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电算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电算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电算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篇1
论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现代企业来说,会计核算全面实行电算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给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带来了深化的变化和影响,企业普遍应用会计电算化来处理账务大大提高了核算的效率和准确率。同时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改变了审计环境、审计线索、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等,给企业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已不再满足当前情况下的审计要求。因此为适应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新特点,进一步做好审计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企业积极作用,本文就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审计工作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对会计电算化新形势下的企业审计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一种融合了电子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和会计科学的实用技术,它是指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会计信息实施管理的人工和电子计算机结合的控制系统,这个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服务于会计业务一体化的全新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包括:数据处理一体化,相对于传统手工工作,会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处理的一体化,大大降低了记账、对账、汇总编制会计报表等出错的可能性;查询高速化,手工方式下会计工作人员要查询或汇总数据信息时往往较为耗时,而会计电算化大大缩短了对数据的查阅、归类等的操作时间;内部控制程序化,过去企业大多采用职能分割、人员分工的方式形成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对会计信息的正确、安全性的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具有集中性和连贯性,使原本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失去作用,因此需要形成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将内部控制方法嵌入程序中;会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多面化,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企业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应具备财会专业业务知识,还应熟悉计算机的工作环境,如此方可胜任现代化的会计工作,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下企业会计人员应具备全面的会计、计算机、审计等方面知识。
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内涵是保护电算化会计信息的安全,进行综合审查与评价,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查错纠弊,提高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处理的条件下,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等都是以纸张形式进行存储,会计人员大多都可以从相应的纸质资料中获得所需的审计线索,获取所需的会计信息。而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企业的审计线索可以分为可见线索和不可见线索两类,审计线索也变得更加难以把握,一方面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纸质资料的可见审计线索,另一方面是将相关会计信息变成存储的数据信息,如由计算按预算程序自动生成的会计报表等不可见审计线索,这两种审计线索相互交叉,比较难以把握。同时,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者与操作者并不知道审计人员的需求,实际中相关的程序设计或会计处理工作可能无法满足审计人员的要求,加大审计难度。从另一方面来看,审计工作往往是依据审计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进行的,其目的是查漏补缺、查错防弊、获取证据等,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的查账方式已不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在传统手工会计处理的条件下,审计工作主要是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报表、总账、明细账等纸质信息进行核对和检查,并归咎相关责任,由于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人员签字确认,其责任也较为容易确定,结果也比较直观。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虽然先进的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但同时也扩大了审计的内容,即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内容不仅包括原始数据、打印出的会计数据,同时也要对存储在计算机上的信息数据和计算机系统程序进行审计。这是因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程序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处理质量,如果系统出错或被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只会按错误的方法处理相关会计事项,可能造成舞弊行为,这就决定了审计的内容需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和控制功能的审查,以保证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改变
首先,内部控制的措施和方式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在手工会计系统下的内控措施已没有必要存在了,实施会计电算化后诸如科目汇总表的制作、试算平衡、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等工作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获得,且一般不会出现差错;二是一些手工内部控制措施转移到计算机内部,各类会计处理平衡的检查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如借贷平衡、余额平衡等。其次,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了转移,相对于传统手工会计信息处理,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重点已由原来的财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控制内容记账程序控制、会计凭证管理控制、会计人员责任控制、账实核对控制等转变为对原始数据输入、会计信息输出、人机交互处理以及系统安全的控制。
4、审计技术发生改变
传统手工会计处理条件下,审计大多是以人工的方式,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等方法,通过对原始凭证到报表的顺查或逆查来完成。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传统的手工审计技术已无法适应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需求,目前主要的审计技术主要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各种会计软件进行审计,包括绕过计算机审计、穿过计算机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技术。
5、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其也为独立审计工作带来了审计风险。包括,系统控制风险,即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有缺陷造成的风险;软件系统风险,指计算机审计软件本身缺陷造成的风险,如审计软件跟不上会计软件的升级进步,导致数据提取、操作困难,降低审计效率;人员操作风险,会计电算化系统相关操作人员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的风险,如系统操作人员不充分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处理程序、原理等而造成的操作失误,遗漏审计证据,出现审计风险;计算机舞弊风险,即相关人员利用计算机数据、程序等掩盖真相而进行的舞弊行为,又称“计算机犯罪”,如利用计算机贪污资金、窃取商业情报等。
三、加强 会计电算化下 审计的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标准与准则
目前我国对会计电算化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仍相对滞后,对会计电算化的独立审计起不到保障作用,如无纸化电子信息是否作为审计和税务检查的有效证据以使会计信息审计有法可依等问题,因此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借助法律的力量塑造一个良好的会计电算化审计 环境。同时,会计电算化使纸质审计转变为信息化数据,一方面减少了可见的审计线索,另一方面加速了审计证据的消逝,过去手工审计的标准和准则已不再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大大增加了审计的风险和难度,因此应借鉴国外先进 经验,顺应会计电算化的 发展趋势,完善与电算化审计相适应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制定对会计核算系统进行科学衡量的标准等,以使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 工作有章可循。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建立在完善电算化相关硬件和软件 管理制度、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和人机操作管理制度等基础上,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实现对企业职能分离的控制,并建立相应的职责分工,规范会计数据处理程序,如会计数据应遵循经过输入审核、记账和结账的流程,并通过打印输出留下凭证、账簿、报表等的审计线索。同时,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还应做到:加强风险意识,各级领导和财会部门人员都应树立电算化风险意识,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既可以减少 计算机犯罪,又能减少系统差错的产生;加强机构与人员的管理控制,机构调整应体现职权分离,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分离开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加强控制操作,制定完整的操作规程来规范审计人员的操作控制,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提高计算机舞弊的审计力度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推广,审查计算机舞弊行为成为企业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基本思路是:首先评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根据企业自身电算化系统的实际情况,结合计算机舞弊的手段和特征确定可能存在的舞弊手段,并寻找突破口。其次,进行深入的技术性审查,获取审计证据。最后进行审计 报告和建议。针对计算机的舞弊行为,企业可以采用的审计方法包括:利用审计抽样技术核对审查系统输入数据的真实性;测试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审查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分析输出的报告,检查是否有异常现象。而针对软件或程序方面的审计,主要方法有:检查程序源编码、程序比较法、测试数据法以及计算机辅助追踪等。
4、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加强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审计工作更依赖于对计算机系统的了解和运用,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业务处理的准确性、系统运行效率等都决定了企业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企业审计人员一方面依靠原来的手工审计对原始单据、简单业务和非程序控制制度进行审查,另一方面则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工具对信息化数据、复杂处理流程以及程序化控制措施等进行审查。从这方面来看,审计人员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审计、财会专业知识,同时需要充分了解审计系统的硬件、软件和处理程序,因此需要加强对企业审计人员的审计知识、财会知识、计算机知识,特别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培训工作。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改变了审计环境、审计线索、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等,给企业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我国企业应正视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以确保企业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
有关电算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篇2
浅论网络会计是会计电算化的必然趋势
一、当前会计电算化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只是人工会计模拟
尽管财务软件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基本上只是把手工做账移到电脑上去,大多只注重电子数据快速核算而大量的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工作仍是手工操作。很多财会人员因为缺乏财务分析技能,使财务管理成为空谈。有些企业,财务部门只核算库存数量、金额,而对存货的保质期不予计算,造成存货积压,致使存货变质、报废。对应收账款只记数量,而对其账龄、客户信用等级不予分析,致使企业坏账严重。
(二)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缺乏连接、协作
在电算化实施中,我们发现财务数据的使用似乎是财务部门的特权而其他业务部门也有各自的领地。财务数据不能共享,财务部与业务部门没有做到很好的连接,致使一些部门管理人员要看财务报告需要到财务部拷贝打印。这样既延长了会计资料的传送,同时还会因为打印报表数据的错误和软盘损坏等因素,造成会计数据的不准确。因为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不能和企业内其他管理子系统(库存、销售、人事等)融为一体,所以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
(三)难以满足管理需求
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性和实时性的缺乏,使得会计不得已地被认为分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两部分。管理会计主要为内部经济决策服务,财务会计主要为外部投资者、债权人提供信息支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人为割裂,使得经济业务的信息传递驱动更加冗长,原始数据人为的转换为记账凭证,丢失大量的管理数据和业务信息。
二、网络会计的产生及其优点
网络会计是依托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同时它也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特别是Intranet,它利用了Internet的一系列技术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以网络的衔接方式进行重新组合,其结果是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这就使网络会计具有以下优点:
(一)会计数据搜集分散化,处理集中化
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中,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均是在财务部门统一填写、统一审核、统一入账。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各种原始凭证将从书面形式变成电子数据,原始凭证的传递将从手工的方式变成网络的方式分散在客户、供应商、政府部门、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等。通过企业内外网直接采集原始数据,节省了原始数据搜集的成本和时间,提高了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互联网的使用可以使每个分支机构变成一个报账单位,而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账簿报表的生成工作完全可以集中在集团总部进行,不仅实现了数据处理的集中化,而且完全可以集中管理所有的资金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高度协同
网络会计的一大亮点便是会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数据连接,以往我们凭证录入需要业务系统统计出来然后生成表单传递给财务部门的记账员进行录入,这种人机模式的手工输入占据大量时间。实现网络会计后,会计系统直接到业务系统中采集数据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不仅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避免手工输入出现的差错。例如我们把会计系统与销售系统连接自动生成收入凭证,与采购系统、工资薪金发放系统连接自动生成支出凭证,与仓库管理系统连接自动生成转账凭证。这种系统间的对接必将取代传统的人机对话模式。
(三)会计报表信息传递的网络化
传统电算化会计模式下,会计报表信息不管是报给税务、银行、工商等外部监管部门还是上报给自己的上级主管部门都是在财务系统内生成电子报表然后打印出来或者用存储介质传递,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报送的数据有自己的格式,会计人员还要从自己的财务报表里取数按要求填写,工作量大且十分繁琐。而在网络会计下内外部使用者都可以通过网页链接的形式直接上网获得需要的会计信息并随时打印出来,对于一些固定格式的表格可以通过导出导入功能,借助EXCEL表格等系统普遍识别的格式进行转换,提高了准确性也节约了人力成本和时间。
三、网络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会计无纸化问题
法律上最有效的证据是记录业务发生的原件,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在纸张上。这些纸张上的书面数据形成会计人员所熟悉的会计证据原件,这些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可轻易辨别出修改的线索和痕迹。但是,网络会计使原始凭证的数据直接记录在磁盘和光盘上,由于对电子数据非法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样很难辨别哪个业务记录是“原件”。如果法律上不承认电子数据可作为“原件”,会计无纸化也就不能展开,这也必将影响网络会计的发展。因此法律能否承认电子数据的有效已是一个国际性问题特别是能否作为审计和税务检查的有效证据是网络会计有待解决的问题。此外,会计怎么样认证电子签字的有效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企业在利用Internet网寻找潜在贸易伙伴、完成网上交易的同时,也将自己暴露于风险之中。这些风险来自于:泄密。未授权人员非法侵入企业信息系统,窃取企业的商业机密,从而侵吞企业财产或出卖商业机密换取钱财;信息窃取。会计信息在网上传递过程中,随时可能被网络黑客或竞争对手非法截取并恶意篡改,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恶意攻击。网络黑客的蓄意破坏或者病毒的感染,将可能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
(三) 网络 会计人员素质问题
网络会计人才是复合型人才,要求既懂会计又懂 管理:既有原则性,又有创造性、;既熟悉财务软件,又有一定 计算机基础;既能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实际 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而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薄弱,计算机水平偏低,视野偏窄,尚不能适应网络会计的 发展要求。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问题是网络会计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困难。
(四)政策、法规问题
网络会计作为“新生事物”,具体在会计程序和方法上如何操作,理论界和实务界也都在探索,尤其是实务中各企业作法不一,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缺乏可比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适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而不能一味地等网络会计 实践成熟后再制定政策、法规。但同时,我们更应该重视网络会计实践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的过程,过早地制定详细的政策、法规,很可能会抑制网络会计实践的创造性,这反而不利于网络会计的发展。所以当前制定既能指导网络会计发展,又不束缚网络会计实践的政策、法规,是摆在会计管理部门面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网上公证的形成可有效地预防原始凭证被修改或伪造
所谓网上公证,就是利用网络的实时传输功能和日益丰富的互连网服务项目,实现原始交易凭证的第三方监控。比如每一家企业都在互连网认证机构领取数字签名认证和私有密钥,当业务发生时,一方将单据传到认证机构,由认证机构确认并将经过数字签名的加密凭证与未加密凭证同时转发给另一方。这样就得到了一笔确实经过双方认可的交易。而单独某一方因无法获得另一方的数字签名和私有密钥,不可能伪造交易凭证。这样一旦 审计人员或主管人员对某笔业务产生怀疑,只需将加密凭证提交客户和认证机构其解密并加以对照即可
(二)秘钥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网络会计数据的传输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储都集中于网络系统,这就有可能被一些非法入侵者截取,篡改。因此,秘钥技术是网络会计发展的关键环节。网络会计的安全秘钥技术不同于会计电算化,它既要解决静态会计信息被篡改的问题,又要解决动态会计信息在传输中被截取的问题。所以我们着重从三方面来采取措施:其一,为了防止非法入侵者窃取会计信息和非授权者越权操作数据,必须将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加密。其二,实施必要的防火墙措施,保护内部网络敏感的数据不被偷窃和破坏,并记录内外通讯的有关状态信息。其三,健全内部控制,在操作系统中建立数据保护机构,调用计算机机密文件时应登录户名、日期、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果,修改文件和数据必须登录备查。同时系统可自动识别有效的终端入口,当有非法用户企图登录或错误口令超限额使用时,系统会锁定终端,冻结此用户标识,记录有关情况,并立即报警。
(三)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能够推动了网络会计的飞速发展
目前在我国,既懂得网络信息技术,又具备商务经营管理知识,且精通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还非常缺乏。要适应网络会计发展的需要,国家必须注重这类人才的培养和开发,这是信息时代保证企业乃至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要想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 教育,通过会计培训使财会人员不断汲取新知识,掌握网络新技术,使 经济、财会、网络技术实现有机结合
(四)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网络会计发展的根本保障
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使用者的权益,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及数据保护法律,从宏观上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控制。如英国政府分别于1984年和1990年颁布实施了《计算机滥用法》(《The Computer Misuse Act》)和《数据保护法》(《The Data Protection Act》),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 社会 环境。
五、结束语
会计环境的剧变呼唤会计的发展,现代网络技术的进步又为会计的变革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如果没有网络会计的出现,会计模式得不到根本的改变,现代信息技术在落后的会计模式前“英雄也无用武之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会受到影响。网络会计的诞生大大加快了会计变革的进程。所以说,从会计电算化到网络会计,决不仅仅是一个名词、口号的变迁,它代表一种新的会计思想,更是一种变革的观念,一种发展的大趋势。我们相信,只要沿着正确的道路,在前进中不断地 总结 经验、修正做法,网络会计一定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