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案例3个

2017-01-05

受到近些年我国高等院校连年扩招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为了缓解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国家出台了多种政策,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在读期间就尝试创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创业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生创业案例篇1:大二学生创办画室 创业半年收入10万元

在湖北十堰市人民路新华书店办公楼18楼一间画室里,110平方米的房屋被隔成4间教室,素描、油画挂满四壁。这就是大二学生王慧杰的艺术工作室——圆点画室。王慧杰创办画室仅半年收入已达10万元,且在全市小有名气。

创业:借款5万元接下画室

王慧杰今年20岁。小时候,王慧杰十分调皮,令其父母印象最深的是,只要给他一支水彩笔,他就能一人玩一天。“家里的墙上、床单上都是他的‘杰作’。 ”王慧杰的父亲王毅笑着说,“上小学后,美术老师发现他十分有绘画天赋,经常带着他参加全国性绘画比赛,还拿了不少奖呢。”

2014年,王慧杰考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造型设计专业。“在两个画室兼职,一下课就骑着摩托车去画室授课,晚上8点多回寝室,又开始作品创作。”王慧杰经常听到师哥、师姐们的创业故事,他决心自己创业。

大二入学不久,他听说自己兼职的一家画室因为老板精力不足要转让,转让费5.2万元。

再三考虑后,王慧杰把创业的想法告诉父母,并当面写下5万元的借条以表诚心。父母答应了他的请求,“家里并不富裕,但愿意拿出这笔钱,让他闯一闯。”

去年12月,王慧杰正式接下圆点画室。

收获:创业半年收入10万元

负债5万元、画室资金为零、教师团队欠缺,窘迫的创业开局并没有打消王慧杰的自信心,“15名学生跟着我来到新画室,我必须保证画室的高教学质量,并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画室环境。”王慧杰不惜以高价聘请知名画家现场给学生授课。

为了保证画室正常的运作资金,他白天代课,晚上去餐厅端盘子、在广场摆摊卖画。回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王慧杰说,最令他感动的是一对年轻情侣,“在广场上摆摊,每次问价的人多,买的人却很少,摆了一个多星期,一幅画都没卖出去。直到有一天,一对年轻情侣路过,看中一幅小女孩的画像,花200多元买下。”

“现在我终于把借爸妈的5万元钱还清了。”王慧杰欣慰地说。目前,他的画室有20多名学生,4名老师,半年来赚了10万元。今年3月份,首批美术艺考生参加高考联考,圆点画室以100%通过率大获全胜。“画室的艺考成绩在整个十堰地区算得上名列前茅。”王慧杰自豪地说。

感悟:创业其实需要的是勇气

“选择创业,我没有经验,且困难重重风险大,但我绝不后悔选择这条路。”王慧杰说,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需要创业者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无所畏惧的勇气,遇到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去克服,才能取得成功,“我很庆幸一路上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保护着我的初心,给了我战胜一切的勇气。”

王慧杰计划今年年底创办一间分画室,这意味着画室的生源和教师团队都必须扩充,将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第一年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为画室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相信只要保持精益求精的精神,画室一定会越来越好。”

大学生创业案例篇2:90后大学生创业 网售土鸡蛋月赚三四万

两年前,90后创业者曹席斌站在创业门外时,他对互联网充满了美好想象。当他和团队踏上创业之路时,经过两次失败,第三次找到了土鸡蛋接地气的电商之路,终于成功挣钱了。看看他三次项目的选择,或许对你创业有所启发。

第1回合

开发社区消费APP

在重庆九龙坡区石桥铺彩电中心附近一栋老居民房里。“墙是我们自己刷的,很简陋。刚起步,既是创业地也是住宿点。”一名戴着黑色眼镜、穿着黑色T恤的小伙迎了出来,露出有点尴尬的笑容。两室一厅简陋清水房里,四张拼凑的桌子在客厅,其他3个年轻人各自工作着。

小伙叫曹席斌,90后,2013年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化学工程系,没有回贵州老家,选择留在重庆创业。

2013年初,曹席斌把创业目标瞄准了互联网市场。在他看来,互联网市场投入成本低,只要研发出一款消费APP软件,就能带动时尚的消费观念,靠广告效益轻松盈利。

“3个合伙人,3万元创业基金,就想着创业。”曹席斌说,当时把目标锁定在社区APP开发上,想着把社区的吃喝玩乐聚在一起,让社区居民形成一种消费群,却卡在了支付功能环节。只有硬着头皮推向市场,推广和物料成本没钱了,加APP的人寥寥无几。一年时间,他的团队以失败告终。

自我总结:“当时创业有点盲目,没有精准市场调查,见到效果慢,资本回收困难。又尝试为很多高档小区,单独做一个消费APP,结果陷入死循环。”曹席斌说,创业伊始,国内移动广告平台非常热,大家对市场很乐观。事实上,一款优质软件站稳市场耗时长成本高。

第2回合

靠咨询策划想赚钱

去年3月,心有不甘的曹席斌想在创业中走出自己的一条路。他找来另外两个合伙人,凑齐5万元,想着做实实在在的项目。

曹席斌想运用互联网思维为客户做咨询策划,构建项目体系。在这条路上,很快又遇到挫折。首先是合伙人之间的分歧,其中一人是60后,彼此代沟太大。很多项目因意见不一,最后不了了之。

“更不幸的是顾客找我们做项目,中途不愿意做了,公司垫了钱,最后一分收不回。”曹席斌说,有次顾客想在沙坪坝区大学城做一个文创项目,建设创业咖啡馆,在前期策划形成双方敲定后,公司垫钱建设,结果顾客想法越来越多,改动了原策划,最后执行困难,顾客也不付钱。

自我总结:“那个项目下来,几乎亏了公司大半的前期盈利。”曹席斌说,这种亏吃了几次,因为不懂商务谈判,靠着承诺客户完成项目后再支付,乞求似的取得信任。一年后,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收购。

第3回合

高大上转卖土鸡蛋

“年轻人创业,不能眼高手低。洋有洋的活法,土有土的价值。”曹席斌的父亲是贵州省地道农民,家里靠着农产品维持生活,他这样告诫连续创业失败的儿子。

父亲的话给了曹席斌启发,“为何不把土的有价值的东西,靠着互联网运出去。”经过在沿海城市的调研,结合重庆特色,曹席斌选定了卖土鸡蛋。

曹席斌分析,土鸡蛋非常具有互联网精神。首先,现在大城市很难买到真正的土鸡蛋;其次,土鸡蛋价位很高,能否把土鸡蛋从生产源头直接送到客户手上,省掉中间环节的钱。

再次说干就干,今年4月初,曹席斌组建了创业团队,创建了姜戈互联网生态农场服务平台,开卖土鸡蛋并赚了钱。

自我总结:养鸡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如何让农民养鸡来保证生产源固定呢?曹席斌说,“采用分包的形式,和农民签合同立标准,对农场进行视频监控,可长期固定的为大城市提供土鸡蛋。”

第三次创业

更容易成功?

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创业成功者大部分的年龄是30岁~38岁,创业成功最高的概率是第三次创业。

年轻人创业并不是连续两次失败,第三次创业便一定会成功,这只是个概率问题。创业更多的是需要人的洞察力和市场判断能力。创业,创字旁边两把刀,成功失败都是正常的。年轻人创业要认识市场,融入市场。多次创业经历了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积累经验。

很多年轻人投资打水漂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应该通过相关渠道掌握多样的全面信息。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掌握二手信息,也要实践调查掌握一手信息,多请教学界业界的知名人士,包括周围的同学朋友也是很好的信息来源。向有创业经验的人学习请教市场规则等。

一枚土鸡蛋的电商路

“要把电商做活,最重要的就是物流、资金链和信息流。”曹席斌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取得农场主们的信任。

农场主杨洪彬表示,当时几乎没人相信曹席斌的话,几十个鸡蛋怎么可能在几天内,从重庆区县完好地送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市场?曹席斌用自己方式证明了它的可行性。团队设计出独特的包装,用谷糠保护鸡蛋,装在特别设计的箱子里,然后和物流公司谈好运输合作协议,把物流成本压缩在最小成本范围内。

“1个鸡蛋成本控制两元内。我们40个鸡蛋起送,3元一个,注重质量,走电商路,靠口碑营销。”曹席斌拿出营业记录,6月卖出1万枚,7月卖出4万枚,增加很大。要延展信息流,除了客户间的口口相传,更重要的是以互联网为依托搞营销。

“我们现在APP的资源是利用前两次创业,积累剩下来的,涉及了运动、休闲、教育等功能的,共有7款,虽然每款人数不多,但加在一起就有500万下载量。”曹席斌称,比如这款别忘运动APP,研发了有一段时间了,下载人数也超过百万,团队先借助这些APP推送信息。

“线下选择做活动,做活动就会有成交,有成交自然成交率就很高,这是电商的黄金定律。”曹席斌分析,互联网上的营销渠道不外乎三种:社交软件、大的网站平台和自己的平台。为了提高知名度,我们在线上线下都做活动,做过活鸡快递的话题来收集用户体验。”

“这个月估计能赚个三四万元吧。”曹席斌笑笑道,“下一步就要选择公司的定位了,是发展成农产品平台公司,还是土鸡蛋农产品专业公司,这次要按流程踏踏实实走。”

大学生创业案例篇3:90后美女大三创业做APP推广 1年挣30多万

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90后女孩儿,还在上大学,创业做APP推广业务,年净利润30多万元,业务分支延展至山西、山东、河北、陕西等省。她是如何做到的?能为年轻人创业提供什么借鉴?一起走近这名90后女孩儿,了解她的大学生创业之路。

人物

尚晓英,90后农村女孩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三学生。

经历

高三暑假打工挣学费,大一继续打工挣生活费,假期做校园工代理挣得第一桶金,去年3月开始创业做APP推广……

成果

核心成员10人,一年净利润30多万。带领的创业团队几乎覆盖郑州所有高校,分支已延展至山西、山东、河北、陕西等省。

梦想

将业务扩展到湖北、湖南等华中地区。

从农村到大学,第一年学费是打工赚的

尚晓英,一个从国家级贫困县——洛阳汝阳县农村走出来的女孩儿。1994年出生的她与同龄人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她读高一的时候,父亲在煤矿矿井因公受伤,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因长期劳累积劳成疾。

2013年,尚晓英和姐姐同时考上大学,尚晓英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录取,姐姐考到了郑州航院。为减轻家庭负担,高考完第二天,姐妹俩就到一冰棍儿厂打工,苦干3个月,赚够了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那一年,她17岁。

“上大学了,继续打工挣钱,没想过创业。”在学校,尚晓英是班里的团支书,兼职挣生活费并未给她的学业带去负面影响。活泼开朗的她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加入了大学生志愿者联合会。

“因为组织和参加活动,接触了很多校内外的同学,因为做志愿者,积累了很多人脉。”尚晓英说,进入大学后的经历,为她创业奠定了基础,“没有成功失败之分吧,对我来说,任何经历都是宝贵的。”

由打工者到校园代理,挣得第一桶金

大一寒假,尚晓英通过假期工校园兼职代理的介绍,到昆山一家电子厂打工,这次打工经历让她收获很多。大一暑假,头脑灵活的她已经成了假期工校园代理。

“处处留心总没错。”尚晓英自己做过假期工,了解其中的各个流程,用她的话说,因为自己“多操了那么一点儿心”,就从打工者变成了代理,带着同学出去打工。通过与专业劳务公司联络,尚晓英获取了不少可靠的劳务信息。大一暑假和大二寒假,她招募了100多名学生,带他们到昆山、福建的电子厂打工,挣了9万元。她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也成了之后创业的启动资金。

除了招募假期工,尚晓英还自己找商家谈兼职,介绍同学去。“其实就是中介吧,这些兼职机会,有的是朋友介绍的,有的是自己跑去谈的,也跟一些兼职平台合作。如果合适,就跟他们签协议。”除了做劳务中介,她还做过旅游、服装租赁等业务,认识了很多商家,积累不少资源。

“创业之前,我做过很多行业的工作,创业初期的合作客户是之前资源的沉淀。”尚晓英说。

业绩不俗,一年就挣了30多万元

去年3月18日,尚晓英和男友注册了公司开始创业。“最初的业务就是整合之前涉足的一系列工作。为大学生做好服务,是我们的初衷。”

去年3月底,尚晓英的团队接到了一份英语课程软件推广工作,通过这次合作,又接触到了郑州另外两家做金融类和服务类软件的公司,帮助他们做软件推广。

怎么调动各高校的学生资源?尚晓英有曾经做社团工作的经验,决定联合各高校社团合作。“很多高校社团的经费都比较紧张,我就与他们联合做推广,给他们提供赞助。这也为我们将来在各个高校设立代理点奠定了基础。”

成功完成几个案例后,尚晓英决定把创业团队的主要业务放在地推上。一年过去了,尚晓英带领的创业团队获得了30多万元的净利润。团队核心成员从最初她和男友两人发展到10人。公司业务也从最初的省内蔓延到了省外。“省内覆盖郑州、洛阳等10大重点城市。郑州基本上所有高校都有我们的直属代理。一个校园经理带领的核心团队有四五个人吧。山东、山西、河北、陕西等省份已经入驻团队,现在正筹备在西安建立分公司。”

目标,希望学生、白领都能做推广

“针对不同产品设计不同的方案。”尚晓英说,他们签订一个推广任务协议后,会收集相关信息,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对产品进行定位,针对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策划方案。推广过程中,还能带动其他行业的经济。

在为一家服务类软件做推广时,尚晓英想起之前参与过活动的一家可乐公司也要做促销,她就把两个商家对接起来。“推广了软件,也带动了可乐销售,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尚晓英说,一年下来,公司成长了,还帮助了很多在校生自力更生。“每个高校团队的核心成员,基本上都不用再给家人伸手要钱了。”

说起今后的打算,尚晓英说,主要是健全公司制度,搭建好平台,做自己的产品。“正在筹划客户端,预计6月份上线。做一个整合地推资源的平台,招募地推团队入驻,给地推行业提供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

尚晓英说,地推业务做多了,感觉这个行业比较乱,商家推广产品,找不到合适的地推团队,做地推的人员找不到靠谱的商家。未来,她想要做一个全民推广的策略,线上提交任务,线下进行地推。无论是学生还是白领,在学习工作之外,随时可以寻找自己合适的任务,“最终的理想是,人人都可以在线上领取任务,做推广。”

大学生创业案例相关文章:

1.大学生创业案例及启示

2.90后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3.经典大学生创业案例

4.经典大学生创业案例分析

5.十大典型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