了,不禁令我想起这几天发生过的种种,令我回味无穷。

除夕,是大扫除,也是大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日子,一大早起床便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捲起衣袖,拿起抹布,将家中久未清洗的窗户一一刷洗干净,而这还是我自出生一来第一次所做的“重大”辛苦工作,顿时,手脚又酸又痛,简直是快累翻了,虽然五脏庙早已咕咕作响,但因满心期待晚上团圆饭的大餐,只好默默的忍耐及等待。

等堆积如山的垃圾清除后,我便立刻跑去外公家帮忙外婆煮饭、做菜,就像上了战场一样,一下子切菜、一下子洗米、一下子将火炉上的火关起,本来已经累翻的我,也因敌不过身体的疲累,而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躺到舒适的床上好好睡一觉,不仅为了补充体力,也为了年夜饭后的活动储备战力,以免体力不支无法参 与、而留下悔恨的遗憾。

“啪啦!啪啦!啪啦!”一阵鞭炮声把我吵醒了,我揉了揉眼睛,看了看窗外,才发现天色已暗了下来,所以我便走出了客房,才发现大家早已围在桌子前,只缺我一个人,而我便火速赶到桌前,拿起了汤匙,与大家一同吃年夜饭,享受团圆的感觉。

吃完饭后,领了令人期待已久的红包后,便立刻冲下楼,开始玩起了鞭炮,但调皮的哥哥故意将冲天炮放在我的面前,使我被冲天炮炸伤了,当时的我既生气又很痛,但因为过年生气会带来恶运,所以只好先忍耐着,直到鞭炮全部放完为止。正当我们上楼准备玩牌时,才发现已接近十二点放鞭炮除旧迎新的时候了,表兄弟姐妹们将准备好的长炮吊置好等待十二点的钟声响起,各地鞭炮声此起彼落的互相呼应着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心情激动,像是参加一场盛大的晚会但活动结束后,大家也陆续的离开了。

我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送走他们后,也因玩累了而不知不觉的睡着了。我想今年的过年不但充实也有趣,更是我记忆中难以忘怀的大节日。

春节记事散文篇2

腊月过半,冬夜依旧漫长,静悄悄的黎明,一阵鞭炮声响起,被惊醒的我翻看手机上的日历,已经是农历腊月十六日。春节,近了。

姐姐打来电话,问我今年还能不能回家过年,老父和婆母都已驾鹤西去,老母还住在城里,回乡村过年的愿望也淡了许多,但前年回家的那些快乐犹在眼前,一直挥之不去。

按照民间风俗,只要老人健在,小辈们在除夕这一天都会聚集在父母身边,一起吃饺子,一起守岁,我们也不能免俗,除夕也急匆匆地回到了老家……

除夕夜里,家族里的几十口人们都聚在一起,男人们一起举杯庆贺团圆,喧闹声不绝于耳,女人们一边看晚会,一边包饺子。时光分分秒秒地流失,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鞭炮声震耳欲聋,人们欢欣鼓舞,送走旧岁迎来了新的一年。

一直到凌晨一点,喝酒的人们才渐渐散去,春节晚会还在继续进行着,络绎不绝的鞭炮声赶走了人的睡意,我和衣躺在床上,彻夜难眠,感叹时光如梭,又是一年,回顾旧年的点点滴滴,百感交集。

不知不觉到了凌晨四点,天还黑漆漆的,鞭炮声早已连成了一片,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火药味。这时,九旬的婆母已经醒来,我赶忙过去磕头请安,然后又去叔公家拜年。年年都是如此,晚辈们先给关系近的老人磕头,然后再约弟兄和妯娌们一起,走街串巷地去邻居家拜年,大家都互相提醒着,惟恐落下一个长辈。长辈们看到我们到来,也都很高兴,嘴上说:孩子们别磕了,来了就算了。院子里却早已铺好了油布、尼龙袋子或棉褥子,看到我们跪倒一大片,老人们心中早已乐开了花。

大概不得要领,磕了一个小时后,我的双膝就疼痛起来,精明的三弟媳看在眼里,偷偷地和我耳语道:五嫂你太实在,我都是嘴上喊着 ,一弯腰就过去了。我看看她没粘一点泥土的膝盖,仔细回想,恍然大悟,可不是吗,每次去邻居家,她都大声喊着:叔 、婶 给你们磕这里了,你老人家接好,长命百岁。惹得老人一阵欢喜,不禁佩服弟媳的聪慧,是啊,尊重老人不取决于这些形式,灵活运用,让老人们新年高兴才是最终目的。

由于村里没有下水道,年底洗刷用水量又大,大部分的门口都有一层厚厚的冰层。弟媳提醒我千万小心,谁知刚说完她却稍不留神脚下一滑,“咣当”一声摔倒在地,我心疼地一声惊呼:哎哟,我的儿来!我脱口而出的家乡土语使众人一阵爆笑,弟媳也不顾疼痛,笑得在地上直打滚,我才回过神来,想起刚才的那一声无意识的惊呼喊差了一辈,不禁也羞红了脸。

近年来,农村手写的春联也少见了,家家户户门上贴的都是买来的印刷品,虽美观耐看,却难免千篇一律。老黑叔六十多岁了,无儿无女,黑婶体弱多病,从前是村里的低保户。黑叔为了脱贫致富,在政府的扶持下养起了几十头奶牛,几年来也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赶年集时,黑叔买不到牛栏上的专用春联,只好买了一张红纸,请村里的老会计为他代写,黑叔特别叮嘱给牛屋写上一张:槽头兴旺。因为产牛奶多,家庭收入就会更高些,黑婶身体就会好些。老会计满口应承,认认真真地照办了。黑叔没有文化,只记得“槽头兴旺”是四个字。回家就挑出四个字的春联,贴在牛槽头上,没想到,会计还写了一张“抬头见喜”的春联,千嘱咐、万叮咛地告诉黑叔是贴在大门口的,黑叔回家后却掉了个,把“槽头兴旺”端端正正地贴在了门口,奶牛却“抬头见喜”了。

读着黑叔贴反了的春联,我正笑得前仰后合,冷不防背后被人抓住衣领,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是二小叔。他故意往我身边凑了凑,大声说:五嫂,现在都吃香的喝辣的,我抱抱你,看你体重长了吗!我一边挣脱一边喊:都成老嫂子了,不能闹,您儿媳妇来了。二弟才嘻嘻呵呵地松开了手。在农村,叔嫂之间打打闹闹司空见惯,给新春和狂欢的人们又增加了许多喜庆和热闹……

回想这些在乡村过年趣事,彭丽媛的那首名曲,《父老乡亲》又响在我的耳边:我生在一个山乡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这时,老家的弟妹也打来电话,述说着乡村为迎接春节正排练节目,有豫剧、秧歌、扇子舞等,尽管漂泊在外,多少岁月流逝,多少物华改变,但父老乡亲是我最感亲切的一群人,老家过年的情景,也总是时光里最美最真的风景,它将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春节记事散文篇3

除夕与妻儿陪泰山大人过年。初一过河,上万寿山陵园祭拜岳母大人。初二从株洲启程,与妻儿一起回邵阳乡下老家,给二个老家伙拜年,会八年不见之大弟弟立军,并看望姑姑、婶婶、叔奶奶等等乡下之亲人,初五回株洲,初六上午陪妻值班,下午搞家里的卫生,今天上班,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春节七天假,就这么过去了。

居乡期间,做了一些社会调查,坦率地讲,由于妻儿在身边,调查工作开展有限,今年的调查研究最没有成绩也。虽然没有社会调查研究之成果,但霸点蛮,也是有一些感受可写的,心一直空着,眼一直在观察,耳朵一直在听,岂能没有收获?

首先是写农事。近几年来,父亲种植一种新的药材,谓之玄参。由于邻近南国药都--廉桥,老家一直有种植中药材的优良传统,小时候,搞集体经济时,生产队就种植过芍药、尾参等等药材,后来搞家庭责任承包制,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更多,比如说,射干、玄参等。据父亲李会中同志讲,去年射干的价格下降厉害,许多农民干脆不挖地里的射干了。射干属于多年生之草本植物,一般而言,俺们老家是二年一挖,挖了地里的射干,将其切成片状,晒干,即可出售,据母亲讲,射干虽然易于管理,但后期加工蛮辛苦的,特别是要将射干切片,有点儿累人的。思考射干价格猛降之原因,猜想可能是种植户太多、产量猛增的原因,市场经济规律在起作用吧,产大于销,供给大于需求,故,价格下降。这就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初五从邵东回株洲的路上,经过双峰,发现当地亦是种植了许多射干,也是没有挖而售之。一方面,印证了父亲的观点,另一方面,也是证明了本人的初步判断。一旦有利可图,一旦蜂拥而上,药材价格就会下降,价格下降,种植积极性受挫,产量下降,价格上升,价格上升,种植户增多,产量增加,价格又是下降,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小时候发现尾参就是如此一个轮回也。

射干的花很漂亮,韶山路之耀华楼物业公司门口(阳光足浴楼顶)亦有人种植之,黄花开放时,偶尔前去探视,一乐也。

2015年,药村射干价格下降较多,以至于影响到药农的种植积极性,其中原因颇多,没有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搞不太清楚其中的原因,只能猜测猜测而已。产量上升,供过于求或许是原因之一,但市场需求下降也许是一个重要原因。同样道理,玄参或许如此。父亲2014年冬初种植了800株玄参,几分地的样子,收获了几百斤成品,一斤成品(即是晒干之产品)的价格是二元,可以收入千余元的样子。2015年秋末冬初扩大了种植面积,株数达到千余。

婆娘竟然认得玄参,真是厉害啊。

据婆娘讲,玄参墨黑的,像墨块一样黑,她曾经吃过玄参,所以认得且印象深刻。

父亲在旁边上课:“刚刚从地里挖出来的玄参是白的,外面一层皮不是蛮白,里面的肉是白的,晒一晒,肉便变成黑的了,晒得越干,里面越黑,收购药材的人检查质量时,只要折断一根玄参就晓得晒得怎么样,晒得越干越黑。”玄参、尾参与天麻近似,比大人中指稍长,二指宽、厚,大的数十、十数克,小的或许只有几克而已。尾参植株与东北之人参有所区别,一杆独立,高约四十公分,叶片长约三十公分,宽约五公分,似棕叶,一杆有叶数片,错生于杆上,花很小,似小铃铛,米粒大小。玄参植株高约三米,直径约二公分,花为淡黄色,不好看,但蜜蜂特别喜欢,可能是富蜜型之花朵。玄参像红薯、土豆之类的玩意儿,生长在地下,秋天收获玄参之后,其植株晒干后可作燃料,烧水、煮饭、炒菜皆可用之。

2014年,玄参的收购价格是三元每斤,2015年变成了二元每斤,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价格也是下降得蛮厉害的嘛,可想而知,射干的价格跌得有多狠。

初白终黑的玄参,让人想起老子的知白守黑理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还有许多农事可写,比如说,父亲大人年岁已高,体力有所下降,健康有所不行,他老人家决定少种一些田地,母亲大人也是同意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都是一些小事,就不必啰嗦了吧。

其次是写政治。政治方面一无所获,没有听到什么偏激的言论,也没有调查到什么让人有所感悟的话。无收获,无收获就是最大的收获,无收获就是最好的收获。说明一点,现在老百姓的牢骚少了,不像以前,看到俺这个当干部的就骂娘,就诉苦。

第三是写文化。文化方面的感悟,也是没有什么好写的。或许全面放开二胎可以写一写,但也只是一些边角而已。全面放开二胎对于农民的思想冲击也是蛮大的,现在的邵阳人的生育观念也是大为改观了,不像有些株洲人讲的,只管敞开肚子生,喜欢生儿子,喜欢多生子女,不对,邵阳人也是改变生育观念了,至少可以讲,大部分邵阳人的生育观念有所改变,现在的邵阳乡下人,也有许多不想生太多小孩子了,比如说,表弟赵建芳接连生了三个女儿,也是不想生了。要是以前,非得生一个带把的出来不可。

第四是写社会。社会更加重视亲情了。这是好现象,不必多提。费孝通先生是社会学家,他老人家曾经对婚姻关系的存续比较感兴趣,俺得继承他老人家的优良传统,重点观察青年男女的婚姻状况,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大龄男青年有蛮多,找不到老婆怎么办?

找越南、老挝的妹子,行不行?

行。但有些男性青年和他们的家长还是有所顾忌,主要一点,是想到了文化、习俗方面的差异问题。

春节期间,乡下有许多外出打工或经商的回老家,一家一家的回老家,既然是一家一家的,为什么还要回老家过年?

因为孝顺,这是其一。比如说,俺一小家子在株洲,但乡下老家有二个老家伙,不回去不好,不回去别人会讲孬话,指俺的脊梁骨。

因为乡愁,这是其二。这个不必多讲。

因为儿女的婚事,这是其三。这个得重点讲。初一崽,初二郞,初三初四走姑娘。俺是嫁到株洲的邵阳男人,所以初二回邵东老家,是属于初二郞的范畴。初四给姑姑拜年,恰好碰到了岩岭村的泉塘李的德字辈的李外公,也就是表弟杨文广的岳父大人,1965年生人,16岁中学毕业就到云南经商,在丽江搞了三十多年,育有一女一子,近几年,他老人家接连回湖南过年,主要原因是儿女的婚事。女儿前年嫁给了俺的表弟,2015年生下了一个千金。羊年年底从宁崀县开车回邵东,儿子相亲近二十个,没有配对成功,正月初四下午,准备去相刘庵坪的一个赵姓姑娘。李公子是云南师范大学毕业的,今年24岁,现在丽江搞电商,赵姓女子20岁,中专毕业,工作状况不祥。

与外公喝酒聊天三个多小时,有所收获,但可写者不多也。只是他老人家的理想吓人,比俺还神经,让人莞尔。

第五是写生态。生态也是蛮好的,只是有人在石弄岩水库里面放养鸭子,真是要不得,因为水库是自来水的水源,规定不能放养鸭子的嘛。生态方面的观察,是此次邵阳行的重点,也是收获最多,值得一书,经过仔细思考,还是单独成篇好了。标题嘛,初拟作《檫木记》好了。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是为记,谨祝各位看官猴年健康快乐吉祥。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