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有什么习惯
处暑之后的天气经常会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这时要特别注意调理好自己的起居饮食等习惯。处暑养生养成哪些好习惯?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一下。
处暑时节不要过早地增加衣服,尤其是小孩。不少家长爱子心切,看到季节变化,生怕孩子生病,于是急忙给孩子增加衣物,但这种做法不科学。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果在这些抵抗力还没发挥之前,就通过人为的方法制止,反而对身体不好。也就是说,在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后吹风,也很容易伤风感冒。因此,家长不必急急忙忙为孩子添加衣物,这时可接受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
中医认为“肺乃气之海,气乃人之根,人乃气之聚”,肺与秋气相应。秋季降雨少,空气干燥,燥邪最易伤津犯肺,使人出现咽干、鼻衄、咳嗽、肤涩等“燥病”。因此,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防病要特别注意防止呼吸疾病感染。
处暑养生需练习吐纳:
晨起可在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然后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中津液满后,分3次咽下,并用意念送至丹田脐下三寸处,再缓缓将气从口中吐出。最后用两手握拳轻轻叩击背部,左右各3次。此法对肺和呼吸系统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可于每日早、晚各练一次。
处暑养生需调理饮食:
以生津润肺,养阴清燥、通畅大便为主。可选用百合、芝麻、萝卜、莲藕、蜂蜜、银耳、梨、鸭等食物,忌进食辛辣、煎炸之物,生冷食物也不宜多食。有高血压与冠心病的老年人应防便秘,小儿要防秋泻。以麦冬30克水煎代茶饮用,有滋阴润肺之功。
处暑养生需穿衣宜薄:
"春焐秋冻"我国古代的一种保健方法,民间称“薄衣法”。其做法是在夏末秋初之时,慢加衣服以逐渐适应外界的环境,达到锻炼抗寒能力的目的。
处暑养生需调摄精神:
树立豁达的人生观。秋风瑟瑟,黄叶凋落,常会使人感到凄凉,低落的情绪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此时,人必须及时调整心态,振奋精神,培养乐观的情绪。
处暑养生需早睡早起:
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这样,以利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成人应保证8小时睡眠。
处暑养生可坚持冷水浴习惯
不管哪个季节,坚持运动绝对是没错的。入秋之后锻炼的好处在于,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但对于不同的季节,运动的类型和强度也应该有所调整,秋季的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做一些既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气神。体育运动的时间适合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因此要避免这个时间段的户外活动。
另外,如果是有冷水浴习惯的市民,这时候还是可以坚持的。因为冷水浴本来就是一项对人体机能的锻炼,被称为“血管体操”。据悉,它不但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加强神经的兴奋功能,使得洗浴后精神爽快,头脑清晰,还有助于消化功能的增强,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冷水浴锻炼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如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一直坚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冷水浴时应循序渐进,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