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2017-05-27

政治课的内容很多都是理论的,枯燥而无味,很难理解里面的含义,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下面小编整理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分析范文,供你参考。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篇一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这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维活跃、感知敏锐、想象丰富,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质量。然而政治学科,它没有音乐学科优美婉转的旋律,也没有美术学科绚丽多彩的画面,更没有文学作品中那扣人心弦的情节,学生在学习政治时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削弱乃至丧失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入语,诱发求知欲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导入语能够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还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二、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应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学以致用的乐趣。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充当发现者和探索者的需要,青少年学生的这种需求尤其强烈,如果这种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的话它就会如鲜花一样慢慢凋谢。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大胆地使用教材,变机械的“教教材”为灵活的“用教材教”,注重从平时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到学政治是有用的,会影响到我们的一生。当学习内容与已有生活现象相联系时,学生便会对学习感兴趣,也是在此时,教学内容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同时探讨解决问题时,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又能反过来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更多的东西。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篇二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便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表现为注意集中,记忆深刻,思维敏锐。政治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更好地投入政治活动中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情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入是教师在上课的教学过程时,运用多种手段,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的教学行为。它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教师在营造一个整体氛围,帮助学生酝酿情绪、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需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导语。比如每个新学期第一课,教师不要急于讲课本内容,而可以先让学生讲讲在假期里的所见所闻,讲讲社会上、世界上有哪些大新闻、重大事件发生。通过提问,学生就会产生急于翻阅课本、学习知识的心理,就会体会到小课堂讲的是大世界的事,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对本学期政治课产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民族团结一家亲》时,教师首先让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昭君出塞》,让同学们谈谈昭君出塞的历史及意义,再观看一段视频《西藏动乱份子的暴行》,让同学们谈谈观后感,以此激起同学们的愤慨之情,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导进入课堂教学。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对于政治课堂教学无疑是一次全新的革命。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原本枯燥、抽象的原理变得

直观生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如在讲初中第二册《热爱祖国》这一课,当讲到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时,教师语言魅力再大也无法完整地展示出来,教学中播放了有关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录像片,并把一些对比数据制成投影片一并展示,这样这节课有说服力,真实生动,学生感兴趣,如果光讲,只依靠教材,学生会觉得枯燥。运用媒体,形象、全面深刻揭示出改革开放政策是强国之路,从而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注重情感投入,调动学生探索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对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学生感觉到他们被理解、被关怀及被真挚相待时,他们的学习成绩便会提高,他们的行为亦会较好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在政治教学中不要单纯的传授政治知识,还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比如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时,笔者尽量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鼓励、启发学生多问为什么,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理论联系实际,提示学生不做被动的接受者,敢于提出疑问。同学们对党内的腐败心存疑问,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感到不可信,在教学中,笔者自己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满怀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去授课,以此感染学生;并通过大量的、感兴趣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就此产生,教材内容增加了可信度,老师充分发挥了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

在学习政治生活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时,笔者以充满激情的言语来列举现实生活中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任长霞、焦裕禄、沈浩的一件件感人事迹,通过笔者的描述使他们的光辉形象再现,使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的作用、党性原则的体现、人格魅力的展现,有机地得到统一,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震撼。这样在师生情感的共鸣下,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同时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远大的理想。

四、善用时事政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事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中学生进行时事教育,引导他们了解当前国内外重大、政治、科技现象,对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都有重要意义。时政教育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或利用课堂进行新闻报道,或在课外举行新闻讲座,或组织时政兴趣小组等,对一些重大时事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并通过讲解,学生豁然开朗,特别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初三《思想品德》第三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联系2008年3月l4日在西藏发生暴力事件。先让学生看叛乱分子在拉萨进行的打、砸、抢、烧等暴力行为的录像,分析达赖集团在境外与帝国主义分裂祖国的活动情况,联系解放以来西藏发生的重大变化,从而使学生看清达赖的反动本质,增强 历史 责任感。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篇三

1.问题的提出——中学生为什么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

列宁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切现象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中学生缺乏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这不单纯是心理学的课题,它也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建国以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更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干扰,命令与盲从、斗争与打击,成为我国人民政治生活的主要特征,人们对政治往往感到莫名的恐惧和神秘。父辈们经历过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和由此形成的心灵创伤,对当代中学生有惯性影响,那就是部分学生从功利出发去理解政治,而不是从国家利益和公民责任出发去理解政治,结果往往导致生活中的两种消极态度,即小资产阶级的狂热和小资产阶级的冷淡。马克思、恩格思在《政治冷淡主义》、《论权威》中指出了这两种消极态度的社会危害性,前者只能引起不负责任的宣泄与投机,后者则无益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六.四”事件中部分青年学生的行为就是这两种消极态度的具体反映。同时,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相适应,过去的思想政治课存在着理论脱离实践的情况,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效果评估流于形式等等,这都导致了中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四全分离”为核心的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以“精简、统一、效能”为原则的政府机构改革,以发扬民主、促进人权为宗旨的司法体制改革,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的教育体制改革等等,无不体现着人民群众高度的政治热情,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实惠,经受了锻炼,增强了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性。最近我国人民以反对北约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为目的的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就体现了我国人民特别是大中学生的良好政治法制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事实证明,要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就必须建立和健全真正民主法制的社会制度,唤起人们高度的政治热情,营造出青年学生关心政治,参与政治的风气;就必须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材与教法,让它更生动活泼,可读性、可信性、可操作性更强,更贴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2.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推动人民去寻求知识,追求真理的一种内部动力。那么,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应该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呢?

首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目的是行为人实践活动的起点的归宿;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驱动力。高尚的目的,纯洁的动机,才能唤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浓厚兴趣。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要“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并告诉学生: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要求当代中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法律素质,这就要求努力学好思想政治课,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运用科学的理论去分析现实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现象,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克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影响。

其次,教学要联系实际,扩大学生视野。思想政治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必须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经常介绍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把课文中的抽象概念、观点和原理还原为具体生动的现实生活,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这是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也是优势。如讲述税收的基本特征,就可联系建国以来的最大的税案“金华税案”、“宝日税案”,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收看录象后,阅读教材,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点拨,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并增强依法纳税、维护税法的尊严及和各种偷税欠税的行为作斗争的意识。又如讲“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与作用时,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到市场去调查,了解如生猪、鲜鱼、VCD等某种有代表性商品的价格变动性质与原因,并运用所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写出论文。又如讲述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时,则可联系村委会直选,可组织学生观看南海市各级村委会直选的电视新闻,可组织学生下乡调查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使学生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性质、特点、重要性、必要性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又如讲述国际新秩序时,可联系北约东扩与南斯拉夫问题;讲述人的主观能动性时,可联系我国军民的伟大的“抗洪精神”;而讲述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则可联系黄河断流与黄河治理……总之,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思想政治课一旦与活生生的社会实际、学生实际联系起来,就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形象可感,亲切可信,有趣实用的学科,学生就自然会兴趣盎然,自觉主动地学习。

再次,要教给学生学法,引导学生参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只能引致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产生厌学情绪。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教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帮助其理解和记忆,减轻其学习负担,真正使他们愿意学,善于学,学得好。如举例说明法,比较法,图表法,归纳法与演绎法,逻辑的与历史的方法,这些都是十分有用的学习方法。学生如能正确领会和运用这些方法,就能准确全面地把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做到活学活用。此外,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如组织社会调查、编写时政专刊、参与人大选举、聆听劳模报告等等活动,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学生们都是乐于参加的。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国情、民情,明确自身责任,提高参政、议政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减少对思想政治课的神秘感、距离感。

最后,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学效果。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出问题,责任在教师。政治课时代性、政策性强,知识更新快,政治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需要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学习与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新知识新方法等等。1998年高考政治第37题是“国家大幅度下调银行利率,有利于搞活企业,但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实际收益”,此题考生得分很少,因为多半只是笼统地理解降息的意义,而未能深入探讨“降息、物价涨副与居民存款实际收益的关系”,这反映出学生的经济政策水平和经济分析能力还存在某种缺陷,也表明政治教师的经济知识的更新和政治敏锐性的增强迫在眉睫。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才能将政治课讲深、讲透、讲活,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