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

2016-12-20

一个好校长,首先应当是一个好组织者、好教育者和好教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在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在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范文(一):

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

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任职伊始,我就坚定一个信念: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向着“好校长”这个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我坚持学习,与时俱进;踏实办事,创新办学。我倡导“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致力科学管理,优化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一、充分发挥管理者的引领作用

首先,以专业思想与精神影响老师。我一直认为,对老师的专业引领决不能靠行政权威去实现,而要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高超的管理艺术、突出的真才实学。我在率先垂范的同时,要求学校的各级会议都必须注重学习交流、方法探讨、经验总结,决不能把它视为简单的“上传下达”。每年寒暑假,我都要求中层以上干部针对期末的反思总结,加强学习探讨,提升工作能力。

其次,以专业道德与修养感染老师。“细节见精神”。具有人格魅力的管理者,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感染大家。我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决不能只看成绩,更应该尽责任、尽义务关爱教师,帮助教师。我本人经常在教职工大会上谈“校长寄语”,说“哲理故事”。之中,有殷殷期望、节日祝福和生活常识;有活动动员、活动调度、活动小结;有工作要求与点评、表扬与警示;有修养指引和方法指导,更有生活抒怀与生命感悟……平凡的“寄语”与“故事”,修筑了一条清渠——为平淡的学校生活注入了活水,给老师们带来精神的丰盈和行动的鞭策,使每位教师洋溢工作激情,收获工作幸福!

同时,我还借助网络力量,通过我校的“读书俱乐部QQ群”以及自己的QQ空间,经常提供教育教学文章或自己的工作日志,与老师共同探讨交流。它们或似书信,或似朋友间的促膝交谈,娓娓道来,老师们愿读乐品,引思笃行。我认为,用书信代替说教,让故事变成引导,以温馨提示代替生硬指令,更能让老师接受并服从。我在考虑学校各项工作绩效的同时,放眼于大教育,注重学校管理中人文化与理性化的思考。我的最大愿望,是让每位教师都快乐地走进校园,舒心地走出校门,在和谐氛围中,享受生命快乐,丰盈精神家园!

第三,以专业知识与能力提升老师。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与课程、学生、学校共同发展,教师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与优化,教师的专业技能要不断提高;学校不仅是教师任教的场所,更应该是教师成长的重要舞台。作为学校管理者,我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掘现有资源,创设条件,以校为本,多层次、全方位地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简要汇报“五个引领”:

(1)参与式引领:在公开课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我们开设校长和教导主任亲自执教的公开课和研究课,全程参与,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参与研究讨论,提高教学素养。

(2)校际联合引领:在互动交流中激扬教师的活力。我注重发挥骨干作用,倡导校际交流,取他人之长,拓自己之路。

(3)师本培训引领:在“科研兴校”中尝试并体验成功。我借助“师本培训”,努力促进教师和谐成长、自主发展。“结对互学”、“课堂诊断”、“教学沙龙”等等,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4)研训理念引领:让研训成为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我强调从学校实际出发,开展问题即课题的教学研究,并重视引导教师参与学习。我们构建了“学习—交流——行动研究”的校本研训模式,并据此进行了“推动教师自主发展的学校管理模式研究”的省级子课题第一期工作,取得省培训部门高度好评。

(5)教学反思引领:用实践的智慧走共同成长之路。我注重引领教师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得失等方面进行反思。我提倡的反思方法有:教学后记、教学随笔、进行个案分析等,并提供了学校网站、QQ群、教学沙龙等反思平台。

二、把“人文”写入制度之中

学校管理者往往更多注重的是如何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去约束教职工。这当然是有必要的。我认为,一定要把“建章立制”同“人文精神”相结合,即“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做到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效果。我倡导的管理方针是“目标共识、民主决策”。主要有三点:

1、让教师们积极参与到制度建设中来。我要求中层干部经常与不同层面的教师交心、谈心,介绍学校发展目标和规划,阐述清楚制度制定的目的。同时,我切实保证从时间和空间上给教师足够的“消化”时间,并建立广泛的沟通渠道,如校长信箱、校长邮箱、校长空间等等。

2、重视个别教师的意见。我注重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情况,给予他们关心、鼓励,与他们分析优点和不足,指明发展方向;或肯定他们的成绩,给他们讲明道理、分析利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献言献策。通过这些细致、深入的工作,消除阻碍,凝聚动力。

3、要注意制度实施中的“扫尾”工作,关注制度的滞后性。我努力做到三点:第一,让这些制度“人尽皆知”。第二,广泛收集意见,组织调研,修改完善。第三,时刻关注“滞后性”。我们明确:制度的改变总是没有现实变化快,有些制度在学校和教师的不断发展中,应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时我们总是及时修改、废除,并制定相应新制度。

三、创设活动平台,让师生共享成功乐

(一)服务园丁多谋划:教师素质提高一小步,学生素质将提高一大步。我坚持不断完善多元展示平台,让教师收获成功喜悦,促进教师群体发展。

1、搭建“讲得好”展示平台。我们建立集体备课、评课的主讲、辅讲制度,定期举行经验交流研讨会,开展教师个人常态课、科组汇报课、课题组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展示活动,重视指导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演讲比赛、说课比赛、教学竞赛等,充分展示教师的专业素养。

2﹑构建“写得好”展示平台。教师不但要讲得好,还要写得好。学校建立一系列激励制度,每学期举行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评比,调动教师写作积极性。同时采取科研带动,促进教师理论和写作同步提高。

3﹑铺垫“身心好”展示平台。积极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的氛围。我们充分发挥工会和女职工委员会的作用,关心教师生活、学习,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每学期举行教职工运动会、教职工艺术展示、年级联谊等康乐活动,展示教师们独特风采。

4﹑铸造“质量好”展示平台。我引领教师们树立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人才多样性的质量观,落实各项质量制度,有效激励教师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一方面设立教师评价制度,重点是教育过程和教学业绩的评估。

(二)培育幼苗想周全:活动育人、情境育人是卓有成效的教育手段。为使孩子茁壮成长,我和教师们殚精竭虑,精心开展系列活动,让每次活动都洋溢诗情,传递温馨,携送陶冶,引发启迪——“梦回诗园”读书成果展示会、“扬崇德新风,做饱学名士”读书活动展示会、“诗润校园·快乐六一”特色活动成果展示会、“诗润校园”现场诗歌创作大赛、“绿叶对根的情意”三八节感恩系列活动、“爱我中华,唱响红歌”系列活动、“放飞理想,告别母校”毕业典礼……我可以自豪地说,融具爱心、闪烁智慧的各项活动,葱郁了我们的教育之树,打造了我们华美的德育项链!

征途漫漫,求索无止境!教育如歌,你来唱我来和……最后,送给诸位几行诗句,与大家共享!

把微笑贴在您的脸上,

把优雅贴在您的举止上,

把文明语言贴在您的谈吐中,

把满意贴在公众的心里,

把信心贴在自己的心里,

就一定能把凝聚力贴在您所引领的团队中,

就一定能把成功贴在您未来的事业中。

谢谢大家!

在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范文(二):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叫梁德华。从2003年起,我先后担任荣成市蜊江中学校长、荣成市实验中学校长(其间兼任荣成26中校长),2012年8月实验中学与26中合并,我又担任新实验中学校长。我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威海市素质教育优秀校长、荣成市十佳校长。2009年,入围“齐鲁名校长工程人选”。今天有幸与各位交流我的工作经验,心里很是惶恐,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专家,也不是名校长。作为一名初中学校的校长,我的行动能力高于我的理论素养,我的感性知识多于我的理性思考,所以充其量只是一个奋战在一线的教育理想实践者。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学校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请各位指正。

说起校长,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让校长们很有面子。但是做过校长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更多的是对校长的激励和鞭策,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一所学校办得不好,校长同样应负主要的责任。人们有理由对校长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校长特有的办学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水平。正因为如此,我想在座的各位和我一样每天都如履薄冰,负重前行,因为我们肩上的责任太大了,大到即使我们竭尽所能也难以满足社会和家长对我们的要求。

认真回顾10多年校长生涯的成败得失,我认为校长的核心领导能力包括四个方面:教育思想的领导、学校管理的领导、教学改革的领导、课程实施的领导,抓住了这四点,就可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一、注重思想引领,提升学校的高度

(一)倡树积极的价值观,为学校发展提供正能量

提到价值观,大家可能以为是老生常谈。但是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下那些先进学校,除了理念超前、成绩突出、特色明显等显性的东西之外,我们总能看到校园里进取向上的情绪、团结和谐的氛围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乐于奉献,肯于拼搏,善于创新,学校有凝聚力,有战斗力,无论什么工作都能得到积极响应。这些潜行在秩序之下的修养,浸润在灵魂深处的品质,就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才是一所学校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我们通俗地讲,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工作是不可分割的,他们都与教师的觉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的觉悟高,“不须扬鞭自奋蹄”,学校的风气就正,所有工作都有一种前行的惯性。反之,如果教师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学校大的方面难有突破,小的方面也不会有起色。所以说,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基础。有人说,现在校长手中能用来的激励教师的手段越来越少,过去常用的职称、奖金、福利等奖励方法现在用不上了。的确,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人的精神力量。尤其是对于教师这一知识分子群体来说,精神层面的引领甚至比物质奖励更能激发出工作热情。

校长对于价值观的引领重在提高师生的精神境界。工作中我也体会到了这一点。2012年9月,荣成实验中学和荣成26中合并成立新的实验中学。原实验中学是荣成市第一所实验初中,社会对学校的要求高,教师的奉献意识、荣誉意识、进取意识较强,很多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而26中是一所乡镇学校,建校时间长,而且先后合并了另外两处乡镇学校,学校积累的历史问题多,教师老化现象严重,专业素质不强,进取意识淡漠,得过且过的思想很普遍。当初上级决定两校合并的时候,原实验中学的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交给26中的老师会影响成绩。作为校长,我更是对此忧心忡忡。因此,两校合并后,我在抓好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领导垂范、先进引路以及各种激励机制,在全校弘扬正气,大力倡导勇争一流的精神、拼搏进取的意识和积极主动的态度。原来这两处学校在教师考核细则中都有“额外工作量”一项,教师从事本职工作以外的劳动,都要折算成分数,记入考核成绩。我改变了这一做法,教师的额外劳动以表扬为主,不再一分一厘地去计较。我的目的是让教师不再为了利益去工作,而是为了工作去奉献。一开始,有的领导害怕改了政策,很多杂事没法安排,但是实践证明,这一改革并没有影响工作,而且大家没有了原来的计较、攀比,工作起来更轻松了。由此也带动了自觉奉献风气的形成。年终总结,除了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之外,我们还评选出了年度感动校园人物,并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营造出“争先进有功,当模范光荣”的良好气氛。同时,在工作中,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好细节,抓实过程,坚决杜绝敷衍、应付等行为,在全体教职工中逐步达成一种共识:作为实验中学的一员,创一流成绩是义不容辞的,工作干不好,任何理由都是借口。

经过一年的努力,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实验中学的教师感受到了来自26中学教师的竞争压力,工作更主动;26中的教师也较快实现了乡镇学校向市直学校的角色转换,适应了新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我们发现,所谓乡镇学校教师与市直学校教师的差异不在学识和能力,更多在于热情和动力。很多原26中的老师工作积极主动,有热情、有能力,成绩丝毫不亚于实验中学的教师,他们自己也收获了自信。

教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个变化,根本原因是他对于工作的认识改变了,从深处说也就是价值观变了。他从内心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干好本职工作是应该,遵守职业道德是自然的,为学生和学校做出奉献是高尚的,而且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他也能体会到追求高尚的愉悦感。长期坚持下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会逐步增强,“思想不再流浪、精神不再漂泊、行动不再迟疑”的境界并非遥不可及。

(二)追踪新的教育理论,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运用怎样的教育思想来管理学校,是校长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实际工作中,我们或者常常忙于日常事务,对此无暇顾及;或者认为教育思想是上级的事,校长照章办事就行了。造成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的规律,导致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2012年10月底,我随山东省齐鲁名校长工程人选赴美培训考察团到美国康迭进行了为期3个周的考察学习。考察中,我对美国社会特别是教育有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美国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师生良好的素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看来,美国教育的核心就是尊重与平等。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权利。在尊重的前提下,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成长的条件。这种服务,甚至是不惜代价的。他们的教育真正实现了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了发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结合以前接触过的人本教育理论,我深深感受到,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整天忙于各种各样的数据:得了几块奖牌,考了多少分,取了多少学生,而无暇关注学生的发展,真正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来开展教育的时候不多,导致教育的价值观发生扭曲,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背离。有媒体曾对中国大陆的移民群体做过调查,大多数被访者都反映,孩子的教育是移民的首要原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

新实验中学成立后,我们在深入思考和广泛论证后决定以“为生命添彩”作为办学理念。“为生命添彩”的内涵就是尊重生命、发展生命、成就生命。“尊重生命”是前提,就是承认并尊重生命个体的差异性,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学习中焕发生命活力,享受生命的快乐。“发展生命”是关键,就是为生命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开发每一个生命蕴藏的潜能,从而提升其生命价值。最终目标在于“成就生命”,就是给生命一个优秀品质。

学校之所以确立这样一种办学理念,很大成分源于我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和对教育现状的思考。这些实践和思考使我认识到:教育应该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的本职是促进人生命的成长。对生命的遗失是教育的最大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的最大失职。尊重生命是教育的伦理起点,也是教育的价值回归。

我们“为生命添彩”,就是要落实以生为本的思想,树立大教育观。在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特长、确立教学模式等各项工作中,站在发展生命的角度,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关注学生通过学习是否提高了的能力,是否获得了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否掌握了学习的正确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提升全面能力的过程。

我们的这一理念得到了山东教育社原总编陶继新、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等专家以及山东省多位名校长的充分肯定,这更坚定了我们今后继续落实这一理念的决心。

二、实施人文管理,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以人为本的现代学校管理强调采用非行政强制的方式,更多利用非权力因素的影响,突显管理对象(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学校多项工作的优化。

(一)确立共同的愿景,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学校的共同愿景是指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这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建立科学的共同愿景,能够使学校形成合力,凝聚人心,激发干劲。共同愿景确立之后,教师就可以从此为据,设立自己的个人愿景,从而在为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一起努力的工作中,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

我校的发展目标是,在三—四年内把我校建成威海一流、省内知名的品牌学校。我们知道要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我们要通过这一目标的确立,来凝聚师生的共识,增强精神上的归属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为了使这一愿景深入人心,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确立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发扬民主。2012年3月,原实验中学和26中合并前,我们就学校发展的有关问题,在原实验中学和26中师生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力图摸清在师生心目中新学校发展的目标,学校应该具有的特质,学校的增长点在哪里等等。广大师生根据各自的理想,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新学校,为学校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我们最终确定了现有的发展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大家达成了共识,调查的过程变成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过程,而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其次,细化总目标。我们将学校的总目标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成绩优良的现代学子” 。

管理效能定位:理念先进、管理高效、队伍精良、环境优美、特色鲜明

发展路径定位:

以教学改革为抓手,

以大演讲为新的生长点,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要内容,

将实验中学办成以“绿色生命教育”为特色的学校。

通过细化,将大目标分解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要求,让教师看得见摸的着,提高对目标的认同感,增强实现目标的信心。

(二)改革管理模式,从刚性管理走向柔性管理

对于管理来说,制度约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情商在学校管理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对于教师群体来说,管理的人文色彩越浓,教师的认同感越强,管理的效果越好。我们选择的途径有三条:

1、民主化管理。学校的重大工作——像学校发展规划、政策制度、校园建设、重要人事任命等,都征求教师的意见,取得教师的支持。对职称评聘、评优选模等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事项,学校都把上级的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教师,听取教师的建议,接受教师的监督。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理财小组,对重大开支项目进行监督。学校十分重视教工代表大会这一民主管理的渠道,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前发放征求意见表,充分听取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师反映的问题和要求,学校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进行讨论,认认真真地研究答复意见,不敷衍、不推诿。尊重每一位教师的民主权利,理解每一份提案所表达的合理诉求。2013年5月召开的八届三次教代会,收到收到提案30份,涉及到5个方面,31个问题。学校逐一进行了答复,对能够马上解决的26个问题,学校立即解决;对于条件尚不具备或者需要一定时间解决的5个问题,学校也作出了实事求是地说明。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满足了教师的合理要求,对学校工作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2、人性化操作。学校管理的人性化首先体现在制度上,要建立约束中有理解、规范中有包容的制度,并在执行中体现出原则性与弹性,既制约散漫者又包容自律者。其次,要体现在对老师的关心爱护上,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教师生活工作中的困难。我们规定,孩子在高中的教师,除在工作安排上予以照顾外,上午第四节课、下午活动课可以提前回家做饭。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也给予照顾。教师生病,学校领导都要上门看望。需要到外地治疗的,学校帮助联系医院、联系医生,需要的话学校出车送老师去治疗。前年,有位老师到北京治病,我和一位副校长千里驱车到北京去看望,并带去了慰问金。今年,有两位教师的爱人需要住院治疗,虽然人员很紧张,但是学校还是千方百计安排人代课,让教师安心照顾亲人。

学校的行动温暖着教师的心,教师们也以奉献回报学校的一片真情。本学期国庆节期间,一位初四老师做手术,医生叮嘱要住院休养一个半月,但是这位老师只住了三个周就回到了学校,我和其他领导劝都劝不回。

3、多元化参与。目的是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学校管理更全面、更和谐。我们在学校设立了学生校长助理,在年级设立了学生主任助理,这样可以更便捷地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要求。我校的学生会在学校管理中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会下设纪检、监查、文体、生活、学习等9个部门,对学生管理实行了全覆盖,成为学校和教师的好帮手。学生会干部也在自我管理中得到了锻炼。我们还成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每级组织设一名主任,三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在家长委员会内部设立了督察部、艺术部、科技部、外联部、宣传部、社会实践部等六个部门,各部根据职责开展活动。经由家委会的组织,广大家长广泛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来,现在,家委会每周都安排家长到学校值班,维持交通秩序,了解监督学校的日常工作。学校的大型文体活动,都邀请家长参加,2013年四月份,为了帮助学校完成绿化任务,家委会发动家长以栽植“亲子树”的方式,为学校绿化做贡献。整个活动中,家长栽植黑松、紫薇、紫荆、白蜡等树木600多棵,价值3万多元,形成了三个颇具规模的“亲子林”。五一期间,家委会又组织了“登山观海,返璞归真”亲子登山活动,活跃了学生生活。家长的广泛参与,为学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密切了家校关系。

(三)发挥干部的示范作用,引领学校的主流意识

1、率先垂范,不断超越,提升校长人格魅力

在现代教育管理体系中,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的非权力因素,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下组织教育教学工作,是实施人文管理的方向。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校长如果不给师生以崇高人格的直接影响,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的”。我理解的校长人格魅力包括: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怕困难的豪情,关爱师生的真情。更为重要的是,校长要在工作中自觉实践这一理念,把它化为率先垂范的干劲、永不满足的追求和服务师生的行动。校长高尚的人格魅力会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量,能凝聚教职员工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能激励教职员工努力奋斗;更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量,使全体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我2003年8月担任蜊江中学校长时,由于建校时间短、设施不完备等原因,该校是市直学校中唯一一所没有达到县级示范学校标准的单位,学校的综合考评成绩一直列市直学校最后一名。但是我知道,这个学校有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很有活力,学生素质也较高。教学设施虽然不完备,但是经过努力是可以解决的。还有更重要的是,也许是性格使然,我总认为上级要我干,我就一定要干好,如果学校在我手里继续落后下去,我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于是在班子会上我宣布,当年年底,要争创荣成市级规范化学校。可当时除了一些软件,学校其他方面基本是一片空白。我带领班子成员详细制定了创建计划,用科学的论证打动了市教育局领导,并争取到了市园林局的支持,围绕 “高品位、人文化、立体化”这一基本要求,对校园进行全方位改造。结果到年底,我校顺利通过了荣成市规范学校的验收。2004年,我们再接再厉,学校各方面进一步得到改善,又成为“威海市规范化学校”。2005年,我又提出了新目标,要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这个目标一提出,就遇到了意料中阻力。局里的有关领导劝我:稍微缓一缓,从你当校长起教师已经忙了两年,都很疲惫,长期重压之下,教师会形成厌战情绪。再者,学校条件离省规范的要求相差太远,要达标还需要一段时间。学校领导也都觉得步子迈得有点急,日常工作压力这么大,再加上创建活动,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但是我觉得,经过这两年的努力,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而且有关工作流程大家都很熟悉了,借此机会可以形成一鼓作气的良好态势。现在要是停下来,当然有很多好处,但是以后还得从头再来。另外我还有一个私心,就是要让蜊江中学成为市直学校中第一个省级规范化学校。于是我力排众议,把这事定了下来。可是就在我们紧锣密鼓地做着各种准备时,意外发生了。省里原定当年10月进行验收,我们按照这一时间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进度表,可是二月底寒假开学后,省里突然通知将验收时间改为4月上旬,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这时离验收只有5个多星期了,很多工作进行了不到三分之一,怎么办?我统一了班子的意见,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开了头,就把它做下去。我和全体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放弃了节假日,也放弃了其它休息时间,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中。

有一件事我至今印象深刻:学校里有一片空地需要栽种一千多颗树,顾人干没有钱,只有发动教师自己干。可当时我们学校只有 50多名教职工,除去老弱病残,能干活的男那女女加起来只有30几人,但是别无他法。我多方联系,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市园林局要来了树苗,然后就同教师们一起投入到劳动中。和其他老师一样,这种重体力活我干的很少,干了不久就满手都是水泡,整天腰酸背痛,但我坚持着,无论多么忙,每天我都和大家忙碌在植树现场,为教师做出了榜样。所以尽管很累,但是很少有教师抱怨。就这样,我们干群一心,同心协力,奋斗两个周,胜利完成了任务。

其他工作,包括实验室、图书室、厕所、食堂等项目的建设整修也在教职工的努力下整体推进,当年四月二十日,省厅验收检查之后当场宣布,我们顺利通过了省级规范化学校的验收。

多年后大家提起栽树这件事还唏嘘不已,都奇怪当时哪来的那么多力量。我知道,这力量来源于干部的以身作则,来源于干群对目标的共同追求。这种精神是我们创建省规范工作的法宝,更可贵的是它成了我们以后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从中我提炼出蜊江中学的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并以此鼓励全体教职工做好学校各项工作。

在完善了学校的硬件建设之后,2006年我又把工作重点放在学校的内涵发展上。经过认真地学习论证,我校率先提出了构建生命化课堂的思路,之后威海市教研中心也开展了“构建生命化课堂”的课题研究,于是我又组织在全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生命化课堂建设活动。我们在改革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教师转变观念和家长的认可支持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放不开手脚,觉得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进度慢,课堂难以驾驭。备课改革、小组合作、分工与训练等必须考虑得深入细致,工作量成倍增加。但是经过2年多的探索,课堂确实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学生的展示和交流欲望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改革初期学生成绩受到一定影响,但是经过磨合后,课堂效率得到提高,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升。2009年,威海市教研室在我校召开了生命化课堂成果展示研讨会,师生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我把课题研究中我个人以及广大教师的收获与感悟予以整理,出版了课题研究专著《课堂,生命灵动的绿洲》,该书在2011年威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三等奖。

就这样从2003年起 ,我每年为学校设立一个新目标,一年一大步,学校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学校也一举甩掉了落后的帽子,从05年起,年年被评为荣成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在4所市直学校中名列第一。这4年的工作实践锻炼了我,也塑造了我,我觉得,越是急难险重的工作越能激发起一个人战胜困难的欲望,这样的环境锻炼人,这样的方式更有挑战性,经过努力取得的成绩更有成就感。

xxxx年我被调到荣成市实验中学工作。前面提到,实验中学原来是我市初中教育的老大,在建校后的一段时间内师资力量、办学条件都是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兄弟学校逐渐成长起来,并形成超越之势。而实验中学校舍不足、设施落后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标准化谈不上,规范化差得远。但是学校优良传统还在,教师的素质还在,学校的教学成绩也一直不错。但到任后,我很快感受到形势的严峻性:学校的实验室、活动室仅能达到标准的三分之一,学生做操、上体育课都没地方,甚至很多实验仪器都没地方存放。由于条件影响,教师中流行着一种情绪:把学教好就行了,其他的都可以放一放。但我想的是,上级肯定不是让我来守摊子的。而且这个学校除了硬件不足,其他的工作也有良好的基础。如果因为校舍不足而得过且过,那失去的不仅是几块奖牌,时间一长,教师的进取心会慢慢消磨,学校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于是我把重点放在解决校舍不足的问题上。在最短的时间内,我把学校各个角落都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