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
语文的阅读,是学习过程里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以供大家学习!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一)
老家的村东有条小河汩汩而过,小河的再东边便是一望平畴的芦笋地,这里生长着对一些人来说陌生的芦笋。
它远没有松竹梅兰高雅华贵,更谈不上声名在外;它不高大挺拔,个头不过1米左右,长着密密的针叶,它只能算是小家碧玉。 它就那么一簇簇生长着,团结向上,枝叶柔韧,干却挺拔劲直,真可谓柔中有刚。春夏之交是生命力释放的顶峰,葳蕤嫩绿,由于家人的布置安排,芦笋错落有致。又由于芦笋自身的生理习性,在老芦笋的根部会源源不断地发出新芦笋 来,这样新老相映生长构成了一个小家庭,挨挨挤挤,密密匝匝。
初春时节,几场细雨过后,芦笋便钻出地面,使劲地生长 着,真应了“ ”的形容。它先长主干,嫩嫩的茎直刺云天,绿意逼人。而后才生长枝叶,枝叶长成后,婆娑一团,轻风拂来,摇曳生姿。行行的芦笋联在一起,远远望 去,茫茫一片。
特别是到了夏末秋初,朝阳升起,晨霭初收未收之时,芦笋地里风光独好,简直就是仙境。薄薄的一层雾在芦笋地里逡巡,缓缓而去。生机勃发的芦笋默立在旷野里,静澄清幽,是实实在在的风景,看着看着,你的眼前幻成一片,晨霭中的芦笋成了一望无际的芦笋海洋。等你从幻觉中醒来的时候,才发现一簇簇芦笋真真切切地耸立在面前,一阵青翠的气息扑鼻而来,透体而出,让人真正品尝到了大自然的原汁味儿。
沿着撒满野花的小路步入芦笋地,越走越觉得进入了一个翡翠般的世界。根根芦笋浑圆饱满,周身青色的血液欲流,赶上早晨,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挂满枝头,阳光洒来,芦笋像是穿上了一件珍珠衫。
暮秋过后,几场苦霜,芦笋才褪 去青衣,把养分积在根部,为明年的生存做准备。北风吹起时,漫野的芦笋枯枝兀立风中,发出“嗖嗖”的尖叫声,忽高忽低,细细听来,仿佛是一曲交响,我真的被芦笋营造的意境陶醉了。
我欣赏芦笋的四季景色,而让我体会更深的是它对人的存在价值。老家人靠采芦笋发家致富,芦笋成了老家人的经济命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芦笋就没有老家人的一切。这些年老家人纷纷盖起了小洋楼,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这一切不能不说是芦笋的功劳。
我对芦笋一往情深,我打内心感谢芦笋,是父母用卖芦笋的收入供我读书上的大学,没有这芦笋,难以想象年迈的父母要作多大的难啊!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真应了______________ ” 的形容。 (2分)
2.文章开头说芦笋只能算是小家碧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 我之所以从心底里感谢芦笋是因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家乡芦笋的特点。(4分)
5.读了上文,哪些语句给你感受最深?请摘录一两句 ,谈谈体会。(4分)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答案:
1.雨后春笋
2.它远远没有松竹梅兰高雅华贵,谈不上声名在外,也不高大挺拔。作用:反衬下文芦笋的价值以及对人们的巨大贡献。
3.芦笋营造的意境使我陶醉,给我美的享受;老家人靠芦笋发家致富;父母用卖芦笋的收入供我上大学。
4.枝叶柔韧,干挺拔劲直,可谓柔中有刚;初春冒芽,绿意逼人;夏秋生机勃发,浑圆饱满;秋后积蓄养份,留枯枝兀立 风中。
5.略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二)
⑴雨多成洪,洪如猛兽,给人带来灾难。缺雨成旱,旱如烈火,能把农人的希望一把火焚掉。听南方水灾四起,我庆幸生了个好地方,不用担洪水灭顶之忧。可是,又生思虑,由于久不见雨,人心生烦,便无端地想起几乎忘掉了的雨声。心里好笑,什么不好想,单单想雨声!
⑵记得小时乡里什么都缺,唯不缺雨。
⑶来到伏季是雨季,不知不觉雨就来了。天下雨,人躲进屋里,大人放下外面的活,忙起家里的活,孩子闲着爬在窗台隔着窗棂看雨。很快,院子里打起一片水泡,一个水泡溅起,传出一声水泡响。院里水泡密密麻麻,砸得一院子叽哩咕叽响。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声,接下来是一片哗哗响,那是水泡的重叠与连接。接着屋檐下雨水流成了水帘,由上而下瀑来。下面摆了一溜住家过日子的家什,水流砸在上面发出的水声不一样。砸在水桶上,水声清脆;砸在酱坛子上,声响沉闷;砸在鸡窝上,声音低沉;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一阵风吹来,把水流的水珠摇向窗户纸上,叭叭的响声像是一阵鞭响。纸湿透了,水流进了屋子,孩子急忙拿来破布堵住雨水。
⑷奇妙的雨声,令你兴奋,能随着雨声幻想许多让人高兴的事儿。人若是困了,想睡觉,下雨天最好睡,此时的雨声是催眠曲,尽管外面是风雨交加,雨声响得清楚,却不耽搁睡觉,反而睡得更昏。经过了连续劳作的农人,平日里舍不得大白天睡觉,只有到了雨天,才是睡大觉的好时光。雨天睡觉并不需要在炕上或者床上,只要有个地方不漏雨,铺个小草帘,保准射下就呼噜,常常是呼噜声盖住了雨声。有时被雨声惊醒,翻个身继续打起呼噜。有时下一天雨,有人能连饭不吃一睡一天。都说下雨的天好睡觉,只有知冷知热的人才知道,哪里是雨天好睡觉,那是把人累的。
⑸夜里下雨水声更大,却不影响睡觉。那时,很少见到夜里下雨了,谁家因雨声吵得睡不着。即使再严重的神经衰弱,夜里下雨了,也不用起来吃安眠药,保证睡得比平日香。所以有不少睡不着觉的人盼下雨。
⑹这些年雨水确实太少了,夜里听雨声的时候自然不多。听不到雨声,心里常发慌,甚至睡觉也不安稳。突然一天夜里,我听到了雨声,敲打着盆盆罐罐叮噹响了一晚上,闻着久违的雨声,心里一舒服,觉睡觉很香……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是楼上二楞子洗澡忘关太阳能水箱了,水顺着雨水管道经过五六层楼流在屋檐下隔壁二大妈的垃圾桶上……
⑺打这儿起,每当睡不着的时候,心里便盼望着可又害怕雨声。
16.通读全文,看看作者围绕“心思”写了儿时雨季中的哪些情趣,请用简明的语言分点归纳。
17.第⑴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8.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既“盼望”着雨声又“害怕”那雨声呢?
19.同样的标点符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阅读下面的句子,请分别说出省略号在句中所蕴含的意思。
①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
②闻着久违的雨声,心里一舒服,觉睡得很香……
③水顺着雨水管道经过五六层楼流在屋檐下隔壁二大妈的垃圾桶上……
20.将第⑶自然段和朱自清《春》中的一段文字作比较,然后回答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麻麻地斜织着,人
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
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
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衡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⑴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出两个文段中“雨”的特点。
⑵从描写角度,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写雨的异同。
①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声,接下来是一片哗哗响,那是水泡的重叠与连接。接着屋檐下雨水流成了水帘,由上而下瀑来。
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答案:
16.①隔着窗棂看院子下雨的乐趣。 ②白天下雨时人们睡觉的惬意。 ③雨夜里人们睡得比平日更香。
17.①表达作者希望下雨但不要下太多的雨(或:希望风调雨顺)的愿望。②特点: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句式匀整对称;语言简洁形象。
18.因为缺雨干旱,危害极大,所以“盼望”着雨声;因为“二楞子忘关太阳能水箱”的滴水声,不是真正的雨声,所以又害怕那浪费水的“雨声”再次出现。
19.①写雨水砸在不同地方产生了不同声响(或省略号表示还有多种声音);②写渐入梦乡后的沉寂(或省略号表示“我”一晚不醒,突出时间延续);③写“滴水声”不断(或省略号表示“滴水声”时间之长久,或“我”对水白流一晚的痛惜)。
20.①《雨季心思》的雨,清爽畅快(或:畅快淋漓;气势磅礴等);《春》的雨,细密绵绵(或:悄无声息;绵绵不断等)。 ②相同点:都从视觉(直接或正面)写雨的各种形态(形状)。
不同点:本文第⑶自然段从听觉(直接或正面)写雨水砸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声响(声音);从过程写雨的变化。《春》从侧面(间接)写春雨的作用。③仿写举例:风吹过湖面,湖水泛起了涟漪;(风)吹过稻田,稻穗摇摆着腰肢;(风)吹过草原,绿草泛起了波浪;(风)吹过山林,掀动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