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学习心得

2017-06-17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是指以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为对象、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音乐知识文化和音乐欣赏为基本内容的审美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音乐课学习心得,供你参考!

浅谈音乐课学习心得篇1

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昌乐县音乐培训学习,在十天学习中,音乐教师们投入的教学,崭新的理念,新颖的教学方式,使我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充实而又愉悦,使我受益匪浅。每天的专家点评也让我们对于教学中的困惑有了新的认识,使我受益匪浅。

一、音乐的完整性

在歌曲教学时,少兜圈子,直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但并不是说,教师要一遍一遍地把歌曲播放给学生听!我认为,在给学生完整的音乐形象之后,以后每一次的重复听,都要有目的地加进一些新东西!这些“新东西”不仅要吸引学生,更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当然,不同的课,要有不同的方法,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摸索。

二、音乐与人文的结合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有这样的指导:“提倡学科综合”、“倡导多元文化”。而在吴斌教授的讲座中,他所说的困扰音乐教师八大问题中,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如何把握好音乐主题与人文知识的关系——前提是我们上的是音乐课!我的理解是:人文知识要有,但必须要突出音乐的主体性——再多知识的介绍,也是为音乐服务。

如果说黑直线代表音乐,那么围绕它的红曲线,就是相关的文化。

而决不能将两者分得太远,造成两大块的感觉,那样就不象音乐课了。

三、教师的课堂教态

我们在课堂上一直对学生表现得亲和、友善、鼓励。而黑龙江的一位男老师非常大胆,在此基础之上,他让学生坐着、站着、蹲着上课,他自己也搬了一个凳子坐在学生中间,场面十分像《音乐之声》中玛瑞雅在绿色的山坡上,带领孩子学习歌曲的镜头。让我们听课的人看起来都非常舒服。但教师坐着上课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我本人不反对。我认为在一节课上,该站就站、该坐就坐,完全看教学情境需要,只要不耽误教学,学生能够欣然接受就好!当然,我极力反对一直坐着上课,那不成专家报告了通过这次培训,促使我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上有了深刻反思,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层面,借用这句话,我觉得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一名教师能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练,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过去我自以为自己的音乐水平应该可以教好小学生了,对与教学中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不足,反思不够。通过培训,我看到了教师们的严谨的教学态度,授课的专致,看到了同行们的认真钻研与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要改变以往的一些教学手段,以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方面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浅谈音乐课学习心得篇2

之前,我认为我是个只懂得听音乐的人,没有什么音乐素养,对于音乐,我大概只有资格说“好听”或者“不好听”。因为我不懂得用怎样有气质的话语去形容对音乐的感受才不会显得庸俗,因为音乐的神圣与高雅让不懂音乐的我自卑。提起什么古典音乐,什么莫扎克贝多芬,我就不自觉的感到害怕,因为我怕我不懂,怕那种认为自己肤浅的感觉。我只敢聆听,不敢表达。

第一节课,看到老师展示的我们这学期要欣赏的多到数不清的音乐曲目,我顿时产生了一股满足感,心说,这下可真了得,欣赏这么多曲目,不怕音乐素养提不高。可当我真正开始学习如何欣赏音乐,并慢慢体会到音乐欣赏的精髓时,我发现最初的我,真的是个庸俗的笨蛋。

有一句话在音乐欣赏学习的过程中始终陪伴着我——“音乐无需懂” !这句话简直说的太棒了,对于我这种没有音乐技能,在欣赏音乐时感到惶恐的人来说,它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与鼓励,并且,我愿意相信这是真理。音乐就是带给人美的享受,只要在适当的时候听了合适的音乐,心中觉得舒服,美好,就足够了。何必要去听懂它在说什么,何必去追问作者想表达什么,又何必把自己对音乐的感觉定格在枯燥的描述中。什么曲调、主题,那是后话。音乐很简单,对于听众——听就好,跟着感觉走。

音乐的美妙不仅仅是因为它动听,让人喜悦。更重要的是,音乐可以成为一种精神寄托,我们聆听音乐时伴随着奇妙的遐想,幻想与现实被音乐维系。快乐的时候,音乐可以膨胀欢乐的气氛;悲伤的时候,音乐仿佛最知心伙伴,表达我们的心声;厌世的时候,音乐可以是逃避现实的港湾;受挫的时候,音乐可以奏起鼓舞人心的旋律……生活无法缺少音乐,因为我们要借助它让心灵得到释放。

我是个,在别人看来缺乏趣味的人,人们说我太冷漠,因为我时常用非常自我的方式面对很多事情。其中,听音乐便是一种方式。18岁,人生的岔路口,我们都要去追梦,分别在所难免。散伙饭后,我回到家,趴在桌上,静静地看着窗外的雨啪嗒啪嗒的撞击着玻璃,我打开音响,听到莫文蔚的声音——“在很久很久以前,你拥有我,我拥有你;在很久很久以前,你离开我,去远空翱翔;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会在这里衷心的祝福你;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我总是在这里盼望你”——再也止不住哭泣,顿时脑海里回想起的全部是昔日美好的画面,曾经多么在意的东西,那一刻都变得很轻。他们是永远的朋友,是记忆擦不去,我一定好好珍惜——“天空中虽然飘着雨,我依然,等待你的归期……”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回荡在那个雨夜的旋律,也记得,当时自己默默许下的承诺,每当再听起这首歌,那晚的画面,那晚的感觉就涌现在脑海里。

这就是音乐的奥妙,它是一种“感觉的导火索”,它会诱发出特定的感觉,人们时常都会在听到某首歌曲时,心中不经意涌动着曾经听到它的感觉。

第一次在课堂上听到《Aimer》的时候,便感受到那种震撼而强烈的爱。我听不懂歌词,不知道这首歌具体在说什么,但就是体会到一种感觉,一种热烈的爱。我想我这样解释不算对,也不算错,因为音乐欣赏本身就无所谓对与错,每个人体会到的音乐中的故事都不尽相同,只要自己在听这首歌时脑海中浮现出了某个画面,那这个画面就是自己对这首音乐的最好的解释。

但我现在所理解的音乐欣赏大概也还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因为我只是知道自己被音乐所感动,所吸引,而不知道为什么会被音乐所感动,所吸引。在慢慢的学习、进步中,不断加强自己的音乐知识,就可以更深一步,从理性的角度去欣赏音乐,从创作背景到音乐流派以至于表现手法、音乐曲式、艺术造诣。

在这学期的课堂上,我们欣赏不同种类的音乐——世界音乐,影视剧音乐,民族音乐,歌舞剧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等。但我们在做的,不仅仅是欣赏音乐;我学到的,也并不仅仅是如何欣赏音乐。在一学期音乐的旅程中,我学到、了解到了许许多多和音乐有关的知识、人物、故事。了解到从不曾注意到的关于音乐的细节,也从不同的方面去听音乐、看音乐。

很多首音乐曲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非常喜欢。影视剧音乐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电影星球大战里的音乐——,,。了解到如何为电影选择配乐,以及哪些电影效果配以哪些音乐。还有泰坦尼克号中的——,这是十分经典的配乐,我们耳熟能详,但在课堂上就更加明白这样的音乐在这样的电影中巨大的作用。

世界音乐中,我了解到很多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以及舞蹈,印第安音乐中的古笛,爱尔兰的风笛,阿根廷的探戈,拉丁鼓乐。

看了芭蕾舞剧《吉赛尔》《天鹅湖》,歌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大河之舞》等等。

观看了音乐剧作家韦伯的众多经典作品片段,也从老师的讲述中认识了韦伯这位伟大的音乐剧作家,了解到如何挑选音乐剧演员,以及他们的训练过程。《约瑟夫和他的神奇彩衣》《万世巨星》《艾薇塔》,这些是我记下的作品。在课堂看了《歌剧魅影》后,振奋不已,于是自己又下载下来,深夜里欣赏了很多遍,脑中还余有“sing for me…”的回音。给我深刻印象的作品实在是太多了——《FanFan》、《玫瑰人生》、《心中的玫瑰》……

那些伟大的音乐家,现在已不会让我感到害怕,终于,系统的听了他们的故事,他们的音乐人生,他们的伟大作品,认识到这些天才的面孔和独特的气质。从巴洛克音乐时期到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到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从维瓦尔第的《四季》协奏曲、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到神童莫扎克的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贝多芬的《命运》,到舒伯特、门德尔松、肖邦…

我不得不感慨,这次学习历程真是一次奇幻的音乐旅程,从第一次课老师关上灯营造气氛的那一刹那我就有所体会,到期末了,感觉更加强烈。这次美好的振奋人心的音乐之旅不但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音乐内涵,更使得我对音乐有了前所未有的热爱。这门课虽然就这样结束了,但我对音乐欣赏的投入不会就此打住,就像我说的,我要不断扩充自己的音乐知识,尽快上升到理性欣赏的层面,不再做音乐面前的自卑者!

浅谈音乐课学习心得篇3

这星期,感谢学校给我们音乐组这次机会,到沈阳市音乐优质课比赛现场进行学习,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我们听到了“不同风格”、“不同版本”的省级音乐教学优质课,受益匪浅。

十多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各个区的先进教学水平,设计精巧,语言精练,这些优质课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音乐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空间,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创造美”。

总之,在每节优质课中,都能感觉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因而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所以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