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伊份”加盟简介
编者按:“来伊份”的“轻资产”模式,使得其在别的企业还在用有限的资金投资固定资产的时候,就已经将多余的资金用于公司的运营、促销以及寻找更好的供应商等方面了
下面小编向大家介绍“来伊份”加盟简介
“来伊份”的生意一点也不神,二三十平方米的店,两名店员,里面摆放着腰果、核桃等炒货和蜜饯、鱼制类和肉制品等,像个杂货铺。
但,“来伊份”经营得很神——2500家直营门店,单店日销售额1-2万元,所有小吃都是从外面采购来的。在证监会审核上市的企业中,它排在前100位,你很快就会知道它的股票代码。
小包装品种齐 价格高仍受欢迎
虽是小本买卖,但“来伊份”抓准了这样的地域特点。江浙人喜欢吃零食,夫妻俩了解上海人的口味,但仅有这些,与成功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传统的零食市场,一般以大袋散装销售,或者单一品种包装袋出现。在上海超市或小卖铺尝试以50元金额购买稍贵的坚果炒货,如腰果、杏仁等,发现很难同时买到三种。人们不愿意一次性买一大包,而想多买几样也不可能。
这就是市场给“来伊份”留下的缝隙。郁瑞芬的第一个重要突破是,将零食市场的定位和产品精细化到极致。“来伊份”将零食用小袋分装,绝对价格剧减,还能让顾客能够在众多品种中挑选搭配。而产品的相对价格却没有降低,甚至大幅提高。在定价策略上,“来伊份”充分抓住了女性消费者的组合消费倾向,来提高毛利。比如,小核桃仁和话梅是最受欢迎的产品,但是两者的价格却有天壤之别。以小核桃为例,同类产品市场价每克在0.15元左右,而“来伊份”的价格则逼近了0.3元/克,而话梅系列里的鲜奶话梅,行业平均水平在0.06元/克,“来伊份”的价格与之基本持平。
经过打拼,却迅速在这个还处于萌芽阶段的市场里站稳了脚跟。“来伊份”几乎所有的小食都是从外面采购后自己再分装的。不用自己建厂,省去了大量的支出,“来伊份”的现金充沛。没多久,“来伊份”开始开分店。
3000元起家 半路转行
1995年,施永雷和郁瑞芬创业。原始资金3000元是向亲朋好友借的,做的生意是冰激凌。仅过了一年,他们就放弃了冰激凌市场。夫妻俩瞄准了炒货市场,从各自的名字中取出一个字,成立了“雷芬公司”。
1999年,郁瑞芬在上海的四川北路商业街租下一间小店,决定走出超市,品牌也由“雷芬”改为更顺口的“”。此时,“来伊份”还只是一个店名,成为商标是后来的事情。
在大家都胆怯的时候贪婪
2003年之前,“来伊份”只在上海拥有了80家门店。“非典”风暴刮过,路上行人稀少,各行各业的临街店铺销量锐减,“来伊份”的营业额也下降了接近30%。在大多数人捂紧钱袋子时,郁瑞芬却逆势抄底,接住大量廉价转手的店铺,一年下来门店数翻番。
2008年,金融危机前,“来伊份”的门店数还是1000家左右,到了2010年末,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1771家。2011年郁瑞芬并没有放慢脚步,公开数据是扩张了800家左右的门店和加盟店。
来伊份的2500家加盟店,以上海为主,扩展到江苏、浙江、山东、湖北等地区,销售的产品也从最初的饮料和炒货,拓展到现在的炒货、蜜饯、鱼制类和肉制品等诸多品种。13年发展“来伊份”交出的成绩单足够惊人。麦当劳(微博)进入中国20年,虽然其门店遍地开花,但至今也没达到这个数字。
人流量是选址第一要素
“来伊份”加盟店的选址策略也非常讲究。多是在人流密集,但是路面干净,年轻人多的地方,上述标准的极致体现就是在上海轻轨站台上开出店面。这几年因迅速扩张,经常在郊区的人流密集地见缝插针般地开设门店。门店基本以2位店员为主,个别店面大的有4位。在一个商圈的马路同一侧发现了两家相邻的“来伊份”门店,20米内有两个公交终点站,有密集的上下车人群,门店的位置与人流方向保持一致。而在马路的另一边因为没有车站,人群相对较少,那边的店面也就没能获得“来伊份”的青睐。
地处繁华地带的门店平时一天营收有2万元,旺季时(例如春节)则可以达到5万元的日销量,而普通门店一天也就在1万元上下徘徊。营业员更喜欢年轻白领,这一类的顾客群动辄消费200元以上,中年妇女也是一类很大的消费群,带着孩子的女性更容易消费。
为什么是“来伊份”
“来伊份”模式的核心要素是:建品牌+自建渠道+专营专卖+供应外包。
“来伊份”几乎没有自己的工厂,商品靠贴牌。它本质上就是一个拥有渠道的品牌运营商。在这个运营商体系中,吸纳了100多家全国各地的代工食品企业。
直营容易控制品质,贴牌生产模式容易掌握供应环节,而专注渠道又让其掌握了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来伊份”的“轻资产”模式,使得其在别的企业还在用有限的资金投资固定资产的时候,就已经将多余的资金用于公司的运营、促销以及寻找更好的供应商等方面了,这也让“来伊份”品牌在最初的竞争中,能够比别人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