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2016-11-08

《曹刿论战》是一篇值得学习的文言文。下面就有小编来讲解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5.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3.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3.长勺之战背景简介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二)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把握字音

刿( ) 孚( ) 辙( ) 轼( ) 遂( ) 盈( )

靡( ) 玉帛( ) 鄙( ) 又何间( )焉

小惠未徧( ) 弗( )敢专也 公与之乘( ) 夫 ( ) 战

(2)解释重点实词

师: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 肉食者:

鄙: 间: 焉:呢 乃:于是

入:入朝廷 见:拜见

安:养 弗:不 专:独自专有,独自享受 福:

惠:恩惠 徧: 孚:为人所信服 狱:

牺牲: 加: 从:跟从

虽: 察: 情: 忠:

可以:可以凭借 公将鼓之(击鼓)

下视其辙(车轮滚过的痕迹) 齐师败绩(大败)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登轼而望之(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遂逐齐师(追击) 既克(已经)(战胜)

一鼓作气(振作) 再而衰( )(衰弱)

三而竭(耗尽) 彼竭我盈(充满,指士气正旺盛)

难测也(推测,估计) 望其旗靡( )

辙乱(车印杂乱) 惧有伏焉(害怕)

(3)词性活用

神弗福也 福 公将鼓之 鼓

(4)通假字。

徧:

(5)古今异义。

小大之狱 狱:古义:官司、案件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齐师伐我 伐: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弗敢加也 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虽不能察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必以信 信:古义:信实、诚实 今义:书信

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我的补充:

(6)翻译重点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何以战?

小惠未扁,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7)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调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读出肯定的意味)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语调应舒缓、深沉,读出议论的语气)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

2.合作探究

(1)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

(2)概述课文大意。

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曹刿请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为鲁庄公释疑解惑。

(3)提问:本文共有三个自然段,概括一下各写了什么?

第一段:

第二段 :

第三段:

《曹刿论战》品读课文 ,分析人物形象

曹刿 :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鲁庄公: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5)把你的疑问提出来,共同讨论解决。

3.精讲点拨

本文的详略安排有何特色?

明确: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4.巩固检测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曹刿(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 )

小信未孚( )登轼而望之( )吾视其辙乱

( )夫战,勇气也( )望其旗靡(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并说出相应的成语。

齐师伐我 齐人三鼓

望其旗靡 惧有伏焉

夫大国,难测也 故克之

三而竭 观其辙

(3)解释古今异义。

牺牲: 古 今

狱: 古 今

鄙: 古 今

可以: 古 今

(4)原文填空

A.表明取信于民的语句;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

B.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C.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 )

5. 课堂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6.课后提升

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历史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例:岳飞:是一位精于军事,爱国爱民的杰出的民族英雄,但因自己愚忠而被投降派所陷害。

板书设计:

曹刿论战

情节:请见——问战——参战——论战

人物:曹刿——远谋

鲁庄公——鄙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文章,自己翻译文章,自己总结,自己品析人物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学生学的积极主动,避免了教师絮絮叨叨的讲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