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算会计学专科毕业论文
预算会计是核算、反映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最终结果的一种会计体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预算会计学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预算会计学专科毕业论文篇一
预算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和完善
引言
在整个会计核算体系中预算会计是会计分类中较为重要的一种,预算会计核算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一些非盈利单位。为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以及满足会计核算明晰性的规定,我国一直在不断地对预算会计核算的完善与修改进行相关改革。1997年我国进行了预算会计制度的重大改革,以适应当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在当时对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为我国的会计核算与国际社会接轨做了铺垫。随着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中,我国的预算会计发展又面临着新的课题,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现有的预算会计体系在体系设计和会计信息披露和收付实现制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在明确我国预算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上找出我国预算会计准则体系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对于促进我国预算会计发展十分重要,基于此背景本文对我国预算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行了研究。
一、相关研究综述和概念
(一)相关研究综述
预算会计准则的历史起源较早,但是现代意义上的会计准则的出现还是在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西方国家在“会计核算”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国内更加丰富,在近三十年来我国在会计核算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90年代以来众多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已经开始对本国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改革,并引起了相关国际机构的关注。Stalebrink研究了固定利息模式下的预算会计与收入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关的应用模型。Monson在2000年对预算会计准则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作者指出随着各国政府在公共财政的预算管理中越来越成熟,政府和一些非盈利机构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上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向适应了,预算会计的发展可以使得政府的资金使用更加有效率,从而增加了社会福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SalmcNasi对不同国家的预算会计进行了比较分析,作者在研究中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往往能够制定比较好的预算,并且能够较好的执行,而那些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预算会计准则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不同的预算会计准则使得国家的发展也有所差异,最后,作者指出发展中国家进行预算会计准则的调整是十分重要的,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我国的预算会计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学术界和政府在预算会计实践和理论上都进行了一些列的探索。刘光忠对我国预算会计改革进行了探索,作者作为在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时处理好预算与会计的关系、我国国情需要和国际惯例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我国会计改革的必然要求。厦门大学的吴向能以我国当时的财税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型为背景对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只有将原有的预算会计发展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会计才是预算会计的发展方向。
此外,作者也提出建立与国际社会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会计体系对于我国自身的发展和融入世界发展都是有促进作用的。郭宇指出不论是在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中还是在国外发达国家的会计核算中预算会计规范与市场中企业的会计规范都是会计核算领域的两大主要规范,我国以及初步实现了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预算会计准则,并且我国的预算会计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变。在当下我国的预算会计准则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与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相比还有改进的空间,最后,作者也提出了相关的促进建议。
(二)相关概念
1.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领域的规范性方针和工作指南。当前对会计准则的划分有不同的依据和标准,其中采用最多的是以使用单位的经营特性来进行划分,通常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也是规范会计信息记录和披露的系统文件,其存在的目的在于使会计核算变得真实可信同时又是标准一致的从而便于使用。
2.预算会计准则体系预算会计制定的目的是为社会非盈利机构的会计信息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规则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预算会计准则体系是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国家非盈利组织进行财务核算的会计规范。
二、我国预算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中的问题
(一)我国预算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
从我国预算会计准则体系的初始发展来看,我国在建国初期采用的是苏联的预算会计体系,并在结合我国的发展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在1951年财政部根据当时国家发展的阶段和社会环境对原有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修改,此次修改主要参考的是苏联的发展经验。在1965年我国社会的发展环境与前期相比又出现了差异,同时苏联的经验模式在我国开始出现不适应,针对这种情况我国财政部在当年对我国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初步形成了一套与我国实际国情相适应的预算会计准则,这次修改确定了总预算与单位预算相结合的预算会计体系,并形成了与企业会计体系不同的独立会计体系。我国的预算会计准则是根据我国的社会发展而在不断发展的,财政部在1983年和1988年分别对我国的预算会计准则进行修改,增加了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内容,并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的独立性。我国当前采用的是在1998年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等一系列会计预算制度。在2001年我国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在此背景下财政部对国库管理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并出台了《〈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制度〉补充规定》等预算会计处理规定。
(二)我国预算会计准则体系发展中的问题
1.预算会计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建立的时间较为短,独立发展的时间就更短了,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分为三大分支,即财政总预算、事业单位预算以及行政单位预算的三大预算会计组成部分。三大预算分支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协作发展体系,缺乏统一发展的基础,对于财政预算管理和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以及外部人员的财务信息获取都带来了困难。从而降低了总体预算会计准则的应用效果。
2.预算会计体系的保障机制不完善在我国的一些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中对于预算会计的操作往往不能严格按照要求的进行,特别是在基层行政单位和地方管理的事业部门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这种执行的不严格是因为预算会计体系的保障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一套可以督促各级执行部门严格执行的保障措施。预算会计制度没有良好的保障措施来支持其运作,最终使其预算功能大幅下降。
3.预算会计准则落后会计实物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而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准则主要是在十几年前制定的,这使得我国的预算会计准则并不能和会计实务发展相适应,落后于现实的需要。当前,我国在预算会计准则上进行了一些改进,但是和现行的政府以及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定和采购现象仍然难以匹配。例如,对于政府采购如何进行支出核算,是否应当增加关于政府采购的相关内容等都成为与实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并且这种不协调越来越明显。
三、我国预算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一)政府会计体系的改革完善
当前我国采用的预算会计体系是由总预算和单位预算共同组成的,在会计核算内容上包括财务的收支。但是,这些现行体制仍然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共部门财务状况难以正确反映,所以对预算会计体系进行进行改革完善成为促进我国会计核算体系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当前国际上的一些成功案例,我国未来的预算会计体系将向政府会计方向发展,转变后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将会有所改变。政府所以资金变动的活动都将成为会计核算的范围,现行的预算会计核算将成为政府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需要增加预算体系的执行、管理。
(二)预算会计向基金会计模式发展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基金的影响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目前在美国的一些非盈利组织中都改变了原有的预算会计模式,转为采用基金会计模式。在这种会计模式下,基金也变成一种会计主体,它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限定下以完成某项活动或者是达到某种目标为依据而设置的财务资源,这种财务资源的目的性强并且受到更多的监管同时还具有较广的受托责任。非盈利单位以将使用的资金转变为基金来作为管理单位。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会计能够发挥更加高效的财务核算和预算作用。
(三)预算会计准则的完善
在我国采用新会计标准之前,过去无论是盈利企业单位还是非盈利单位都采用的是“科目+报表”的预算会计模式,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成为预算会计执行的主要标准。但是,对于预算会计工作而言这些会计制度在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时候还存在规定模糊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在西方国家目前已经普遍采用了会计准则规范的方式来规范会计实物的发展。采用预算会计准则可以对在进行会计实物时发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处理,通过单独制定准则来规定新出现的会计核算问题,而不必对会计制度进行修订。这样对于加快预算会计核算,降低工作难度都具有促进作用。
(四)规范预算会计权责,促进预算会计准则发展
相关部门应当对预算会计的权责问题进行进行明确和规范,明确部门权力与责任。在相关部门执行预算会计活动时必须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来进行。只有这样政府的财务报告才能真实的反映预算会计的实施结果。为了进一步服务会计实物的需要,还要对会计准则进行发展和完善,使其能不断地适应新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适用性。
四、总结
会计制度是规范各类型单位财务状况的一项重要制度,为了确保公共财富能够更好地发挥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对公共部门的财务进行预算。预算会计准则是实现公共部门财务核算的重要准则。我国的预算会计发展也从模仿苏联模式转向为结合本国国情和借鉴国外成功案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发展模式。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预算会计准则也在与时俱进。但是,在发展中也暴露出现有的预算会计核算准则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预算会计体系不完善、预算会计体系的保障机制不完善、预算会计准则落后会计实务等等。为了促进我国预算会计准则的发展我们必须从政府会计体系、基金会计模式以及会计准则和实务方面进行完善。
浅谈预算会计学专科毕业论文篇二
预算会计发展抑制腐败功能初探
一、预算会计概述
1、预算会计的内涵
我国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主要是为国家的预算管理服务的,通常我国的预算可明确划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两类,所以相应地,预算会计也可以分为总预算会计与单位预算会计两类。所谓的预算会计,是指对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各级行政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反映和核算,并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与控制,是我国会计体系在不断深入发展过程中延生出来的一个分支。
2、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政府资金运动过程与结果。目前随着政府资金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加上国家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求不断提升,已有的预算会计制度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地反应政府资金的运动过程和结果。举例说明:其一,目前我国的总预算会计对固定资产净值的反映没有做出全面严苛的规定,这就导致有关部门固定资产折旧的记录十分地不及时甚至是根本没有进行记录,这会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发生较为严重的背离,不能够准确地反应固定资产的真实账面余额。其二,目前的总预算会计没有核算政府的债权性资产,包括国外的债权性资产和国内的债权性资产,这使得政府的资产反映不够准确与客观。其三,目前的总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对于有价证券、国有股权等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都存在着不完善之处。以上几个例子都可以说明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不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政府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2)预算会计的报告体系存在不足。目前按照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编制的财务报告仅仅只反映的是政府收支预算和决算情况,不能够对政府财务资产、负债和权益等作出全面的反映,也不能够以统一的形式来完整地提供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障基金、粮食风险基金、国债转贷资金等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与结余结果,不同的资金分类项目之间缺乏可比性。此外,预算会计的报告还存在着报告内容不够完整、反映的信息过于简单等情况。例如有关国债未来需要偿还的本金与利息、社会保险基金所需要承担的负债等等这些都是数量十分可观的隐形负债,不仅在预算报表上没有得到体现,在附注中也没有对有关信息进行披露。由此可见,目前的预算会计报告制度依然不能够帮助信息需求者全面地了解政府的财务状况。
二、目前我国政府与行政单位存在的腐败风险
1、制度外资金腐败风险
我国早在2011年就全面地取消了预算外资金,同时规定将所有的政府收入都统一地纳入预算管理体系进行管理。但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地方政府上依然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制度外资金,例如“小金库”等,这些制度外资金主要的来源是没有被纳入预算管理的部分事业单位性质的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地方土地财政收入。这部门资金是预算管理系统之外的,所以存在着较大的腐败风险,尤其对于地方性政府而言,大大增加了其寻租的空间。为了抑制这一腐败,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
2“、三公经费”支出的腐败风险
从目前社会媒体对于政府及行政事业性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关注力度上可以看出,“三公经费”支出科目是滋生腐败风险的“温床”。长期以来,政府及行政事业性单位通过“公款接待”、“公车消费”、“出国旅游”等来为单位领导或员工提供隐形消费的现象十分地普遍,并且政府的财政资金支出的具体途径与金额等信息也没有得到公开的披露,这也为“三公经费腐败”的产生提供创造了机会。从目前已有学者的统计数据来看,通过“三公经费”项目对财政资金的浪费是十分严重的,有部分企业的浪费金额甚至可以占到单位总经费的50%以上。
3“、政府采购支出”的腐败风险
政府采购是政府财政支出的主要活动之一,政府采购主要是对于公共产品的采购。政府采购往往金额较大,有时动辄几个亿,并且由于我国的制度背景下政府行为的透明度都较低,所以往往也会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传统的政府采购流程往往是由财政部门按照既定的配额、采购计划和采购时间来对有关部门划拨采购资金,然后由该部门的采购部门安排具体的采购人员来实施采购行为。从以上的采购流程来看,财政资金在采购花费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受到严格的第三方监督,这就会导致单位在采购过程中出现寻租的现象,导致腐败发生。根据已曝光的采购腐败丑闻,我们可以看到政府采购支出腐败主要是政府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会根据双方的利益进行“暗箱操作”,例如进行虚假竞标、非法“围标”等,对国有资金造成侵害。
4“、转移支付”带来的腐败风险
转移支付指的是国家在实现其职能时,对于已形成的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适时缩短贫富差距,主要目的是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在我国,转移支付的资金主要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专项转移支付,另一个是财力性转移支付。财力性转移支付能够增加地方政府的财力,但是专项转移支付则会增加地方财政的压力。在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的税源收入大大减少,加上全国各地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度不断提升,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可见地方财政的收入入不敷出日渐严重。在这种情况之下,地方政府对于中央转移支付的专项资金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这往往体现为地方政府在申报转移支付资金数额的时候,会采用瞒报或者虚报的形式来增加资金的申请额度,过度地夸大地方性资金困难,以此来争取中央财政的更多支持。但是争取到的额度其实只有部分是有真实的预算需求在的,剩下的部分就会成为腐败的耗用资源。
三、预算会计抑制腐败的功能体现
预算会计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关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联合制定经济计划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编制财政总预算和单位预算,同时需要相关人员对预算的编制、计划和决策等实施有效的会计监督,对预算执行加强事中控制与监督,在事后也需要对预算活动的执行情况加强考核与评价。预算会计的监督功能需要体现在预算执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
1、预算会计参与经济决策抑制腐败
参与预算的编制和经济决策的制定体现了预算会计的事前监督功能。预算会计会直接影响到决策者做出最后的选择,尤其是在方案决策方面表现的更加突出。一般来说,预算会计往往是根据提供的会计信息来进行适当的会计论证,并以此来对决策有关方案的实施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分析,发挥好经济参谋的功能。预算会计在事前的预算编制和决策环节就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规范,可以从源头上抑制腐败的滋生,对于那些明显的虚增或者瞒报的事项可以及时地进行识别和纠正,将某些违规违纪的行为扼杀在摇篮里,大大降低了腐败得以获得成功的机会。
2、监督重大经济活动抑制腐败
通常情况下,往往大项目上的腐败收益要比成本大得多,小腐败被发现后带来的损失可能比收益来的更大,所以腐败的发生数量尽管较大,但是往往有效控制好腐败已发生或者是腐败金额较大的几笔事项,就可以将腐败的消极效果降到最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的类型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经济活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都为腐败的滋生创造了条件。预算会计要在履行好对日常预算收支的监督职责的同时,抓住主要矛盾,增加预算管理的宏观意识,针对性地将管理重点转移到专项重大的预算项目这类相对而言比较重大的经济活动上来。对于这些重点的项目加强预算会计的监督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3、监督绩效履行情况抑制腐败
绩效监督往往包括经济效益监督和业务绩效监督两类。预算会计不仅在事前的预算制定和决策阶段可以加强监督抑制腐败,在事中的经济活动发生过程中可以加强控制抑制腐败,在事后的绩效考核阶段,还可以进行查漏抑制腐败。在绩效的考核过程中,预算会计能够对经济活动实施结构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分析,对于实际发生额和预算之间出现的差异,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寻找原因,使得腐败行为尽管在行为上得逞,但是在最后的结果检验阶段,依然可以被查验出来,这就会大大提高有关人员的腐败暴露风险,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能够降低腐败发生的可能性。
4、内部预算会计制度抑制腐败
所谓内部预算会计制度,是指预算会计制度中对内化的那部分制度保证,主要是针对政府或者行政性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流程或者岗位之间的职责分离等腐败防控措施而设立的。设计和实施良好的内部预算会计控制制度能够使得其经济活动彼此之间达到更好的制约,防止舞弊等风险的发生。内部预算会计制度主要是能够在财务会计管理、财产物资管理、预算管理和稽核制度的管理等方面加强对于经济活动的监督检查与控制,并且及时地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通过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来抑制腐败的产生。我国的预算会计以政府预算管理来作为管理的核心,能够更好地在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对腐败的发生产生一定的控制和约束。预算会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可以从立法层面上对各级政府的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预算会计的执行对于从根本上消除腐败产生得以产生的条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谈预算会计学专科毕业论文篇三
事业单位管理中预算会计研究
预算会计在反映监督财政预算执行,检验政府财政运行状况及持续运行上起到提纲挈领的统筹作用。随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完善及改进预算会计制度中与新时期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部分,既是财政管理体系改革的要求,也是充分发挥预算会计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的必、5途?。
一、预算会计的概念及必要性
预算会计,主要涉及到追踪和记录财政拨款及使用的财务事项,预算会计覆盖了拨款、款项分配、款项增减、支出核实和付款阶段过程中的资金拨付。业务范畴围绕预算管理为中心,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借助管理信息系统,核算、反映及监督中央预算,地方预算,事业单位收支预算。预算会计在集中核算,权责发生制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财务反映监督作用,是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必要组成,具体地说,预算会计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决策科学性现阶段,预算会计以会计中心的形式开展会计工作,事业单位中的相关会计业务整体纳人会计中心实现统一核算。会计人员采用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能够按照国家的统一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核算,从而极大提高会计核算的整体工作效率,既确保信息资料的完整统一,又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利用效率,最终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决策的科学性。
2.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会计通过将事业单位财务系统中的财政资金加以集中,形成财务账簿,有利于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增强了对于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监管,更加灵活的调度资金,从而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确保事#单位财政资金系统合理科学运行。
3.有利于强化财政监督预算会计通过对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做出严格审核,减少了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中的违规违纪现象。预算会计对不符规定,不合理的票据,开支不予受理及报销,对于超出预算范围,高于预算标准的违规支出不予处理,从而强化了事业单位财政监督力度,有效杜绝了腐败及贪污现象,确保了资金使用更加科学,透明,保障事业单位财政发展的健康安全。
二、预算会计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不足及完善对策
基于预算会计的重要性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我们应正视现阶段预算会计工作的不足之处,找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促进预算会计作用的充分有效发挥。
1.预算会计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缺陷
(1)预算核算体系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要求。新的经济体制下,财政体制应该涵盖完善的法律法规,包括政府会计准则,财务报告制度,相关财务管理法规等,从而做到对政府及单位的负债率,运营效率,现金流量等完整正确反映。然而,现阶段的预算核算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亟需完善。
(2)收付制度制约了会计信息反映功能。事业单位基本沿用国库集中收付制及政府采购制,需要根据相关实际情况,增加费用及资产的收人计算,政府采购制的实施也改变了单一的支付拨款方式,使得资金流核算工作不再通过用款事业单位,资金核算内容产生变化,预算会计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反映真实度不够,无法对单位资本实时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如对原始凭证的管理方面,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严重,无法对事业单位经济内容做真实全面的反映,而原始凭证的监督审核又是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必然导致事业单位有效资产的流失。
2.完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的对策
(1)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针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的松散化,要建立健全预算会计体系,增强系统性,针对性。在立足传统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特点及需求,积极借鉴国外先进预算管理经验,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预算会计体系,保障预箅会计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提高核算效率,最终实现财政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2)构建监督评价机制。针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缺乏监督的情况,要构建新型的监督评价机制,加大对预算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建立相关的违纪档案,增强监督威慑力。监督财政支出的重要项目,对特殊经费做跟踪调查,实时予以监督。根据季度之间的预算对比,找出预算支出的不合理之处,进行着重分析,利用传媒,电算化设备,将预算使用及管理情况加以反馈公示。
(3)增加核算内容。可以从三方面人手:一是加强单位产权核算,对存量和增量部分,予以及时确认,人账;二是加强债务核算,将单位内外债务纳人预算体系中,防范规避财政风险;三是,增加年度报表内容,增设收支明细表,固定资产变动明细表及建设投资明细表等。
三、结语
通过对预算会计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现存预算会计体系中的不足缺陷,并从体制建立,内容深化,方式转变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促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要求。
有关浅谈预算会计学专科毕业论文推荐:
1.大专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2016财会专科论文范文
3.有关电大会计制度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4.毕业论文会计
5.电大会计学专科毕业论文
6.浅谈会计教学毕业论文
7.浅谈大专管理会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