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儿童社交能力的游戏
角色游戏对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如何来培养呢?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些培养儿童社交能力的游戏。
儿童社交能力案例一
角色游戏的各主题,可以说是再现了一个小社会,幼儿扮演着各种社会角色,有着各种不同社会关系。
“甜甜屋”是每天最受幼儿欢迎的游戏地点,一直都会有很多小朋友被甜甜屋里逼真诱人的蛋糕、冰淇淋、蛋挞等甜点所吸引。他们喜欢在甜甜屋内不停地摆弄那些有趣的小玩意儿,却不顾陆续光临的小客人。我故意扮演小客人来到甜甜屋里,向服务员圆圆点了一块蛋糕和一杯果汁。可是圆圆却不知所措地直接从货架上拿出了蛋糕和果汁杯递给我了。在一旁的厨师香香不愿意了,她连忙阻止圆圆,说:“你还没有让我这个厨师做果汁,烤蛋糕呢!”
分析:
厨师香香说的确实如此,正因为在甜甜屋里的工作人员缺乏他们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才导致了刚才的那一幕。针对这一情况,我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幼儿刚刚开始游戏时,由于受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跟其他角色很少交往,即是交往了,也是停留在动作交往上。如:娃娃家的妈妈总是一味地给孩子喂饭,哄他入睡,给他洗澡,洗衣服,一系列动作发生后,却没有与孩子进行语言交往,这样,社会角色之间产生的各种关系也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养成幼儿乐于与人交往的习惯。
1、引导幼儿说一些常见的交往语言
幼儿不喜欢用语言与人交往,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自己没有掌握一些交往性语言。与人交谈时,总觉得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因此,教师注意扮演一些与幼儿从属关系的角色,或者与幼儿扮演同一个角色。如:老师当妈妈、幼儿当孩子、以角色的身份主动与幼儿交谈、从中教给幼儿一些常见的交往语言:“愿意吗?行不行?别害怕,没关系……”幼儿也由于与老师角色之间发生关系,而必须开口与老师交往,经过几次训练,教师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游戏中,他们就能学着老师的样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与人交谈。
2、鼓励幼儿积极用语言与人交往。
幼儿较丰富的交往性语言,为他们的交往活动提供了可能,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幼儿不能主动地与人交谈,这时,教师首先要鼓励扮演一些主要的角色,由于角色身份的要求,他必须与其他角色交往。如:娃娃家的妈妈她必须与孩子,爸爸发生语言交往,超市的收银员要与其他服务员和顾客发生语言交往……。虽然,开始时,他们只能用词和短句与同一主题的角色进行零星的交谈,随着游戏的开展,他们能用较完整的句子与其他角色进行较频繁的交往。其次,鼓励他们走出自己的游戏主题,与其他主题的角色进行交往。经过多次的游戏,我们发现:游戏中的语言交往能形象地帮助幼儿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识别别人的情绪,理解不同角色的语言,帮助幼儿学习选择不同类别的语言去进行交往,进而模仿和迁移到日常生活的其他交往活动中来。
儿童社交能力案例二
一个阶段后,我又开始关注起“甜甜屋”的游戏情况,只见小客人蜜宝抱着宝宝来光临甜甜屋了,服务员林子轶连忙上前迎接:“欢迎光临甜甜屋,请问你要吃什么?”蜜宝高兴地点了她想要的甜品后,林子轶又热情地对蜜宝说:“请坐,你的东西马上就好,请等一会哦!”说着,她又去和厨师洋洋在一边不停地交谈着,洋洋就开始张罗起冰淇淋、蛋挞等甜品了。不一会儿,服务员林子轶像模像样地把甜品端到了蜜宝的面前。等蜜宝吃完临走时,林子轶还亲切地对她说了声:“欢迎下次再来哦!”
分析:
看到这样的场景后,我倍感欣慰。正如《指南》中所说的:“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温馨、关爱、平等的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案例二中的场景充分反映出了孩子们在有趣快乐的游戏中获得了自信,从而使他们愿意主动与同伴交往。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培养儿童社交能力的游戏
这些游戏,都是我们耳熟能详,小时候也玩过的。但是,如果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向和孩子一起进行,是起不到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效果的!所以请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下面讲的放法!
1.捉迷藏游戏
学习控制兴奋情绪
原理解释:
人类是容易被情绪控制的生物,经常在情绪影响下做出错误的判断。原因就在于,情绪产生时,会有伴随的血压、心跳、激素分泌等一系列生理变化。
如果在童年时期没有很好的学会控制情绪,尤其是兴奋、欣快情绪,随着孩子的成长,其性格情绪化因素也就会很明显,这样“不稳定”的性格,很难受人欢迎。
游戏控制方法:
捉迷藏让孩子感到兴奋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躲藏时巨大的紧张感;二是找到别人时强烈的兴奋感。
因此,在孩子躲藏的时候,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在紧张感之下正确的躲藏,不能因为是游戏就装作找不到他;在孩子找人的时候,要在他的兴奋之下适当给予挫败的体验,即让孩子以为能够找到,但实际上没有。
这两种方法,目的都是教会孩子能够在情绪影响下运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
2.打闹、“战争”游戏
学习解决问题
原理解释: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幼年时期,没有经历过打闹游戏,经常被家长保护或禁止打闹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欺负,在成年后的性格会出现逆来顺受或极度暴躁两种极端的发展。
这是因为,打闹是儿童早期模拟社会化、学习社会规则的重要手段,通过打闹,儿童会自发的学会从建立规则到破坏规则,再到遵守规则,最终学会“通过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游戏控制方法:
为了孩子的安全,打闹游戏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协作性的“模拟战争”游戏来进行。比如,抓人游戏、橄榄球游戏、夺旗游戏、打雪仗游戏等。
无论哪一种,要点在于:
1 成人除了保护孩子的安全外不能对孩子的打闹有过多干涉;
2 孩子们发生冲突后,成人不能以“仲裁者”的身份评判是非,而是要引导孩子们建立规则,并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思考,这个规则是否合理,有无更合理的方法。
3.和爸爸的跤游戏
学习自我保护和“平等”的含义
原理解释:
我们经常心怀美好的教孩子许多“伪善”的东西,给孩子灌输“平等”、“博爱”这些观念。可事实上,我们的生活环境完全不是这样。以为的教给孩子“善良”,等于让孩子放弃自我保护,当遇到危险和侵害时,孩子通常不知道保护自己。
游戏控制方法:
在游戏进行前,要十分严肃而正式的给孩子讲好摔跤规则。孩子的力量肯定不及成人,所以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机会”,让孩子感到“胜利在望”,然后在关键时刻给予反击。但在最后,一定要把孩子稳稳的扶起。
这样的游戏给孩子传递了两个信息:公平是建立在力量的基础之上,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只有父母是不会伤害自己的人。
培养儿童社交能力的游戏相关:
1.如何提高儿童社交能力
2.自闭症儿童社交游戏训练
3.美国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4.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5.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