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会引进鲤鱼 美国引进鲤鱼造成的后果

2017-03-24

中国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那么是什么原因美国要引进鲤鱼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美国为什么会引进鲤鱼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美国为什么会引进鲤鱼

在美国,一些激进分子以“鲤鱼事件”为名污蔑中国,因为鲤鱼已经成了美国当今生态领域一大突出难题,确实引发了灾难。但这事能怪中国吗?

必须严肃地告诉美国人,美国的鲤鱼确实来自中国,但这些鲤鱼没有罪。他们绝不是“偷渡”而来,而是美国政府“邀请”来的。注意,这里必须加上“邀请”二字。

历史的真相如何呢?40多年前,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制造业发达,河水污染异常严重,各地政府为清理河水的植物污染伤透了脑经。这有点像江苏无锡太湖曾经爆发的“蓝藻”,即河流或湖泊里生长的大量水生植物破坏了美国的水环境。

为了清洁水体,美国有专家指出,中国有一种“鲤鱼”可担当大任,这种鱼具有吸食水草的特殊能力。美国政府方面专门研究了专家的建议,美国国会还通过了一项专门的法案,于是,中国的“鲤鱼”作为“特殊人才”被美国引进。

应该说,引进中国的“亚洲鲤鱼”效果明显,美国的河流在水生植物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

说美国人聪明应该不为过,但是,美国人想问题不周全,也是有证据的。美国专家的意图:引进亚洲鲤本来是要吃掉河里的水草,治理污染,但是,美国人对鲤鱼的生育规律并不知情。原来,鲤鱼到美国没有几年,就以你为繁殖太快,不仅吃光了水草都而且引发了灾难。

最近显示,美国境内的亚洲鲤鱼已经泛滥成灾。在俄亥俄州的桑达斯基河以及伊利湖的一条支流。亚洲鲤鱼的数量已占鱼类总数的90%。为此,美国科学家担心,亚洲鲤会吃光所有本土鱼类赖以生存的食物,繁殖迅速,很可能会破坏湖区生态平衡,甚至给湖中其他生物种群,比如鲑鱼,带来灭顶之灾。

鲤鱼灾难问题,已经成为全美上下一个热门问题。美国政府最担心的是:如果鲤鱼占领五大湖区的话,那么,美国的生态环境将遭遇一场更大的灾难。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加拿大政府的重视。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试图联合起来,开展综合治理。

中国鲤鱼引发的环境问题

看国内的新闻说,最近美国伊利诺伊州的科研人员与环保人员为了消灭一种身材巨大的亚洲鲤鱼,开始向临近密歇根湖的河道(全长10公里)中投放了大量 “杀鱼药”,从而维持水体“生态平衡”,防止这一外来物种进入五大湖。目前,上述硕大无比的亚洲鲤鱼已沿着密西西比河逆流而上,并正在进入五大湖的周边水系生活。由于这种鲤鱼胃口太大,往往要吃掉许多本地物种所赖以生存的水生物,从而引起了美国生物学家的强烈关注。人们尝试着在水中架设防鱼电网,但这个办法根本挡不住鲤鱼。

让美国政府忍无可忍的入侵鱼种:亚洲鲤鱼。(这里的大多数鱼在中国好像叫鲢鱼,但是美国人统一把它们称为亚洲鲤鱼,也有很多人干脆就叫它中国鲤鱼)

与黑鱼不同的是,黑鱼是“偷渡”到美国的,属于“非法移民”,而鲤鱼则是作为专业“鱼才”被政府光明正大,“明媒正娶”引进到美国的。

30多年前,美国南方的一些水产养殖场浮游植物和微生物泛滥成灾,后来美国政府制定了“专业鱼才引进计划”,喜欢吃微生物和浮游植物的中国鲤鱼,就被当成了专业“鱼才”引进到了美国南方的鱼塘里。

成功“移民”后,刚开始时鲤鱼兄按照政府布置的任务,老老实实地待在鱼塘里,替美国人打工。但一有机会就趁着洪水泛滥的机会,成功“越狱”,并且沿着密西西比河一路北上。

这些来自中国的鲤鱼兄弟,适应性超强,食量惊人,每天都要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一半左右的食物,能轻轻松松地长到一米多长,100斤重。

此外,每条雌性亚洲鲤鱼能产卵300万枚,比当年中国的超生游击队还厉害。

据说,在伊利诺伊河内,每英里平均竟生活着上万条大大小小的亚洲鲤鱼,他们从本土鱼口中大量抢夺食物,害得美国当地鱼无法生存。

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斥资5150万美元,防止五大湖遭到亚洲鲤鱼入侵,如果有必要,还将会动用军队。

在密西西比河,亚洲鲤鱼从本土鱼口中疯狂抢夺食物,被美国官方称之为“最危险的外来鱼种”。

美国五大湖委员会执行主任蒂姆·艾尔达呼吁,尽快治理亚洲鲤鱼,防止其蔓延到更多的河流。

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的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统称北美五大湖,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水体,更是美加两国约3000万居民饮用水来源地、著名旅游胜地和水路运输通道。确保这“一盆水”的生态安全,严防外来物种入侵,成为美国联邦与地方政府所关注的重要环保问题之一,并且投入巨资开展消灭亚洲鲤鱼的研究项目。

最开始美国政府采用的是往鲤鱼密集的水域投毒。但中国鲤鱼似乎百毒不侵。有关部门只从被毒死的鱼种找到一条身长不过60厘米的亚洲鲤鱼,其他被毒死的鱼类都是“美国本土公民”。

为此,美国政府不得不在下毒之前,将有关水域内的鲈鱼和其他有价值的鱼类,用电击昏后送到安全水域。然后再往水中放毒药。此举耗费不少人力物力,但最终还是收效甚微。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