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成长的短文章
孩子的成长,永远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是每个父母都担忧而且认真对待的问题,那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孩子成长的短文章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关于孩子成长的短文章篇1
作者:钱志亮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4年10期
当下,《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亲子秀电视节目大行其道,获得了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各个阶层观众的喜爱。爸爸,这个如今家庭中经常缺位的角色,能抽出时间,从笨手笨脚到熟能生巧,一路用心结伴孩子,带给孩子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让更多的父母受到启发。
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有4种境界:人在心在,人不在心在,人在心不在,人不在心不在。你属于哪种类型?
孩子的成长既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精神呵护,尤其是来自父母亲人的呵护。二战后法国孤儿院的例子就很典型。当时,不论城市乡下,配给都公平等量,但若干年后,乡下孤儿死亡率远高于城市。原来,在城市经常有志愿者去抱或背孤儿,而在乡下,孩子本能的“肌肤饥渴”、精神呵护未被满足。
陪伴孩子,父母扮演不同角色
父母对子女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孩子能从亲子互动中获得安全感并诱发良性情绪,形成信任、依恋、依赖、期待等积极情感,学会交往、形成社会适应能力,并发展智力。可现在,很多80后父母把孩子交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保姆带,自己当甩手爹娘。殊不知因小失大——我做咨询时,经常有年轻父母问:“我俩都是研究生毕业,怎么生这么个东西?”我总是反问:“孩子是研究生带大的吗?”也有家长咨询:“为什么孩子跟我不亲?”我反问:“是你带大的吗?”
父亲在孩子成长中主要扮演三个角色:智慧的启迪、人格的塑造和做人的引导。研究发现,与父亲在一起时间越长、做的游戏越多,孩子有大智慧的可能性越高。有父亲陪伴的孩子人格往往更健康——脸上有笑容、抬头挺胸、精神振作、内心阳光,他们做事更果断,思想更活跃,抗挫折能力也较强,人际关系良好。父亲还扮演着纪律教育、情感控制、做人监督等角色,引领孩子形成良好品性。
母亲主要扮演两个角色:习惯的养成和情商的培养。由于母亲喂奶,注定了与孩子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孩子通过观察模仿,会形成与妈妈极为相同的习惯,而好习惯是终身享之不尽的财富。母亲的疼爱,能让孩子的依恋、信任、期待、希望越来越多,社会性越来越好、情商越来越高。
父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会有很多社会角色模仿:女孩模仿妈妈、男孩模仿爸爸,否则,角色意识、责任感等都会受到影响。
缺失陪伴的孩子长大后易出现诸多问题
有人曾用猕猴做过实验:把小猴从妈妈身边强行带离,在实验室里准备了一个有热奶的钢妈妈,一个没奶的绒布妈妈。按照“有奶便是娘”的推断,小猴会亲近钢妈妈,可事实不然,小猴不饿到迫不得已,都不离开绒布妈妈,一吃完奶就赶紧找绒布妈妈。这个细节,让我们看到婴幼儿内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惧,他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这些猕猴成年后,基本上都表现出冷漠、孤僻、不合群,甚至残忍地虐待孩子,这说明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生命正常成长不可或缺的成分。
在我国,目前失陪更多的是父亲,这对男孩最常见的影响是“父爱缺乏综合征”:害羞、情绪沮丧、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少言寡语、不爱集体、厌恶交友、急躁冲动、喜怒无常、害怕失败、感情冷漠,严重的还可能逃课、早恋、离家出走、偷盗,甚至喜好暴力,更易成为一个危险的男人。
孩子成长离不开爹娘,缺失父爱母爱会感到紧张、有不安全感,导致负面情绪较多、积极情感偏少,甚至出现情绪困扰、人格障碍、行为问题。
“总是很忙”的爸爸妈妈需要陪伴孩子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每周由他人看管超过30个小时的儿童中,有17%的孩子出现了诸如好打架、欺负人等行为问题,而那些每星期由别人照看少于10个小时的孩子中,只有6%发生了类似情况。
现在很多人在家庭价值定位上出了问题,在生命传承与事业发展上本末倒置,等意识到孩子出了问题才追悔莫及。其实,让孩子有尊严且幸福地生活,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固然可取,平平淡淡陪孩子长大也值得推崇。
我的忠告是:家长要建立家庭至上的理念,重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钱将来可以再挣,但孩子不能等。作为爸爸,再忙也要每天回家吃晚饭,每天和孩子玩一次游戏;作为妈妈,再累也要每天给孩子拥抱,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
陪伴孩子的几个重要时间
薄荷时间:孩子起床前,要想孩子每天有个好心情,早晨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很重要。所谓薄荷时间就是要让孩子起床前的时间如薄荷般清新和令人愉悦。比如,为孩子预留15分钟的起床时间,打开窗户透进清新的空气,给孩子一个笑脸和拥抱……
奶油时间:从外面回到家时,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从外面回家后都需要一段时间来放松和调整,这段时间就应该像奶油那样松松软软,令人舒适自在。
蜜糖时间:孩子入睡前孩子可以和妈妈或爸爸单独在一起,说些亲密无间的话,盼望就寝时间的到来。
黄金时间:和孩子的约会,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喜欢的活动能够增进亲子感情,如尽可能列出父母与孩子喜欢一起做的事情,越多越好,等等。
太空时间:亲子关系亮红灯了,利用心理学中的一种“抽离法”,让家长和孩子在这段时间里把所有不愉快的记忆或情绪都抛开,就像坐火箭去了太空,可以毫无拘束地说出心里话。在时间里,亲子双方都要遵守一些规则:不说气人的话、不翻老账,而要坦诚地说出内心的情感需要,说说大家在一起时的快乐,一起做过的开心事。
关于孩子成长的短文章篇2
让孩子在肯定中快乐成长
有个教育专家曾说过:“爸爸妈妈有成千上亿个精子和卵子在结合中壮烈牺牲,只有一个最棒的精子和最棒的卵子结合成功,这个人就是你,所以你生下来就是最棒的,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个奇迹,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把最棒最棒表现出来”。如果我们的孩子有这种心理就会看重自己,另一方面爸爸妈妈也要看重自己创造出来的“奇迹”,肯定自己的孩子,在肯定中,让孩子不断建立自信、激发兴趣;在肯定中不断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优良品质,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用我们的肯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激发他的兴趣。记得有一次,我驱车带着儿子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方向感不强的我在返家的路上走错了路,焦虑不安,反倒是年仅6岁的儿子非常镇定的给我指路,最后顺利返家了,回到家我当着儿子的面向邻居夸奖了他,他感到无比高兴,以后每次出门都会有意识的认路,并自信满满的告诉我去什么地方应该怎么走。而在此之前,儿子总是畏畏缩缩,不怎么相信自己。就是这样一件小事让我明白了适当的给自己孩子肯定能够帮助他建立自信,激发他的兴趣。
用我们的肯定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品质。儿子即将告别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迈向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如果他不具备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优良品质,那么越来越繁重的课业可能会把他压得丧失斗志;相反,如果他具备了这样的品质,那么他就会快乐的学习,只有在快乐中学习,才会斗志昂扬、奋发向上。那么这种品质要怎么培养呢?当然也缺少不了我们父母对他的肯定。记得有一
次,儿子一道推理题不会做,要我帮他辅导,但是好几遍下来,他似乎还是没理解透,有点灰心了,不想继续做了,刚开始我有点光火,最后我忍了下来耐心的告诉他,我们练习多了,就会慢慢掌握原理,掌握了原理做起来就简单了,并很慎重地对他说:“妈妈相信你,你一定能行的”,最后,在我的鼓励下,果然他很快掌握了做题的技巧,做对题的他欣喜若狂,告诉我“妈妈我以后不怕做题了!”。
有个心理学家总结了几个孩子与环境的关系,其中就说到“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充满自信”,“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孩子在我们的嘉许中得到肯定,得到认同,建立自信、塑造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优良品质,然后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千万不要吝啬对孩子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让我们的孩子在自信心中健康快乐成长!
关于孩子成长的短文章篇3
吾儿变了——叙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变化
幼儿园,是每个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没多久就一直考虑和关心的话题。说到幼儿园,从我个人来说是带着复杂的心情,因为孩子从自己的庇护下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能否适应,能否开心,会不会生病等都在揪心,我也相信这是每个爸爸妈妈都担心的共性问题。另外,幼儿园是孩子进入社会的第一个小集体,孩子能否适应集体生活,能否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培养起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父母比较关心的。
时间过得好快,儿子上幼儿园快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每一天里,我们时刻关注儿子在幼儿园的每一个变化,有时候儿子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天的一个小小的变化,甚至是学会了一首歌,跳会了一支舞等无不牵动着我们的心。
回想起这一年,作为父母我们的心情是激动的,更是欣慰的。因为儿子变了,从一个爱哭,爱闹的“小调皮”变成了一个礼貌懂事的“小大人”。我不由得惊讶于儿子的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如此的彻底,明显,这是我们在家庭教育里无法短期实现的。
儿子变化最大的是上幼儿园之后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回到家里,会去洗手,晚上睡觉前基本能做到洗脸洗脚。儿子三岁上的幼儿园,在这之前,儿子从来不会自己吃饭,每次都的大人喂,一天最令人头疼的事就是儿子的吃饭。上幼儿园之后这个问题化为泡沫了,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儿子逐渐学会了自
己拿筷子吃饭,也爱吃蔬菜了,有时还和我们比赛吃饭,并且碗里的饭还会吃得干干净净,身体也越来越好了。
其次儿子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在上幼儿园以前,儿子从来都是玩完玩具之后就乱扔,但在上了幼儿园之后,孩子慢慢的变了,每次玩完玩具后总会放回原处,而且摆得整整齐齐。孩子大概晚上九点休息,这个时候是儿子最放松的时候,一边唱着幼儿园里学的歌,一边自己慢慢的解纽扣,脱衣服,每次脱完还会把自己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有时看见爸爸妈妈衣服乱丢的时候就像个小大人一样,还会批评爸爸妈妈说:“我们的老师说了,衣服脱完要叠整齐放好”。看着儿子胖嘟嘟的小手叠衣服的时候,心里好高兴,儿子的这些变化似乎已经是一种自然,一种习惯,有时甚至连我们大人都做不到。
随着儿子一天天上幼儿园,儿子成了一个特别爱干净的孩子。 记得有一天,老师教孩子们擦桌子,扫地,儿子回到家说家里太乱了,要帮我打扫卫生。得到我允许后,儿子拿着小抹布擦起了桌子,擦得时候还把桌上的垃圾扔到了垃圾桶。看着儿子忙碌又认真的样子,还说妈妈以后我帮你打扫卫生吧!有时楼梯上有垃圾袋或者什么的时候,儿子总会捡起它拿在手里扔到楼下的垃圾桶里。每次看到这些,我们不仅感叹,这是一种多好的习惯啊,这些习惯会伴随着他的成长,或许会影响他的一生。
孩子现在也变得礼貌懂事多了,只要出去买东西,或者碰见爸爸妈妈的同事,总会问叔叔阿姨好,走得时候还要说再见。带他去别人家的时候,看见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总会先问我们,
可不可以玩,得到允许后儿子才会拿上玩,走得时候会放回原地并说谢谢。这些习惯使儿子总会得到一些朋友,同事们的称赞。每次听到这些,作为父母都会为孩子感到高兴,更是感谢孩子的幼儿园老师,能给孩子不仅从小培养这些习惯,而且改变了孩子以前的一些不良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十分重要。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希望,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左右成败,习惯改变人生。作为家长,我很赞同县幼儿园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对幼儿采取的这种教育理念的认同和崇尚。每天送孩子上学,下学,总会在校园的广播里听到:“弟子规,圣人训……”等这些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直到现在,孩子们在走路,上厕所都不由自主的念《弟子规》。在校园的墙上会看到《跪羊图》,每次问起,儿子都会很熟练的讲出《跪羊图》的故事。这些都让我深受感动,也令我深思。儿子的这些习惯的养成和改变,以及孩子们的改变,和幼儿园老师的精心培育以及他们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
儿子在一天天的长大,幼儿园只是他迈出的第一小步,但他的一小步是爸爸妈妈心中的一大步。愿儿子在这种教育背景和理念下能茁壮成长。
郑圭元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