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互联网创业环境
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环境之下,电子商务迅速普及,这些发展在为互联网创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创业面临一定程度的挑战。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北京互联网创业环境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北京互联网创业环境五大要素
一、资源:门户和启蒙
前互联网时期是cFido,所以顺利成章,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应用,是论坛。不过真正获得了商业上成功的第一代互联网公司,是门户。更确切的说,是新浪和搜狐。当时中国和美国状况也差不多,美国是Yahoo!和AOL。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商业化互联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模仿传统媒体,在当时较低的带宽和网络环境下,最适合模仿的是报纸。所以,这些网站都是通过新闻来获得流量。
要在中国做新闻和媒体,公司必须在北京。就算到今天,这也是铁律。里面原因有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台面上的,比如最高级别的新闻机构,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之类,都在北京,所以北京的媒体资源和人才,都会远超过其他地方。另外一方面是台面下的,和媒体管制方式有关。北新办、国新办和几家最高级别新闻机构,人员一直都是互相调动的(有兴趣可以去八一下他们的高层人员变动,非常有意思)。这造成了一个必然的结果,即,无论是对政策理解,还是实际执行的宽松程度,北京都远远好于其他地方。第一代门户网站也就是在这种空间下成长起来。
另外中国两个商用互联网节点分别位于北京和上海,中国教育网的节点也是从北京大学开始扩展的,这些都给予了北京独一无二的资源。我能得以很早接触互联网,也和这些资源分不开,90年代中,天津从北京获得了第一个C级商用节点,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以9.6K带宽接入北京大学教育网,几乎算是中国除了北京之外最早得以享受互联网的城市,可见,在那个年代,离北京近,就是离互联网近。
再考虑到互联网出现之前,中关村早就成了硬件和电子产业聚集地,北京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创业中心,是理所应当的。
二、商业:务实和务虚
说完了搜狐这家当年北京互联网公司的龙头,再来看看上海,在上海互联网公司里面,盛大是绝无争议的龙头。盛大和苦苦挣扎多年才盈利的北京互联网公司们不一样,这家公司1999年创建(只比搜狐晚一年),没多久就开始盈利,后来赚钱速度越来越快。另外一家上海互联网公司携程也是较早就开始盈利。
这非常符合两个城市的特征,上海务实,北京务虚。上海创业公司总是更在乎盈利,而北京互联网公司更在乎布局。这自然导出另外一个结论,北京互联网行业聚会多,交流热烈,上海就少的多。在乎布局而不赚钱的人们,会更愿意交流,寻找更多机会和合作。而像当年的盛大那样,赚钱速度堪比印钞的公司,显然是闷声大发财更合适。
除了交流,赚钱太快还导致业务模式过于单一。早年的门户网站们几乎拥有所有产品,新闻和CMS、邮箱、论坛、广告系统…总之就是你有我也要有,不赚钱也要有,需要的人员也要更多,每一块业务都需要技术和产品团队。与此同时,上海的互联网公司都忙着在扩大自己的主营业务,赚钱更多更快,盛大一心只做游戏,携程一心只做机票酒店,很多年都没有别的业务。离开这些公司出来创业的人,也都离不开这些领域。无论是人才还是业务模式,上海都单调的多。
这些因素都为上海互联网行业后来的发展留下了潜在的阴影。在互联网这个行业,赚钱快的公司最终打不过不赚钱发展用户的。因为互联网的基础属性就是网络,连接更多用户就能带来更大的网络效应,不赚钱纯免费的公司更容易积累用户规模。到今天这个模式仍然成立,只不过今天变成了烧钱快,补贴多的公司战胜烧钱慢补贴少的,这是互联网经济和传统生意模式最大的区别。
这些自然形成的特点一直影响到了现在,让上海互联网行业一直显得没有北京那么活跃和多样化。
三、基础:搜狐+清华
我曾经在朋友圈发过一段评论,大意是说,北京成为互联网创业中心,搜狐功不可没。如果没有搜狐,北京互联网断然不会是今天这样。
搜狐是第一家真正靠风险投资创建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张朝阳从美国融到了钱回到北京创建搜狐,这个行为本身就有巨大的模范意义。随后搜狐收购ChinaRen也应该算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第一次真正的并购案。搜狐的融资、上市、收购这些事件,都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提供了难得的资本方面的经验。这些,都发生在北京。
搜狐有互联网黄埔军校之称,曾经有人写过文章,整理了和搜狐有关的创业者们,这些人有的创建了著名的互联网公司,有的成为其他公司高管,总之都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中坚力量。我不再重复这个观点,但是可以换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件事,即,除了高管和创业者,搜狐还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多少技术人才。
搜狐(以及ChinaRen)早年从清华招募了很多实习生从事兼职技术工作,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来就是中国计算机方面实力最强的高校之一,如果你当年玩过水木清华,并且知道9# BBS,可能会同意我把这个之一去掉。在技术和极客文化方面,清华的学生更是佼佼者,这些都是互联网的基础文化特征,和搜狐商业化结合,这就成了当年技术实力最强的团队。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业内数一数二的高手,如果列一下出自搜狐的技术高手,阵容恐怕不逊于离开搜狐的创业者名单。
搜狐的创业者和技术高手们,组团创建了好几家公司,包括千橡(人人)、优酷、空中网…这些公司也都保存了搜狐的技术文化。到今天,每个成规模的公司的技术团队里面,都有几个和搜狐系有关的技术高手,这种传承到今天也没断。我本人也受益于此,无论是朋友,还是在千橡工作时候的同事,都有搜狐的技术高手出没,他们对我的技术选择影响都非常大。
综合商业、资本和技术,搜狐是当之无愧的互联网黄埔军校,这些人才离开搜狐之后基本都继续生活在北京,也没离开这个行业。他们带出来的新人又继续成了下一代公司的顶梁柱。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隐秘主线。中国再也没有第二家互联网公司,对这个行业产生过这么深远的影响。
四、区域:合作和吞噬
虽然上海本身不够多样化,但整个江浙沪地区相当出色。杭州出了阿里这样的巨头,南京也出了途牛(虽然老于也是从北京回到南京的),小而酷的公司就更多了。不一一列举。和传统经济一样,江浙沪之间互联网人才流动和企业发展都是相互拉动的。现在杭州的创业氛围比上海好一些,相信将来也会对上海有影响。 珠三角区域也类似,广州有微信、唯品会和YY,深圳有腾讯,就算是小城珠海也有魅族和金山(小米算作互联网公司,所以魅族也要算)。
北京就糟糕了,北京周围几乎没有其他城市生存的空间,所有想做互联网的人,都只有去北京这一个选项。这也和传统经济一样,北京吸取周围所有城市的资源。同为最早有商业互联网的城市,天津尤其是重灾区,全军覆没。10年前天津还有一些互联网公司,现在一家也没有了,只有北京各大公司的删贴分部。
同为大型城市和直辖市,天津教育资源是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最好的地方,但各方面都几乎被北京吞没。等于北京集两个直辖市的优质资源对比上海一个城市,短期胜过上海也不算奇怪。长期看来,一定是区域经济更好的地方机会更多,发展前景更好,硅谷也是诸多城市组成的城市带,现在甚至继续往南延伸到洛杉矶。如果是旧金山市这一个城市掠夺了全部资源,恐怕也就不会有硅谷了。给予足够多的时间之后,江浙沪或者珠三角这样的区域经济,最终体量、资源和选择性都必然会超过北京这单独一个城市。
五、未来
2010年初,我从北京搬到上海,当时我和Tinyfool在做搜索云服务方面的创业,北京愿意出钱购买我们服务的公司少之又少,上海公司为我们贡献了最大利润。最终让我想去上海生活一段时间,体验一下这个城市。
现在几乎能明确知道的未来大方向,O2O和云计算,都是上海具有优势的领域。O2O最终拼的是线下服务,传统行业中,上海的商业服务水平本来就远高于北京。云计算最终是面对企业的服务,上海企业更具有商业合作精神,更愿意花钱购买服务。云计算,游戏,个人生活,旅游,这些业务的本质都是服务,在这些领域,上海都更有优势。更直观的感受就是去北京和上海体验一下出租车服务,体验一下公共交通,再用一下Uber,高下立判。(过几天我会有一篇文章专门写在各城市乘坐Uber的经历)
2009年,盛大决定成立创新院,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创新院解散,这是盛大送给上海互联网行业,乃至华东互联网行业的大礼(这段历史回复“盛大”可以阅读)。2009年盛大创新院开出了比业界标准高不少的工资,把全国各路英雄聚到了上海,这是上海第一次聚集了这么多技术和方向多样化又带有极强创业精神的人。创新院解散之后,这些人中不少留在了上海,一些去了杭州,另外一些又回了北京,无论是创业还是在其他企业担当高管,都是顶梁柱的人物,这和搜狐曾经对北京的影响类似。
在上海生活的几年中,我在上海完成了一家公司的融资和创建。期间跟上海一个县政府打过一些交道,这也是一段有意思的经历,我们约了去当地参观,到了地铁口,发现主管招商的副县长本人带着雨伞开着车来迎接我们。我们只是一家初创公司,在北京绝无可能享受这种待遇。上海从市民到官员的专业精神和服务意识,都是极其优秀的。
北京互联网创业与咖啡馆
在这里,您只需每人每天点一杯咖啡,就可以享用一天的座位。当然了,这个座位对于创业者来说,就是“免费开放式办公环境”。创业者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更多是可以接触投资人、媒体、其他创业者。在车库这个创业圈里,开放的环境可以让你更好的整理思路、整合资源。车库目前有十多个常驻团队,并仍有新的团队不定期“入驻”。成立将近两年,车库咖啡已经促成多个创业团队获得天使投资。
车库咖啡是中关村创业大街里面最早的一家创业咖啡馆,位于中关村创业大街,海淀桥北,北四环边上, 昊海大厦和图书城中间,门口有刘强东自动奶茶店,可以去参观及购买品尝。楼面上有醒目车库咖啡的标志,很好辨认。先进入一个宾馆的大门,顺着有些窄的有些暗的过道,穿过宾馆前台和上行电梯之间的过道,步行上楼到二层,就是车库咖啡馆了。咖啡馆门口有中关村管委会授予的“创新型孵化器”的官方牌匾。相比北京很多咖啡馆,这里的环境很一般,而且还有些嘈杂——人实在太多。
据说咖啡馆的经营状况也就是刚刚打平。创始人苏菂常说,车库存在的最大的意义并不是赚多少钱,而是帮助一群人实现梦想更容易,而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这里,彼此帮助。车库现有的面积800平,分为:大厅,书房,四个小会议室,一个大会议室。大小会议室配置独立的空调,投影,都可以对外使用。这里还有免费帮助创业团队进行招聘,也间接的实现了投资合作的招聘墙;通过签到,可以找到谁在现场,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交流的签到墙;周一到周五晚上及周末,会有不定时的技术、创投交流沙龙;每年会组织创业者春游、秋游及其他创业者活动;每周都会有一些投资人过来跟创业者聊天,完成投资,是所谓“投资人坐班”;关注车库的媒体会定期报道项目,这叫“媒体人坐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