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式太极对眼身步的要求

2017-02-07

和式太极拳对于眼身步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法,才能将和式太极拳练好,所以在练习吴式太极拳之前就要有所了解。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关于:和式太极对眼身步的要求。欢迎阅读!

和式太极对眼身步的要求介绍

眼法

眼睛对于练习和式太极拳是非常重要的,眼睛主要负责观察地势、敌情、以指挥肢体因敌变化的器官。

在练习和式太极拳的时候,身体是要站直的,然后眼睛需要注视着前方,目光需要随着身体转动。

而且在这个范围内注意的点即目标外,还自然有面。俗语说的眼观六路应当是“一目了然”,而不可能把眼球转移六个方向。

因此,我对十三势中的“左顾、右盼”解为左顾的同时应有右盼。反之,则右顾的同时也有左盼。顾处是视力的集中点,是眼法的虚处。

有人解为左为顾、右为盼。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左就为顾,右就为盼?恐怕没有正当理由可以说明。

有些人在打和式太极拳的时候,会东瞟西看的。其实这样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脚上没有长眼,步法不适用顾盼字样。

身法

负责带动步、手而因敌变化。它的规律是动中的中正安舒,而非呆板的中正。

陈式的全休运动,即以螺旋为主,所以身法也同样应当是立体螺旋的。只要眼看固定方向,则身向左右旋转时,自然形成立体螺旋之状。

但应注意,在一般拳式中的旋转方向,经常是45°,而躯干旋转上下配合,又经常是胸以下可以随裆劲的下塌转得略多于45°。当然在步法进退时,身法可以随势加大角度。

步法

脚的使用八法为踢、蹬、踹、捭、扫、跺、套、衬。

踢劲在脚尖,蹬劲在脚踵,踹劲在脚掌,卑劲在脚面外侧,跺劲在全脚(但分前后,前把劲在足踵里侧,后把劲在足尖里侧),套是将脚进在对方的腿部外侧。

和式太极拳拳法不是单单指手

有很多人把和式太极拳拳法仅仅理解为是指手,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其实自古以来汉语中大量出现的“动手”都不是仅仅指手的动,而是指全身肢体的动作。

李雅轩先生和郑曼青先生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有“手足不要自动”的论述。如郑曼青先生在《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中就明白地指出:“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二句要论……所谓练太极拳不动手,即是谓手足不能自动。”

这段话对于现代太极拳界有些人尤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这段话一是明确说明了杨澄甫先生秉承代代的传授认为“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与“练太极拳不动手”是同一个意义,二是明确说明了这和式太极拳拳法中的“手”并不是单单指手。

必须明白:太极拳的“动犹静”是包括全身各部位的,所以这“手”是借代指全身肢体。

如以脚为例,符合太极拳的法则要领,脚的前迈必须是全身由于虚领顶劲引起之沉、腰的作用、着地脚所传递来的劲力带动同侧胯内缩等等所引起的;其它腹、胸、背、肩等等之动都是无不由根于脚、主宰于腰的胯之动所引起的,只不过“手”的“动犹静”尤其明显和突出罢了。

所以,结合“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和式太极拳拳法的“手”是必须理解为手足和其它全身各部位的。

和式太极拳的特点

和式太极拳,也称代理架(代理架:指拳架中的运动技理,符合太极的阴阳变化之理),讲究自然、严谨、科学、简明。从三直、四顺到内外三和,从拳中、正、平、圆到轻、灵、柔、活,无不清晰自然,有道弃俗。

和式太极拳的特点是:中、正、平、圆、轻、灵、柔、活。其中,中、正、平、圆为形,轻、灵、柔、活为韵。

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有旗杆之意。

在和式太极拳的练习中,要求立身中正。身子中正,其他各部位便可依次放置,继而做到无论上下左右,或进或退,无论手足、腰胯都可相互协调,保持相互呼应,高效一致。和式太极拳对于“中”的理解便是客服抽扯,不协调的最好表述。

正:纯而不杂,有岁之首月之意。

在和式太极拳的练习和实战当中,讲究高效准确,不故弄玄虚,不画蛇添足,自身言拳法自然。自自然然开始,自自然然结束,从零始就无终,举手投足间无暇渍,无浮夸,如金足赤,如风清雅。

平:平准,有气受阻而能越过之意。

在和式太极拳练习当中,一条子午线,将身体平分左右,动则生出阴阳,要求眼平、肩平、胯平、足平、心平,整个身体各个部位都似如天平般平衡、精准,受微力便可转化,自始至终,自我校对,犹如一台自动精密仪器。而更为可贵之处在于心意自然平和舒畅,不燥、不急、不怒、不悲

圆:如球、如点、如轴,有自信无则,向各方讨债之意。

在和式太极拳练习当中。处处以立圆求精,无论整个身体还是指、手、肘、肩、胯、足、膝、腰、背或是气血、大小周天都是圆、圈、点、轴为运动形式,犹如九曲连还珠,一转具转,无可受力之处,外力净后我自蓄力待发,其势如江海之浪潮,妙不可言。

和式太极拳的理论体系

清末武术家、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1810—1890)首创太极拳“耍拳”理论,一百多年来广为流传,在这一理论指引下,由古及今名师辈出。其在《耍拳论》所讲:“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是吾和式太极拳独特之处。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刚之理论。”充分体现和兆元心境悠远、匠心独运,同时也大为丰富了太极拳论。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轻松活泼、自然之态展现眼前:走架招势轻灵圆活,神意活泼顺遂,呼吸自然顺畅,不尚拙力,追求内意。一个简单的“耍”字,极为生动、精辟、准确、凝练。

“耍拳”理论是和兆元在符合人体结构,尚天道、崇自然;顺乎中医、易理;利于心法、意念修炼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经验所提出的一套科学、完备的太极拳修炼方法。它可以使人们顺利从“着熟”进入“懂劲”,进而达到“神明”阶段,逐步随心所欲,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该体系包含和兆元、和庆喜、和学信、和士英等宗师在这方面的论著。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