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点
政治必修四课本中有一些知识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而且高中学生也经常出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点
1. 哲学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注意: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2.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注意: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 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注意: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5.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注意: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6.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注意: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7.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注意: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对万事万物的抽象和概括,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8.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
9.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注意: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0.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也是主观的。(注意: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客观的,意识的反映形式却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主观不能制约客观规律)
11.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2. 读书也是获得认识的来源之一。(注意: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读书是获得认识的途径之一,要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区别开来)
13. 获得真理是人类认识的根本目的。(注意: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14. 真理是客观的、不变的。(注意:真理是客观的,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5.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注意: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16. 联系具有普遍性,就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注意:联系的普遍性并不是指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7. 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18. 整体的功能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注意: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9. 事物任何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注意: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是并非任何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20. 事物有了量变就一定会有质变。(注意: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事物的质变)
21. 事物的发展就是从量变到质变。(注意: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到质变并不代表事物发展的终结,质变又会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22.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注意: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不包含矛盾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3. 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注意: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4.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创新。(注意: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而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5. 凡是新出现的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注意:人们可以通过创新创造新事物,但并不是新出现的事物都是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26.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是同步的。(注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二者的变化发展不是同步的)
27.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注意: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才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28.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注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高中政治分析题的高分技巧
一、仔细审题并抓关键词
大多数分析题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答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干、材料及问题,了解题目需要回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回答以及怎么回答,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这是做好分析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对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题目,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审题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逆向审题法: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做可以不必要地重复审题,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
第二、寻找关键词: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努力回忆与此相关的课文理论,并注意筛选。
第三、分析层次法:对一大段材料的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这种层次性既体现在题干的表述或材料中,也会明确出现在题后的设问中。通过分析,抓住试题的主旨,再按其要求分别回答,这样可以避免遗漏。
二、阅读材料并组织答案
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或者材料。阅读时可边阅读边划出材料中带有结论性或倾向性的话语,或者在草稿纸上写下相关信息,同时搜索、提取大脑中平时储存的相关知识,然后理清思路,组织答案。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前提下来分析,这样才能完全掌握解答分析题的深层技巧,夺得高分。
总的说来,分析题就是把试题所给定的命题、问题和材料等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要求考生对这一系统整体进行分离、分解,剖析出各个方面,对整体所蕴含的诸方面内容作出说明、解释和回答,揭示出诸方面内容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对诸方面内容进行系统综合,揭示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对问题作出全面的阐述和整体性的本质结论。
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效率的方法
1.先学。
“先学”,即先复习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针对考试说明的考点,逐一落实,不遗漏任何知识要点。基础知识的复习、落实是提高学生的能力的基础、前提,因此,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达到记忆的最佳效果。
2.后讲。
“后讲”是指在学生已复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老师讲解知识的重点、难点、知识内在联结的交汇点,这些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消化的。需要老师适时、适度地加以讲解、点拨,以让学生理解、掌握、并能运用。老师在讲解时,必须精讲,发挥主导作用,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包办分析,不能灌输结论,而是应指出具体问题,帮学生理清思路,总结方法,培养学生的真本领,做到授之以渔。
3.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训练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本课考点,精选高考题或模拟题,讲练结合。通过训练,让学生能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训练时,老师可以向外延伸,拓宽相关的知识,或进行变式的训练,由“知识点”向外辐射,从而形成知识面及立体网络,避免肤浅的就题论题、简单提问、虚假互动、灌输结论等不当的做法,要深入挖掘,深入思考,以 调动学生的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