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全教育的论文

2017-02-26

安全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各行各业都重视安全问题的今天,安全教育也必将引起各界的足够的重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安全教育的论文范文一:试论大学生安全教育

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论文摘要:文章从高校保卫工作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系、形式和内容提出了对策。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199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此外,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也都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从法律层面将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安全状况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外交流机会增多,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不安全因素增多。据统计,2001年全国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3.45‰,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4.87‰;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02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特大规模高校保卫工作会议)。以我校为例,2000年至2005年,校园区共发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占全部发案总数的约30%。

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较多,客观方面:第一,高校与国际接轨,校园实行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进校经商的校外人员增多;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四,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走极端,导致事故发生。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二级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保卫部门或是认为安全教育是学院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或是因“无权管辖”而兴叹;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和相应的学分,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任务来了一阵风,任务走了都轻松”;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现实中,鲜有高校能够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无法开展,或不能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项工作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又该如何开展?

作者认为,“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形势,确保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各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理想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当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安全教育主体权责明确。高校保卫部门,有特有的人力资源和对本校及周边安全环境熟悉的优势,应当成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单位。同时,高校内部各相关部门,如学生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共同做好配合工作,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二,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政治素质、法律意识等一样,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被列入大学生基础课程中,并配给适当的学分。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尽量为安全教育课程安排固定的课时和教师。通过上述措施,建立起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

第三,安全教育应手段丰富,能够吸引年轻学生。由于安全本身的内涵与外延极广,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也应相对全面,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尽可能多的安全知识,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安全教育手段应当丰富多彩,利用前沿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以保证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在我校的保卫工作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了贴近学生的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和座谈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前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尚未适应社会生活,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也在加快进行。浩繁的法律条文,正在无声却有力的调整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法律知识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具有安全意识仍显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可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同“危险状况”下,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取及时措施,防范危险。此外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参考文献】

[1]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资讯,2008,(6).

[2]黄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个问题[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7.

[3]马凤宝.浅析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7,(6)

安全教育的论文范文二:浅析对学校安全教育的反思

论文关键词:恐怖主义犯罪;学校安全教育;反思;应对策略

论文摘要:反思我国学校安全教育现存问题,探索学校安全教育体系的不足,革新学校安全教育的理念,提出应对恐怖活动犯罪的学校安全教育策略。

在2008年3月14日拉萨事件中,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以服装店五个花样少女被大火活活烧死。她们缺乏应对突发性恐怖活动犯罪的自救技能,延误了三次逃生机会而导致了最后的惨死。由此,应对我国学校安全教育中偏重于遵守纪律和法律的预防教育,而忽视受恐怖威胁时如何逃生的自救教育的现状进行反思。

一、恐怖活动犯罪含义及特征的分析

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形成对恐怖主义犯罪和恐怖活动犯罪的专门、系统、明确的法律界定。许多人对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行为区分不清,认为恐怖活动犯罪就是恐怖主义犯罪。根据散布在《刑法修正案》、《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文件中的表述,恐怖活动犯罪大体可表述为“基于政治、社会或者其它动机而制造社会恐慌,以恐怖性手段所实施的侵犯人身、财产等严重危害社会而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而恐怖主义犯罪“是基于恐怖分子的内在信仰、系统理论为前提的、旨在引起社会的心理恐慌的犯罪活动。”据此,我们可以说恐怖活动犯罪包括恐怖主义犯罪。此外还包括,近年来因个人不满社会现状而制造的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安全、造成恐怖气氛、引起社会恐慌的、具有恐怖性质犯罪的“个体恐怖犯罪”。公众效应是现代恐怖活动犯罪的显著特征。恐怖分子的犯罪目标越来越指向无辜的平民,其目的是为了对民众施加影响,加强民众的恐惧感并借助电视和网络将恐怖行为现场带入千家万户,扩大其影响,并在社会上造成一种心理上的恐惧,从而达到其政治的或私人的特殊目的。面对恐怖活动犯罪的独特性,我们需要革新学校安全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

二、恐怖活动犯罪盛行下革新学校安全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学校安全教育,是指学校采取一定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针对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时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里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传统的学校安全教育是针对学生的,以预防、自保、抵御为主的教育。2008年,恐怖分子制造了一系列的旨在破坏奥运会的恐怖事件。如4月份藏独分子在西藏拉萨制造的打杀抢烧的恐怖活动犯罪事件,8月份东突分子在新疆制造的一系列针对北京奥运会的恐怖活动犯罪事件等等。全中国人民切身感受到恐怖主义的迫近。2008年6月中国公安部编撰出版了《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指导公民在遇到恐怖袭击时,采取措施自救互救,将危险降到最低。京奥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民反恐战线”的胜利,但奥运会的结束不应该是国民安全教育的终结而应是安全教育的新起点。因为在中国面临着新疆东突恐怖分子、分离主义和极端分子三种邪恶势力严峻的恐怖威胁;我们生活的周围可能存在着马加爵、王佳等这样受过良好教育的恐怖杀人狂;我们出行时福州、温州、昆明、长沙等地的个人恐怖主义分子制造的公交车爆炸案是我们可怕的梦魇;我们进入校门时,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第一学校恐怖袭击事件中330多个冤魂总让我们有一丝不安等等。所有这些让我们很多人谈恐色变,层出不穷的恐怖活动犯罪事件给我带来强烈的不安全感,我们在学校所学的安全知识应对猖獗的恐怖犯罪活动时,显得苍白无力。加强新时期学校安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在恐怖活动犯罪盛行的背景下,新的学校安全教育与传统预防为主的安全教育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我们应该借鉴奥运反恐的实践经验,重新审视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探讨学校安全教育应对的恐怖活动犯罪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恐怖活动犯罪盛行下对学校安全教育不足的反思和应对策略

虽然我国一直强调学生的安全教育,又在2007年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从指导思想、教育内容、实施途径、保障机制等方面对我国的安全教育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我国的学校安全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可能使学生在遭遇恐怖袭击时易造成严重的心理恐慌,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救或互救,难于脱离危险。具体来说我国的学校安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不足,针对不足提出应对策略。1、学校对突发性恐怖活动犯罪缺乏科学性认识,需完备安全管理体系。学校对突发性恐怖活动犯罪事件缺少科学全面系统的危害性评估,进而影响其建设完善的应急响应和危机处理的学校行政管理体系,忽视其面临恐怖袭击危机时使用的信息传播设备的购置和管理。这些不完善和疏忽,往往使学校在面临恐怖犯罪活动时,只能被动的组成学校危机处理临时小组,由于经验和理论知识的缺乏,很容易犯一些严重的不可挽回的错误;由于信息传播设备的缺乏或管理不善,使信息不能有效传递、谣言四起而造成师生极大的心理恐慌,诱发更多的事故。因此,学校安全教育必须对突发性恐怖活动犯罪问题进行科学性研究;大力宣传,使师生充分了解恐怖活动的行为特性及预防措施;完备学校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教育评估体系并使安全教育设施建设常规化。2、教师对恐怖活动犯罪的认识不足,需强化应对恐怖袭击的技能教育。在传统的安全教育中,过分强调个人安全,导致过分的保护而使学生失去抵抗危险的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往往是“因为水是危险,所以不让学生到河里游泳”式防范教育,而缺少“教授学生游泳技能”式的危机自救的环节。现实中的恐怖活动犯罪者的目标往往是无辜的平民,其犯罪活动我们是防不胜防的,好的策略应该是“授之于渔”。因此,在新形势下,学校教师安全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应对突发性恐怖袭击的技能教育上。为此需要加强学校安全教育的专职队伍的建设,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技能和实践素质。进而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应急措施的教育,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模拟的反恐演习。3、学校安保人员防恐意识不足,需纳入学校安全教育体系中。在我国校园中存在着学校安保人员安全知识欠缺,防恐意识不足,责任感不强的弊端。但另一方面,学校安保人员又是学校安全的守护者,需要其在构建安全校园环境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面对现实和需要的冲突,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者需要把他们也纳入到学习安全教育的体系中来,加强对校园安保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提升校园安保人员的知识水平,增加他们的防恐意识。全纳学校师生员工构建校园安全教育网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形成整个校园讲求安全意识的氛围,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安全环境。4、学校安全教育的氛围不浓,急需构建校园安全文化。校园安全文化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人权、关爱学生生命的大众安全文化,是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物质和精神手段,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将会加深学生对安全规章的理解和认识,对他们进行各种传统和现代的安全文化教育,在功能上形成自觉的、持久的约束性,从而远离恐怖活动犯罪。由此,在校园中构建一种健康向上的安全文化是消除恐怖活动犯罪根源的有效安全教育策略。当前我国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不浓,学生的安全意识相对淡漠,所以学校的发展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到安全建设问题,从安全文化建设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及安全保护能力。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周”、“安全知识研讨会”以及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校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突出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着力推进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

总之,恐怖活动犯罪盛行下,学校安全教育的途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被动的防范,主要指学生安全意识的增强,对恐怖活动犯罪科学的认识。二是主动的参与,构建安全教育的常规管理体系;强化教师队伍的安全技能培训;全纳学校师生员工构建校园安全教育网,参与到预防和消除恐怖主义产生和传播文化建设中去;积极抵御恐怖主义思想意识,铲除恐怖主义滋生和蔓延的基础,控制各种恐怖活动犯罪的发生。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只有把二者结合,才能构建安全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丛卓义.外国反恐立法的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8.8.4:47-53

[2]徐勇.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现状与研究展望[J].中国学校卫生.2007.8.8:673-674

[3]李捷,李强.反恐与公众参与[J].兰州大学学报(杜会科学版).2008.3.2:88-92

[4]何存璋.职校开展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J].浙江省奉化职业教育中心学校.2008.2.2:22-23

[5]姬学民.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1:74-75

关于安全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1.安全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2.关于安全教育的论文精选

3.关于安全教育论文精选范文

4.关于安全教育的论文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