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2000字

2017-03-28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系统发生了根本变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系统的发展,使社会系统在协同变化探索中形成了新的有序结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毛概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毛概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2000字篇一

《从社会学角度看改革开放》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社会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改革开放;社会互动;文化;交流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5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开放型经济已经形成,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如果我们把一个国家比喻为一个人,那么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就像是一个人的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经历了生命早期阶段的基本社会化之后,为了适应社会文化和生活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而继续进行的社会化。19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迅速增长,美欧各国之间在各方面交流频繁,在它们的带动之下,市场经济流行,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1978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中国几乎与世界的发展脱轨,计划经济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以及毫无生气的学术国家的界已经赶不上世界的发展潮流,中国需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世界,因为在当时,与世界严重脱轨的中国,只有与世界各国展开广泛的互动,才能实现发展社会化。在社会学上,所谓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语言、表情、身体姿势和其他象征性符号,彼此表达意向,沟通感情,共同行动的过程。当然,在这里的社会互动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社会互动是社会化,也是发展社会化的必要,中国对内改革,就使自己有与外界交流的有效符号,对外开放,便使自己有了与世界互动的机会。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文化是相对落后相对闭塞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不仅为学术界的发展加上了沉重的枷锁,而且对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造成了永难弥补的巨大损失。社会学所讲的文化要素主要包括物质与精神、语言与符号、行为规范与文化模式、社会关系和组织等。当时的中国在物质与精神方面表现的尤为令人心痛。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为满足人的物质、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或加工改造过的产品,都属于物质文化。其中尤以生产工具最为重要。改革开放年之前,中国不论是生产工具还是生活用具都十分匮乏。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哲学、科学、宗教、艺术、道德等各种思想观念,,以及人们后天学习得到的各种知识技能,其中尤以价值观念为最重要。文化大革命使得人们思想僵化陈旧,也使得学术界万马齐喑。历史上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当时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文化主要有创造性、传递性、共享性、象征性与普同性等特性。实行改革开放,正是顺应了文化传递性、共享性以及普同性的要求。

改革开放后出现了新时期全方位的中西文化交流。这次交流首先是从资金、设备、技术和产品等物质文化开始的,随之而来的是人员、教育、思想、文化、体育乃至军事方面的交流。这次交流是全民交流,双向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吸引外资并对外投资,引进设备和技术,出口产品。大量的外资、先进技术、设备被引入中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业逐步增多,中国产品畅销世界各地。第二,人员交流并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由于中国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刮玻璃现代企业的经验,所以采取了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和传授西方的管理经验。包括互派留学生、进修生和访问学者以及各种专业考察团,此外,还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劳动力交流。随着物质文化交流、人员交流的进行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思想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如社会不平等等社会问题。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成员个人和群体在社会中所居的社会地位不同,并由此产生的人们从社会中所取得的报酬不同。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人们在社会中之所以会有不平等的地位,主要是由社会造成的,而不仅仅是有个人的各种素质决定的。社会不平等反映了社会成员所获报酬的不均等,而这些报酬本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多样性,因此,社会不平等是多元的。在改革开放的工程中,人们的职业差异、经济的地区差异日益显著,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再加上性别和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社会不平等。

改革开放导致了中国社会大规模的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在其社会地位上的变动,即他们从已有的地位向新的地位转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严格的户口制度、劳动力计划安排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的作用,我国的社会流动曾经受到较为严重的限制。改革开放打破了原有的僵化死板的社会分层,为各个个体和群体提供了平等的就业、创业的机会,增加了社会流动。一个社会中的社会流动状况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首先,对个人来说,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去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只有在由较多正常社会流动机会的社会中,人们的这种愿望才可能正常实现,个人的积极性才会得以很好的发挥。对一个社会来说,社会流动能够有效的缩小各阶层之间的距离,并因此并因此缓和因社会分层而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其次,社会流动有助于社会选拔人才。通过合理的社会流动,社会的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才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分布。再次,社会流动是评价一个社会分层体系良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最后,改革开放对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首先,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学术界不再沉默,国家又恢复了高考,培养了一大批在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这些都对社会学的发展极为有利。其次,改革开放刺激了中西文化的交流,通过人员交流和思想交流,原产于西方的社会学在中国得到很大的发展。第三,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需要有专门的学科来研究解决方法。社会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是社会学得以存在的生命线,是社会学得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社会学得以存在的原因。

总之,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毋须讳言,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人的权利和自由得不到充分尊重。对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要靠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任何走回头路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参考文献:

[1]彭华民,《社会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毛概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2000字篇二

《从系统论看“改革开放”》

摘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对当代中国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抉择,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系统发生了根本变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系统的发展,使社会系统在协同变化探索中形成了新的有序结构。而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它是在遵循一定的系统变化条件而形成的科学的系统结构,从而促进了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推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本文拟用系统论视角探寻改革开放的科学合理性与实质精髓。

关键词:系统论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改革开放

系统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具体运用,是研究客观现实系统共同的特征、本质、原理和规律的科学。它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中研究事物,成为各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基础,并提供了新思维、新方法。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单方面的改革都很难获得成功,所以系统的分析和看待改革开放。

一、改革是个立足整体,统观全局的系统工程

整体性是系统思想的核心,系统科学就是关于系统整体性的科学。整体性思想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以系统方式而存在着的,而系统又是由多种要素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对于社会系统来说,系统整体效应的产生,既取决于系统自身的客观条件,又依赖于人的主观运筹水平,我们必须把客体看作是一个以系统方式存在由若干要素有机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并将整体性观点和要求自始至终地贯彻于认识和改造客体的全过程。

改革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设计和实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始终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作是一个由各个部分、各个环节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改革系统需要进行系统的改革”。

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同志把中国的改革看成一个由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他立足整体,统观全局,从系统整体目标最优出发,去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首先,“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我国改革要想获得成功,首要问题也是农民问题。邓小平说:“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不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其次,农村与城市相比,不像城市人口构成复杂、行业门类差别甚大,而且农村经济结构、经济关系都相对比较单一,管理方式以及劳动方式都比较简单,改革起来也比较容易成功。正因为如此,所以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先把80%的人口积极性调动起来。只要农村改革成功,稳定发展,城市改革就有了支撑基地。

古人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每一项改革何时出台,改革到什么程度,都需要从整体出发,统观全局。如果只强调一个方面,抓住它的重要性而不注意它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会顾此失彼,引发出一系列始料未及的问题。

二、改革方针、政策的制定始终是为了达到系统目标而不断进行完善的

所谓目的性,是指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必须具有达到最终状态的特性,它贯穿于系统发展的全过程,并集中体现了系统发展的总倾向和趋势。一般而言,系统的目的性与整体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若干要素的集合,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可以讲,没有目的就没有要素的集合。因此,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必须确定系统应该达到的目的,以明确系统可能达到什么样的最终状态,以便依据这个最终状态来研究系统的现状与发展。其次,实行反馈调节,使系统的发展顺利导向目的。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如不能推进发展便是失败。发展就必须不断打破旧的平衡与稳定,而达到发展的有序,自然界每发展到一个新的里程碑,都必有一个基本的物质的、时间的或空间的有序化与之相适应,人类社会每发展到一个里程碑,也必有一些制度的、结构的变革与之相对应。系统的改革和系统的目的相互依存并可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目的制约着改革,改革突破目的,改革又会引起新的目的。

我国的经济制度改革把农村作为突破口,大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都是把推动全国发展作为总方针,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方式作为总目标的。在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国又开始了城市改革的试验。“由于城市改革的复杂性,可能会出现些差错。”所以“我们确定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所谓胆子要大,就是坚定不移地搞下去;步子要稳,就是发现问题赶快改。”根据邓小平的指示,1979年7月15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就决定在广州、福建两省试办特区。文件决定“先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设置的问题。”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行区,凡属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首先在特区进行实验和实施,使其先行一步,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为全国的改革进行一系列的超前试验,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在取得实验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不管是农村改革还是城市改革,虽然手法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推进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促使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根本目的是不变的,并且一切方针路线的提出都是围绕这一目的进行的。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为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国家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包括认真落实原来已经提出来的措施,都是为了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改革开放创造更好的环境。例如,在投资方向、资金使用方向上,根据加强基础工业和农业的原则,实行适当的倾斜。又如,对那些浪费电力和原材料的乡镇企业,要适当进行调整。再如,在对外贸易方面,要限制进口小轿车、高档家用电器等。这些具体政策、措施、方法、步骤的实施,怎么会意味着要改变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呢?应当指出,所谓改革开放的总目的不变,本身已经包容了具体政策、措施、方法、步骤的可变性。具体政策可变是总目的不变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前无古人,如果经过实践检验,某些具体政策、措施、方法、步骤不很成功甚至很不成功,仍然不加改变,那么对总目的的贯彻不但无补,而且有害。当然,在对某些具体政策、措施、方法、步骤进行调整或改变时,不能操切从事,必须周密考虑、十分慎重,坚持从大局着眼,千万不要因为一着不慎,对改革开放的大局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开放是系统维持稳定的基本前提,是系统不断优化的必要条件

系统的开放性原理指的是,系统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外界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一个国家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不能离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国际大环境,只有在同国际社会的交往中才能加速自身的发展。如果脱离国际环境孤立、封闭起来,“就会失去人类文明的滋养,失去世界的支持和帮助,失去正确的方向,必然误入歧途并陷入长期落后的可悲境地。”所以,邓小平强调,“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要重视广泛的国际交往,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中趋利避害。用我们的话讲,叫对外开放。”

系统离不开环境,只有不断同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与交换,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系统适应环境并改造环境,环境选择系统并改造系统,系统与环境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由此维持着系统的存在,推动着系统的发展。正因为环境影响着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所以“改革开放”思想的提出以及实施始终是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置身于所处的特定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

随着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从一国范围向世界范围扩展,从封闭到开放,有彼此隔离到相互依赖,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一个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时一个开放的世界。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协作的扩大,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这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经济局面。面对这种趋势,任何国家都不能画地为牢、自我孤立,而必须把自身的发展同世界性的普遍经济交往联系在一起,积极利用这种联系为本国的发展服务,在开放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寻求更适合自身的开放。

回顾历史,中国在经历了高度发达的封建文明后,长期处于落后停滞的状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加上我们自己的失误,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封闭状态,使我们同发达国家一度缩小的差距在20世纪60年代又拉大了。因此,我们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坚定不移的实行对外开放。

我国当前要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要全面实现“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必须借助外力,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首先,建设资金不足是我过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必须想方设法利用国际市场的资金;其次,技术管理落后时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障碍,必须积极引进外国的新技术,借鉴和吸引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再次,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就业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必须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扩大对外贸易,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此外,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置身于国际竞争的舞台,才有利于我国正视世界,正视自己,发现差距,从而激励民族的进取心和创造意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锐锋,徐志坚.邓小平理论中的系统思想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3]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4]彭超宇,李伯川.从系统论看改革开放的合理性[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理论专辑.

[5]乌杰.经济全球化与国家整体发展[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