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论文

2016-12-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被称为资讯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全面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高级人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为保证制定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跟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确定明确、合理的人才培养方向;其次,从课程知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教学资源建设体系等具体内容入手,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人才培养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构建

当今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均呈现出金字塔的形式,在针对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也要顺应社会的需求,只有与社会的需求量相匹配,才能提高金字塔各个层次人员的经济收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同时高效率地培养人才可以降低企业二次培养的成本,大学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占很重的比率,但在此同时不能忽视计算机的实际操作,熟练的操作者正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 计算机科学理论

计算机科学理论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形式语言理论、程序理论、形式语义学、算法分析和计算复杂性理论等,这属于计算的内部语言的理论知识。学好理论知识的前提是记好特定的符号、指令及应用途径,良好的理论知识便于实际操作,书本上的知识是为以后实践打基础的。

1.2 计算机体系结构

计算机体系结构主要指对程序员可见的系统属性,其中包括体系结构与设计思想等方面的内容,计算的硬件、软件、数据库等也包含在里面,是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六十年代中期以前划分为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硬件已经达到通用化,但是软件仍需对各个应用具体编写。多数人认为软件的开发不需要计划进行,按照时间的变化会自动发展,这一错误观点影响了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划分为第二个阶段,这段期间计算机系统有了较大的发展,产品软件的使用开始广泛化,但随之出现了软件维护困难的现象,软件维护以令人咂舌的比例迅速消耗着资源,“软件危机”由此开始。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划分为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计算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计算机的网络化,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工业等学术界,对世界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为第四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表现为计算机的个人化与大众化,从局部的网络覆盖到全面的网络应用。如今计算机已经智能化,在生活、工作的应用更为广泛,成为人们学习、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已经从实验室走进了生活,这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计算机的使用减轻了人力劳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3 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

通过高科技人才对计算机不断地进行研究、设计、开发等工作将计算机的发展带入一个新的领域,经过一代又一代计算机人员的努力已经将计算机应用到航天、生物、军事等诸多领域。计算机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各个国家致力于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上,通过新形式的教育培养出新型的人才。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在国内的现状

近几年来,计算机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短时间内对此类人才的需求量仍呈现出增长趋势,中国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人员不足五十万人。计算机人才的短缺束缚着IT、军事、教育等诸多产业的全面发展,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缓慢。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城市与乡镇之间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急需计算机方面的高科技人才。另外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加快了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每一个月都会有新的产品上市,这些新的产品在实验室中要经过数千次乃至数万次的检验,这个检验及研发过程所需要的人才数量不计其数,由此可见,计算计人才在我国有较高发展空间。但是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够完善,不能充分培养多元化的人才,想要在此领域上得到突破就要从教育事业上着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教学中的现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小学就被列入了教学课程,从开始的熟悉到后来的应用,通过课堂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各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因此各大院校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据调查显示刚毕业的学生并不能很快接受工作内容,对知识点及实践操作仍有很大欠缺,不适应当今快节奏的工作环境,这是很多企业以及毕业生所面临的困境。针对这一现象各高校应作出积极的响应,调整教学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部分院校讲课的方式以课堂讲解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以试卷问答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讲课方式可以使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实际操作能力却远不及一些刚刚工作几个月的人。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后对工作不能得心应手,在课堂上也会对计算机课程产生厌烦心理,一味地枯燥讲解理论知识不适应这个年龄段,也不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另一部分院校则注重实际操作,课堂设在微机室当中,一边讲课一边进行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这种讲课方式仍然存在弊端,学生的理论知识不牢固,在工作中会出现错误,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弱,只能从事技术含量比较少的工作,对自身的未来发展不利。长时间的机房学习使学生只知道单一地按照所讲述内容进行操作,完全忘记在学习中要不断创新,也不懂得同学之间的协作,学习效率就会降低,以后工作中也不会注意团队协作能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 创新教学体系

新型的教学体系是适应当今社会的,懂得创新与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深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注重教学方法及教师的教学态度,培养出全方面的高科技人才,针对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教学中的现状做以下分析。

(1)“深基础”。重视课堂的理论教育,把理论知识形象化,增加学生的记忆力。考试不以单一的上机操作及笔试部分为主,要求进行答辩,说一下自己对本学科的看法以及对其中一项知识的深入了解,让学生对知识点有自己的理解,不仅仅依靠书本上的定义才能不断发现问题,突破课堂的局限,不断创新。

(2)“强能力”。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后,要马上上机进行实际操作,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老师要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进行学习,作业的布置内容以通过课堂学习自己写一个小程序为主,不仅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还能增加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体会。

(3)“高素质”。现代的计算机应用比较普遍,各个公司都将自己做新的工作方案输入计算机。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的同时还要进行法律培养,使学生有较高的素质,不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侵入公司系统盗取内部资料,造成损失,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与网络黑客进行斗争,维护网络安全。

(4)教师的学习及授课方式。在给学生讲课的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学习,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培训,教师也可以互相讨论。学校在每学期末时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将这些不足的地方统一整理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注意。为使学生对这一学科有较高的兴趣,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一部分时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与发现,还可以进行演讲比赛,在演讲稿中学到知识等。活跃的课堂气氛会带动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喜欢这一专业并努力学习。

(5)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像古代的夫子一样板着面孔,学生对教师需要的是敬重不是敬畏。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是只要讲完课就可以的,要保证讲课的质量及方式,在课堂之后老师也是有责任的,要时时督促学生的学习。

(6)校企联合的教学方式。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各个企业进行实习,并在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在实习报告中明确写明自己所学到的和欠缺的,利于在以后的课堂上着重学习,老师也可以对此进行整理后在教学中重点讲解。学校可以通过企业进行订单培养,对订单培养的学生进行特殊化教育,让其在学校中就能了解企业,根据自身需要的人才方向进行培养,在毕业考试合格之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知识教育,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有新型的教育方式,纠正学生的逆反心理,先有兴趣再接受,从而达到喜欢的目的。从事计算机工作本身就是比较枯燥的,要通过自我调节进行缓和。目前,想要国内有较高水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国家就要支持人才的培养,通过在各个院校成立计算机专业可以培养出大批量的人才,对于从国外回来的高科技人才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可以直接进入各个院校担任教师等,既解决了国家就业问题又为师资力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关文章:

1.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体系

2.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3.关于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毕业论文

4.以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微机测控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5.关于“以赛促练”培养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研究论文

6.浅析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与实训体系的构建策略论文

7.围绕专业特色构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