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小论文_教育管理研究小论文

2017-05-26

政府、市场、学校间的权力关系如何运转,对提高教育管理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管理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管理学小论文篇一

《 大学教育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

摘要: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等院校竟争力也不断增强,但大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是显著的。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高校资源利用率不高,人才培养模式陈旧,专业建设水平低;二是人力管理不到位,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三是根本的管理理念不清晰,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本文将就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方式,促进高校建立科学高效发展方式。

关键词:大学教育管理;问题;应对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学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中有着重要角色。但是当前的大学最为重要的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在摘要中已经提及。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应对方案。

一、提高高校资源利用率,推陈出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大学的合并和重组是一个较热门的词,尤其是在二流高校中。但是专业杂乱,专业的层次参差不齐,造成大学培养的人才也是差距很大,使得很多大学生学到的东西和社会需求脱节。学校资源利用率低,没有发挥出各个学校具有的优势方面。国家对高校政策的放宽,高校之间的竟争显然愈演愈烈。如果学校的综合实力不是很强,显然创办具有办学特色的专业是高校提升自身竟争力的重要发力点。这种具有特色专业的院校也是深得社会的认可。因此,大学教育管理应该不断深化专业结构,根据自身的优势,重点组织自己的优势专业。同时,不断的对已有专业进行调整,使得优势专业和专业人才优先发展。优势专业的发展和优化,意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可为学生设置弹性学习模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在课程要求,教学方式上等做出适应不同学生的方案,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深层次的挖掘自身的潜能。

二、引进吸收科学管理体制

当前,大学中大都存在着人力等资源分配不合理,甚至是浪费的现象。很多空职,虚职、因人设岗现象造成了学校资源的严重浪费。另外,在很多中级管理人员仍然担任教学任务学校管理任务,这使得大学的教育水平和质量难以保障,同时学校的管理也难以科学有效的进行。甚至一些大学中,中层干部自己是自己的教学监督人,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是教学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的体现。

1.大学的管理要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体制,使得决策权、执行力,和监督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也要各自分立。可以由有关专家和专门的委员会组成决策层面;由大学的中层管理部门组成执行层面;学校全体教职员、学生、社会相关人员等众多团体可以组成的监督结构。在这种三种的管理体制完善的基础上才能使大学在教育管理体制上更加合理、有力、到位。

2.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有一定学术能力的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在各项实践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管理能力,自身在学生中,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比较了解。没有硕士、博士授予点的学校也可以设置高年级辅导低年级的导员职务,在有硕士、博士点的学校设置硕士带本科生,博士辅导硕士的导员职务。通过这种工作形式,不但为学生实践创造更好的学校平台,有利于对兼职辅导员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够降低学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成本,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3.提高教育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水平。在改革开放的深人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背景下,高素质的教育管理人才需求量也是日益增加。因此众多大学迫切的需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育管理人才队伍。从理论上来说,高校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经验,以及新模式、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创新之处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具以及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创造性地发展适合自身教育管理理论。从实践角度来说,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应该拥有一支教育管理培训队伍,可以我国经济、社会形式、以及学生发展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使得教育管理者队伍的实践能力、实践经验等得到提升。按个人角度来看,教育管理者个人应该不断学习教育管理理论知识,积极总结自身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经验,谦虚的向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也要结合个人的特点,建立适合自身的工作方法,使自身教育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不断专业化。

三、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管理本身是一门艺术,如果教育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本身是对峙、冲突的,如果教育管理者只是认为自己只是负责颁布、发号施令的,而教师和学生则是无条件的服从的,产生的恶果将是危及整个学校的建设以及师生的正常利益得不到根本性的实现。这样的管理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期望更是无从i炎起。大学教育管理应该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师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因此,大学教育管理改革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体现的是学校管理的先进性,表达的是在管理过程中对所有人的尊重。只有建立不断促进师生的自我实现为目的的现代大学教育管理理念才能实现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管理过程中,只有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的热情,最大程度的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保障大学教育管理的活力、生命力。因此这要求大学教育的管理者在制度设计时,应考虑到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更好的发展。总而言之,伴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要实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以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的校园得到长远发展,必然要不断的深化教育管理改革。高校改革中必然要充分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理念,需要不断逐渐的完善大学内部的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积极学习、引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才能为社会发展,人才强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曹晶.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与应对方法[J].文教资料,2013,(21):121一1224

[2]李若彬.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学园,2014,(22):34一35.

[3]杨丽媛.高校教育管理的问题解读与对策探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23(6):107一110

教育管理学小论文篇二

《 情感教育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渗透思考 》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义务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入情感交流机制,突出情感教育,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情操陶冶,并为学生接受与内化知识提供基础,有助于实现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本文在分析情感教育在小学教育管理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探索了小学教育情感教育的实践路径,以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情感教育;情感渗透;情感交流;教育渗透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情感教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的实施与实现,主要是以教育学及心理学为依据,结合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将教育主题的观念、情绪与态度等情感体验作为关注点,以情感体验为支撑来实现教学目标。而初中语文本身就具备较强的情感色彩,艺术特性较为突出,在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有助于从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存在着现实意义。

一、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依据新课程标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知识基础培养,提高学生掌握语文的技能,同时还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程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将情感和价值观念的传递渗透到其中去,以此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读书是为了国家,可也是为了自己,然而在一部分学生的心目中,他们的学习就是为了老师和父母。正因为如此,教师除了重视学生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与品质塑造等问题,而情感教育则是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且从小学学生的行为特征来看,他们情绪控制能力较低,波动性较大,且学生自尊感十分强,学生特征与发展也要求在教育管理中引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情感健康发展。

二、如何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的,即教材、教师与学生。从教材层面来分析,其情感因素多是通过语言文字与情感色彩来体现的;教师方面,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知识结构、行为举止和自身的魅力等方面来体现的;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其情感因素则以学习兴趣、情感体验为主,同时还包括对学习过程与教师的情感反应等。基于情感因素,为科学开展情感教育提供基础,具体实践路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角度进行多媒体教学

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是必要且必须的。通过多媒体设备,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视频、文字、图片、音频等播放,能够给与学生以直观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多媒体呈现出的文字所描述的意境,让学生更为真实的感受教材内容的内涵,在情感上获得更为真实的体验。且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对于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存在着较大帮助。以良好的情景为依托,学生能获得较为显著的情感体验。

2.维持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

好动爱玩的心理在小学生身上表现的较为明显,为了促使他们更加专心的学习,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维持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特征、个性与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关注其情绪变化,从而为实施情感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重视课外生活的体验与观察,并综合应用多种资源,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实践,如参与学校小报刊写作等,提高学生情感体验的真实性。

三、情感教学中易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在对孩子的情绪加以感染之时自身的情感也会充分地表达出来。但是小学生毕竟是孩子,心智不够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教师加以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情感流露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在教师流露出自身情感来感染孩子的时候,自身情感如果不能控制好那么对于学生的好恶也会明显的表达出来。但是在小学时的孩子心思很单纯,在面对老师的喜欢和讨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却直接影响孩子性格的养成。如果教师比较讨厌某个学生,这种情绪在孩子眼里会无限的放大,而放大之后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情感,容易导致孩子有更为偏激的思想和行为,对孩子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室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情感加以控制以保证情感教学的有效进行。

2.情感教育与知识基础教育结合

在小学阶段,教师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起完善的人生价值观念。在坚持情感教育的基础上,传递给学生丰富的知识、科学的理念,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更好的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需要注意教育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年幼时可以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建立长远的目标和健全的人格,从而更好的适应当下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因此,对于小学生不仅仅要注意知识的基础教育,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来为学生指明前进的道路,锻炼品格,成为适应社会的全能型人才。

四、结束语

总之,在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则应以教材为中心,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为情感教育提供良好的情景基础。实践证明,情感教育对于保障初中学生全面发展,存在着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玉贤.小学生管理中情感教育的应用[J].学周刊,2015(35).

[2]鲁金凤.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2014(11).

[3]沈德立著: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3.

[4]吴荣洪:试谈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5.2.

有关教育管理学小论文推荐:

1.教育管理学论文范文

2.浅谈教育管理学论文

3.关于教育管理的论文范文

4.浅谈教育管理学毕业论文

5.浅谈教育管理类论文范文

6.关于教育管理的论文

7.教育管理学毕业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