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论文

2017-02-13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道德的基本范畴,是人类文明最基本、最恒久的内容,也一直是中华民族最为真诚的道德情感和为人处事的道德准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恩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感恩教育论文范文一:立足感恩教育,彰显德育特色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很多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法纪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但笔者发现,很多学校的德育教育面面俱到、说教性强,脱离学生实际,缺乏系统,导致学生主体参与少、体验少,使得德育工作缺少生机与活力,缺乏实效与特色。

基于德育工作要体现生活性、实践性以及个体的参与性,笔者认为立足感恩教育,以感恩情怀培育为主线,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谓感恩,就是对于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铭记在心、表示感激。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所谓感恩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依托、以实践为主旨,是个体亲身参与的、有真实感受的教育。它强调教育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体验得来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在德育工作中,给学生搭建一个个体验、感受的平台,让学生自我实践、自我体验,从而培育学生的感恩情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彰显学校德育的特色。

一、多彩活动,感恩教育显体验性

德育活动一定要实践性强,活动要深入,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实践。感恩教育,需要凭借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因为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才能引领学生真实地认识感恩,体验感恩。结合传统佳节,每月确定一个感恩主题,结合学生特点,阶段性、梯度性开展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参与,让感恩教育深入学生内心。

1.立足主题月,寻找契合点

所谓“主题月”,就是我们以自然年度的月份为单位,开展每个月一个主题的活动。例如3月为感恩自然月,4月为感恩先烈月,5月为感恩父母月,6月为感恩学校月,9月为感恩老师月,10月为感恩祖国月,11月为感恩伙伴月,12月为感恩成长月。我们立足主题月,寻找最合适的契合点,设计适合学生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素材,在实践体验中,不仅能培育学生的感恩情怀,更能凸显学校德育的特色。

按照每月主题,我们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集中组织开展相关的感恩实践活动。例如10月感恩祖国,低年级开展“我用铅笔绘祖国”活动(画国旗、国徽活动),中年级开展“收集祖国之最”活动(每位学生至少收集2个),高年级开展写一句祝福祖国的话语活动,2~6年级开展“红领巾心向党 爱国歌曲大家唱”红歌合唱比赛和建队日的系列活动,结合校本课程开展“感恩祖国”班队活动,结合评价标准开展“感恩祖国”好少年评比活动。系列活动使我们的感恩祖国教育深入学生心中,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每一个月,我们都安排系列活动,使我校的德育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年段特点,有步骤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主题德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体验、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

2.针对小课题,发掘融合点

小课题的研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经过实际调查,我们针对各类主题活动的实际,整理出与提升学生品德素养相结合的融合点,围绕感恩主题开展一系列小课题实践活动。例如3月感恩自然活动中,一些班级成立了校园植被研究小组和栽培研究小组。有的学生把自己家中栽培的植物带到班级,和同学们一起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有的学生几个一起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了一次大搜索,给植物贴上名字并且介绍它们的生长特点,为校园植被悬挂标认牌或树木认养。这个小课题实践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爱绿护绿能力。

3.针对节日,找寻幸福点

祖国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和价值观。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各类感恩实践活动,在浓浓的节日庆祝中,引导学生感受节日的快乐,找寻那份浓浓的幸福味,从而弘扬传统美德,促进感恩品德的形成。

例如“度中秋 庆国庆”主题月活动中,我们通过开展搜集、诵读有关中秋佳节诗词活动,使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同时开展迎国庆知识竞赛、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全体学生了解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从小培养他们报效祖国的热情。一系列结合节日的实践活动,吸引了学生全员参与。

像这样依托主题月、小课题、传统节日的实践体验活动,全方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无形中培育着学生的感恩情怀,凸显着学校德育教育的效力。

二、多方联动,感恩教育显社会性

德育活动如果缺少了家庭的参与和社会的支持,很难体现德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的感恩教育包含了八大系列内容,是一个系统的德育体系,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社会的帮助。在感恩教育中,我们通过紧密依托家庭、社会,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让感恩在真实的生活中生成。

1.家庭实践,让亲情感悟更温馨

家庭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感恩教育有效利用这一资源,能让亲情感悟更温馨,让教育更有实效。例如感恩父母实践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开展了“为父母做一件事”“了解父母一天的工作”“随父母上班体验工作”“记一天家庭开支账”等生活实践活动来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通过体验,他们深切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艰辛,赚钱的不容易。

2.社区实践,让责任意识更强烈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在社区中有着许多学生感恩实践的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有生活于社区,服务于社区的责任意识,让感恩之心在幼小的心灵中扎根,影响于日后。例如在感恩自然主题活动中,我们围绕自然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了“我为社区添点绿”“你贴我撕——垃圾广告清理调查”“我是环保小卫士”等社区实践活动。

通过社区体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一员、社会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来美化社区、绿化社区。

3.基地实践,让真情传递更快捷

在社会中蕴涵着丰富的感恩德育资源,学校与社会有关部门联动,建立了学生感恩实践基地。例如“敬老院基地”,我们每年都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讲笑话等活动,培养了学生尊老爱老的情感;又如“革命烈士纪念碑基地”,我们每年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活动。一次次的活动,真心体验、爱意传递,促进了学生良好感恩品德的形成。家庭、社区、基地的感恩实践,在亲历体验、亲自感受中培育着学生的感恩意识,从而使德育教育更有说服力,更有意义。

三、梯度评价,感恩教育显人文性

活动的开展,需要评价来促进提高。因为学生的发展过程是螺旋上升的,进行有效评价,学生才能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争取更好的收获。在感恩评价上,我们让学生全员参与,彰显评价的人文性、主动性、梯度性。

1.班级全员参与评价,情感升华

全员参与评价,学生是主体。结合学校感恩教育特色,我们以学校开展的活动图片为背景,设计了八个主题月的感恩评价书签卡。评价卡上有学生熟悉的同学,也有学生熟悉的老师。我们的评价活动是这样开展的:在每个月活动的最后一周,各班根据学校感恩评价标准进行星级评定,采用自评、互评、师生评、家长评等形式进行评价,表现好的为三颗星,较好的为两颗星,一般的则为一颗星。在三颗星的基础上,评选出20%的班级感恩好少年。

2.校级感恩好少年评比,感动常在

在班级感恩少年评价的基础上,评选出校级“感恩好少年”。每个月根据主题月活动目标评比单项“感恩好少年”,每个学年评选综合的“感恩好少年”。例如9月,我们评选出了29位感恩老师好少年,并结合升旗仪式,进行了简单而又隆重的表彰仪式,在表彰过程中,宣传受表彰学生的感人事迹。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常常让学生们激动不已,因为这是身边的榜样,这样的教育是无痕的,也是有效的。

有活动就要有评价。正是因为我校感恩评价有梯度、深入地开展,我们的身边涌现了一批批感恩好少年,在我们的校园里,时常会看到主动帮助别人、主动关心别人的好少年。这正是我校德育特色的魅力彰显。

四、阵地建设,感恩教育显长效性

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德育的阵地建设,德育阵地建设的成效如何,将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

1.规范的升旗仪式——主题宣讲,激励人心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实施爱国情感的极好形式,是培养学生责任感和荣誉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不仅有规范的流程,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旗手和护旗手从班级中选拔,而且这些学生都必须是曾经的感恩好少年。每周一,我们在升旗仪式前,先利用几分钟时间宣布当周的旗手和护旗手,宣读他们的事迹。在升旗仪式上,我们还及时表彰校园中涌现出来的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好少年,及时表彰在市级比赛中获奖的好少年。

2.创新的红领巾广播站——氛围营造,润物无声

红领巾广播站是少先队大队部主办的一个宣传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作用,把广播站办得更生动活泼,更有特色,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窗口,大队部经过数次栏目的改版后,设立了以下几个固定栏目:感恩事迹、校园动态、佳作欣赏、轻松一刻、音乐时空等,每周四为固定播放时间。此外,我们还将学校的队室、红领巾橱窗等场地设施纳入感恩教育的阵地建设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涉及面广,例如常规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等,但面面俱到不可取。我校德育工作立足感恩情怀培养,切入点小,动作大,评价新,实践性强,忙而不乱,主题鲜明,让学生“动”了起来,让我们的德育工作“活”了起来,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凸显了学校德育特色。

感恩教育论文范文二:中职生感恩教育路径思考

从古到今为师之道,以无过错、无缺陷为上。“师者,人之模范也”。强调师者的表率作用,而师者身正才能为范。在教育工作中,学校教职工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质对学校管理水平、管理效果影响极其重要。我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校风示范校。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德育教育周、文明礼仪活动、普法活动等多形式、多内容的活动,不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对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也起到了很大的鞭策作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强化教职工服务意识是学校长期不变的主要工作。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是学校坚持的原则。因此,在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教职员工无论是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还是在生活、交流中都努力做到言传身教,起好表率作用,实施正确引导和有效教育教学管理,形成良好的服务育人氛围。

在管理中我们坚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资源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提升护生形象、培育创新人才”为导向,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不断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努力打造学生培养、教育、管理特色,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管理育人模式。在教学管理中,以其职业特点为导向,特别注重让学生将知识、技能和工作情境相结合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由此提高其认知水平、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增强了就业竞争能力。在学生管理中,实施“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教育和管理模式。通过“四自”管理模式,校园卫生、学生生活、纪律、第二课堂和志愿者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四自”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独特的管理育人模式,赢得了社会和同行的赞誉。

我们的校园整洁、美丽,鸟语花香。2011年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进一步打造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如今的校园,广播、校刊引领学生追求知识和真理,坚定理想和信念;文化墙、宣传栏、评比栏、名言警句等张贴物让学校的每面墙、每根柱都成为育人阵地;宿舍、教室的达标管理,让学生时时处在浓浓的育人氛围中。

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周、文明礼仪、普法教育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劳动、学会礼仪、学会做事、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十分注重活动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生活、行为等需要的前提下,与学生一起设计活动形式、程序内容。有的放矢地把感恩理念、感恩意识、感恩行为循序渐进地、系统地传递给学生。同时,对实践活动中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研究制订跟进的措施和解决办法,力求通过后续活动的开展达到感恩教育效果最大化、感恩教育目的最优化。最终实现学生感恩意识和行为的知行合一,使感恩教育成果持久化。

学校、家庭是学生接受知识、得到教育和启迪的主要阵地,特别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影响更大,这是教育的优势。无论是我们进行的调查还是开展的实践活动,其结果都体现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充分发挥好学校主体作用的理念。当然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建立起家校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家长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形成家校合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课题组的研究对象是地处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其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尤其是2011级学生父母均无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父母工作地点多在藏区。因此,交通、语言、宗教文化及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给家校沟通、交流带来的困难也是开展教育活动时不容忽视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认为目前改善感恩教育状况的最好途径是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和专题报告;认为目前改善感恩状况的最好方法是教师讲、自己读和听报告。调查结果也显示出调查对象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意识不强,更多地依赖于学校组织的活动、教师的讲授。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进行教育方案设计时就把感恩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大纲中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使之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学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营造育人氛围上我们还应从感恩教育的实效性、稳定性、持久性上下工夫。创设整体的教育氛围,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每幢房、每面墙、每条路、每棵树,充分利用好每堂课、每次练习、每次培训。让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场所、过程、体验都成为学习、成长的一部分。在强化班主任、任课教师、行政及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服务意识,贯彻感恩教育理念,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教育模式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地方。如何迁移、提升感恩教育成果更是值得我们一直追寻的。

感恩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

2.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3.“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4.谈谈中学生德育教育下感恩教育

5.感恩教育散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