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2017-06-19

今天有许多人不是不愿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动画成功的因素,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关于动画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本文试从动画电影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内涵的角度找寻优秀动画电影的成功因素,总结规律,找出中国动画电影未来的发展路径。如何有效地将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通过动画传达给世界?在当前动画产业化运作的大背景下,如何为中国的动画电影发展架构合理的运营体系?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中国动画电影在题材、内容与形式的选择上有什么思路?怎样更好地进行商业运作,以及面对世界的中国动画电影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索及解答。

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其成功因素是包含于所有电影的共同特性之中的。这种共性使得它无论面对哪个民族或国家的观众,都能获得理解、认同与喜爱。那么面向世界的中国电影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首先,笔者认为在叙事上动画创作人员应当以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开发和利用有益的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通过多样化的动画形式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因为动画不仅是一个影视形象,还是一个会对社会有强大渗透力的文化现象。此外,密切关注世界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现在的商业电影中,为了追求更为炫目的视觉效果,在实拍中引用了大量的3d动画技术,动画电影概念的界定变得越来越模糊,也可能说新的动画模式正在生成,新的模式里包含了更为宽泛的概念。

一、优秀动画电影的要求

在动画电影作品中,有三个重要部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那就是作品的叙事、角色的表演以及影片画面的视听效果。

1、 作品的叙事

所谓叙事,也就是叙述故事,这是影视作品的基本特点,如何将故事的来龙去脉向观众表达清楚,将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以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详细、清楚地表达给观众是每个导演必须做到的。但是,表达清楚并不代表叙事的成功,这里面也存在一个趣味性。更准确的说,这是导演向观众表达故事内容的方法。好比同样一段文字,具备诗歌朗诵基础知识的人可以将这段文字朗诵得耐人寻味,不管是声音的控制,还是节奏的把握,都能始终抓住听众的听觉兴奋点。好的导演,能将看似平凡普通的故事,通过优秀的视听表现技法表现得异常精彩。我们知道,动画电影其实是隶属于电影艺术的。影视作品的所有知识基本都能应用在动画电影作品中,动画电影和真人实拍电影的唯一区别,就是由于高科技数字软件的融入,使得动画的表现空间比实拍电影更加广阔,表现手法更加丰富。但是,正是因为高端科技的介入,让部分动画创作者们往往容易“忘本”,在创作动画作品时,往往将所有的创作精力专注在动画画面特效的创作上而忽略故事本身的叙事性。爆炸粒子效果,逼真的皮肤效果,绚丽的动态效果在影片中层出不穷,可有时候会出现这么一个现象,就是观众在观影结束时,除了绚丽的特效外,似乎记不住影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更别提导演想通过故事传达一种什么思想了,那么我们试着思考一下,这样浮于表面的作品又怎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何谈感动观众?我在这里不是说所有的动画都必须去讲故事,只是对那些分明想说故事又说不清楚的动画创作者们提一个醒。

2、角色表演

所谓角色表演,也就是演员如何通过自身的身体动作和语言运用以及表情变化,将故事剧情的部分内容展现在观众面前。这里面涉及到一个角色个性塑造的问题。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都是依靠极具特色的演员表演来合力完成的,演员是推动故事矛盾前进的源动力,没有演员表演,故事剧情将难以高效地传达给观众。很多创作者在设计动漫角色造型时颇费苦心,无论是从造型、材质还是道具配备上来说都极具匠心,但只要一开始表演,角色的魅力瞬间下降,呆滞的眼神、失实的运动规律、没有吞咽动作的喉咙、没有节奏的动态表演……这些糟糕的表演方法给角色的个性塑造大打折扣,那么想通过角色塑造来推动剧情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3、画面的视听效果

所谓画面的视听效果,这是基于人类对动画电影的客观要求来决定的。人类感知世界的首要方法就是视觉和听觉,这是一种本能需求,影视作品正是利用这一基本原理,将视觉画面和声音元素同时作用于人类的感官神经,以求达到引起观众的最大共鸣。

二、面向世界的中国动画电影

中国未来的动画电影创作需要能够适应现代的动画电影内容、观众的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以及观众口味等等的多种变化,题材的来源应该越来越多元。而不能仅仅只是以神话、传说、童话为题材的主要来源,因为今天的观众对于反复叙述的陈旧故事已不再有耐心,而越来越喜欢听新故事,这里的新不一定是全新的内容,更多的是指用当代人的眼光和角度去寻找题材中新的内涵以及新的诠释角色的方法;载体方式要更加丰富,比如电视、网络、手机、视频终端等等;考虑动画目标受众群的变化,动画电影的主要观众是以儿童为主的青少年,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经历是与以前有着很大不同的观众群体,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得到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是在一种轻松快乐中确认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因此,他们对于观影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既然观众对动画的需求已悄然改变,那么作为动画的生产者,其营销策略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虽然据统计2009年至2011年,国内动画电影市场连续三年总票房快速增长,而这其中65%以上份额却为国外动画电影所占,单靠一两部影片无法改变这种状况,整体的国内动画电影实力提高才能改变这一局面。扩大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份额,不光是动画电影制作一方面的问题,电影发行商、终端的放映方等各个环节都要能够相互配合。首先从角色塑造和故事趣味等方面提升影片质量,明确观众定位,而后要选择正确的渠道进行加大力度的营销才是赢得票房的关键。我们看到,在2011年暑期档期内,《魁拔》、《兔侠传奇》等多部国产动画电影与《功夫熊猫2》、《蓝精灵》等多部美国动画电影的狭路相逢,面对面的竞争暴露出了国产动画电影的许多问题,如营销推广相对滞后,题材容易跟风,内容创作相对局限等。

我国目前的动画影片对商业动画影片的分析与内涵发掘不够,当然,这其中的责任并不只在于制作者,大的社会经济环境也没有为创作者们提供一个规范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内的几大动画产业基地、创新基地都是由国家出资扶持的,而其他的民营动画产业虽也有不同程度的扶持,但归根结底还是自生自灭的生存境地,所以,一旦某个环节收不回成本,最终就只能是产业链条断裂,无以为继,专业技术人员外流。然而在美国、日本等动画发展成熟的国家,经常不计成本地向外国播放他们的大型系列动画连续剧,为的就是进一步打开动画市场,开辟衍生产品的销路,在之后更长的产业链中取得高额利润。 近几年来,中国高等院校动画专业的师生在国内外举办的多个大小赛事上获得了很多的奖项,但这些获奖影片大多数都是动画艺术短片,也可以说中国的动画艺术短片在国际并没有落后与他人太多,但是中长片中能够拿到国际上大展身手的几乎为零。 笔者分析其中有两个因素:首先是资金的制约。中长片动画生产是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然而,院校的师生大多不具备筹集到充足资金的能力,虽然有院校领导的支持,但是物力和资金的缺乏却很成问题,而社会力量的参与才能解决这一问题。让动画院校的师生在学校就能进行动画中长篇电影的创作实践,这可以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之路做出各种有益的艺术探索,也有利于可用人才的输送。其次是人才的制约,学习动画和从事动画的人并不少,少的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动画经营人才,例如同时具备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的优秀动画经理人就非常少。并且在优秀的动画电影编剧、动作导演、原画造型设计都是极其少的,而恰恰这些环节才是动画创作的关键,动画影片的绝大部分价值也来自于这些环节。因为在做外包加工服务的时候,那些关键的创意环节都是在原厂做好的,而我们只是在做后期加工动画的工作,所以那些关键的创意环节根本很少有机会可以锻炼。另外,全国开设了动画专业的各类高等院校大概有二百多家,但是,大部分都有师资力量较弱和专业器材硬件不足的问题;还有专用教材和资料缺乏、动画类的教材分散杂乱、没有系统的问题。

另外,我国的动画电影产业还远没有成熟,市场产业链不完整,缺乏盈利多个途径、整体的开发意识及深层次的运作。按照动画电影市场一般规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播出市场,收益主要来自票房收入;第二个是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收益主要靠终端零售的盈利;第三个是动画形象的衍生产品,如文具、玩具、服装鞋帽、食品等,这个层次一般靠版权收益。而且,层次一个更比前一个层次的收益周期长,市场反响远。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动画业都停留在播出和发行两个层次上,产业链尚未完备,这也是国产动画片目前没有突出重围的主要原因。一旦产业链的搭建完备,加上内容生产的同步,动画电影的市场盈利能力将不可估量。

总之,面对动画电影具有文化和商品这两种属性,对于这个可以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的事物,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我们既不能抛弃自己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但在形式上又不能抱守“中国学派”。这两者是不矛盾的,也只有解决这点,中国动画电影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才能找到它基本的生存之道。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