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翻译论文

2017-02-22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和世界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外新闻被国人知晓,这个过程离不开新闻翻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翻译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闻翻译论文范文一: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论文导读::研究国际新闻标题翻译的必要性。功能翻译理论。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论文关键词:标题翻译,功能翻译,新闻把关

1. 引言

1.1研究国际新闻标题翻译的必要性

新闻翻译的研究受关注程度远低于文学翻译,在这范畴内的研究专著和论文相对而言还不多。而事实上,在目前这个信息全球化、信息流高速流通的时代,我们几乎每天都与新闻翻译打交道。受成本等多方因素的制约,我们目前接触的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外事报道,大多都是外国通讯社的编译、摘译稿。因此,新闻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广大公众对信息的准确接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既有紧迫性又有必要性。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简练、信息量大,标题翻译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了受众会否阅读新闻、能否有效接收新闻信息。同时英文新闻的标题与中文有异,往往表现得更为精简,常常使用缩略词、逗号、冒号等标点符号,运用多样化的修辞格,文化涵义丰富,这些都是新闻翻译中的难点。

1.2 研究范围

纵观现有关于新闻翻译的论著多从新闻文体特点、翻译技巧切入,涉足新闻翻译的传播效果、跨文化分析以及新闻价值观的讨论不多。本文主要着眼于研究国际新闻标题的汉译新闻把关,尤其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以及新闻价值观差异所造成的“不对等”翻译现象。

2. 新闻翻译研究的翻译学与传播学理据

2.1 功能翻译理论

新闻报道是一种很特殊的文体。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其他国家,媒体都是一种特殊的舆论工具,担负引导群众价值观的重大责任,因此英语新闻的汉译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译者在翻译英语新闻标题的时候,除了考虑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外,还必须以译文读者为中心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符合译文读者的需求。这与功能翻译理论学者所倡导的目的决定翻译行为相匹配。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有三位杰出代表,分别是莱斯、弗米尔和诺德。1971 年,莱斯(Reiss) 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中首先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形式,即从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评价译文,从而建立了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后来她的学生弗米尔在莱斯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 ,强调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1997年,克里斯蒂·诺德出版了《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系统概括了功能翻译理论,并在强调翻译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功能加忠诚”两大基石。诺德认为没有原文就没有翻译,不应该让目标文本完全独立于原文。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因素,至于忠诚,诺德特别强调这与“对等论”中的忠实不同,“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而“忠实”指向原文与译文的关系(张美芳:83,88)。

2.2 新闻翻译的准则

新闻传播是一种典型的大众传播行为,其功能主要是传播信息、教导公众、引导舆论。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三部分,标题、导语、正文。就新闻本身分析,标题可起到“点睛”的作用,它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重要部分;从版面(主要指平面、网络媒体)角度出发,它可以起到美化版面的作用(郜书锴,2003)。基于本文篇幅有限,而且考虑到标题是新闻构成的重中之重,以下将着重从英语新闻标题翻译入手研究。

笔者综合多方观点提出,英语新闻标题翻译的准则主要有四条:1、准确;2、精炼;3、到位;4、吸引。准确应该是新闻标题翻译的首要要求,因为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在于其客观性与准确性新闻把关,否则将会误导群众,歪曲性翻译严重的将会伤害不同国家人民的感情。如上所述,由于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内容的高度浓缩,因此必须精炼而且仅仅围绕新闻核心内容展开。从标题在新闻报道中的功能上看,它应该能激发读者阅读下去的欲望,因此必须具备吸引力。

3.功能翻译理论对新闻翻译的指导意义

功能翻译论认为, 作为两种独立的具有不同价值的文本, 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有其不同的目的和功能。作者通过源语文本传达信息, 译者则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 结合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感应力或社会知识以及交际需要”来将源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有条件地传递给目的语的接受者,有时甚至可以酌情改写(Adaptation) (Nord , 2001)。

鉴于原译文及其各自读者的不同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风土人情、价值观和语言风格的不同, 为了实现翻译的交际目的, 在翻译软新闻的过程中, 译者还需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 用译入语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创造性地将原文转换成易于读者接受的译文(卢卫中, 2002)。卢卫中关于软新闻翻译的论述同样适用于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因此,遇到由于中英文语言差异、文化价值观差异、修辞方式差异等造成的无法逐词逐句“死译”的情况,译者可以酌情编译,可以打破原文的词汇词性、句法结构、修辞方式等重组译文,遇到中西新闻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的时候,译者甚至可以改变新闻标题论述的角度。

至于新闻标题编译的技巧有很多,如直译、意译、增词法、减词法、巧用修辞格等等,以下将按照词语、句子结构重组、修辞、舆论价值观差异等四方面分别举例具体分析。

3.1 词汇

3.1.1增加词语

原文:索尼无头公鸡广告嘲笑法国队世界杯出局(China Daily)译文:Sony headless chicken ad mocks French World Cup team

该译文使用了“增词法”翻译,完全忠于原文以及源语作者的意图,保留了源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而且还增译了“出局”,令标题的意义更完整。标题是一篇新闻报道的“灵魂”,标题的作用是浓缩表达报道的主旨,如果单纯将标题译为“索尼无头公鸡广告嘲笑法国队世界杯”,会让读者看得一头雾水,因此该译文作者在通读整篇新闻报道之后,补充了本文所指的具体事件“嘲笑法国队世界杯出局”,实现了新闻标题传达新闻核心信息、便于读者理解的功能。

3.1.2 变更词意

原文:The Chinese Market, A Bottomless Pit (王晓、黄春兰,2009)

译文: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该新闻标题的翻译难点在于“A Bottomless Pit”,从字面意来看要译为“无底坑”,但中文并没有这样的说法,意思相类似的表达有“无底洞”。新闻的翻译切忌抛弃原文,任意发挥,译者应将句子放在源语的语境中去重新分析。那是国际运动品牌Nike的总裁在上海视察时所说的原话,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中国市场潜力很大,假如用“无底洞”去翻译,那是个贬义词新闻把关,与源语意思不符。译者建议将其核心信息抽取出来,重组语言,将标题译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而笔者则认为译作“Nike总裁:中国市场潜力无限大”更为合适。因为新闻标题应该是能独立存在,阐述清楚新闻报道的事件或者对事件留有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如果按照原译文去翻译,句子缺乏主语,事件模糊不清,难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3.2 重组句子结构

原文:Spending Valentine's Day alone? These scientificsecrets of seduction could make all the difference (China Daily)

译文:情人节“诱人”指南 教你取悦心上人 源语的新闻标题是个一问一答的设问句,如果一字一句紧扣原文翻译,译语标题将会很冗长又缺乏焦点,而且在中文新闻标题中鲜见一个完整句子,这样在表达方式上会显得很怪异。译者重组了句子结构,首先将标题最吸引眼球、最核心的信息抽取出来——情人节“诱人”指南,然后再作补充说明——“教你取悦心上人”,采用对偶句式,既能表达原文信息,又能抓住读者眼球,撩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3.3 修辞

3.3.1 借代原文:Barcelonamoves to keep bikinis off the streets (China Daily)

译文:巴塞罗那不欢迎街头“泳衣客”

‘bikinis’属于名词,字面意义为比基尼游泳衣,但根据新闻报道的上下文可以推断,源语作者想表达的并非巴塞罗那要将泳衣扫出街,而是用bikinis来借代“穿泳衣的人”,用借体的特征形象地代替本体事物。译者充分理解‘bikinis’的内涵意义,简洁地将其译作“泳衣客”,生动传神地传承了源语标题的形象性与味道,整个标题既忠于源语作者,可能让译文读者正确理解源语作者所要表达的“不欢迎”的态度。

3.3.2 押韵和活用谚语

原文:A bowl of soup a day could keep the pounds at bay.(China Daily)

译文:“一天一碗汤, 脂肪减光光”

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中的恰当运用可增加报道的趣味性, 从而吸引读者关注消息。中英文的修辞手法有异,很多时候往往难以找到完全相对应的表达方式,译者首要任务是保证源语信息能够准确、充分地表达,然后尽可能根据译语文化特点,寻求在目标语中达到类似效果的表达方式。该新闻的源语标题用了押韵( day &bay) 和活用谚语( 源自: an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 ,而译文既保留了源语信息,还运用了对偶句新闻把关,以及押韵、谐音双关—“汤”与“光”等修辞手段, 令译语标题琅琅上口。该标题能充分体现源语作者的意图——引导读者每天喝一碗汤消脂,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理念。

3.4价值观差异

除了上述的技巧、策略外,新闻翻译由于文体的特殊性,对译者在新闻价值判断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在传播学中,学者卢因在1947年曾发表文章提出著名的“把关人”理论,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决定”。

在中国内地的新闻事业领域中,所谓的“把关人”,即采集、制作信息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乃至决策发生影响的人,主要是指媒体中工作的记者、编辑、总编辑等。对国际新闻的翻译,当中涉及到选材、编译的过程,哪个新闻具有新闻价值,应该采用哪种体裁报道,予以多大的篇幅,既然有新闻文体本身的一般规律,也牵涉到媒体经营的理念和宗旨,还需要符合国家、地方方针政策的相关规定,最终的报道形态和方式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最终结果。

学者彭学良1996年8月翻译一篇题为“Victims Of History”(历史的受害者)的报道时,发现文中谈到二战时日本的随军慰安妇时,闪烁其词,甚至歪曲历史事实。具备强烈的民族自尊意识的彭学良为此义愤填膺,从文字上来看,“历史的受害者”排除感情色彩,符合类美国人的文化心理:自诩客观公正,但却忽视了东亚各国饱受日军蹂躏的残酷历史事实以及深受伤害的民族情感。后来他把标题改译为“含垢忍辱五十年,怒向倭国讨清白”,清晰、坚定而自信地表明了我们民族的态度、感情以及立场,这是个难能可贵的创造性翻译杰作(彭学良,1998)。

结语:

根据上述论证过程,笔者推导出翻译新闻标题的一些基本规律新闻把关,先通读全文,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内容,确保新闻标题的译文清晰明了地表达最核心的新闻信息;根据源语作者的意图,以及在充分考虑读者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传达源语信息。译者可以从词汇、句子结构、修辞方式、价值观差异、语篇内容等多角度去考虑如何组织译文,以确保译文既能充分反映源语的目的,又能忠诚于源语作者的意图,以功能翻译理论的“功能加忠诚”原则作为指导新闻标题翻译实践并评判翻译质量的准绳。

新闻标题翻译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引入功能翻译理论、传播学的基本理念作分析,强调新闻翻译的交际意图和交际功能,希望竖立一种以受众为中心、注重新闻传播效果的翻译观。释放了传统翻译追求源语、译语完全对等的压力,充分强调译者“把关人”的能动性,以及通过多个新闻标题翻译分析的实例,引证如何在原文作者、翻译发起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多边关系中取得平衡,为日后的新闻标题翻译实践提供一些思路。

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以传播学的本质去探讨新闻翻译是个有益的尝试,但这只是起步,笔者希望将来可以从语篇的角度去深化研究,探讨不同类型的新闻翻译各有什么策略;或者从受众的角度作调查研究,探讨评判新闻翻译的标准应该如何制定等。

(本文作者钟敏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在读研究生、广州日报社记者)

参考文献

[1]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Explained [ M ] .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5]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5.

[6]陈明瑶、卢彩虹.新闻英语语体与翻译研究[M].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7]钱叶萍、王银泉.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软新闻的汉译英[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6(6):12

[8]王虹光.从目的论看软新闻的英译[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8):639-642

[9]郜书锴.基于新闻学角度的英语新闻标题翻译艺术[J].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8): 229-230

[10]彭学良.新闻翻译中的跨文化思考[J].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1998(8): 93-97

[11]王晓、黄春兰.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英语新闻标题常用修辞的翻译[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92-93

新闻翻译论文范文二:科技新闻英汉翻译与文化语境

论文导读:英汉科技新闻语篇的翻译不但是国际间科技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间科技信息的交流越发显得重要,但是由于不同国家间文化的差异,在科技语篇的翻译中往往也会产生文化误读,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语境成为了翻译所要理解表达的重要依据,即准确的解码和编码都依赖于语境,加之科技新闻英语具有句子长、结构复杂、专业词汇较多的特点,由此给科技新闻英语的翻译人员带来了一种挑战,即如何使译文从文化角度更准确传达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和风格,成为翻译工作者首先考虑的问题。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被公认为西方语境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语境可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关键词:科技新闻,翻译,文化语境

英汉科技新闻语篇的翻译不但是国际间科技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间科技信息的交流越发显得重要,但是由于不同国家间文化的差异,在科技语篇的翻译中往往也会产生文化误读,因此在翻译过程中, 文化语境成为了翻译所要理解表达的重要依据,即准确的解码和编码都依赖于语境,加之科技新闻英语具有句子长、 结构复杂、 专业词汇较多的特点,由此给科技新闻英语的翻译人员带来了一种挑战,即如何使译文从文化角度更准确传达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和风格,成为翻译工作者首先考虑的问题。

1 文化语境概述

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被公认为西方语境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语境可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情景语境是指语言行为发出时的周围情况,事情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 地点、 方式等。文化语境是指任何一个语言使用所属的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以及每个言语社团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习俗、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等。因此,翻译依赖着它本身所存在的语言文化环境,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正因为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事物认知的不同概念导致了包含不同文化意义的词语的产生。可见,不同的文化语境决定着翻译中不同语义的提取,也体现着译者对不同文化的判断和理解,这些便是文化差异的渊源, 也是造成文化理解和文化翻译的障碍的因素,所以理解原作的文化语境是作好翻译的首要前提。

2 科技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 科技人员在计算机科学、电子技术、工程技术、医学、生物工程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对科技人员而言,科技新闻英语则满足了科技人员了解国外科技信息的需求。首先需要介绍一下科技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

一是准确性。新闻英语的生命在于真实。科学是最讲究实事求是的,对于实事,既不容许扩大,也不允许缩小。尤其是科技新闻英语,不但要真实,而且要求高度准确。二是新颖性。科技新闻英语要突出反映新成果、新思潮,多在“新”字上着眼。新闻记者除了报道新成果、新思想外,还应留意科技会议、教育园地等多方面出现的新东西,报道面不能局限于一隅。三是其通俗性。科技新闻英语主要写给一般读者(lay readers or general readers)读的,这是由大众媒介的职能所决定的。因此,报道必须在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通俗易懂。第四,新闻英语报道必须做到精炼。科技新闻英语不是科研报告、学术讲座,一般无需反映研究过程或细节,只需酌情报道最重要、最精华的事实,即科技成果及其成功的意义和关键。最后是要体现科技报道的生动性。科技新闻英语应是有趣味的,吸引人的。所谓趣味性,说到底就是要求记者写作时立意新颖,用某种有趣的方式,提出严肃的科技问题或文化知识,吸引读者去思考,增加新闻的可读性,有机地熔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

3 文化语境在科技新闻英语翻译中的影响

科技新闻翻译是把用一种文字写成的科技新闻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经过再次传播,使译语读者不仅能获得原语新闻记者所报导的信息,而且还能得到与原语新闻读者大致相同的教育或启迪,获得与原语新闻读者大致相同的新闻信息。在这个翻译过程中,有些人认为科技新闻英语中的单词大多为单义词,翻译起来并非难事,语境的研究大可不必应用于科技翻译领域。很明显,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实际上 ,语境包括文化语境都在科技翻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我们从社会历史、思维方式和宗教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3.1 社会历史因素

纽马克曾说:“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规、 任何理论和任何基本词义。”由此可见语境对于翻译的重要性,有时词语的表层指称意义相同 ,但深层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却不尽相同。例如在科技新闻英语中西方人常常会用“WhenGreeks meets Greeks ,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 形容两种同类科技产品的竞争,译为“两雄相遇,其斗必烈”。此谚语含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源自17 世纪英国剧作家纳撒尼·李(1653 - 1692) 的作品。在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间,古希腊分化成立了许多奴隶制的城邦。一些城邦为争霸希腊互相角逐,战争不断。一直战到公元前338 年,希腊遭到北方马其顿王国的侵略,各城邦才又团结起来进行顽强的抵抗。此语现在常用于指两个同样自负的人或两个实力相当的党派团体之间的争斗。又如:

The efficacy ofthe vaccines is the Achilles’heel of India’s anti-polio campaign.

这些疫苗的疗效问题成为印度消除小儿麻痹症运动的最大障碍。

Achilles’heel 典故出自希腊神话。传说阿基里斯除脚踵外全身刀枪不入。因此“阿基里斯的脚踵”就成了“致命弱点”的代名词。翻译时,为了照顾读者中的大多数,可意译之,因为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仍不足以采取直译。再如:

Tumours fall to aTrojan horse. Altered bugs can carry a lethal enzyme to skin cancer cell.

直译:肿瘤变成了一具特洛伊木马。

意译:肿瘤组织内发生变化的病菌可能携带一种能够杀死皮肤癌细胞的酵素。

特洛伊木马是特洛伊战争时希腊人做的木马,希腊兵藏在木马腹中,混入特洛伊城。后喻指内部的破坏集团。在该例子中,作者把肿瘤比作特洛伊木马,因为其内部变质的病菌可能会间接地杀死癌细胞亦即这些病菌充当内部破坏者的角色。此典故可直译,一则制造悬念,二则该典故为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中国人所熟悉。以上例子表明在翻译时一定要首先了解其文化语境所产生的具体含义。

3.2 思维模式因素

思维模式的差异也同样影响着科技新闻的报道。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曲线或者螺旋思维, 习惯迂回,重视形象思维;而西方的思维方式属于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对于同样一件事情,由于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上的原因,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总是先有怀疑,再定论,最后验证,而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先有肯定,然后观察,最后定论。例如,在2007年4月科技月刊《Scientific American》中,有一篇报道的标题是:

SEEKING THE CONNECTIONS: ALCOHOLISM AND OUR GENES

Identifyinggenetic influences on vulnerability to alcohol addiction can lead to moretargeted treatments and help those at risk to make informed choices about theirown lives

标题和文中都开门见山地肯定了酗酒与基因的关系以及基因变异的研究对人类尤其是酗酒患者的益处,进而在文章中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得出定论。相比之下,在中国《环球科学》中该文章的标题是:

DNA中的酒瘾开关

为什么有人千杯不醉,有人却一喝酒就脸红?为什么某些家族会有酗酒的“传统”?答案或许会让你大吃一惊:在我们的基因中,隐藏着一个个“酒瘾开关”——基因变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饮酒习惯。

标题很明显地采用了迂回的方式,形象地提出问题,然后引出结论,完全符合中国式的思维方式。这种翻译策略被称为编译,是一种“最自由的翻译形式”, 其目的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Newmark,2001)因此,也被称作是一种“文化翻译”。

3.3 宗教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定的宗教信仰产生了词语的特定含义,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不同,也影响着英汉词语的翻译。在西方,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表达,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还积淀在人们深层的文化心理意识中。而源于《圣经》的典故不仅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俯拾皆是,就是在商贸、科技等新闻报道中也比比皆是。

如:There are some good technical science tools onthe market today. However, you must remember that they are tools only, not “holygrails”.

如今市场上确实有一些不错的技术科学交易工具。然而,你必须记住,它们仅仅是交易工具而已,不是使你百战百胜的宝。(没读过圣经的人很难理解“圣杯”的含义,因此采用了意译。据中世纪传奇,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使用的杯子或盘子,后来成为很多武士追寻的对象。)

可见宗教文化是构成英汉语言各自特色的重要方面,了解了宗教文化的差异,就能更准确地表达词语的文化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上述例子大多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实际上翻译策略的选择往往取决于译者对于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态度和立场以及目的语读者的理解能力,而译者无论采取何种文化立场都应熟悉掌握原语和目的语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提高语境认知能力。

三. 结语

文化语境对翻译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翻译家尤金·奈达曾指出:“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作为国际间科技信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科技新闻语篇的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同源新闻语篇的作者及译文读者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是一种复杂的、以译者的认知能力为基础的动态的活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科技翻译工作者需要努力提高语境认知能力,尤其是要加强文化意识,培养对文化信息的感应能力,提高科技新闻翻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Eugene A. Nida.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 in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 Peter Newmark. A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 关孜慧。文化语境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4] 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 刘其中。新闻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 许明武。新闻英语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7] 田传茂,许明武。报刊科技英语的积极修辞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1(1)

新闻翻译论文相关文章:

1.略论新闻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论文

2.新闻词汇翻译方法研究论文

3.浅谈英汉翻译论文

4.新闻系语言论文范文

5.浅谈新闻传播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