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相关话题
高考地理试卷是最值得反复温习的,对它们的分析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考的大概样子。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福建高考地理试卷分析,不让错误有重新出现的机会。
福建高考地理试卷分析(一)
在备考阶段,总是猜测今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能是怎样的难度,能不能偏、难、怪。能不能脱离教材太远,地球运动这块知识会以怎么样的形式和材料来考察……。
两天的高考考试结束后,我就和我的学生探讨沟通了试卷内容等和学生的考试感觉等情况, 之后,在网上搜题,看题,浏览之下确实也是松了一口气,今年的地理试卷的确相对常规,虽有难度但并不偏、难。我细审了一遍题,做份试卷分析如下:
一、试卷构成及内容
本试卷地理部分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12题,共48分;非选择题中有两道,一题是必做题,37分,选修题共三道任选一道,15分。地理卷面总分值为100分。
试卷中自然地理部分分值为53分左右,人文地理部分分值为47分左右,基本上是1:1。自然地理中,选择题为5、6、8、9、10、11、12,其中5和6题还是用等值线来考察气候这个最核心的自然地理专题,8和9题给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的关系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0、11、12题用一张相对简单的日照图考察地球运动。其余5题为人文地理,总体来说,出的老师比较常规的,和去年比较没有多大的变化。
人文地理中,1-2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区域地理和工业区位因素,3、4题用坐标折线考察城市化,第7题考察3S技术。与前两年相比,出的题还是比较常规的,考察的点也都是属于比较基本的。也许因为它还是要体现平稳过渡,所以没有太大的变化,总体来说稳定的特征还是非常明显的。非选择题中的必做题背景材料为国内的长三角地区(前三年都是国外的区域),所以这次很多学生和老师没有想到,但是考察的问题还是很常规的,第一题用等高线来考察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相对简单,第二题要求学生用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思路来分析形成沙洲的自然原因,第三题考察学生分析表格数据,组织地理语言的能力。第四题考察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区位因素。选做题大部分学生选除海洋地理外的试题,也是比较常规的试题。
二、试卷效度及区分度
现在的高考模式没办法追求学科知识覆盖率,对于地理学科而言,是否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干知识;是否注重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述和讨论地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本试卷中,地理主干知识突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区位分析、等值线、天气与气候、地形、地图等均为中学地理教学中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考查可以检验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的程度,具有较高的效度。
所以从总体上看这套试题的区分度还是比较高的,三科综合中地理有“文科中的物理”之说,太容易了也不可能。
三、新高三复习建议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地理的特点决定了地理考试的大方向不会有大改变。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怎么去获取知识,另外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从高考的趋势来讲,仍然是以考纲为依据。出题更会从地理学科特点的角度去考虑。自然地理方面:一些地理的基本的概念、原理、规律,应该说是不变的,这也是地理兼理科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而人文方面:因为现在总体来讲都是案例式的教学,无论是哪一套教材,可能同样的一个考纲要求、课程标准,案例有的可能是国外的,有的可能是国内的,但是要求的一些基本理念,基本的分析方法,应该说是有着共同之处。所以,明年高考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能力的考察为主,同时对一些分析方法的要求和学习过程的要求依然会有更多的侧重,而不是说针对某一个教材的某一部分的内容去设置考试的题目。
那么在具体复习过程中抓住学科特点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地理学科本身它的综合性很强,而且又有很大的区域差异,同时很多地理事物又有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在复习中,尤其是区域自然地理差异性分析,是分析各项地理事物的基础,也就尤为重要。区域地理学好了,就可以把地理的很多内容融会贯通。
但同学们往往在复习中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区域差异分析要求缜密的理性思维,与记忆是不搭边的。其实,地理也是需要一些记忆,因为它的区域性很突出,每个区域,它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地理环境对人文的一些影响等,是需要大家非常深厚的记忆功底的,如果没有这种基本的记忆,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于就失去了一些基础。
当然,对于一些基本的规律和理念,必须理解到位,才能够记忆得准确,才能够在看到一些变化的题目和图形的时候准确把握住关键的所在。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理解呢?在学习自然地理原理的时候,一定要花功夫自己去想,就是你的思考是别人代替不了的,而且自己必须要有意识的磨砺自己,要先用心去想,用心去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被动听的这个层面上,就只能说,老师讲明白了,老师讲的我懂了,但是听明白了,是不是能够代表真的懂这个原理了?这是未必的。
地理学习也有三级阶梯,只不过第一阶梯是最低的,要求把老师讲的原理听懂。第二阶梯要求把老师讲过的原理消化、理解、复述,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第三阶梯要求会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去分析与解决问题。
以上是我通过试卷分析和这几年的教学得出的一点粗浅认识,希望大家共勉。
福建高考地理试卷分析(二)
文科综合卷地理试题,严格按照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命制。试卷的题型、结构、题量与分值与去年大体一致,难度适中。
1.强化能力立意,体现选拔功能
试题坚持能力立意,体现新课程考核目标与要求,着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题组由易到难,梯度合理;综合题各小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由浅入深,呈现出能力层次的递进和思维的逐渐展开;选做题三个模块考查能力水平相当。试题有适当的难度与良好的区分度,既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又对高中地理教学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2.突出主干知识,彰显学科特色
试题立足基础,突出对地球运动、地形、气候、河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为一体。试题充分运用地理图像,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全卷共有11幅图表,包括区域地图、统计图表、等值线图、景观图、结构关联图等。试题注重图表信息呈现的简洁性,要求考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与解读图文信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如9-10题,以“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为情境,要求考生通过读图、析图等获取解题信息,推断地质构造地貌和河流侵蚀变化过程。
3.注重学科素养,倡导创新思维
试题在考查考生灵活应用所学的地理原理、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重视考查学科的思想方法,突出地理学科的素养取向。如11-12题,以拍摄草原上“日出”美景为情境,考查考生利用野外观测的方法来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又如37题,以“对比、分析、探究、论证”等层层递进的能力要求为立意,以古丝绸之路上的关中和楚河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为情境,沿“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区域社会经济(城市)共性——区域文化渊源联系(秦腔)——区域经济合作(工业)”为线索展开探究与论证。尤其是第(4)小题对“某造纸厂是否扩大规模”的论证,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探究性,为考生创设一种既有明确测试目标,又有多元开放、各抒己见的作答空间,有利于考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4.关注社会热点,反映时代特征
试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将地理学理论融入我国人口发展、循环农业、“一带一路”、湿地保护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1-2题,以“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为情境,引导考生正确理解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又如7-8题,以“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2050年人口结构”为情境,引导考生关注我国当前人口政策的调整,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再如37第(3)小题要求考生分析中亚地区楚河流域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学科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试题重视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依法治国理念确立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