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是怎么回事及预防

2017-01-12

便血是怎么回事,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便血是指排便时肛门流出血液,会血液随大便排出,很多患者发现有大便出血症状,误认为是很严重的疾病,因此出现心理阴影。其实,导致大便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比较严重的疾病,也可能是比较常见、容易治愈的疾病。便血的原因几乎全消化道出血均可引起便血,但常见的便血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疾病。

病因

1、痔疮: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类疾病,通常情况下,痔疮不会引起便血,但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排便过程中或排便后,出现滴血或喷射状出血。

2、肛裂:肛裂一般都是由便秘引起,病情轻微时,出血较少,病情严重时,出血较多,并且在便后会感到肛门部位剧烈疼痛。

3、直肠、结肠息肉:通常会在便后发现有血液染于大便之外,不与大便混合,直肠息肉还可能会伴随有息肉脱出。

4、溃疡性结肠炎:大便时出现脓血便或出血混有黏液,通常还会出现腹痛、便频、发热等伴随症状。

5、直肠癌:直肠癌早期会出现便血,血液通常附于大便表面,呈滴状、鲜红或暗红色;晚期会出现脓血便,伴随有肛门直肠下坠、大便习惯改变、消瘦等症状。

6、其它疾病:血液病、急性传染病、中毒或药物的毒性作用等,都可能会导致便血。

所以要提醒广大患者注意,一定要尽早检查确定便血的原因,而痔疮类肛肠疾病患者一定要早检查、早治疗,以免病情加重,给自身健康带来更大的危害。

便血的五大症状如下:

一、腹痛

1.下腹痛时排血便或脓血便,便后腹痛减轻者,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性痢疾等疾病。

2若为老年人,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病史,于腹痛后出现便血,应考虑缺血性肠病的可能。

3.慢性反复上腹痛、且呈周期性与节律性,出血后疼痛减轻者,见于消化性溃疡。

4.上腹绞痛或有黄疸伴便血者,应考虑肝、胆道出血。

5.腹痛伴便血还见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肠套叠、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

二、里急后重

肛门重坠感,似为排便未净,排便频繁,但每次排血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见轻松,提示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及直肠癌等。

三、发热

便血伴发热常见于传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胃癌、结肠癌等。

四、全身出血倾向

便血伴皮肤黏膜出血者,可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及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等。

五、皮肤改变

皮肤有蜘蛛痣及肝掌者,便血可能与门脉高压有关。皮肤与黏膜出现成簇的、细小的呈紫红色或鲜红色的毛细血管扩张,提示便血可能由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所致。

由于便血时没有任何的疼痛症状,所以经常会被人们所忽略,然而时间久了,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平时我们应该积极预防便血的发生,而引起便血这种症状的原因有很多,它主要是和生活中的一些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本病的预防尤为重要。

预防

1、预防肛门感染:加强锻炼。痔疮破裂易受大便污染而发炎,因此对于已发生痔疮出血者,一定要加强消炎,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即5000毫升温开水放1克高锰酸钾,使溶液成浅紫红色)浸泡肛门,每天2-3次,也可用马应龙痔疮膏肛门内注入,具有通便、消炎、止血的作用。此外,加强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痔静脉的压力。另外每天可以自己跪在床上,取胸膝位,练习提肛运动,对减少痔出血也有较好的效果。

2、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痔疮出血多由于大便不畅,用力排便使腹压增加,造成痔静脉压力增大破裂出血,还有的是大便干结而坚硬,通过肛门时擦破痔静脉导致出血。多吃蔬菜,多喝开水可防止便秘。对于已发生便秘者,可适当多吃些蜂蜜或芝麻油,有助于润肠通便。定时排便,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有助于减少痔出血。

在了解便血的预防方法后,希望大家能够改善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果出现了便血的症状时,也要尽早治疗,同时也需要配合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这样可以尽早治好便血。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