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的教学反思示例4篇

2016-12-01

找骆驼的教学反思一: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分析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得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因为这是略读课文,我先是检查生的生字撑握情况,发现效果良好,再是为生提供一个框架,让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填的内容“走失、打听、指点、找到”四个步骤来分析课文。这篇课文最主要是学习老是怎么指点商人的,从而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对于这一环节,我请学生说说:“老人说出了骆驼的哪些特点?”再是“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进行着着教学。从生反馈的情况来看,生能找到相关的句子,并且能够有条理地说出来。最后,我是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当商人牵着骆驼再遇老人,他又会说什么,做什么?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因此写得还是不错的。

这节课有成功之处,相对来说,也存在着些许问题:1、教师的教态方面需要注意。2、教师在课上的用语要既少又精。3、教学设计方面,还得花更多的时间好好专研。4、与生的交流太少……这些问题,还得继续努力,好好改进!

找骆驼的教学反思二:

本文是陈伯吹老先生于1982年写的一篇童话。作品中凝结着一个饱经沧桑而童心未泯的老人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在教学本文的过程中,我在完成对自此积累和文本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联系现实生活,来引导学生理解骆驼形象的现实意义。学生也能谈出骆驼的坚韧毅力、崇高目标、踏实作风等具有现实意义的可取之处,我觉得这些还不够,所以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再e时代,仅靠坚韧的毅力和踏实的作风,对于成功来说还有什么不足吗?还有,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靠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可是在这篇童话中,你觉得作者之赞扬了骆驼的可贵之处,其他动物在文章里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浮躁怕吃苦,如果你改写一下,其他动物的形象是否会以新的面孔出现?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在结合文本的基础上,联系现实时代的特点和自己的生活,谈到了科技改造沙漠,治理沙漠化,并且在改写片段的练习中重新设计了其他动物的形象。比如有的学生就第一个问题,谈到了固体水源,指出高造自然离不开高科技;第二个问题,学生改写片断——《骆驼寻宝归来》,有的学生写到了其他动物帮忙种植树木和草,打响来吸水,金丝猴帮着栽种那些种子,长颈鹿发出爱护草木的倡议等,动物王国是一片和谐团结的景象……我觉得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宽度和深度,以及写作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接受了有益的影响。

教学本课,值得总结的经验时,要想创建了学语文课堂,就应该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感知文本获得新解。这其实也是学习过程中的创新问题,可这需要教师的合理的引导。比如我的课外延伸问题应该是经过深思而获得的,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教学本课也发现学生在自己搜集资料方面存在依赖性严重。他们大多数不会搜集课外资料,对此还提出很多困难。我针对这种情况,提供了以下建议:1、多看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视野;2、关注现实媒体,比如收音机和电视的时政节目;3利用网络和图书馆。可这还需要具体引导,我准备先帮助一部分优秀学生完成资料搜集工作,然后再带动全体。

总之,从这节课后,我觉得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多寻找必要资料,然后创造性的理解文本,才能实现现代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找骆驼的教学反思三:

《找骆驼》这一课写了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课文以对话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的思想规律和方法。教学时,我本着化理性分析为感性体验的思想,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以“提示语”为语言训练的突破点,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去感悟、体会、表达,在语言实践中获得思想启迪,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文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发展学生语言,也要重视思维训练,努力把语言发展与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思维和语言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在《找骆驼》这篇课文中,老人说出了商人走失的骆驼的三个特点。但是,在课文中并没有展开描写老人的思维过程,课文留白处为学生思维发展预留了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的特点的,再用自己的话说出老人思维的过程,用课前游戏和课中画图为学生的思考作铺垫,引导学生可以从正面推理,也可以反向推理。这一过程,既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找骆驼的教学反思四:

《骆驼寻宝记》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童话单元)的第一篇,是著名童话作家陈伯吹老先生晚年的作品,该童话凝结着一个饱经沧桑而童心未泯的老人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骆驼寻宝记》具体写作于1982年,当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期,许多人存在一夜暴富的心态,然而人心大多浮躁(文中各种动物的表现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想发家却不肯付出努力,结果终将一事无成。

作为童话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对该单元教学起着示范作用。我觉得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具体学习,对童话这种体裁有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刻认识。但是,单纯的告诉学生,童话是怎样的体材,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于是我采取的方法是先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和兴趣,让他们告诉我读过哪些童话。结果学生兴致很高,争先恐后的要说说自己读过的童话,甚至很想把那些有趣的童话介绍给大家。借此情景,我就势启发学生对童话形成一种理性的认识。并用有趣的歌谣加深学生对童话的印象。“童话故事真有趣,想像,拟人和夸张,语言通俗又生动,情节曲折又入胜,明白道理受教育。”学生细细读来,频频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骆驼寻宝记》内容其实较为浅显,但是考虑到篇幅比较长,如果课堂上临时阅读会比较的费时间,所以安排学生提前预先阅读。为了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主要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划记自己认为最美的文段或者最感动人心的地方,并思考骆驼的形象特征。

结果在课堂上,学生给我展示了他们最精彩的阅读成果。骆驼的感人形象基本上被学生自行找了出来。他们认为骆驼在寻宝路上所体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足够感动人心。尤其有学生很有感情的分析了骆驼涉过冷水滩,趟过冰凌湖,穿行热风洞,挤过夹扁谷的艰辛和坚韧。我让学生齐声朗读这一段落,体会其中深情,并以此为契机,启发学生联想到《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斩妖除魔,去西天取回真经的经历。

学生也比较容易就看出了骆驼除了寻宝途中精神感人,在珍宝关的举动更是让人肃然起敬。他们列举了骆驼在金钱荣誉面前的态度,说这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典型,是真正的“富贵不能淫”。为了让学生对奉献有更多发自内心的理解和认同,我结合文中的一句“什么样的人寻什么样的宝”,让学生就生活中或者自己的感受来谈。结果学生都会从原来相对浅薄或懵懂的状态中有所意识,真正理解“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内涵。

为了让学生对《骆驼寻宝记》的写作手法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主要是设置一疑问,让学生讨论解答,为什么文章标题是《骆驼寻宝记》,主人公是骆驼,作者却用前10段的文字来写别的动物,对骆驼只字未提呢?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甚至联想到了我们前面学过的《爱莲说》,想到了周敦颐用菊花,牡丹来衬托莲花。于是他们一致认定作者这是在用其他动物来反面衬托骆驼,更加凸显骆驼形象的高大,精神的可贵。为了让学生知晓童话中对动物要求抓住其特征来描写,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动物,如大象或者黑熊来分析,体味其语言的通俗生动,并适时理解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了解了文章内容,结构,主旨和写作手法后,我觉得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至关重要。于是又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教师在黑板上写一“宝”字,问学生,骆驼不辞辛苦寻回的“宝”是改造家乡环境的各种植物的种子,那你们心目中的“宝”又是什么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真情”是宝,诸如亲情,友情等;有的认为“知识”“才华”是宝;有的认为“优秀的品质”是宝,诸如诚实,谦逊,勇敢等。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更意识到“有宝当惜宝,无宝当寻宝”,尽量避免“得宝失宝”。

总的来说,在课堂上一方面我扣紧课文本身,组织学生探讨课文内容主旨,写作手法等,另一方面我也注重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多思,多说,特别是在探讨骆驼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心目中的宝这两大板块上。

当然,因为时间关系,有几个地方有不尽如人意:(1)是关于课文的结构。我并没有特别清晰的和学生进行所谓的界定:第一部分是写多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第二部分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2)是课堂上学生说的比较多,做的比较少。就是说我没能让学生做一些当堂检测的题目,导学案上的一些重点题目都只能 留给他们课后完成。虽然课堂上学生发言较为踊跃,没能正面看到他们书面解答题目的情况。

总之,我认为语文课堂简而言之就是赏析语言,体会文意。重点应该让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得以提高,教师适当引导,点拨,解疑就是。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