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健康小论文

2017-02-16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心理走向成熟、人格趋于完善和稳定,确定自我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职业目标的重要时期,而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的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心理健康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心理健康小论文范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研究

摘要:综上所述,进一步强化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单单是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同时还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

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一些高校的领导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且没有将该项工作放在主要位置上,因而,使得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力度上与规模上,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其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视度也不同。相对而言,一些大城市或沿海城市的高校,对该项工作比较重视,且有部分高校已经将心理咨询与心理卫生等纳入医疗保健、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但有部分地区或省市却没有这样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够充分,因而,造成组织管理缺乏规范性,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有关部门对23所高校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有12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是挂在学工部下,其他学校则是挂在教育系、社科部以及团委等部门下。一些学校声称有场地、有人员、有经费,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表面上来看,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极为热烈,但实际上都是走形式,应对上级的检查。这种情况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是极为不利的。

(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现今,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了两种错误的观点:其一,过于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将高校学生思想、价值以及政治等观念上存在的问题,都认定为心理问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其二,把高校学生所存在的各类问题,一律看做思想品德问题,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同时错误地以为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完全取代心理健康教育,或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套用德育教育的方式,从而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趋于德育化。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有不同之处。例如它们的教育目标不一样,前者的主要目标是处理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注重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而后者的目标在于处理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强调对其健全人格的塑造。此外,它们的教育内容也不相同,前者的工作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规则,且使其能够分辨是非,其内容一般包含四个方面,即政治、思想、道德以及心理等的教育;而后者的工作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且对其自我意识与自律能力、自控能力等进行培养,其内容主要包括:养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指导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强调自我教育等。除此之外,在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以及理论基础等方面也不相同。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相互替代。

(三)师资数量少且专业水平低

首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严重缺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在高校中,大约两千至三千名大学生,就需安排一名专门的心理学教育人员。然而,在中国有许多高校,其大学生人数过万,但是一名专业的心理教育人员都没有,这种情况在我国并不罕见。有研究者对湖北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人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大约三成的本科高校,其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和高校大学生之间的比例低于1∶4000。由此可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严重匮乏,这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科学性,其对相关教育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但需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同时还需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我国高校的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并非专业的心理学家,他们并未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学训练,对该方面的知识了解得不多,无法真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另外,虽有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是心理学本科出身,但对咨询理论或者是教育理论不了解,无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对策

为了确保现今高校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且保证其拥有健康的心理,本文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入手,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首先,就学生本身而言,学校应当对学生的人格、品质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进行培养;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锻炼。除此之外,在生活方式上,学校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身每天的生活、学习、休息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切实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其次,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家庭不但是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还是其受到打击、挫折后的一个“疗养所”。因此,学校应当注重与促进家庭教育的开展。学校可在入学时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掌握其成长背景、教育情况以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一些来自于特殊家庭的学生,例如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等,应当适度地给予干预。另外,对学生开展跟踪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构建一个好的互动平台,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状况和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不用的方式与学生家庭取得联系,以便更好地处理学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且对其心理进行辅导。再次,学校应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且提升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度,同时将其纳入到高校的重点工作中。此外,应构建一支具备专业素质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且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业务方面的培训,以便对大学生开展更好的心理辅导。学校还应当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联系现当代大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需要,对其开展针对性的、有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后,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学生作为一个尚处于成长期的个体,其心理还没有成熟,极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学校、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都应当尽可能地做好引导工作,消除一些不良的、消极的、负面的因素。换言之,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假使学生能够始终牢记且坚持下去,那么不论受到什么样的外部刺激,大学生都不会迷失方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进一步强化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单单是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同时还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应当切实意识到强化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例如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锻炼,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注重家庭教育以及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从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终促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且为祖国未来的发展与建设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李宏翰,赵崇莲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20

2、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欧阳丹青年研究2003-03-30

大学心理健康小论文范文二:长安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大学生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教育部先后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的实施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等方法来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结果

1、长安大学大学生与大学生常模比较

本研究所采用的常模中一个是在关于大学生SCL-90分析研究中比较常用的胡启先建立的2685名大学生常模,称为大学生常模,由于该常模的制定距今有10余年,所以研究中将黄艳苹等人的荟萃分析结果作为另一常模,称为新大学生常模。长安大学大学生SCL-90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和新大学生常模,这说明本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学生常模和新大学生常模,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2、男性大学生与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本校女大学生SCL-90的10个因子中恐怖因子均值高于男性大学生,且差异具有显著性。男女大学生SCL-90其余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8项因子的差异不具显著性。这表明本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女性大学生对孤独和公共场合的惧怕高于男性。大学生SCL-90总分为121.71±27.55,本校大学生SCL-90总分大于或等于160分的阳性检出率为9.81%,任意一项或一项以上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检出率为2.89%,这些信息从一定角度反映了本校学生心理健康态势良好。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方面的中度及以上不适感(因子分≥3)分别占0.41%、1.34%、0.41%、0.41%、0.41%、0.93%、0.21%、0.72%和0.31%,其中强迫因子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敌对和偏执。其中男大学生在焦虑因子的检出率方面显著低于女大学生(P<0.05),其余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各项的检出率与女生无明显差异,表明女生在产生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躯体震颤等情绪或行为方面比男生表现的更为明显。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校大学生SCL-90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项因子的均值均显著低于所选取的大学生常模,这说明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高于选取的大学生常模。这可能与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关系。我校女大学生SCL-90中恐怖因子均值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且焦虑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的检出率亦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这表明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恐怖和焦虑方面低于男性大学生。除了男女性格、情感上的这一差异之外,主要是因为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女性大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比男性大学生更大,在社会角色、性别意识、升学就业等方面女性大学生所受的压力很大。尽管本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仍有部分大学生的SCL-90的总分大于或等于160,部分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项因子方面某一或某几项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提示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学生需要对其心理健康程度做进一步的筛查,要特别重视,有必要的可行心理治疗。

2、建议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印发宣传册和海报、开展相关讲座等方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应组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跟踪,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女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针对当前女性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她们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与矫正,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与支持,使她们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女大学生对孤独和公众场合的惧怕可通过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合理的引导,加强安全感。改善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于有轻度与中度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要以人为本,有针对性通过心理咨询等形式,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

三、小结

大学生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教育部先后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的实施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等方法来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但2011年国民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健康喜忧参半,作为体质的一部分但又在目前体质健康测试中忽略的心理健康与体质健康之间是何种关系,它们之间能否相互促进,它们各因子之间是否有联系,比如躯体化因子是否与体质健康或其中的某一组成成分有联系,都是我们在后续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索的,以其寻求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瑜伽健身术对大学生身体机能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杜熙茹,张林挺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1-15

2、大学生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答会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12-15

大学心理健康小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1500字大学心理健康论文

3.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4.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500字

5.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精选

6.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