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励志短篇故事

2017-02-20

很多年轻人对自主创业很神往,那意味着挑战、智慧、财富、价值。看看那些在农村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方法,激励自己的斗志,坚定创业的决心。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农村创业励志短篇故事,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村创业励志短篇故事一:

90后不做大学教师回乡养牛创业年赚百万

2月11日下午,贺根到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的“贺根牛肉”专柜来送货,售货的大姐告诉他,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卖了100多斤,700多元。

2月11日暮色时分,在一阵鞭炮声中,23岁的湖北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民生养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贺根,从团罗田县委书记胡晶手中,接过了中共罗田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带头人”获奖证书和500元奖金。

2011年6月,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破格留校任教的贺根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回乡养牛创业。2012年,他被推举参加“感动荆楚十大人物”评选,入选理由是:放下大学教鞭,回乡执起牛鞭,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一个多月前,在黄冈师范学院大礼堂举行黄冈青年“创天下”俱乐部成立大会上,本土的“大学生创业英雄”、“90后大学生牛倌”贺根第一个登台演讲。

现场互动环节,一个男生问他:“你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贺根的回答出人意料:“农村创业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项目、不是政府的政策资助,而是农村没有年轻人!”

这是他的切身感受。

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1990年10月22日出生的“90后”大学生贺根,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的毕业生。大二时,贺根在学校的数控铣床技能竞赛中夺得亚军。干过班长、学生会副主席。刚刚入党的贺根,很快通过了学校的层层挑选,破格成为了该校的外聘教师。然而,在老师和同学的惊呼声中,他怀着对未来生活的遐想、辉煌事业的憧憬和灿烂人生的构想,贺根摆脱当地世俗观念的束缚,2011年在父母的百般阻扰下,他毅然的放弃了大学教师这份稳定的工作,果断选择回到农村,回到罗田白莲河乡覆钟地村的老家,在山沟里专门养起了黄牛。

2011年11月份贺根开始建造牛舍、购买土黄牛,添置养牛必备的车辆和用具。每天早晨5点半,贺根准时起床。伺候一百多头牛“过个早”,工作量有多大?2011年6月15日,武汉高校的大学生到贺根家中体验,5个同学喂完60多头牛,用时1小时26分。平时,贺根一个人完成这个工作,也就两个小时。

喂完牛,匆匆扒几口饭,贺根开着刚买回来的二手小货车出门,去26公里外的县城河道割草。一天下来,贺根和同伴两个人得割1500多公斤青草,还得一担担从河道里挑出来。50多公斤重的担子压在肩上,贺根体验到了钻心般的疼痛。

摸黑赶回家,还得给牛喂水,整理牛舍,准备第二天饲料……忙完这一切,深夜11点多,覆钟地村已看不到农户的灯光。

贺根的双手很快磨出了血泡、长满了老茧,双臂、双腿满是被草割伤的血印。最让他受不了的,还有来自四周的“负面舆论”和父母的不理解。

但这些都没能挡住贺根坚持做“大别山黄牛”养殖项目的决心。

每天各种繁重的体力活,贺根都独自承担。一个月下来,他的体重减了7公斤。

第一批黄牛出栏,销路成了问题。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牛肉好,贺根开着农用车沿街叫卖。牛肉很快卖完了,不过他回家算了账,一头牛除去成本,大概赚了两三千元。贺根意识到,必须扩大养殖规模,以降低成本。

在贺根带动下,村里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回乡养牛。2012年4月,贺根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年出栏黄牛780头 ,产值600万元。经过发展,合作社社员从5名发展到如今的117名,养殖规模已达1200头。贺根还开门店销售自己的牛肉,他的牛肉品牌取名“傻根”。目前,他在黄冈开了5家门店,今年,他的黄牛肉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养殖规模也由开始的14头土黄牛发展到个人存栏120头、农户存栏80头;合作社的社员从5户发展到63户,2013年的产值超过600万元。

从这时起,贺根原本一年赚个20万元小富即安的“小梦想”变成了投身现代养殖业的“大梦想”——创办农业合作社,建立“大别山黄牛”养殖基地,做与牛相关的系列深加工产品。

可是,事业做大做强要靠人才、靠团队,而覆钟地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跳出农门”的老同学,一听要合伙养牛,都没多大兴趣。虽然有几个从电视节目中看到贺根的故事后慕名而来的青年,可干了几天也都离开了。理由很简单,吃不了这份苦,也受不了这份寂寞。

今年春节,贺根一天也没有休息。从小年起到除夕,贺根根据订单先后宰杀了37头牛,因肉新鲜且品质好,拿到市场上很快就销售一空。节后在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新开张的“贺根牛肉”专柜,当日就卖出牛肉100多斤。

事业的发展、工作的忙碌使他寻找“创业合伙人”的想法愈加强烈。

2月10日深夜,又忙了一整天的贺根,将这样一条短信息发到了自己的QQ空间:“有没有愿意回农村创业的兄弟?”

信息发出后,在贺根的QQ空间,这几天不断有年轻人和他探讨如何一起创业。

贺根的两位高中同学——长江大学毕业的王河兵和张谦最近以股份参与的方式加入了贺根的团队,王河冰甚至为此放弃了县林业局的正式岗位。而用什么办法来寻找“创业合伙人”、留住“创业合伙人”,也成为贺根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新问题,“一般的劝说恐怕吸引力还不够,应该考虑通过市场的方式、利益共同体的机制把大家联为一体”。

贺根说自己命里注定就是属于农村的,在他眼里,除了有绿水青山,农村更有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013年5月完成的《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综合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中,他把理想写了进去:公司将形成大别山黄牛养殖、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业态上形成良性互补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发展目标是:将本项目打造成“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产业化第一品牌”“国家级大别山土黄牛养殖示范基地”“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生态绿色农业产业样板工程”“大别山农林观光休闲度假第一站”。

事实上,这些构想已经开始付诸行动。在他新承包的一片山地和水库旁,投资七八十万元建设的三间高标准的牛舍已经落成,分别作为母牛繁育基地和肉牛育肥基地,以后还要在这里种树、养鱼。贺根还计划今年将“贺根牛肉”的品牌推到黄石、武汉去。

农村创业励志短篇故事二:

85后大学生创业回家养鸭 四年挣百万资产

现代快报报道 1988年出生的何东,为了养家休学回家养鸭子,经过4年的拼搏,现在成了无锡地区最大的鸭子养殖个体户,赚下了百万资产。和同龄人比起来,何东略显“沧桑”,每天与鸭子打交道,这个“85后”小伙子连找对象的时间都没有。在何东看来,和当初的大学同学比起来,自己这几年在社会这所大学的历练,更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为养家休学回家养鸭子

何东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先来到位于江阴临港新城申港街道申南村4000多平方米的鸭棚里,从四五万只鸭子里把健康出状况的鸭子挑出来治病,然后开始喂食。中午简单吃点午饭,下午再去鸭棚巡视,然后又是一阵忙碌地给鸭子们准备“晚餐”。

2005年,何东的父亲因患胃癌入院治疗,当年底,手术后的何父开始自己创业,学起了养鸭子。从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何家靠养鸭赚了二三十万元。

2007年,何东考取了徐州师范大学。全家人没想到的是,在何东考上大学的第二年,因为鸭子价格回落、疫病的增加等不利因素,何家不但把此前所赚的几十万元都赔光了,还亏了不少钱,何父的身体再次出现状况。大一结束后,何东决定回家帮父亲撑起这个家。“大二新学期报到时,我向学校申请休学。”当听到儿子不念大学要回家养鸭子,何父立即赶到徐州阻止,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平时很听话的儿子这次却铁了心。知道拗不过儿子,何父突然一下子坦然了,只对儿子说了一句:既然决定了,就要好好干。

上手快85后成养鸭能手

让人欣慰的是,何东回家没几天就“赚了”自己养鸭生涯的第一桶金。“我从网上查到,从徐州买鸭饲料,即使加上运输费,每吨的价格也能便宜400多元。”何东告诉记者,这样每天降低饲料成本三四千元。现在,常州的一些养鸭大户也都陆续开始换用徐州的鸭饲料了。

回家后,何东潜心研究起养殖鸭子的方法。何东发现,父亲的传统养鸭方式只能让鸭子长大,遇到鸭子生病就一筹莫展。于是,何东自建一个养鸭群,拉了不少资深养鸭专业户进群讨论。平时也会在网上搜集各种和鸭子有关的病例,他还是一个全国鸭子养殖网的常客。现在,鸭子的常见病,何东都能自己帮它们医治。“去年,有2万多只鸭得了胰腺病,多亏儿子天天在鸭棚里照顾吃药,才将损失降到最低。”何父说。

现在,何家的养鸭场已经有60多亩地,鸭棚4000多平方米,这些硬件的投入就有两三百万。

“鸭司令”还想返校学习

养了4年的鸭,何东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目前养鸭子的创收风险也越来越大。何东说,他已经在考虑做别的创业项目。“养鸭,是为了挑起养家的担子,可以为以后的发展积累第一桶金。”

对于儿子当初的选择和如今的成就,何父告诉记者,一开始他对儿子的选择和未来一直很纠结,现在实践证明儿子当初的选择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踏踏实实地在干,这几年也让他对儿子有了更深的认识。

何东说,今年他的那些大学同学就要毕业了,和他们相比,自己并不为当初的选择感到可惜,因为在社会这所大学里,这几年他所学到的“财富”是同学们体会不到的。

何东坦言,以后有机会,还想重返大学校园,充实自己,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也许再进课堂,和我当初的心情就不一样了,学习目的、效率更加会有不同。”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