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事员个人事迹材料

2017-01-15

炊事员是指在军队、企业、事业、单位、集体各单位食堂,饭店,招待所做饭烧菜的工作人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炊事员事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炊事员个人事迹材料1

早就得悉刘师傅很受大家欢迎,近前一看果有胜人之处。

今年55岁的××师傅有着多年的餐饮从业经历。今年2月,经人介绍他从湖南武冈老家来到深圳,他的到来给地铁建设者们带来了愉快和满足!

刘师傅心态平和、为人友善,面对前来就餐的员工他的脸上始终透着笑意。为了让大家吃饱吃好,他把心思全用在一日三餐上。自己的面食手艺过硬,早餐让大家吃的是炒面、汤面、鸡蛋面,配上稀饭馒头可说是花样繁多。中晚餐的菜谱更是让大家喜爱:梅菜扣肉、土豆红烧肉、酸菜鱼、剁椒鱼、血浆鸭、猪脚炖玉米等等,用职工们的话说--每天都有好菜!为了让大家吃上鲜嫩焦脆的荷包蛋,他特地买来电炒锅隔几天就煎上一回,百十个鸡蛋一次要煎上一个多小时,他总是不厌其烦煎的恰到好处。看到自己腌制的辣椒、豇豆、泡菜大伙喜欢,他满满腌上四个坛子用于大伙早餐供应。老家武冈是全国闻名的卤菜之乡,隔不了一阵子,他就把卤菜的技艺露上一手,既省钱又让大家开胃。

说起省钱,刘师傅可没少算计:一付筒子骨30元上下,他买来配上冬瓜、海带、玉米等分三次炖汤,熬到泛白的骨头汤香飘四溢没人不说好。看到附近菜场蔬菜价格偏高,他就抽空闲转到较远的菜场了解行情,尽量买到较便宜的蔬菜。为了将员工每天的伙食成本控制在10元以内,每三、四天他和帮厨算一次帐,随时调整菜谱,不让伙食水准有大的起伏。

他的菜谱每4、5天一转,可每一天的菜肴又不尽相同。如鸡蛋类就有西红柿炒蛋、青椒炒蛋、韭黄炒蛋、蒸蛋等;又如红烧肉菜系,他的文秘杂烩网花色同样很多:有土豆红烧肉、梅菜红烧肉、腐竹皮红烧肉等等。为了使每一道菜色香味上佳,烹饪过程中他总是坚持用蔗糖上色,从不用市场上含有害物质的原料。单做一道腐竹皮烧肉,他首先将切成段的腐竹皮用油炸脆,然后放到清水中浸泡,这样烧出来的腐竹就很有筋道,令人回味。采访途中,笔者经仔细观察发现,刘师傅有着较强的记忆力和控制能力:五六十人同时就餐,谁没来他一清二楚。吃饭的人没了,菜盆里已是“工完料尽”。当然,工地流动人员较多,没饭菜的时候也常有。每逢员工晚归或外单位临时来人,他总是立即起身忙活,直到别人满意离去。

聊天的时候刘师傅道出了他的心愿:“大伙满意,就是我的快乐”!

炊事员个人事迹材料2

“为大家服务是我最大的乐趣”

原三处二段一队炊事班长、共产党员陈良双同志,自1964年9月参加铁路工作,先后在铁二局四处、电气化局二处工作。於1981年8月随单位整建制调入电气化局三处二段,任第一工程队炊事班班长。他在炊事员工作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个年头,平凡的岗位上他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做出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年年被评为段、处、局优秀共产党员。1987年至1989年间,他连续获得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铁道部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劳动模范、火车头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面对如此耀眼的光环和荣誉,陈良双同志没有居功自傲,而是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在施工生产的最前线,尽心尽力地为现场职工服务,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自参加工作以来,陈良双始终随着施工队伍转战南北,可以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头顶着全国劳动模范的桂冠,却从没有去游览过祖国各地的名圣风景,他多次主动放弃单位领导专门为他安排的旅游疗养活动,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电气化建设事业,奉献给了为电气化事业而奋斗的一线职工。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他说“我很平凡,没啥子好讲的,为大家服务,是我最大的乐趣”。

在炊事工作的岗位上,他以慈母般的心肠对待每一位就餐的职工。为了让大家吃饱吃好,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每天总是第一个进厨房,桶火做饭,中、晚两餐均保持六菜一汤,而且南北口味兼顾,使所有来就餐的干部职工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有时班组的同志加班抢任务,中午不回来吃饭,他就带领炊事班的同志送饭到工地。若遇到天气变化,同志们在工地淋雨时,他就早早地熬好姜汤,并亲自送到每位职工的手上,为大家驱病防寒。

“老牛已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陈良双为了有更多的机会为大家服务,他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扩大服务范围,就在他上街买菜的同时,顺便买汇烟、酒、邮票、信封、牙膏等日用品代销给大家,为职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却不赚同志们一分钱。当他发现职工宿舍里有许多空酒瓶时,他想:这样长期乱扔酒瓶子,即影响室内外环境卫生,又不美观。如果把它们统一收集起来,积攒多了还可以帮助同志们换成钱贴补生活。于是,他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到每个职工宿舍里把空酒瓶收集到一起,并在自备的笔记本上记一笔小账,待统一处理后,将退瓶款一一如数返还给职工。

除此之外,陈良双同志每到一处新工地,还利用工地驻地周边的空地开辟小菜园子,自己掏钱买些菜种,收获的蔬菜无偿地用来贴补职工生活。他还利用就餐职工每天的残汤剩水和食堂的淘米水养上几头小猪娃,逢年过节宰杀后给职工改善生活。他的勤劳使就餐人员的伙食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可他自己却从来没有享受过一次安稳觉、没有吃过一顿特殊饭,

“劳累自己,服务他人”。这是陈良双同志一贯坚持的。一般的职工食堂,常规都是早上的馒头在前一天提前蒸好,第二天早上加热以下即可,这样炊事员早上可以多休息一会儿。而陈良双同志,在工地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坚持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蒸新鲜馒头、熬新鲜稀饭给职工吃。作为炊事班长他对班里的同事说:“现场职工每天工作很辛苦,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早上多睡会儿觉,让大多数职工吃不上新鲜馒头。”为了让职工在工作一天后,能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餐,以解除同志们一天的劳累,他带领全班同志千方百计想办法,每天保证有六菜一汤的标准,并不断提高烹调工艺,翻新饭菜花样,做出的饭菜色、香、味俱全,让人一看便食欲大增。在三公司内部干部职工中有这样一句口头禅:“想吃好饭找二段”。公司上下凡是来二段就餐的人没有不对陈良双的为人和厨艺术大拇指的!

作为一名炊事员,只要按照“领导满意、职工满意”的标准把本职工作做好就很不简单了。而陈良双同志却不这么认为,他说“饮食生活、后勤服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工程队干部职工的士气是否高涨”。为了解除工程队这些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单身职工的寂寞与孤独,陈良双有一个小本本,上面记满了职工的生日信息。每到有职工过生日,他就亲自将一碗热腾腾的长寿面送到职工手中。这哪里是一碗普通的面呀!他送给职工的是一颗滚烫的心、一份慈母般的情!许多职工在端上长寿面时,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工地上的职工经常因为加班加点工作不能全部按时回来吃饭,特别是晚餐,每顿饭总是托托拖拖拉拉的要等一、两个小时。每当到了开饭时间,不见同志们回来,他就一次次到路口眺望着职工收工的方向,盼望大伙收工吃饭。为了让每一个职工都能吃上热饭菜,他把菜饭热了一遍又一遍,自己从来不先吃饭,总是不厌其烦的等到最后一个职工吃完饭,他才休息。

和他接触过的人都会说:陈良双对待同志就像父母爱子女一样,与细微处,体贴倍加。在工程队干了30年,他没有外出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