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2017-01-06

面对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同学们要如何准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供大家参考。

初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6题每题2分,第7题每空1分,共22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纠正(jiū) 要塞(sài) 溃退(kuì) 管辖(Xiá)

B.封锁(suǒ) 提防(tí) 船舱(cāng) 烛芯(xīn)

C.瓦砾(lì) 腋窝(yè) 地窖(jiào) 追击炮(pǎi)

D.恍若(huǎng) 瞥见(piē) 惊骇(hài) 阻遏(è)

2.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长途拔涉 低眉顺眼 祸不单行 克扣

B.穷愁潦倒 微不足到 步履蹒跚 吊唁

C.风尘苦旅 大庭广众 连声喏喏 颠沛

D.鸡零狗碎 莫名其妙 生死祸福 取缔

3.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极其”说明长妈妈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和认真程度。)

B.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形象地写出了老王僵直的状态。)

C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若有所失”表现了父亲对所造新房的那种不满意的心态)

D.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的心亲自带向远方。(“郑重”说明了信客对人们的嘱托的认真态度,表现了他高度重视工作的责任心。)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纪录片《海之南》于2013年12月16日至22日在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该片从生态、美食、风物、民族、民俗、城市文明和海洋精神等方面,讲述了一个诗意而神奇的海南。

C.为应对南海地区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我国派出3艘海洋执法船在黄岩岛海域执行护渔任务。

D.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使我了解到“大衣哥”朱之文是一个朴实平易的人。

5. 下列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以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和社会现实完全对立的桃源仙境,这种生活正是作者所向往的。

B.《爱莲说》和《陋室铭》的作者都是唐朝的,两篇文章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都表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操。

C.杜甫是唐朝的大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因此其诗号称“诗史”。《石壕吏》的历史背景是“安史之乱”,内容凄婉而悲凉,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D.《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是《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6. 下列句子中不是环境描写的一项是( )(2分)

A.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C.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D.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7. 古诗文默写(10分)

(1)《望岳》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石壕史》中反映官史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____,____”

(3) 《春望》中形象表达诗人对妻儿强烈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

(4)《黄鹤楼》中抒写思乡愁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长歌行》

二、综合性学习(6分)

(一)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2分)

5月24日是我市城市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日。上午10时至1 0时20分,全市城市警报发放系统统一进行警报试鸣,同时市人防办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全市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等单位进行应急疏散演练。

10时整,预先警报准时响起,随后空袭警报、灾害警报、解除警报在预定时间响起。三角轮胎厂、市政府机关、文登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应急疏散演练画面实时展现在市应急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整个演练现场秩序井然。10时20分,警报试鸣结束,应急疏散演练顺利结束,本次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公众应对灾害事故的能力,让防空减灾意识渗透到了每个市民心中。

8.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某班同学在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的过程中,搜集到如下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史铁生《我与地坛>)

材料二 : 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 们补缀衣裤。 —— (梁晓声《母亲》)

材料三: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

——(车行《母亲》)

9. 以上三则材料,没有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___________.(2分)

10. 根据材料二或材料三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春望》一诗,回答后面问题(3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1分)

12. 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国都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城垣到草木,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比,对照强烈。

C.“国破”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山河在”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写春景明媚,“草木深”叙荒芜之状,前后不同。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6题(13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2) 可以调素琴____________

(3) 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 (4)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5.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山不/ 在高,有仙/ 则名

B.苔痕/ 上/ 阶绿,草色/ 入/ 帘青

C.南阳/ 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

D.濯清涟/ 而不妖

16. 两篇短文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17-21题(12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