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宗教的论文

2017-06-08

原始宗教仪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包括仪式拟态、图腾拟态、人物拟神以及驱傩仪式等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原始宗教的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始宗教的论文篇一

原始宗教仪式初探

摘 要:原始宗教仪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包括仪式拟态、图腾拟态、人物拟神以及驱傩仪式等等。原始宗教仪式尽管表现形式多样,但都基于原始先民祈求风调雨顺、万事顺遂的朦胧的宗教情愫。

关键词:原始宗教;仪式拟态;拟神仪式;图腾拟态

原始先民面对自然力表现出敬畏的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征服的欲望。于是他们想象出众神来操控自然力,而人类可以通过与众神沟通与自然力达成和解。这便是交感巫术的诞生原理。

先民在面对猛兽时也感到畏惧和震撼,于是渴望获得猛兽身上所具备的威慑力,加之母系氏族不知其父的认知局限,他们常常将某些动植物认为是自己部落的祖先。而这便是图腾的诞生原理。

原始的宗教仪式包括仪式拟态、图腾拟态、拟神仪式以及驱傩仪式等,也大都是基于交感巫术和图腾这两种基本的宗教信仰。

一、仪式拟态

交感巫术的实践引发了人类自觉模仿的行为。弗雷泽在《阿都尼斯的神话》中说:“……他们举行仪式,念咒符,使雨水下降,太阳发光,使动物繁衍,大地上果实生长。……他们希望借表演能使自然运行得更为顺利。”[1]472

弗雷泽解释了交感巫术的表演形式,即通过对自然事物、事件的模仿,以实现与控制这些事物、事件发生的神灵们的沟通,最终实现操控自然力量的愿望。

弗雷泽在《金枝》中记录了俄罗斯德尔普特附近村庄的求雨巫仪:三个男人爬到树上,其中一个拿榔头敲打水桶或水壶,借以模仿雷鸣,另一个撞击点燃的火把以模仿闪电,剩下的人则手执细树枝从容器中沾水洒向四面八方,借以模拟降雨。[1]64他们通过象征性地模仿降雨的步骤,以期实现求雨的愿望。

这种模拟自然规律,譬如降雨,以及模拟人事,譬如狩猎、战争等的活动,其目的都是通过模拟实现人类与掌控这些活动的神灵们的沟通,最终达到由人类掌控自然和人事规律的目的,也是仪式拟态的基本内容。

二、拟神仪式

尽管早期人类为征服自然做着不懈的努力,但其在自然力面前仍然表现出被动,这就导致了原始先民转而向自己创造的神灵臣服。

原始的仪式拟态随着这种崇拜感的不断加强而日益走向庄严和隆重,于是巫仪活动中专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即“巫师”出现了。“古代祭祀由巫师来主持是没有问题的。这在甲骨文中已有记载……全国上下,四时常祭,除全国祷祭归国君主持外,余皆由祭祀巫师主持。”[2]35《周礼・春官宗伯》中记载:

“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国有大灾,则帅巫而巫恒。……凡丧事,掌巫降之礼。男巫掌望祀、望衍、授号,旁招以茅。”[3]371

可见,专业巫师的职能固定,专门从事祭祀活动。“掌巫降之礼”即是负责迎神、降神等一些列仪式,而男巫“旁招以茅”的行为也是用茅吸引四方神归来,包含迎神、娱神、降神等多个方面。

古代中国体现出农耕文明的特性,因此,古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祭祀仪式是祈求降雨的雩祭和祈求农业丰收的蜡祭。《周礼・春官宗伯》中记载:

“(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女巫掌岁时祓除、熏浴、旱�,则舞雩。”[3]373

从事雩祭活动的主要是女巫,而司巫则统领群巫一同进行祭祀活动。虽然《周礼》中并没有明确记载“舞雩”的具体内容,但根据早期的巫术拟态活动可知,女巫在祭祀中一定伴随着拟神的表演。而且舞蹈之前进行香薰沐浴,同时要表演舞蹈动作,因此在祭祀活动中媚神的成分比较大。

雩祭之外,古代重要的祭祀还包括蜡祭,这是古人祈祷农业丰收的祭祀活动。《礼记・郊祀牲》中记载:

“天子大蜡八。……仁之至,义之尽也。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与水庸,事也。”[4]1373

蜡祭中,巫师既要通过拟神的活动以实现与八位神明的沟通,以祈祷农业丰收,也要模仿实际事件以劝谏国君:“罗氏致鹿与女……,不敛藏之种也”[4]1373,讲的就是罗氏通过率领人们表演打猎和女色王国的故事来告诫国君,热衷打猎和女色会导致亡国。

因此,拟神仪式中巫师往往扮演着迎神、降神、娱神等角色,这寄寓着先民企图通过与神明沟通以实现风调雨顺愿望的理想。

三、图腾拟态

图腾主要体现原始先民祖先崇拜的情结,这种情结往往通过拟兽表演进行表达。原始社会后期,黄帝所统帅的氏族统一了各部,但不同部落的图腾不尽相同,因此,在大规模的庆典中,为表达对祖先的崇拜,就出现了“百兽率舞”的局面。《尚书・虞夏书・益稷》中记载: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凤皇来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5]323

这里的鸟兽皆是由人扮演的,鸟兽形(下转第40页)(上接第38页)象出现在具有特殊意义的大型仪式上,其实是各部族图腾的象征。

根据考古发掘的文物信息,远古时代,人们的确会通过扮演鸟兽举行某种庄重的仪式。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出土的铜锣,上面绘有饰带羽毛的人物,他们结队跳舞,应该也是表达图腾崇拜的一种拟兽仪式。而在一些出土的青铜文物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怪兽的形象,以及一些孤傲收形状的面具,很有可能是在被应用于远古图腾祭祀的活动中。

图腾崇拜的信仰通过拟兽仪式加以呈现,表达的是对祖先的追忆和信仰。通过模拟部落图腾物进行表演,既是与祖先沟通以表达敬畏和祈祷之情,同时也是为娱乐部落图腾之神,或者说娱乐祖先,表达的是一种祖先崇拜情结。

四、驱傩仪式

原始人类为祛除灾害与疾病,往往借傩舞的形式来表达。驱傩活动产生的心理与图腾崇拜并不相同,但驱傩仪式却与图腾拟兽仪式相似。周代驱傩仪式设有专人主持,即“方相氏”,“是掌扮作恐怖之貌执戈举盾以惊驱疫疠之鬼也。”[3]405《周礼》中有周代驱傩仪式较为详细的记载:

“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3]451

方相氏作为主要祭祀者率众搜索房屋室内,以祛除导致疾疫的鬼怪。不仅如此,方相氏同时还要为坟墓祛恶鬼,以保障人们在死后不受侵犯。《周礼・夏官司马》中载:

“(方相氏)大丧,先柩。即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3]451

方相氏在人死后即将入葬的同时,到达墓地,通过敲击墓穴,驱逐墓中的魑魅魍魉,以保证人们在死后能够不受邪祟侵犯。

无论是仪式拟态、拟神仪式、图腾拟态或是驱傩仪式,都是基于人类渴望征服自然、顺遂安康的心理,带有朴素的原始宗教的意味。但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突破,这些仪式渐渐远离了最初的宗教意识,转而走向世俗娱乐的领域。当原始的宗教仪式开始担任起戏剧的职能,其本质已经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英】詹姆斯・乔治・弗雷泽:《金枝》,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2]高国藩:《中国巫术史》,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

[3]杨天宇撰:《十三经译注・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4]陈襄民、裴泽仁等注译:《五经四书全译・礼记》,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

[5]陈襄民等译注:《五经四书全译・尚书》,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323.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原始宗教的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