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人物小时候的故事

2017-03-21

几乎无人不知的著名人物,他们小时候又上演着怎样的故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著名人物小时候的故事,欢迎阅读!

著名人物小时候的故事1:

安徒生是全世界著名的童话家,他的家乡在丹麦一个小镇上。小时候,安徒生家里非常贫穷,父亲是个补鞋匠,母亲帮人家洗衣服,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安徒生的玩伴也都是些穷人家的孩子,那些有钱人都不允许自己家的孩子跟穷孩子一块儿玩。有很多穷孩子从小就要帮家里干活,因此很多时候安徒生是一个人。

有一次,父亲看孤独的在家玩,就说:“孩子,爸爸来陪你玩吧!”

安徒生的家够简陋了,只有一间小屋子,破凳烂床把这个小小的空间塞得满满的,没有给孩子留下多大的活动空间。然而,就是这么一间破烂的小屋,父亲却把它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似的,墙上挂上了许多图画和做装饰用的瓷器,橱窗柜上摆了一些玩具,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和歌谱,就是在门玻璃上,也画了一幅风景画……父亲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的故事,有时则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或者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本。这些书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联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橱窗里父亲雕刻的木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起来。这还不能让他感到满足,他还用破碎的布片给木偶缝制小衣服,把它们打扮成讨饭的穷人、没人理睬的穷小孩、欺压百姓的贵族和地主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编起木偶戏来。为了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亲同意和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油嘴滑舌的生意人、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和伪善的市长、牧师等人的生活,获得各种感性经验。

安徒生在他以后的写作生涯中能够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童话故事,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谴责和鞭挞统治阶级的贪婪、残暴,都是与他小时候的这段生活经历有密切联系的。

著名人物小时候的故事2:

1967年3月,波兰华沙第一中学初中一年级某班,体育老师波尔正在为大家布置今年的体育任务。由于年底要进行铅球项目的统考,因此,他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上报铅球的完成距离。

下课时,同学们上交了一份目标单。大家所报的目标十分保守,有的甚至比基准分还要低出许多。波尔一边看着,一边皱着眉头,觉得大家的体质和心理明显存在问题。

但接下来,他看到了一份意外的目标单,上面赫然写着目标距离:11米。

要知道,男子铅球的达标距离是8米,所以大家报的目标都尽量靠近8米的距离。但这个孩子所报的目标值却是如此之高,这不得不令波尔感到吃惊。这一定是个调皮的孩子,因为这是个世界冠军才敢报出的目标距离。

他看到了孩子的名字:科莫罗夫斯基。

他示意他留下来,他有话要与他讲。

他看着科莫罗夫斯基的脸。他十分瘦弱,带着这个年龄段孩子少有的成熟与深沉。在交谈中,波尔了解到,他家境一般,父亲与母亲离异,是个典型的缺少关爱的孩子。他可能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个目标值虽然不是基准测试值,但需要备档,会影响到孩子的年底成绩。目标值报得过高,就意味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他不想让孩子承受太大的压力。

老师将想法告诉了孩子,劝慰他应该从实际出发,但孩子却意外地说道:“目标值如果定得太低,我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我想我可以接近目标值的。”

接下来的几堂体育课,这个孩子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观点,他给出的其他项目测试值依然比其他同学要高出许多。波尔想起孩子说过的话后,选择了鼓励而不是阻挠。

孩子在体育课时加倍努力,他目光炯炯,仿佛有用不完的智慧与力量。

但他的成绩实在太糟了,身体瘦弱,有些正确的姿势还没有掌握好。

这个叫科莫罗夫斯基的孩子,没有因困难而浅尝辄止,而是利用休息时间来到操场上练习。波尔有好几次看到他将铅球一次次掷向目标值,虽然与目标值仍然有太大的距离。

年底考试时,这个孩子破天荒地将铅球掷出了9.5米的距离。这个成绩,在所有初中一年级学生中是最好的。

波尔兴奋地告诉了大家这个孩子成功的秘诀:将目标定得更远大些,让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停滞不前。目标定得越远,成功的概率就会越大。

这个叫科莫罗夫斯基的孩子,从小就将目标瞄准了总统的宝座,他在小时候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将总统这个位子变成有爱有感情的角色。

上帝垂青于目标远大的人,心有多大,上帝赐予你的权利就有多大。

一向以温和著称的科莫罗夫斯基于2010年7月5日成功当选为波兰新一届总统。

瞄准月亮的弓箭手,总比瞄准树木的人射得高。

著名人物小时候的故事3:

霍金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全身瘫痪却依然热爱科学研究,为人类的科学几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很多人都为之感动,却很少人知道,他小时候并不是很出众,甚至有人认为他是个傻子。

在霍金12岁时,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

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