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地摊的创业之路

2017-03-11

有梦就去追,别怕疼。就算你是摆地摊,你也会成功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摆地摊的创业之路,希望大家喜欢!

摆地摊的创业之路篇一

路灯刚刚亮起,昆明某高校专科毕业生小夏便开始忙活起来。一边在地上铺货品,一边大声地吆喝,“看看嘛,有没有喜欢的带一个。”小夏介绍,别看是地摊,但包包的摆放也是很有讲究的,包括颜色、大小等排列都有规律。

小夏今年刚毕业,但已是这一片区公认的“老资格”之一。从大二开始,就用生活费里省下的400块钱进来第一批货,从没学过做生意的小夏从此便开始了摆地摊生涯,近两年的时间下来,认识了不少的摊主,还建立了一个 “地摊抗争联盟”的QQ群,意为与命运和现实进行抗争。

说到这两年的练摊经历,小夏侃侃而谈。“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却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将来的自主创业做了一些准备。”小夏说,自己刚走出校门不久,所以卖东西都是凭良心喊实价,不会欺骗同学。不过,比卖不了好价钱更让小夏担心的是款式更新跟不上或者换季等原因,很容易造成压货而导致资金无法周转。

“做建筑工程需要经营,摆一个地摊同样需要经营,曾经学到的经验可以用于地摊上,而脱离父亲以后的实践让自己体会到的完全不一样,因为全盘都要自己负责。 ”说这些话的时候,小夏的表情里流露出超越同龄人的老道,他觉得现在的自己,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生活状态,但依然是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并且正在逐步地证明,自己也能够独当一面。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有困难并不可怕,坚强是一只志存高远的雄鹰,梦是梦想的一部分,有梦就要去追梦。

摆地摊的创业之路篇二

这个打工仔叫徐东明,谈到他的创业过程,徐东明内心有着一种艰苦奋斗后的自豪感,来看徐东明摆地摊创业的故事。

立志当老板

徐东明15岁就开始打工,当时是在一家家具公司,每月工资才500元。后来,他又到一家印刷厂打工,工资是550元,但这份工时间也不长。两次都是因为徐东明无法忍受老板对自己的态度。那个时候,印刷厂规定,凡是辞职的工人都会分到一袋苹果。于是,他在厂里等了老板一下午,要他的苹果。第二天又等了一天可始终没有得到他应得的那袋苹果。他痛苦地说,在别人手下干活的感受简直苦不堪言。于是,徐东明发誓他一定要摆脱这种生活,有一天他要自己当老板。

20岁赚到10万元

从那时起,他尝试了很多职业,只要能赚到钱他都会去试一试。他卖过电器、鞋袜、腰带,几乎现在地摊上有的他全卖过。后来,他和朋友租了一间房子。他们自己买布加工餐巾,再卖给饭店。为了赶工,他有时候一夜都不睡,手被剪子磨得直流血,他甚至在租的房子里和老鼠睡过一张床。20岁那年,他雇了辆车,开始在早市、夜市卖床上用品。三个月,他赚到了10万元,于是这一年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初尝成功:资产200万并不满足

1999年,22岁的徐东明建立了家庭。这时,徐东明已经拥有了20多万元。因为有了一些钱,徐东明在投资开店的问题上有一些患得患失。最后,是妻子的鼓励让徐东明消除了种种顾虑,年底,徐东明的皮具行在重庆路正式开张了。由于经营有方,皮具行效益很好。现在他用赚到的钱又投资开了一家服装店。徐东明说,他经常和家人谈及自己的过去,每次都会让他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于是,每一次他都提醒自己要继续努力,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他告诉记者,他现在的资产已经达到将近200万元了。他说他还会继续投资,把生意做大。

从摆地摊的小贩到如今的服装店的老板,徐东明付出了很多艰辛。徐东明没有停留于原来的“小打小闹”,而转身投入另一个行业,这说明他骨子里有着创新,没有穿新鞋走老路。他并不安于现状,用他的话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其实,创业最难得的就是这点可贵的不满足。

摆地摊的创业之路篇三

张建功是个苦孩子。1975年,他出生在山西大同的一个矿区,父亲身体不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3岁那年暑假,父亲把18元钱交到张建功手中,让他去做点小生意――卖锅盔(山西当地一种小锅饼)。一是为了锻炼他,二是为了补贴家用。

张建功背着沉重的装满锅盔的箱子,走几十里山路,跑遍了附近所有的小煤矿。第一天,张建功令人意外地拿回了29元钱。他也没有什么别的诀窍――别人一张锅盔卖三毛,他卖两毛五,而且他上门服务,所以他一天卖的要比别人多得多。之后,张建功一边读书,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做小生意。他卖过服装,做过冷饮,批发零售过水果,给工地当过小工……这些经历让他至今仍觉得受益匪浅,“那是一种战胜自我的过程,从中可以磨砺出坚韧品质,激发出深度潜能”。

一个半大孩子,难免会受很多欺负,但张建功从来没有回家诉过苦。张建功说:“那时感觉非常累,不但身体累,心里更累,完全是以保尔?柯察金这样的英雄人物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在支撑着我,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从那时起,他开始学会了包容和忍耐,张建功相信母亲经常和他念叨一句话:“宽厚、宽厚,越宽越厚。”心越宽,走的路也越厚重平稳。

基层团工作成就的总经理

1995年,20岁的张建功走出了大学校门。他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而是回到老家山西繁峙县的一个乡镇当了团委书记。他说:“当时选择基层只是为了锻炼自己,为了有一天能干一番大事。”有经商经历的张建功对基层团的工作有自己的理解:农村青年更看重共青团组织能否带领他们脱贫致富。所以,他组织当地青年及下岗青工创立了繁峙县的第一个团办实体―――“珍珠”领带厂。因为张建功有丰富的营销经验,该厂很快取得了好的效益。升任共青团繁峙县委副书记后,张建功又自筹资金创办了五台山青年旅行社等团办实体。张建功在基层团的工作上开辟了一个成功的模式,因此被选为共青团十四届中央委员。但在即将被提拔为处级干部时,张建功却作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放弃仕途,进京创业。

2001年年底,张建功来到北京,受聘为北京凡元科技有限公司的部门经理,3个月后,因为表现出色,先后升任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后来又逐步将公司发展为集团,下属7个分公司,成为公司的主要股东,担任集团总经理。2004年11月18日,四川省东方锅炉工业集团公司的办公室里,坐着一个面色凝重但眼神坚定的青年人,他刚被告知,集团的总经理同意给他5分钟会谈的时间。这个青年人就是张建功。为了替公司取得东方锅炉工业集团的锅炉分销权,张建功来四川充当“说客”。当时,锅炉市场供不应求,作为中国主要的锅炉生产企业,东方锅炉工业集团的订单源源不断,自然不太愿意分销。

张建功很明确地指出锅炉市场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软肋,全国各地的锅炉行业都看准了这块“蛋糕”,纷纷引进新技术,与东锅这样的大企业抗衡,加之国家发改委的宏观调控,锅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国有企业的营销方式相对滞后,“虽然你们目前不需要分销,但是,几年之后,贵公司敢保证还能占有今天这样的市场份额吗?”张建功的客观分析让对方眼前一亮,使得原定的会谈时间由5分钟变成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凡元科技公司成为东方锅炉工业集团惟一的驻外代表。这一年,也是凡元科技发展最迅速的一年。

凡元科技最初的业务是研发制造清除锅炉内积灰的节能环保设备―――弱爆炸波清灰器。虽然与清华及北航合作,有着过硬的技术及优质的产品,每年也能有上千万元的收益,但张建功并不满足,他提出,通过资源整合和项目对接,将企业做大,最大程度地挖掘出同一资源不同产品的所有附加值。

张建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国家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环保行业必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以公司最初的产品吹灰器作为“敲门砖”,敲开了多家大型火电厂的大门,为环保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优质的产品能够真正服务于电力产业搭建桥梁。为此,张建功带领他的团队与紫光环保公司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的协议,直接并全面经营紫光环保公司的环保类产品和设备,这将为公司每年带来可观的收益。

企业家是企业的名片

“一个企业要想做大,企业家的人品一定要过硬,领导者的素质往往体现公司的实力和前景。”张建功就像是公司的一张名片,和他合作过的许多人都被他的诚恳、稳重所打动,对他非常信任。

张建功提到了4个词――“梦想”、“激情”、“敏感”和“体验”。他认为这是一个优秀企业家必备的优秀素质。有梦想才有目标;有激情才有创新和热情;企业家需要敏感地面对市场,因势利导,把握航向;体验是一种勇气,是获得知识的途径。

草原狼是张建功一直以来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前段时间备受推崇的《狼图腾》,张建功仔细地看过两遍。在他看来,狼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动物。狼为了猎获目标,有时能在草丛中一动不动地潜伏一天,伺机出击。狼经常集体作战,能将速度快于自己许多的黄羊围入雪坑,然后一举歼灭。“狼的性格,代表着强悍、坚韧、团队的合作和目标的一致,这种品质正是企业家需要的”。

生活中,张建功几乎没有什么特殊爱好,下属经常说总经理是个“工作狂”。惟一能让他停下来的,就是他的朋友。张建功称惟一的爱好就是交朋友,正是因为拥有了许多朋友,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他把自己比喻成一只珊瑚虫。珊瑚有一个特点,它从来都是一个网络、一个群体,其中任何一只珊瑚虫吸到养料的时候,都会让整个群体共享。所以,张建功想通过整合自己的资源,来使整个朋友群体共同受益,同时,自己也能够得到更多的养分。

张建功的下一个目标是能源产业。但他不太愿意透露他的“野心”,“让我先帮公司把金子挖回家,再来谈这个”。不过,他深信,自己的舞台还会更大。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